- 生物奥秘(彩图精装)
- 张光明
- 608字
- 2020-06-24 15:55:34
植食性恐龙
在白垩纪早期(1.44亿年前),恐龙发生了一些变化。蜥脚亚目变得稀少多了。它们从三叠纪起,被体型较小的植食性恐龙取代。这些植食性恐龙就是鸟臀目恐龙。
你知道吗?
蜥臀目肉食性恐龙腿部的肌肉非常发达,因此跑动速度很快。
栉龙身长9米,生活在白垩纪晚期(约0.7亿年前)的亚洲和北美洲地区。
赖氏龙身长9米,它进食时身体重量全部放在四肢上。
板龙生活在三叠纪晚期(2.25亿年前)的欧洲,它属于蜥臀目原蜥蜴类。
需要迅速走动或者长距离运动时,禽龙就用后脚走路。
三角恐龙体重超过10吨,成群结队地遍布在北美洲地区。
穆塔布拉龙生活在白垩纪早期(1.30亿年前)的澳大利亚。
根据赖氏龙部分身体化石推测,该恐龙身长可达16米。
包头龙生活在白垩纪晚期(0.75亿年前)的北美洲,身长可达5米。
副栉龙身长2米,头上长有一个空心的鸟冠。
埃德蒙顿恐龙以发现该恐龙化石的加拿大人埃德蒙顿的名字命名。
剑龙因为不能把头抬得很高,所以只能吃低矮的灌木丛。
肢龙可能是更晚时期的剑龙和甲龙的祖先。
埃德蒙顿恐龙身长至少13米,而且以刚性植物为食。
敏迷龙与众不同,因为沿着它的肚子和背全都长满了鳞甲。
冠龙头上长有供它呼吸的圆形空心鸟冠。
钉状龙长有尖峰,而其他剑龙却长有骨板。恐龙长这些部分,可能是用来保护自己免受其他动物的攻击。
雷利诺龙长有特别大的眼睛,它可能在夜间觅食。
剑角龙头颅上长有一个坚固的圆顶,在打斗中用于抵撞对方。
多刺甲龙化石非常稀少,迄今为止,尚未找到一具其完整的骨骼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