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与安全炸药

诺贝尔,全名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1833年10月21日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幼年的诺贝尔家境贫苦,但受作为发明家的父亲的影响,热衷于发明创造。

诺贝尔从小勤奋好学,虽然只接受过一年的正规学校教育,但他精通英、法、德、俄、瑞典等多国语言,甚至可以用外文写作,其自学能力可见一斑。不只在外语,在发明领域小诺贝尔的学习劲头更足,他可以连续几个小时观察父亲的实验。

在诺贝尔9岁的那一年,父亲带他去了俄国,并为其聘请了家庭教师,教授小诺贝尔数、理、化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他日后搞发明打下了基础。同时,诺贝尔在学习之余在父亲开的工厂里帮忙。这使他的动手能力进一步增强,并具备了生产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当时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和深入,刺激了能源、铁路等基础工业部门发展。为了提高挖掘铁、煤、土石的速度,工人频繁地使用炸药,但当时的炸药无论是威力,还是安全性能都不尽人意。意大利人索布雷罗于1846年合成了威力较大的硝化甘油,可惜安全性太差。那时又盛传法国人也在研制性能优良的炸药,这一切促使诺贝尔将注意力转移到炸药上来。

瑞典化学家诺贝尔

他发明的安全炸药为人们在生产领域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它的另一个副作用就是促进了战争的升级。

黑色炸药

它具有威力大的特点,但缺点是体积大,运输不便。

火箭燃料

它也是炸药的一种,虽然其爆炸威力小,但燃烧充分。

一般焰火

这是最原始的炸药,威力小,几乎没有实用价值。

知识链接

诺贝尔奖

1896年12月10日,伟大的科学家诺贝尔逝世于意大利。遵照其遗嘱,他的大部分遗产(约900万美元)作为设立诺贝尔奖金的基金,每年提取基金的利息,重奖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后人。诺贝尔在他的遗嘱中明确,获奖的唯一标准是其实际成就,而不得有任何国籍、民族、肤色、信仰等方面的歧视;奖金每年颁发一次,授予前一年中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等5个领域里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该奖于1901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5周年纪念日首次颁发,至今已有超过500人获此殊荣。诺贝尔临终设立此奖,是其对人类科学文化事业进步的又一重大贡献,永远值得后人景仰。

1859年,在家庭教师西宁那里,诺贝尔第一次见识了硝化甘油,西宁把少许硝化甘油倒在铁砧上,再用铁锤一敲便诱发了强烈的爆炸。诺贝尔对硝化甘油做了进一步分析,发现无论是高温加热还是重力冲击均可以导致其爆炸,他开始为寻求一种安全的引爆装置而忙碌。经过无数次实验,最后他发现若是把水银溶于浓硝酸中,再加入一定量的酒精,便可生成雷酸汞,这种物质的爆炸力和敏感度都很大,可以作为引爆硝酸甘油的物质。

用雷酸汞制成的引爆装置装到硝化甘油的炸药实体上,诺贝尔亲自点燃导火索,只听“轰”的一声巨响,实验室的各种器物到处乱飞,他本人也被炸得血肉模糊。从废墟中爬出来,他用尽最后一点气力说“:我成功了。”然后就昏死过去。科学的进程是如此悲壮!不管怎样,雷酸汞雷管发明成功,他在1864年申请了这项专利。很快,诺贝尔的发明传播开来,用于开矿、筑路等工程项目中,大大减轻了工人们的挖掘强度,工程进度也快了许多。正当人们沉浸在炸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之中时,灾难却向诺贝尔一家袭来。

1864年9月3日,诺贝尔的弟弟埃米尔和另外4名工人在实验中被炸身亡,不久年迈的老诺贝尔因经不起丧子之痛含悲而逝。诺贝尔强忍臣大悲痛,在斯德哥尔摩郊外采点设厂,开始整批地生产硝化甘油。但世界各地的爆炸事故接连不断,有些国家的政府为此甚至禁止制造、运输和贮藏硝化甘油,这给诺贝尔的事业带来极大的困难。经过慎重考虑,诺贝尔决定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就地生产硝化甘油,并研制安全炸药。在试验中,他分析了一些物质的性质,认为用多孔蓬松的物质吸收硝化甘油,可以降低危险性。最后设定25%的硅藻土吸收75%的硝化甘油就可形成安全性很高的炸药。

威力强劲、使用安全的猛炸药的出现,使黑色火药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堪称炸药史上的里程碑。诺贝尔在随后的几年里,又发明了威力更大、更安全的新型炸药——炸胶。1887年燃烧充分、极少烟雾残渣的无烟炸药在诺贝尔实验室诞生了。

循着威力更大、更安全和更符合人的需要的原则,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受到后人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