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导言

帕谭佳里·牟尼是举世闻名的瑜伽导师,但是关于他的生平,现在人们却所知甚少。有些学者认为他出生于公元前4000年,有些认为是公元400年—之所以存在这么大的分歧,是因为关于他的生平并没有任何可查的记录。令帕谭佳里·牟尼得以闻名的,是他系统地将古代瑜伽科学的各方面内容编撰为196节长的《瑜伽经》,这部著作以原本的梵文形式流传至今。一般来说,瑜伽老师都以《瑜伽经》来研习瑜伽。“经”[1]这个词的意思是“串成一线”,正如将众多思想串起来的一条线,经文将最核心的内容以最精简的方式呈现出来。由许多这样的经文汇编而成的书也叫做“经”,正如这里的《瑜伽经》。瑜伽这个词来自梵文词根“yuj”,即“结合”或“联结”。帕谭佳里在这部著作中讨论了心意的本性、心意阻碍灵性进步的方式、心意的依附,以及从这种依附中解脱出来以达致人生最终目标的方法等问题。除非一个人愿意直面心意的活动,否则便不可能修习瑜伽。帕谭佳里在为瑜伽定义时,明确指出,瑜伽的首要目的就是控制心意的纷繁活动[2]。

在帕谭佳里那个时代,流传着诸多瑜伽的方法和技术,而帕谭佳里则将这些加以分类汇总。他的著作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神定[3](含51个诗节);

第二部分规范修习[4](含55个诗节);

第三部分玄密力量[5](含56个诗节);

第四部分自我与物质分离[6](含34个诗节)。

自从帕谭佳里编撰了《瑜伽经》,关于这部著作的翻译和评注卷帙浩繁。由于其精简的特性,经文总是需要被进一步阐释,人们才能理解其真正的含义。正如H2O这个化学式,只有经过化学老师的解释,学生才能明白是“水”的意思。同样,经文经专家解释,其真正含义才能为学生所理解。如果一个人在这方面没有受过很好的训练,很难理解其正确含义。一个人在撰写评注时,如果没有参考任何古代瑜伽科学的典籍,必然无法给出正确的结论。因此,我们始终不应忘记,帕谭佳里的教导是古代文化的一部分,而那种文化和我们现在的相距甚远。除非我们调整自己的思想,使之与古人的价值观和信念一致,否则我们便无法把握帕谭佳里教导的含义,得到的只能是一些扭曲和零散的认识。例如,根据他的著作,我们可以明确地发现,帕谭佳里以“轮回”这一概念描述我们在这世界的存在。然而,他并不认为有必要在自己的著作里证明并强调这一概念。“轮回”的概念贯穿他的整个教导,而且毫无疑问,要想理解瑜伽修习的目标,这一概念是最基本、最重要的。

在修习瑜伽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敞开心灵,调整视角,使其与古人看待世界的方式相一致。我们的思想必须和流传至今的瑜伽传统相协调。通过访问圣地,人们就能直观地体验到瑜伽文化以及主导人们生活的价值观。本书中的照片,是这一点进一步的佐证。现在,我亲爱的读者,我将带您踏上瑜伽的朝圣之道,这将引领我们到达一个早已被遗忘的国度,一个一直隐匿在《瑜伽经》中,未曾被揭示的王国。

注 释

[1].Sutra。

[2].Yogas citta-vrtti-nirodhah,YS1.2。

[3].Samadhi,念“萨玛迪”,也叫“三摩地”。

[4].Sadhana,念“萨达纳”。

[5].Siddhis,念“希迪斯”。

[6].Kaivalya,念“凯瓦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