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 与心为友
- (美)巴克提·提尔塔·斯瓦米
- 1370字
- 2016-03-22 16:16:52
圣恩巴克提· 提尔塔· 斯瓦米(Bhakti Tirtha Swami)始终在激励我们做一名生活中的灵性卫士,就象古印度圣典《博伽梵歌》[1]中伟大的武士——阿诸那。在本书中,他采用了更适合于现代人的比喻和语言来阐释这一观点,使之更具有普世性。这是爱、信念与奉献的讯息,它将源源不断地鼓舞着世人。
首先,人的心灵就好比一片田野,在灵性成长的种子撒播之前,需要不断地耕耘。我们必须努力地把负面的思维、消极的信仰以及破坏性的自我意象从思想中清空。对于戒瘾,在这艰难的过程中,一方面应当谦卑地托庇于更高的力量,另一方面也得理解,康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一个苦苦挣扎的瘾君子而言,这两者就像支撑他的两条拐棍。成瘾者想寻找的其实是精神上的陶醉,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极乐。然而,在生活的战场上,自控能力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确立自己所珍视的短期目标,通过这些目标加强对心态的把握和对欲望的驾驭,精神上的自信力就会逐渐表现出来。在努力奋斗的过程中,爱常常会成为我们的源动力。
斯瓦米(Swami)[2]还指出了我们这个时代所存在的大问题——物质主义的威力,地球上绝大多数人的欲望已经被这种力量所俘获。他指出,物质至上的理念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心态和欲望。物质上的成功有可能导致贪婪,而物质上的失败则容易造成自尊心的丧失。两者都会导致错误的心态,蒙蔽我们的眼睛,使我们忽略生活中的机遇和人内在世界的丰富和充实。生活中的问题的确会给我们造成困扰,但是我们不仅可以不那么消极,并且无论境遇如何,都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教训。即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停滞不前了,依然可以从中学到一些东西。通过对自身的超越,我们可以征服生活中的痛苦和二元性所带来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本书最有价值的贡献在于提供了一种美妙的冥想方法,也就是说,在呼吸、行走、说话、倾听、进食、观察、阅读和睡眠中都保持一种专注的觉知力。这样的冥想修习不仅能给我们带来妙不可言的感受、令人振奋的鼓舞和切实可行的效果,而且还可以帮助一个人去除负面心态,转变消极情绪。借助灵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感知神的存在,多一些“有益的假装”,像灵性卫士一样言谈举止——这样的灵修过程蕴含着很大的力量,即所谓“正确的行动培养正确的意识”。
在本书最后一章,斯瓦米详述了因果(Karma)的道理,非常具有启发性,并且适合我们所处的时代。我们的心意是如何与宇宙的能量相互感应的,我们如何才能创造良好的因果,如何把不良的因果转化为积极正面的因素,这些都是斯瓦米谈论的话题。他还忠告我们,在心灵修炼的道路上不免起起伏伏,但是我们不应满足于已有的成果,不然就可能滑落下去。
我感到,随着阅读的深入,本书越来越引人入胜,我深深地觉悟到信心、奉献以及皈依在心路历程上的重要性。假如我们想把这条道路纳入日常生活并逐步走向成功,那么培养出灵性卫士的品格是不可或缺的。
——英国伦敦精神治疗及咨询教育中心主席
心理咨询师,临床心理及社会心理注册医师
奈杰尔· 汉密尔顿(Nigel Hamilton)
注 释
[1].《博伽梵歌》(Bhagavad-gita),是最古老的印度智慧圣典,被称为“绝对智慧者的不朽甘露”。
[2].Swami:斯瓦米,梵文为Swami,原义指能驾驶感官、言语和心意的人,相当于“大师”、“尊者”、“师尊”等,是对学者、先知、哲人及灵性导师等的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