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言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2011年年底全国大陆总人口13.47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0%。目前中国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每年接受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儿童、青少年和其他公民稳定在2.6亿人,同期还有1.85亿从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中国致力于把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从国际组织以全民教育为重点的指标分析来看,当前中国的教育事业总体上处于发展中国家较好水平。

回首历史,中国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文化传统,古代学校至少在公元前1100年就有了雏形,“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种对教育的基本诠释,贯穿于中国古代教育长河之中。20世纪初的清政府和民国政府,先后参考日美等国学制建立了学校教育制度,许多志士仁人为谋求教育兴民与救国,进行了艰辛探索,但因旧中国积贫积弱,民众受教育机会少得可怜,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全国8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仅为20%左右。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社会主义教育基本制度逐步完善,国家在保障人民平等受教育权利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初步形成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的体系格局。中国教育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化,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中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

中国高度重视依法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相应的教育法律法规还特别强调保护儿童、妇女和特殊群体的基本教育权益。各级政府依法保障义务教育学龄儿童、少年平等就学,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就学帮助,为公民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及高等教育提供更为公平多样的机会。

当今世界,随着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力资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人才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面对更加激烈的挑战,在经历改革开放30多年的探索实践之后,中国政府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坚持把“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推进国家现代化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展望未来,对21世纪的中国而言,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从现在起到2020年,正是中国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此后再奋斗30年,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国家现代化,都需要教育事业为之奠定人力资源开发和知识创新的坚实基础。为此,中央政府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到2020年中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向教育系统和全社会吹响进军号角,展开了实施蓝图。中国开始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2020年战略目标的如期实现,将是中国教育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当代中国教育的重要历史使命,就是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因此,当前和今后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将更为重视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国教育的国际化水平,积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在促进本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基础上,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我相信,通过《中国教育》的介绍,海内外读者会从中了解中国教育制度的沿革概况,进一步感受中国教育的文化根基,体会中国扩大教育开放的真诚愿望。

中国教育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