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日常交往中,都给别人留下了良好的形象,大家都感觉到他诚实稳重,将来定会大有前途,所以都乐意资助他创业。所以,在借钱时,并没费太多的周折。
李嘉诚雄心勃勃,对自己的未来抱有极大希望,因此很想给自己的塑胶厂起一个响亮的名字。他从辞工时起,一直在思考厂名,他先后取了几十个厂名,都觉得不满意,有一天他突然想到了中华民族的骄傲——长江。于是,他就把厂名定为“长江”。
长江浩荡万里,具有宽阔的胸怀,一个有志于事业的人,理当扬帆万里,破浪前进,去创建宏图伟业。
其实,从创业到给长江实业命名,我们都不难看出李嘉诚的胸怀就像浩荡的长江,只有这样开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才能成就大事。
同时,李嘉诚是个实干家,他要以行动来实现他的宏愿大志,而不愿意挂在嘴上。很长一段时间后,别人问他“长江”的厂名之意,他只是淡淡地说:“长江的厂名响亮,我便借了过来。”
李嘉诚后来的辉煌成就,可以说是以高远的理想为基础。当然,在创业之初,他也经历了不少艰辛。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困难、艰苦的环境是可以克服的,同时也不管一个人面对怎样的艰难困苦。只要能不断地进步,即便就是那么小小的一步,生活也是积极的,充满希望的。就如李嘉诚第一次办厂所付出的艰辛、困苦。但他在不断地进步。自己做起了老板。不在别人的羽翼下生长,才创出今天的伟大业绩,成为了华人首富。相反,一旦一个人不再进步了,不再向更高、更深、更强的方向发展。他的生活就会变得死气沉沉,平庸至极。
3、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既问耕耘,又问收获。没有耕耘就不可能有收获,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可是做起来,却不是那么简单容易,它需要长期的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地去孜孜不倦地追求,去奋斗。要成就大事,除此之外别无它法。
李嘉诚在长达数年之久的打工生涯中,先后做过多种工作,从服务行业跳到技术行业,又从技术行业跳到推销行业,每换一次工作,都经过深思熟虑,都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而且每次自我挑战都使自己在人生与商业方面得到了极好的锻炼,成为同事中的最佳。其中最能体现其挑战自我精神的,是在塑胶裤带公司的经历。
李嘉诚来到塑胶裤带公司做一名推销员时,塑胶裤带公司有7名推销员,数李嘉诚最年轻,资历最浅,而另几位是历次招聘中的佼佼者,经验丰富,已有固定的客户。
显而易见,这是一种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竞争,是一种劣势条件下不平等的竞争。
李嘉诚心高气傲,他不想输给他人,他给自己定下目标:3个月内,干得和别的推销员一样出色;半年后,超过他们。李嘉诚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有了压力,才会奋发拼搏。
坚尼地城在港岛的西北角,而客户多在港岛中区和隔海的九龙半岛。李嘉诚每天都要背一个装有样品的大包出发,乘巴士或坐渡轮,然后马不停蹄地行街串巷。李嘉诚做任何事,都会感谢过去生活对他的磨砺。他不属那种身强体壮的后生仔,而像文弱书生,背着大包四处奔波,实在强勉其难。幸得他做过一年茶楼跑堂,拎着大茶壶,一天10多个小时来回跑,练就了腿功和毅力。他在茶楼养成了观察人的嗜好,现在做推销正好派上用场。他在与客户交往之时,不忘观颜察色,判断成交的可能性有多大,有没有必要再“蘑菇”下去,自己还该做什么努力。
要做好一名推销员,一要勤勉,二要动脑——李嘉诚对此有深切的体会。正是这两点,使他后来居上,销售额不仅在所有推销员中遥遥领先,而且是第二名的7倍!
李嘉诚做事,从来是不做则已,要做就做最好的。不是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就算了,而是在推销的本职工作内干出了非凡业绩的同时,还利用推销的行业特点,捕捉了大量的信息。
他注重在推销过程中搜集市场信息。并从报刊资料和四面八方的朋友那儿了解塑胶制品在国际市场的产销状况。
经过调研之后,李嘉诚把香港划分成许多区域,把每个区域的消费水平和市场行情,都详细记在本子上。他对哪种产品该到哪个区域销售,销量应该是多少,一清二楚。
李嘉诚经过详尽的分析,得出了自己的结论,然后建议老板该上什么产品,该压缩什么产品的批量。
李嘉诚推销不忘生产,他协助老板以销促产,使塑胶公司生机盎然,生意一派红火。
只有充分掌握市场状况,至少对这一行业未来一到二年的发展前景有了准确的预测,那么,着手每一件事情,才会简单得多,准确得多。
注重行情,研究资讯,是商场决策的基本要素,年纪轻轻的李嘉诚在这方面已显示了其过人的从商资质。
因此,一年后李嘉诚被提升为部门经理,统管产品销售。这一年,李嘉诚年仅18岁。
两年后,他又晋升为总经理,全盘负责日常事务。
李嘉诚对推销工作已是十分内行,但生产及管理对他来说却是非常陌生的领域。
不怕不懂,就怕不学。李嘉诚深知自己的薄弱环节所在。因此,他很少坐在总经理办公室,大部分时间都蹲在工作现场,身着工装,和工人一道摸爬滚打,熟悉生产工艺流程。
对于每道工序李嘉诚都要亲自尝试,他兴致很高,一点也不觉得苦和累。这或许是李嘉诚心怀远大抱负使然。此时的李嘉诚内心正在暗自酝酿着独立创业的计划;他当然要熟悉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有一次,李嘉诚站在操作台上割塑胶,不小心把手指割破了,一时鲜血直流。十指连心,疼痛钻心。但李嘉诚吭都没吭一声,迅速缠上绷带,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又继续操作。
后来,伤口发炎肿胀,他才到诊所去看医生。许多年后,一位记者向李嘉诚提及此事说:“你的经验,是以血的代价换得的。”
李嘉诚微笑着说:“也不好这么说,那都是我愿意做的事,只要你愿做某件事情,就不会在乎其他的。”
李嘉诚自小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和影响,谦逊持重。其实,就客观而言,记者的话并没有夸大其辞。
李嘉诚以其勤奋和聪颖,很快掌握了塑胶生产的各个环节。塑胶厂生产势头良好,销售网络日臻完善,许多大生意,他都是通过电话完成的,具体的事,再由手下的推销员跑腿。
李嘉诚逐渐成了塑胶公司的台柱,成为高收入的打工仔,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20岁刚出头,就升到了打工族的最高位置,确实令人称羡。
到了这一步,李嘉诚似乎应该心满意足了,然而,在他的人生字典中没有“满足”二字。正干得顺利的他,再一次跳槽,重新投入社会,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始新的人生搏击。
只不过,这一次,李嘉诚不是到另一家企业去打工,而是要开创自己的事业——他要办一个工厂,自己当老板!
经过了多年的痛苦经历和磨练,李嘉诚很快地成熟了。他像喷薄欲出的一轮红日,积累了太多的能量,终于到横空出世的时候了。
4、以身作则,做好大家的榜样
一个人的协调能力与他的事业成败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说,假如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了,那么,这个人必定和下属的关系非常的好。要成就一番事业,你必须要有妥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把大家拧成一股绳。
成大事者往往能和下属同甘共苦,成大事者能否与他的下属友好地相处,互相配合,协调一致。使上下相互沟通,同级间相互信任,劲往一处使,直接关系到成大事者事业的成败。
组织协调能力对一个要成大事者来说尤为重要,它能真实地反映成大事者的水平。
李嘉诚由一个身无分文的打工仔,一步步发展成了香港首屈一指的富商,长江厂也由一个破旧不堪的小作坊,发展成为庞大的跨国集团公司。他的巨大成功,除了靠他自己的勤奋和能力外,还得助于他能与属下同甘共苦。
随着企业的发展,在不同的阶段,企业主扮演的角色不尽相同。而企业主手下的辅佐人才,在不同的阶段,也不相同。
在长江塑胶厂草创初期,别说他的下属,就是李嘉诚本人,也须凭自己的双手安装机器、生产制品、设计图纸;靠自己的双腿,走街串巷,采购和推销。此时,他需要的是能像自己一样埋头苦干的创业人才。
上海人盛颂声、潮州人周千和就是李嘉诚在创业之初最希望的那种忠实苦干的人才,他们从20世纪50年代初就跟随李嘉诚。盛颂声负责生产,周千和主理财务,他们始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辅助李嘉诚创业,真可谓长江公司劳苦功高的元勋。
李嘉诚自己说:“长江实业能扩展到今天的规模,是要归功于属下同仁的鼎力支持。”
盛颂声、周千和都是忠心耿耿、埋头苦干,并且能够同甘共苦的人。因此,李嘉诚将他俩视为左膀右臂。
创业阶段是艰苦的,如果没有荣辱与共、风雨同舟的共识,一般人很容易见异思迁。
多年的患难与共,使李嘉诚与盛、周二人不仅建立了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而且对他们的人品与能力也极为信赖。
李嘉诚深谙用人之道,他宁亏自己,也不亏大家,使企业富有凝聚力。长江实业有起有落,但不管怎样,鲜有跳槽者,这不能不说是李嘉诚用人的成功。
跟随李嘉诚创业的“老臣子”盛颂声在1980年谈到长江实业成功的原因时说:
“这主要是靠李嘉诚先生的决策和长江实业同仁上下齐心的苦干。”
“李先生每天总是8点多钟到办公室,过了下班时间仍在做事,公司同仁也都如此,这就使长江实业成为一家最有冲劲的公司。”
“李嘉诚先生做决策快速而准确,这么多年来从没有看错过人,没有做过错误的决定。”
“长江实业盈利近10亿港元。这么大的生意,公司的工作人员总数不足两百。”
“事业有成之后,李嘉诚又尽量宽厚待人,使和他合作过的个人或集团,全赚得盘盈钵满。这便奠定了长江实业今后作更大发展的基础。”
兢兢业业是一家公司兴旺的基础,而与合作者利益共享,更是李嘉诚一贯的精神准则。李嘉诚很念旧情,对曾有功于长江者,都以恩相报。他留人先留心,因此才有了后来的人才济济、高人满堂的大好局面。
李嘉诚说:“只有博大的胸襟,自己才不会那么骄傲,不会认为自己样样出众,承认其他人的长处,得到其他人的帮助,这便是古人所说的‘有容乃大’的道理。”
“假如今日没有那么多的人替我办事,就算我有三头六臂,也没有办法应付那么多的事情,所以事业最关键的是有人能够帮助你,这就是我的哲学。”
从上面可以看出,李嘉诚的成功是与他以身作则,能协调好上下级关系是分不开的。这些东西看起来简单,但真正用起来,必须得有博大的胸襟。对下属若是抱着过去地主使唤“长工”那种呼来喝去,恐怕不会有一群为你死心卖命的追随者。的确,没有人会愿意在一种命令的口吻下去工作,现代企业中的管理应是一种公平的合作关系。诸如“命令”、“指令”、“传达”、“下达”,这样的词语在现代的管理词句中已经消失了,因为它们阻碍一个企业正常发展。
5、做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
自从李嘉诚加盟五金厂以来,五金厂的业务蒸蒸日上,销售额稳步上升,显示出了产销两旺的势头。老板喜不自禁,在员工面前连连称赞李嘉诚是第一功臣。
然而,倍受老板器重的李嘉诚,刚刚打开局面,就要跳槽而去。老板心急如焚,提出要给李嘉诚晋升加薪,但李嘉诚主意已决,不愿回心转意。
那么,在五金厂刚刚打开了局面,李嘉诚为什么又要跳槽呢?李嘉诚此举,一是受新兴产业的诱惑;二是在一次推销遭遇战中初尝败绩,使他更加体会到了镀锌铁桶的穷途末路和塑胶制品的蒸蒸日上;三是一家塑胶公司的老板也极力“怂恿”他跳槽。
李嘉诚在推销五金制品时,就已感觉到了塑胶制品的巨大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