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知识决定命运(1)

知识就是力量,一个人的知识储备越多,他的发展潜力也就越大。

人一生都在学习,我们置身其中的世界就是一个大学校。你必须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用知识来武装自己,你才会有出路。因为知识决定你的命运。

1、把握住IT时代的新步伐

一个人只有不断填充新知识,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不然你就会被那些拥有新知识的人所超越。

从2000年开始,以生产塑胶花和地产业起家、被华人世界奉为创富天才的李嘉诚已经开始了其商业生涯中的又一次“变脸”:李嘉诚不再以地产商的面目出现,这一回,他摇身一变成了IT时代的新资本家。

李嘉诚从传统产业突围,追赶时代脚步的一大明显例证是:1999年,这位香港首富在世人一片惊叹声中,抛售英国电讯Orange 49%的股权,一进一出之间,将上百亿美元轻松揣入腰包。李嘉诚经营之道最主要的一招就是:“低买高卖”。

李嘉诚的办公室非常典雅,在办公楼的顶层可俯瞰香港海景。他现年72岁,依然精神矍铄,每天要到办公室中工作。据李嘉诚身边的工作人员称,他对自己业务的每一项细节都非常熟悉,这和他几十年养成的良好习惯密切相关。

李嘉诚晚上睡觉前一定要看半小时的书,了解前沿思想理论和科学技术,据他自己称,除了小说之外,文、史、哲、科技、经济方面的书他都读。这也是他几十年来一直保持的习惯。他回忆过去时说:“年轻时我表面谦虚,其实内心很‘骄傲’。为什么骄傲?因为我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新的东西,每天都在进步,这样离我的目标就不远了,现在仅有一点学问是不行的,要多学知识,多学新的知识。”

李嘉诚习惯在市场处于低潮时做重大的投资。他解释说,投资要看资产是否具备长远盈利能力,而不仅仅看价钱是否便宜。从1999年起,李嘉诚对全球电信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不断寻找更新的发展机会。当年,李嘉诚以317亿美元出售英国Orange第二代移动电话业务,而预计经营第三代移动电话的成本,总共不会超过140亿美元。

作为一位顶级的资本大玩家,李嘉诚的观点是,任何事情都有必要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2001年上半年,李嘉诚最让人惊讶的举动就是:在第三代移动电话前景普遍看好时他居然顶住了诱惑,主动退出德国、瑞士、波兰和法国的第三代移动电话经营牌照竞标。李嘉诚认为,第三代移动电话固然是未来方向,但在当时市场一片狂热之中,牌照竞价已大大超标,他只能选择退出。事后证明,李嘉诚的这一判断没有错。

随着市场狂热逐渐平息,李嘉诚又出人意料地重新进场。他拿出将近90亿美元,准备争夺英国和意大利的第三代移动电话经营权。相信,他此番意图在于夺得具有未来美好前景的第三代移动电话的经营和市场,此举将对全球第三代移动电话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2、学习时间最宝贵

惜时如金,是李嘉诚的另一个成功秘诀。现代人个个都在感叹每天时间不够用,没有时间做这个,没有时间做那个,那么日理万机的超人又是如何安排他的时间的呢?

李嘉诚坦言:我每天不到6点就起床了,运动一个半小时,打高尔夫球,晚上睡觉前是铁定的看书时间,白天精神是很好的,精神来自兴趣,你对工作有兴趣就不会累,最累的时候是开会,一个发言者讲了第一分钟,你已经知道他要讲的内容,可是那个人讲了10分钟,你就会感到很疲倦,因为无聊和无奈,有时候我要带花旗参去提神,中午我是不睡午觉的,太倦了,会喝点咖啡,两年前我试过上网,但是上网太花费时间了,一上就是两个小时,以后就比较少上了,我现在用电脑主要是为看公司的资料。

作为香港人中成功的典范,李嘉诚如此述说他的成功之道:“今天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你付出多一点,便可赢得多一点。好像奥运会一样,如果跑短途赛,虽然是跑第一的那个赢了,但比第二、第三的只胜出少许;只要快一点,便是赢。”在这个被李嘉诚比喻为赛跑的商业竞争过程中,时间永远是最宝贵的,用李嘉诚的话说,如果在竞争中,你输了,那么你输在时间;反之,你赢了,也赢在时间。

这些都是与李嘉诚勤奋学习,博阅群书和及时把握市场信息分不开的。所以,有志于成大事者,应该学会学习。任何一个人,如果想成大事,可以没有学历,但不可以没有学识。那些盲目的认为读书无用的结论是错误的。

3、积累知识比积累金钱更重要

一个人的学识可转变为修养,而修养是人内在的精华,是精神的完美体现,它难以用固定的模式加以讨论,也不是能完全描述出来的东西。它往往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人的心灵,而且它更多的是靠我们的体会、领悟。而学识厚重,修养高深是一个人成就大事的必要条件之一,倘若一个人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就难以在工作和事业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难以向更高的地位发展。

广东潮汕地区的河水碧波荡漾,亘古不绝地穿越潮汕平原,南流入海。潮州古城,北有金山,东有笔架山,西有葫芦山,三山一水,江山如画。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潮人都极富有学识,他们以吃苦耐劳,头脑灵活而著称。

在潮州市北门街面线巷,有一座看上去十分寻常的古宅,这里既没有红墙碧瓦又没有雕梁画栋,但就是这个普普通通的古宅却吸引了众多的当地居民及外来游客前来瞻仰参观。

原来,这就是李氏家族的祖屋。

据李氏族谱记载,明末清初,一世祖李明山,为避战乱,举家由福建莆田迁至潮州府海阳县(今潮州市)。家史再往前溯,李氏家族的祖先在中原。从一世祖李明山定居潮州传至李嘉诚这一辈,正好第10世。

1928年7月29日(农历6月13日),李嘉诚就出生于这座古宅里。

李氏家族乃书香世家,李嘉诚的曾祖父李鹏万,是清朝甄选的文官八贡之一。在李家门前还有一座3米高的碑台,上插贡旗,以记其事。李氏家族,世代教学治学,闻名乡里,深得四野乡村人崇敬。

李嘉诚祖父李晓帆是清末秀才,也是饱学之士,无奈未能求得功名,只好在村中做一个教书先生。20世纪初,懦弱无能的清政府饱受西方列强欺凌,人民痛苦不堪。同时,西方的先进文明也逐渐渗透进来。饱读四书五经的李晓帆梦想教育救国,他毅然送儿子李云章、李云梯东渡扶桑留学,一个学商科,一个念师范,他们学成回国后,分别在潮州、汕头从事教育工作。

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秉承家训,走的也是治学执教之路。李云经从小聪颖好学,1913年(15岁)以优异成绩考入省立金山中学,1917年毕业时成绩名列全校第一名。无奈家境贫寒,无缘继续求学,中学毕业后,他便应莲阳懋德学校之聘,开始了执教生涯。

他学识渊博,教学有方,深得上司的赏识及当地群众的好评,在乡邻四野颇受尊重。1935年春,他被聘请为庵埠宏安小学校长。

李嘉诚来到人世,世界已不太平。尽管此时北伐已取得辉煌的胜利,而中国依旧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世界经济经历长久繁荣后,接踵而来的是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

潮州偏安一隅,受时局的影响微乎其微。这使得李云经得以在教书之余携长子嘉诚,流连于青山绿水间,享受安祥宁静的自然生活;生活清苦,却也乐得逍遥自在。李云经心底也不时泛起忧国忧民之心,他对儿子的最大期望,就是学有所成,报效国家和家乡。

李嘉诚不负乃父厚望,他聪颖好学,3岁就能咏《三字经》、《千家诗》等。咏诗诵文,是李嘉诚童稚时代的最佳娱乐。“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李嘉诚正是在这些童蒙读物中,最早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

深厚的家学培养了李嘉诚许多优秀品德。不可否认,这些优秀品德对他后来的发展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如何,有时,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李嘉诚的父亲重义轻利,安贫乐道,热衷于教育事业,视教育为强国利民之本。

李嘉诚呢,也深受父亲的熏陶,一言一行皆按父亲要求的去做,更重要的是他酷爱读书,很有上进心,深得李云经的喜爱。

那时候,李嘉诚的童年梦想,是像父亲一样,做一名桃李满天下、博学多识的教师。

5岁那年,李嘉诚在父亲的引导下,祭拜孔圣人,进了潮州北门街观海寺小学念书。学堂是观海寺的庙产,诵经声与读书声此起彼伏。

此时,新文化运动已经历10多年的风风雨雨,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正在经受工业革命的洗礼。而这里学堂的读书声与寺庙的诵经声一样亘古不变,“之乎者也”构成授课的主要内容,时光恍然凝固。

课堂的墙壁上,贴着一副醒目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李嘉诚对先生教授的诗文,自幼在家里早已烂熟于胸,他有着极强的求知欲,早已不满足于老师讲授的那些东西。对陌生的诗文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对那些千古流传的爱国诗篇,他虽然似懂非懂,竟也能沉醉其中。

李氏家族的古宅,有一间珍藏图书的藏书阁。每日放学回家,李嘉诚便泡在藏书阁,孜孜不倦地阅读诗文。

他涉猎甚广,《诗经》、《论语》、《离骚》、唐诗、宋词、元曲等。他尤其喜欢文天祥、陆游、岳飞、辛弃疾等人的诗词,渐渐地,他也能体味出其间的豪情与忧愤。

在书房的小小天地里,李嘉诚常做着状元及第、衣锦还乡的美梦,他对那些精忠报国之士尤其敬佩不已。

年少的他,将父亲奉为自己的楷模。他梦想着自己能够拥有父亲那样广博的学识,也像父亲那样受人尊敬。因而,他读书非常刻苦自觉,经常在书房里点煤油灯读书,很晚很晚都不睡觉。

待父亲回家来,他便缠着父亲给他讲解不懂的诗文、历史背景、人文故事等。

李嘉诚读书的悟性与勤勉,深得父亲的嘉许。1934年,李云经受聘担任宏安小学校长不久,李嘉诚便转入宏安小学就读,从此父子俩有机会天天相聚。

父亲时常向他讲起日本侵占东三省的暴行。随着父亲娓娓的话语和忧郁的神色,李嘉诚仿佛看到忧国忧民的屈原,仰天吟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壮怀激烈的岳飞,仰天长啸“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还有位忧国忧民的杜甫,在寒冷的秋夜,对着自家的破茅屋,高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李嘉诚似懂非懂,但有一个理念却分外清晰:勤勉苦读,出人头地,报国为民。

时局动荡,生活清贫,未能建功立业的李云经,眼见儿子如此懂事聪颖,便把厚望寄托于儿子身上。李嘉诚优异的学业,使郁郁不得志的父亲欣喜无比。

李嘉诚在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中读完了小学,却对李嘉诚以后的人生有很大的影响。他认识到了学识的重要,懂得了做人处世的简单道理。

由此可见,学识在一个人一生中该多么重要。学识是社会交往中的基础。它不仅仅指通过正规的学校教育所取的理论知识,还包括从小就受到的文化熏陶。具有渊博学识的人,不一定都在成年进行教育,他们少年所受的文化教育和文化熏陶早已丰富了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在社会交往中散发出智慧的光芒。

同样少年时代接受的传统文化教育,为李嘉诚后来的发展与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后来虽然没有遵循儿时的志向,走求学治学之路,但小时候所受的国学熏陶,却培养了李嘉诚“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大志向。

4、知识就是“饭碗”

诸多天赋很高的人,终生处在很平庸的职位上,导致这一现状的很大原因是不思进取,而不思进取的突出表现是不读书、不学习。宁可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聊的闲谈中或消磨在娱乐场中,也不愿意看书,即使一些人靠小聪明和不光彩的手段,获得了某一显要的位置。他们也从来不把读书当做是一件必须的事情,也许他们对目前所掌握的职业技能很满足,也许他们感觉到目前所处的境地很舒适。总之,意识不到知识对自身发展的价值,他们总是抱怨下班后很疲倦,没有时间学习,这样做的结果使他们处于自甘颓废的境地。把很好的工作前景荒废了。尚未努力就承认了人生的失败,没有毅力进行自我培训。这种心态又如何把事业做大?

对于李嘉诚的成功,人们总是在问:“他靠的是什么?”李嘉诚拥有巨大的商业王国,如何调控和管理这个商业王国?如何推动这个商业王国持久前进?对于这个管理学上的尖锐问题,李嘉诚只有一句话:依靠知识。他毫不犹豫地告诉年轻人:知识决定命运,知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就是饭碗,“知识”在他心目中所占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李嘉诚至今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要看书,有人问他前一夜看的是什么书,他回答,我昨天晚上看的是关于资讯科技前景研究的书,我想这个行业发展前景会非常大,未来两三年里,电影、电视都可以在小小的手提电话中显示出来,我比较喜欢科技、历史和哲学类的书籍,最近对网络资讯也比较感兴趣。但是好读书的李嘉诚表示,自己从来不看小说,娱乐新闻也从来不贪图。这是因为他从小就要争分夺秒抢学问养成的习惯。

李嘉诚说:我年轻时没有钱和时间读书,几个月才理一次发,要抢学问,只能买旧书,买教师教学生用过的旧书,长大了也没有时间去看言情小说、武侠小说,不过,我是喜欢历史的,小时候读书历史都拿高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