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开辟精神花园(5)
- 给心灵洗个澡(青少年版)
- 裴玲编著
- 4777字
- 2016-02-18 16:02:59
患病头几年,艾莉丝睡觉时口水流淌,尿液变成了绿色,汗水与其它排泄物还会刺激背部,形成疤痕。她不能睡经过防火处理的垫子,否则会引发心悸。艾莉丝所承受的痛苦是令人难以想象的。1989年,她的丈夫希曼用钢和玻璃为她盖了一个无毒的房间,一个足以逃避所有威胁的“世外桃源”。艾莉丝所有吃的、喝的都要经过选择与处理,她平时只能喝蒸馏水,食物中不能含有任何化学成分。
6年来,35岁的艾莉丝没有见到过一棵花草,听不见悠扬的声音,感觉不到阳光、流水。她躲在无任何饰物的小屋里,饱尝孤独之苦,还不能放声地大哭。因为她的眼泪跟汗一样,可能成为威胁自己的毒素。
而坚强的艾莉丝并没有在痛苦中自暴自弃,她不仅为自己,也在为所有化学污染物的牺牲者争取权益而奋战。1986年,艾莉丝创立“环境接触研究网”,致力于此类疾病的研究。1994年又与另一组织合作,另创“化学伤害资讯网”,以使人们免受化学物品威胁。目前这一“资讯网”已有5000多名来自32个国家的成员,不仅发行刊物,还得到美国上院、欧盟及联合国支持。
生活在这寂静的无毒世界里,艾莉丝感到很充实。因为不能流泪的疾病,使她选择了微笑。
疾病是可怕的,尤其是顽劣的病症,我们无法逃避,但我们却可以选择坚强地微笑面对。
制服恐惧
一艘轮船出航时,不巧遇上了大风暴。一名船员因是第一次乘船,所以害怕得又哭又叫。对于他的情绪,船上的人几乎都受不了,船长也很气恼。
这时船长身边的一位副手说:“您不要生气,让我来处理。我想我可以使他安静下来。那位副手随即命令水手将那位船员绑起来,丢入海中。可怜的家伙一被丢下海,更是高声嘶喊,手脚乱舞。过了几秒钟,那位副手才叫人把他拉回船上。”
回到船上后,说也奇怪,那个刚才还歇斯底里乱叫的船员,此刻却静静地待在船舱一角,一点声音也没有。
船长好奇地问副手何以会如此?副手答道:“在情况转为更加恶劣之前,人们很难体会到自身是多么幸运。”
人们往往在经历了更大的恐惧之后,会对以前所经历的恐惧淡忘。人们应该学会在各种环境中磨炼自己,才能在遇到突如其来的事件时,保持清醒的头脑。
一切取决于感受
一个对都市文明极度反感的人,立志要到农村寻找自己的“精神世界”。于是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来到了一个偏僻的山村。村中竹丛处处,流水潺潺,他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惊叹世间竟有这样的仙境。天空一片湛蓝,河水清澈甘甜,小山一派翠绿,完全是书上所说的山清水秀。加上悠然从容、四处闲逛的鸡、鸭、牛、羊,整个就是一幅世外桃源的画卷!
他高兴极了,准备就在这个小山村里定居了,从而沉醉于象陶渊明一样的田园生活里。半个月过去了,他每天在这里走走,那里看看,新鲜感渐渐地淡了。
两个月过去了,他感觉到了不适应:每逢下雨,到处泥泞不堪,简直没法走路;家禽家畜们随地拉屎拉尿;一不小心就被不知名的虫子咬上一口,又痛又痒;因为没电,村里的人天一黑就上床睡觉;因为时令的关系,吃的菜翻来覆去就那几样……住了三个月,他开始用“穷山恶水”来形容这个山村了。
半年之后,他怀着一种无法忍耐的心情离开了这座山村,又回到了城市。
故事中的人很像《甲方乙方》中那个下农村体验生活的大款,城市受不了,农村受不了。富也受不了,穷也受不了。其实,环境只是客观因素,精神充实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主观感受。
眼睛在上面
菲律宾外长罗慕洛是联合国的发起人之一、世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他年轻的时候,曾为自己矮小的身材而自惭形秽,所以他就经常穿着高跟鞋,但是即使是这样,他的身材还是显得矮小,有人嘲笑他说:矮子就是矮子,穿上高跟鞋又有什么用呢?为此,罗慕洛愤然脱下高跟鞋,并发誓以后再也不穿高跟鞋了。
他在心里暗暗下决心要从其他方面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于是他刻苦地学习,毕业后,努力地工作,积极寻找机会,最后终于成为菲律宾的外长、联合国的发起人之一。
在联合国成立大会的那一天,罗慕洛以菲律宾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应邀发表演讲。当他走上讲台的时候,大家都哄笑起来,因为联合国讲台的高度是按照西方人的身高设计的,他的身高只能使他的两只眼睛露出讲台。
但是罗慕洛依然镇定地站在那里,他用露出来的两只眼睛注视着大家,待笑声停止后,他突然举起一只手,用力地挥动,并同时庄严地说:“我们就把这个会场当作最后的战场吧。”语音未落,全场立时寂然,随后,掌声雷动。
此后,他在国际舞台上叱咤多年。他逝世的时候,联合国为他降半旗致哀,他的身高也只有一米六左右。
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我们都不是完人,但只要自己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缺陷,立志从其他方面弥补,那也一样会显示出自己的魅力。
人生需要减压
最近,小李感到很难过。明明正值大干事业的年龄,文凭也有,经验也积累了一些,社会关系也很好。照理说,凭这样的资历横竖都不会为工作发愁。可他却不由自主地感到心虚:一旦一无所有,还能有勇气从头再来吗?一旦失去手中的果实,还能拿到未来的种子吗?左思右想感觉心理压力与恐惧越来越大。
稳定、受重用、待遇好、体面、高薪、自由、有成就感……这些听起来都深深吸引着小李,一旦拥有,便害怕失去,而拥有得越多,害怕得也越多。正所谓,患得患失,从来都是两环相连的。
不同的工作环境,你所“患得患失”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如刚参加工作,你遇到更多的是“知识”、“经验”、“能力”的门槛,但是工作几年之后,你会遇到“裁员”、“转型”等新的障碍;职位低的时候,压力主要来自“正确做事”的挑战;升职后,一部分压力则来自于“正确做人”的挑战……
那么,如何减轻因“患得患失”而带来的压力问题就不期而至地摆在了我们每个人的面前。
要减轻自己的压力,就要明白,在你“患得患失”中,怕的到底是什么?然后客观地评估这些担心有没有可行的解决办法。与其恐惧,不如学会放弃,权衡取舍,主动“失去”。
对于一些在职人员来说,局部的、暂时失去是不可避免的,这时候需要学会放弃,放弃一些和境况不符的需要,放弃一些影响自己继续发挥潜力的所得,放弃一些个性和自我,放弃一些可有可无的东西。让自己有更多的余地去应付最真实的压力。
在必须进行取舍时,权衡轻重缓急,主动放弃一些暂时可以承受的所得,放弃那些对我们来说没有太大意义的东西。不要为无谓的失去而恐惧,用全部的精力去迎接即将到来的真正压力。
不要为无谓的失去而恐惧,用全部的精力去迎接即将到来的真正的压力。
比宝石贵重的
有一个云游四方的道士,在途中,无意间捡到一颗宝石,他随手装入背袋中。
有一天道士碰到一个疲惫不堪的旅行人,他和这人分享他所有的食物,这人看上了道士袋中那颗灿烂的宝石,而道士毫不犹豫地就将它送给了这个旅行人,那人兴奋地拿了就走,口中直呼幸运。
但是过了数日,那人又来找道士,并且恭敬地将宝石还给了道士,并说:“我不要这颗宝石了,我要更贵重的,是什么样的意念使你愿意把这么贵重的东西送给我?请教导我。”
一个具有优秀品质的人,其价值要远远大于许多有价之宝。
只管发光
在一个夜晚,一个人从匣子里取出一根蜡烛,爬上一道又狭窄又迂回的楼梯。
“咱们要去哪啊?”蜡烛问。
“上比这塔还高的塔台上,去给归航的船照亮。”
“有谁会看见我的亮光呢?我的亮度太弱了。”
“你只管亮着就行,别的事由我来负责。”
他们爬到长梯的顶端,来到一盏大灯的前面,然后那个人拿小蜡烛点亮了灯,刹时之间,强烈的光芒由灯内射出,照到几海里远的大海上。
做你自己,你就是导航的光!在做事之前要认清自己,认准你所处的位置,所拥有的能力和知识及重新审视你的心理素养,以发掘出自身无穷的潜力。
一块怀表
一个小偷偷走了一位年轻牧师的相机和一条西裤以及一块贵重而华丽的怀表。
被偷的年轻牧师虽然懊丧,但仍很豁达。
这种情绪也传染给了牧师的小女儿,她逢人便高高兴兴地嚷道:“小偷来啦!小偷偷走了我爸爸的怀表啦!”
牧师虽然年轻但却是一个极淡泊的人,失去一块怀表并不会使他质朴的衣着更见寒酸——正如多一块怀表也不会使他华丽一样。
那天,他悄悄地把他的小女儿叫到面前,严厉地说:
“你不要乱讲,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小偷,这两个字多么难听。”“是小偷,是小偷偷去的!”他的小女儿说。
“不是,不是小偷,是一个人,只是他比我更需要那块怀表而已。”
朴实的话却给人以震惊。一个文弱的人,却有着那样豁然的心。
盗贼永不能在他的国度里生存——因为藉着爱心的馈赠,他已消灭了他们。
关于平静
当英国作家弥尔顿双目失明后,他发现了这样一个关于平静的真理:“思想运用以及思想本身,能将地狱变为天堂,抑或将天堂变为地狱。”
我们以拿破仑和海伦·凯勒的经历为例,就可以证明弥尔顿的话是何等的正确:拿破仑拥有一般人梦寐以求的一切——荣耀、权力、财富等等,然而他却对圣海琳娜说:“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过快乐的日子。”而海伦·凯勒是个又盲又聋又哑的残疾人,可她却说:“生活是多么美好啊!”
可以这样说: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人和任何事物可以给你带来平静。
我们内心的平静与我们在生活中所获得的快乐,并不在于我们身处何方,也不在于我们拥有多少,更不在于我们是怎样的一个人,而只在于我们的心灵所达到的境界。
比富人“富有”
一位富商花费巨资收藏了许多珍贵的古董、字画以及各种珍珠、翡翠等珠宝。为防失窃,他安装了严密的保安系统,平日里很少进去欣赏,只当成个人财富的一部分用来炫耀。
有一天,富商忽然心血来潮,决定让大厦清洁工进去开开眼界。
清洁工进去后,并未流露出艳羡之色,只是慢慢地逐一浏览,细细地欣赏。待步出厚厚的铁门时,富商忍不住炫耀说:
“怎么样?看了这么多好的东西,不枉此生了吧?”
那个清洁工说:“是啊,我现在感觉与你一样富有,而且比你更快乐。”
那富商大惑不解,面露不悦。
“你所有的宝贝我都看过了,不就是与你一样富有了吗?而且我又不必为那些东西担心这担心那的,岂不比你更快乐?”
能够欣赏,常常比实际拥有更快乐。
活出自我
许多事情只能以非A即B的形式选择,因而,后悔实在是不应有的情绪。错过了就别后悔,无论好与坏。事情已经发生了,即使死抱着过去的错误不放,每天懊悔、责备,也于事无补,反而会让你沮丧。
一位女士,20年前放弃出国留学的机会,当全职家庭主妇,并帮先生完成博士学业。现在孩子都已经上中学了,他的先生却提出离婚的要求——因为他有了新的对象。这位女士感到非常后悔。她回忆起20年前,她为了他放弃留学和工作。她说:“如果我当时坚持出国,所有的一切都会不一样。我可能根本不会结婚,也不会浪费多年的青春在他身上。”
她觉得自己过去做了错误的决定,损失的不仅是机会,同时连生命也浪费了。她不去处理眼前的危机,追寻新的生活,反而被卷入悔恨的漩涡里。
那位女士20年前所做的决定,如放弃留学、与人结婚等,在当时不应该是“错误”。在那时候,也许她是很不情愿才做了这样的决定,但在衡量利弊后,既然做出了选择,那就不应该后悔。
有人说得好:“不管结不结婚,到头来总会后悔!”也就是说,事物都是相对而言的。这些人认为是好事,另一些人可能认为是坏的,只是选择不同罢了。现在觉得庆幸的事,将来可能发现错了。如果这位女士当时做了别的选择,可能一切就会很好吗?还是会有其他问题发生。
在生活中我们常会后悔。后悔时,我们常这么说:“或许,如果我不这么固执,我们还不至于离婚。”“如果我不出去,就不会发生这种事了。”“如果我当初早点送他上医院,也许他就不会死。”“她非常沮丧地说想自杀,那时若多给她安慰就好了。”
每个人都曾做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在重新审视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时,才知道自己错了。但过去已无法改变,我们只能活在现在。错过了就别后悔,后悔不能改变事实。因此,请集中心力“为现在而活”。并自我追问:“我能从过去发生的事情中学到什么?”那么你将会得到更圆满的成长。
过去已无法改变,因为我们活在现在。错过了就别后悔,因为后悔也不能改变现实。
过去已无法改变,因为我们活在现在。错过了就别后悔,因为后悔也不能改变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