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前言

回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和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人民继承古代阿拉伯医学与祖国传统医药文化高度融合而形成的民族传统医药,是我国回族人民在历史上创造的医药成果,也是回族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历史上曾为我国各民族的繁衍生息、防病治病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仍在回族和信仰伊斯兰教的人群中承担着重要的医疗保健服务功能,并服务于全国人民。回医药不仅富含科学的医学理论,而且饱藏着科学的医治方药和诊疗技术,在医药理论、药物炮制、制剂工艺、诊疗方法、体疗、食疗、卫生保健等方面都独具鲜明的回族特色。但由于历史传承、政治背景、人文环境、社会发展、客观条件以及研究方法等诸多因素,回医药缺乏系统的传承与研究。为全面抢救与系统传承回医药文化遗产,圆园员园年苑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立项,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设立“民族医药文献梳理”研究项目,对回医药文献展开抢救性传承研究,由此直接发挥文献抢救与传承作用,并以此指导临床工作。

《瑞竹堂经验方》由元代著名回医药学家沙德弥实·萨谦斋编著,成书于1326年,共员缘卷。明代中期原著已失传,而书中许多内容则散见于国内外诸医药文献。清乾隆年间修纂的《四库全书》将《永乐大典》中散载的内容搜集整理,编辑为缘卷圆源门,分内、外、妇、儿、眼、齿、美容、调补诸科,载方员苑园首。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存有清代《抄本瑞竹堂经验方》及仿明刻日刊本《瑞竹堂经验方》。

《〈瑞竹堂经验方〉梳理》以上海古籍出版社《瑞竹堂经验方》(《四库医学全书》系列)为底本,按照原书体例将其内容分述于每篇之中,全书共分缘卷,卷一包括调补、消导、劳伤、遗浊源篇,卷二包括喘嗽、痰饮、反胃等员园篇,卷三包括眼、耳、鼻等苑篇,卷四包括女科篇和幼科篇,卷五为疮科篇,载方员75首。书中所载方剂以方名、主治、方药组成、剂量及用法体例进行编排,生僻字、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等以括号注解的方式进行标注。

《瑞竹堂经验方》广泛运用回医香药,并大量引用海外阿拉伯伊斯兰国家传入中国的经验方药“海上方”,方药纯正,特色浓郁,效验精良。通过对《瑞竹堂经验方》的研究梳理,使其结构更加规范合理,内容更加清晰易懂,充分反映出元代回医在回医理论指导下的辨证思想和治疗用药特点,以及重视养生的学术思想,体现了元代回医学发展的优势技术和学术前沿。因此,《〈瑞竹堂经验方〉梳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它为回医药临床实践和科研、教育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并为推动回医药加快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瑞竹堂经验方〉梳理》在研究整理过程中得到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大力支持,得到各位回医药专家、学者的鼎力相助方得以顺利出版,在此,谨向各位领导、专家、学者致以衷心的感谢!

高如宏

201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