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李凌山(一樵)同志的新诗集《风起额济纳》即将出版。作者邀我这样一位从事西北边疆历史研究四十年的史学工作者来写序,多少有些惶恐。确实,在学术研究之余,舞文弄墨,博览文史书籍,也曾带给我不少乐趣,但像凌山同志如此潜心写作的旧体诗词,我并未下工夫钻研过,所以,内心的窘迫自不待言。然而,读过这些诗后就会发现有一种情感贯穿始终,即除了发思古之幽情,还有对现实的深切关照。这种深厚的历史情结与强烈的现实责任感交织在一起,体现出诗人的胸怀和志趣,同时也会深深地引起史家之共鸣。

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是经过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后才大致定型的。自先秦时期起,在现代中国领土内开始形成一个核心区域,这个区域大致在黄河中下游至长江中下游一带。在这个中心区域建立的政权既有华夏,也有狄夷;既有汉族,也有少数民族。在国家的发展进程中,边疆地区的发展是其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是西部边疆,在中华民族统一大家庭的形成过程中曾经产生过特殊的作用。

西部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曾经孕育过灿烂的古代文明。在盛唐以前西部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地域;宋代以后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曾经的辉煌渐不如昔;近代以后远离沿海的西部与屡经欧风美雨浸润的东部地区,呈现出越来越大的差距。近年来西部大开发的步伐在加快,西部的社会面貌开始出现新的变化,西部正在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凌山同志的不少诗词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写的。他的足迹和笔触涉及内蒙古西部等七省区,从黄河古道,到大漠戈壁的居延海;从楼兰古国遗址,到东风航天城;从贺兰山的赭色岩画,到华清池风物;从灞陵春色,到青海尕泽山的雪水……在这里,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西部历史的缅怀和对西部河山的眷恋以及对西部发展的憧憬。通过他的笔端,可以获得的不仅是一些历史知识,更有作者观察历史变迁而产生的灵感和思想的火花,而这些正是时下不少煌煌文字所缺少的。精神,情感,思考,这些在信息时代的浮躁氛围中为很多人抛开的东西,在凌山同志的诗集中却深深浸润着、流淌着。

历史的车轮在向前转动,西部的发展势必将显现出新的奇迹。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不断看到凌山同志更多的诗作,反映时代的潮流,反映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这种伴随着西部黄土地几千年的精神正是推动我们民族复兴的动力。我们需要更多的富含这种精神的文史作品。

2009年6月26日

马大正: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清史编篡委员会副主任,著名边疆史研究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