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学习理论
学习目标
*目标一:熟悉学习理论的发展脉络。
*目标二:掌握每个学习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
*目标三:掌握不同学习理论流派的共性和本质区别。
关于“学习”的话题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人类漫长的探索过程中对于“学习”的认识曾经出现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主张,并形成过一些典型的理论流派。本章从学习理论的哲学渊源谈起,考察了学习理论的发展脉络,并分别对四种典型的学习理论流派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第一节 学习理论的哲学渊源与发展脉络
一、学习理论的哲学渊源
学习理论是一套有关学习的定律或原理,它研究的是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规律。各种学习理论对于学习都存在一些基本的界定和假设。
各种学习理论的差异表现在如何围绕上述的界定和假设回答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学习的实质是什么?学习是一个什么样的心理过程?学习有哪些规律和条件?
从哲学的角度看,学习可以在认识论的大标题下进行讨论。认识论主要关注知识的性质和知识的获得问题。认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有关知识的起源、实质、局限性及获取方法等问题的研究。具体言之,知识是什么?知识从哪里来?人是怎么获得知识的?
从认识论的发展史上,有关知识的起源存在两种立场,一种是经验论,另一种是唯理论。经验论认为,一切知识都来自人的感觉经验,知识是对感觉经验归纳的结果。唯理论认为,由于感觉经验是相对的和个别偶然的,因而是不可靠的,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知识不可能建立在这样的不可靠的基础上,只能从先天的、无可否认的“自明之理”出发,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到的。只有依靠理性直接把握事物本质的那种“理性直观知识”或依靠理性进行逻辑推理得来的知识,即理性认识,才是可靠的,因而知识是思考和推理的结果。
(一)经验论的特征
1.感觉论
假设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
2.客观主义
唯物主义经验论承认经验是认识的最初的出发点,但同时认为经验来源于客观实在。感觉经验是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所引起的,是对外界事物的反映。
3.还原论
主张基本的、简单的观念材料组成一切复杂的观念,而复杂的观念反过来可以还原为这些简单的观念。
4.联想主义
认为观念或心理要素是通过时间上紧靠一起出现的经验的联合活动而形成联结的。
5.机械论
想象人心像一架机器,由简单的元件组成,无任何神秘成分。
6.工具主义
判定认识的真假需诉诸经验的检验和证实。
7.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对经验论做出了新的发展。实用主义认为经验不是人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而是某种心理意识活动或生物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活动。
(二)唯理论的特征
1.先验论
认为人的知识是先于客观存在、先于感觉经验、先于社会实践的,是先天就有的。
2.心理的组织
知觉方面认为知觉对感觉经验具有整体性、统一性的特征。在联想方面,经验与学习并不是单一的联结而是引发一系列的有组织的信息。
3.解释主义
主张人类对世界的知识并非是对外界物质世界的被动感知与接受,而是主动的认识与解释。
二、学习理论的发展脉络
现代的学习理论一方面起源于哲学史上的认识论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植根于学习的早期实验取向研究。学习理论主要存在四大理论流派: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下面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这些理论的渊源和发展脉络。
1. 19世纪晚期,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从此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冯特的理论主要有两个特点:还原论、内省法。后来的学习理论就是在对这两个特点的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以约翰·华生(John B.Watson)为首的行为主义学派批判冯特的内省法。行为主义认同冯特的研究元素,但不同意冯特用以发现这些元素的内省法。华生认为,唯一可以观察并且可以用科学方法研究的是个体的外显行为。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实际上学习就是反应的发生概率的变化。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以桑代克为先导,以华生为激进的代表,又经过格思里(Edwin R.Guthrie)、赫尔(Clark L.Hull)等人的发展,之后斯金纳又对它做了总结和发展。
3.对冯特的另一种批判来自于与行为主义相对的一个学派——德国的格式塔学派,它形成于1910年,以法兰克福大学的马克斯·韦特海默(Max Wertheimer)为首,他们集中批判冯特的要素主义。他们强调经验的整体性,整体不是各部分的总和。格式塔学派的学者仍然研究学习的内部过程,研究人的经验,但它强调学习在于在头脑中构造和组织一种“完型”,也就是对事物、情境的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而不是经验要素S-R的简单组合。
4.格式塔学派是早期的认知倾向的学习理论。在与格式塔学派展开论战的过程中,一些行为主义者开始吸收认知学派的思想,从而出现了折中倾向的学习理论。其中,有两个典型的代表:早期的爱德华·托尔曼(Edward Chace Tolman)和后来的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托尔曼自称为“目的行为主义者”,他不研究反应的细节,而是分析动物整体的、指向目的的动作。他认为从刺激到反应之间需要经过一些中介变量,动物需要形成对某个情境的预期,把某些事件当成最终事件的信号线索。实际上他把认知因素引入到了学习过程中,从S-R发展到了S-O-R。班杜拉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脱颖而出的学者,他虽然基本沿用行为主义的研究方式,但是同时吸收了许多认知学习理论的思想。他提出行为不是由单一的环境或个体因素决定的,环境、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因素与行为之间是交互决定的关系。另外,他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强调行为的自我调节以及认知过程。
5.随着学习理论研究的深入,行为主义的机械论、还原论等弊端日益暴露出来,而在这些方面,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却有自己的优势,所以它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由于计算机科学的影响,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认知学习理论逐渐进入了发展与兴盛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认知学习理论主要包括两种倾向: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认知结构理论。
6.心理学中出现了另一种思潮:人本主义。它反对把人还原和分割为各种要素,主张研究完整的人,而每个人都具有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潜能和动力,它从追求自我实现的角度来解释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自我参与、自我激励、自我评价和自我批判。这一思潮的代表包括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Maslow)和卡尔·兰塞姆·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等。
7.20世纪80年代后期,当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以皮亚杰(J.Piaget)、维果斯基(Lev Vygotsky)等的思想为基础发展起来。从行为主义到信息加工论基本都是以客观主义为基础的,即把事物的意义堪称存在于个体之外的东西,是完全由事物自己决定的,而对事物的认识就是单向的刺激或信息的接收过程,是完全从事物到心理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对事物的理解不是简单地由事物自己决定的,事物信息要被人理解,依赖于个体原有的知识经验,不同人的理解常常会因此而有所不同。学习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相互作用来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的过程。
表2-1 主要学习理论流派的研究与发展概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