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 寿世保元
  • 佚名
  • 4944字
  • 2015-12-29 09:34:23

儿科总论

小儿形色论

夫小儿半周两岁为婴儿。三四岁为孩儿。五六岁为小儿。七八岁为龆龀。九岁为童子。

十岁为稚子矣。小儿半岁之间有病。当于额前眉端发际之间。以名中食三指。轻手满额按之。儿头在左用右手。在右用左手。食指为上。中指为中。名指为下。若三指俱热。主感受风邪。

鼻塞气粗。发热咳嗽。若三指俱冷。主外感内伤。发热。若食中指热。主上热下冷。名中指热。主夹惊。食指热。主胸膈气满。乳食不消。又要观形察色。假如肝之为病。则面青心之为病。则面赤。脾之为病。则面黄。肺之为病。则面白。肾之为病。则面黑。先要分别五脏形症。次看禀受盈亏。胎气虚实。明其标本而治之。无不可者。

入门审候歌

观形察色辨因由。阴弱阳强发硬柔。若是双足冷。要知有热肚皮求。

鼻冷便知是疮疹。耳冷应知风热症。浑身皆热是。上热下冷伤食定。

观形察色面目图

观形察色面目

观面部

左腮属肝。其色青者为顺。白者为逆。若色赤主肝经风热。发热拘急。青黑主惊风腹痛淡赤主潮热。痰嗽。

右腮属肺。其色白者为顺。赤者为逆。若赤色甚者。主咳嗽喘急闷乱。饮水传于肾。则小便赤涩。或淋闭不通。

额上属心。其色赤者为顺。黑者为逆。若青黑主惊风。腹痛螈 啼哭。微黄主盗汗。头发干燥。惊疳骨热。

鼻属脾。其色黄者为顺。青者为逆。若色赤主脾经虚热。饮食少思。深黄主小便闭而鼻燥衄血。

颏属肾。其色黑者为顺。黄者为逆。若色赤主肾与膀胱有热。而小便不通。

又面赤心家热。面黄脾有积。面白肺家寒。面青肝有风。唇赤心家热。唇黄脾有积。唇白肺虚寒。唇燥脾有热。眼赤心经热。眼青肝有惊。眼黄脾有积。眼白肺有惊。鼻青主。人中青感风。人中赤肺家痰。人中黑腹虫痛。风池红多蹄。风池黄吐逆。山根紫伤食惊。承浆黄主吐青主惊。唇红面赤主。脸青唇黑惊风。唇青面白疟疾。面黄如土食症。痢下眉头皱惊风面颊红。渴来唇带赤。热甚眼朦胧。面黄多食积。青色是惊风。面白多成泻。色紫红。

手指脉纹式

夫小儿三岁以下有病。须看男左女右手虎口三关纹理。两手食指本节为风关。中节为气关。

第三节为命关。其纹曲直不同。如纹只在本节。病易治。通过中节则病重。过第三节则难治惊则纹青。淡红则寒热在表。深红必主伤风痘疹。

纹乱则病久。纹细则腹痛多啼。乳食不消。纹粗直射指甲。必主惊风恶候。纹黑如墨。

必困重难医。此乃神圣工巧之一端也。

虎口三关脉纹图

虎口三关脉纹虎口。叉手处是也。三关在第二指。应看三节。

第一节风关。第二节名气关。第三节名命关。

脉指歌

小儿食指辨三关。男左女右一般看。皆知初气候。末是命门易亦难。要知虎口气纹脉。

倒指看纹分五色。红黄安乐五脏和。红紫依稀有损益。紫青伤食气虚烦。青黑之时症候逆。

忽然纯黑在其间。好手医人心胆寒。若也直上到命关。粒米短长分两端。如枪冲射惊风至。

分作枝叉有数般。弓反里顺外为逆。顺逆交连顺已难。叉头长短犹可救。如此医人仔细看。

初看掌心中有热。便知身体热相从。肚热脚冷伤积定。脚热额热是感风。额冷脚热惊所得。疮疹发来耳后红。孩子无事忽大叫。不是惊风是天吊。大叫气促长声粗。误吃热毒闷心窍。急须吐下却和脾。若将惊药真堪笑。痢后努气眉头皱。不努不皱肠有风。冷热不调分赤白。脱肛因毒热相攻。十二种痢何为恶。噤口刮肠大不同。孩儿有病不可下。不热自汗兼自泻。神困囟陷四肢冷。干呕气虚神怯怕。吐虫面白毛憔悴。府气潮热食不化。鼻塞咳嗽及虚痰脉细肠鸣烦躁讶。方将有积与疏通。下了之时必生诧。孩儿实热下无辜。面赤睛红气壮强脉大弦洪肚上热。胙腮喉痛尿如汤。屎硬腹胀胁肋满。四肢浮肿夜啼长。遍体生疮肚隐痛下之必愈是为良。

小儿脉理

小儿一岁。变蒸已足。方有脉自寸口而生。予见小儿初生未盈月。手掌高骨之际。亦有脉息。吸吸而动。脉者气血之波澜。既生乃成人。必有气血。焉得无脉。但不见有大人察其端的之至意也。

小儿脉歌

小儿有病须凭脉。一指三关定息数。迟冷数热古今传。浮风沉积当先识。左手人迎主外症。

右手气口主内疾。外候风寒暑湿侵。内候乳食痰积致。洪紧无汗是。浮缓伤风有自汗。

浮洪多是风热盛。沉细原因乳食积。沉紧腹中痛不休。弦紧喉间作气急。紧促之时痘疹生。

紧数之际惊风至。虚软慢惊作螈囗。紧实风痫发搐搦。软而细者为疳虫。牢而实者因便闭。

脉芤大小便中血。虚濡有气兼惊悸。滑主露湿冷所伤。弦急客忤君须记。大小不匀为恶候。

二至为脱三至卒。五至为虚四至损。六至和平曰无疾。七至八至病犹轻。九至十至病势急。

十一二至死无疑。此诀万中无一失。

小儿五脏主病脉歌

心脉 心脉浮数惊与热。伤暑焦啼明白诀。吊肠疝气及盘肠。壅结口疮小腑涩。心脉沉迟脏腑寒。诸气有冷痛难当。小便频数肠中冷。下指端详仔细看。

肝脉 肝脉浮数定主风。目赤翳膜又主筋。流泪出血眼生眵。或痒或痛怕羞明。肝脉沉迟主有寒。面青唇白眼喜张。诸病传入慢风候。良医仔细要参详。

脾脉 脾脉浮数热痰涎。能食胃恶脾脏坚。滞颐口疮停壅结。唇红脸赤胃中热。脾脉沉迟主风吹。更加慢脾传。气虚胃弱不能食。滞颐呕恶醒脾丸。

肺脉 肺脉浮数主便血。咳嗽遍身热。气急痰甚或疮疹。泻痢潮热大腑涩。肺脉沉迟主虚寒。脏腑滑肠或洞泄。仍有咳嗽与痰涎。下根不定即无根。

肾脉 肾脉浮数实有热。偏坠膀胱痛又赤。口臭切牙是肾惊。火热齿内出鲜血。肾脉沉迟定有寒。脏腑停留入肾囊。偏坠膀胱尤不痛。浮而虚大最难当。

小儿死症真诀

黑色如悬针眼下。卢医也须怕。忽然腹痛鼻青时。不必更求医。青色连目横入耳。此候死。黑色绕口及连目。看看定不足。黑色眉间也不良。十日必然亡。人中黑色入口来。孩子入泉埋。水肿之病准头黑。报君肾气灭。咳嗽切忌白入眉。肺绝要君知。孩子吐时鼻色白。

命断难再得。切忌面如妆。焉能得久长。目陷无光兼直视。必定三朝死。更有瞳人不动时。死候要君知。目似开如又不开。也是死之媒。口噤全然不进乳。此病终不起。泻下之物如溺血。孤儿不得活。长吐不止止又吐。休要劳心顾。痢久不食更啖人。终与死为邻。泻痢不歇歇又来。指日下泉台。小便艰难又大渴。毕竟难得活。大便用药全不通。扁鹊也无功。耳上主疮黑斑出。医人无此术久嗽四肢皆逆冷。无由难得醒。体热多应睡不醒。休要费精神。痘疹出后热不退。此候应为害。下粪青黑不止时。不必觅良医。久渴之后加燥渴。命必难得活。腹肿胀时气又粗。终久命不苏。

小儿死候形症

太冲无脉。满口枯涎。身出黑汗。舌缩生疮。五心凸肿。泻出黑血。丹毒遍身。泻止又泻。直视看人。黑面狂躁。惊叫咬人。不止。鱼口气粗。鼻干黑燥。忽作鸦声。啼哭无泪。两眼半开。四肢羸瘦。气喘无烟。肚大青筋。四肢逆冷。汗珠不流。唇反舌缩。用手撤人。摇头动项。囟门作坑。涎如牵锯。拗腰凸腹。鼻内气冷。患者皆死。以上并是死候。难以医疗。不可顺情。

看儿眼法

小儿诸病。但见两眼无精光。黑睛无转运。目睫无锋芒。如鱼眼猫眼之状。个个不治。

或神藏于内。外若昏困者无妨。其有病笃而眼中神气不脱者。可以活。眼者五脏六腑神气之发。

神气已脱。脉虽仅存。亦未能保。

相儿命短长法

儿初生。叫声连延相属者寿。声绝而复扬急者不寿。啼声散。不成人。啼声深。不成人。

脐中无血者好。脐小者不寿。通身软弱如无骨者不寿。鱼白长大者寿。自开目者不成人小便凝如脂膏不成人。头四破者不成人。汗血者多死不寿。汗不流不成人。常摇手足者不成人。头毛不周匝者不成人。儿生枕骨不成者。能言而死。尻骨不成者。能倨而死。掌骨不成者。能匍匐而死。躅骨不成者。能行而死。膑骨不成者。能立而死身不收者死。鱼口者死股间无生肉者死。头下破者死。阴不起者死。阴囊下白者死。卵缝通达黑者寿。

急惊

脉诀启蒙曰。小儿脉促急为虚惊。

直指云。浮数洪紧为急惊。沉迟散缓为慢惊。虎口脉纹青紫为惊风。红者风热轻。赤者盛。青者惊积。紫者惊热。青紫相半。惊积风热俱有。主急惊风。青而淡紫。伸缩来去。主慢惊风。紫丝青丝或黑丝。隐隐相杂。似出而不出。主慢脾风。情势弯入里者顺。出外者逆。

急惊风者。因内有郁热。外挟风邪。心家受热而积惊。肝家生风而发热。夫木制在金。若火盛则金受克。金衰不能平木。木能生火。火得风则焰烟起。故子母纵横。血乱气并。痰涎壅塞。关窍不通。风火蕃盛而不得泄。暴烈而成急惊也。其症牙关紧急。壮热涎潮。窜视反张搐搦。颤动唇口。眉眼眨引频并。六脉浮散洪紧。治先搐鼻通关。痰涎壅盛。以吐风散吐之。次用败毒散。保命丹。或雄黄解毒丸下之。惊退而神志未定。投安神散。但喷药不下通关不嚏。眼睛翻转。口中出血。两足摆跳。肚腹搐动。或神缓而摸床寻衣。症笃而晨昏气促。心中热痛。忽大声叫者不治。

嚏惊散半夏 牙皂等分为末。用少许吹入鼻中。

一论小儿急慢惊风。发热口噤。不省人事。手心伏热。痰涎咳嗽。上壅喘急。并宜涌法吐风散全蝎(炒一个) 瓜蒂(炒十个) 赤小豆(三十个)上为末。每一岁儿服一丸。温米饮调下。未吐。再服。

一论小儿急惊风。初起发热。手足搐搦。眼上视等症。并一切风寒。咳嗽鼻塞声重头疼发热。及痘疹欲搐。发搐。并时行瘟疫等症。宜加味败毒散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白茯苓(去皮) 人参 枳壳(去芦麸炒) 桔梗 天麻 全蝎僵蚕 白附子 地骨皮 川芎 甘草上作一剂。生姜三片。水煎。热服。

一论小儿急惊搐搦。眼翻口噤。摇头天吊。痰嗽喘热。服南极寿星汤胆星 防风 白附子 蝉蜕 薄荷 甘草上锉。水煎服。

一小儿潮热惊啼。

木通 车前 赤茯苓 麦门冬 蝉蜕 防风 白芍 甘草 灯草水煎服。

一小儿惊风。咳嗽痰喘。天南星一个。大者炮去皮。为末。每服一钱。生姜三片。水煎温服。

一论小儿胎惊内吊。肚腹坚硬。目睛上视。手足搐搦。角弓反张。痰热咳嗽。一切急慢惊风。并皆治之。

至圣保命丹南星(炮去皮用白矾水浸一宿再出晒干再用生姜水浸一宿晒干再炒) 半夏(同上制) 薄荷青黛(各一两) 全蝎(去尾尖) 天麻 白附子(略炒) 僵蚕(姜汁炒) 防风 郁金 甘草(各五钱) 麝香(少许) 朱砂(五钱)上为末。炼蜜为丸。朱砂为衣。芡实大。每服一丸。灯心、薄荷汤化下。

一论小儿痰喘。急慢惊风欲死。但能开口灌下。无不活者。用千金散 内阁秘传。

全蝎(炙熟) 直僵蚕(各三分) 朱砂(四分) 天麻(四分) 冰片(二分) 牛黄(六厘)黄连(四分) 胆星 甘草(各三分)上为细末。每服五七厘。薄荷、灯心、金银花煎汤。不拘时调下。

一论惊风退后。恍惚虚怯。安神定志。调理之剂。

安神散人参 茯苓(去皮) 远志(去心) 天麻 白附子 麦门冬 全蝎 莲肉 茯神(去皮木)朱砂(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灯心汤调下。

一小儿沉困发热。惊搐不乳。视其脉纹如乱鱼骨。此风热急惊之症也。先用抱龙丸少许祛风化痰。后用六君子汤加柴胡。壮脾平肝。热遂退而惊定愈矣。

一小儿螈 啼叫。额间青黑。此惊风肝木乘脾。腹中作痛也。先以六君子汤加木香、柴胡、钩藤钩。啼叫渐缓。更加当归。又二剂而安。

一小儿目内色青。发搐。目上视。叫哭不已。或用牛黄清心丸。不愈。反切牙顿闷。小便自遗。此肝经血气虚甚故耳。余用补中益气汤及六味地黄丸而痊。

慢惊

夫慢惊风者。因外感风寒。内伤乳食。而作。或大病之余。或误吐下之过。脾胃两虚者也脾与肺母子也。母虚子亦虚。而生粘痰。胃虚则能生风。风能开能动。故其症目偏喜开。

痰滞咽喉如牵锯状。口鼻气冷。唇缓面青。涎流口角。将复螈 是也。治宜祛风活痰。健脾生胃。不可妄用脑麝巴粉等药。其有眼闭。四肢厥冷者。名曰慢脾风。极危笃。速用回阳之药。手足渐温。复以醒脾散理之。其服药不效。太冲脉尚有者。灸百会穴。但面暗神惨。鱼口鸦声。脾痛胁动。身冷粘汗。头摇发直。睛定口疮。喘嗌仄卧。唇缩气粗者。不治。

加味和中散 治小儿慢惊风。

人参 白术(去芦各一钱) 白茯苓(去皮用) 陈皮(各五分) 半夏(七分) 全蝎(炒五分) 天麻(七分) 细辛(三分) 薄荷(三分) 甘草(二分)上锉一剂。生姜、枣煎服。乳母亦宜服之。

一论小儿不止。作慢惊风。脾困昏沉。默默不食。宜醒脾散人参 白术(去芦) 白茯苓(去皮) 木香 全蝎 僵蚕 白附子 天麻 甘草上锉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

一方。去天麻、僵蚕。加炮南星、半夏曲、陈仓米二百粒。水煎熟。旋服之。

一论慢惊。乃元气虚损而至昏愦。急灸百会穴。若待下痰不愈。而后灸之。则元气脱散而不救矣。此乃脏腑传变已极。总归虚处。惟脾受之。无风可逐。无惊可疗。此因脾虚。不能摄涎而作痰也。此方专治慢惊涎潮发搐。或吐或泻。不思饮食。神昏气弱。宜用紫金锭子人参 白术(去芦) 白茯神(去皮木) 山药(炒) 乳香 辰砂(各二钱) 赤石脂(醋炒七分) 麝香(一钱) 茯苓(二钱)上为细末。以糕一两为丸。如弹子大。金箔为衣。每一粒。薄荷汤研化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