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戶政八賦役三(6)

茲請以向徵制錢三千文者。改收現銀一兩九錢。向收制錢三千二百文者。改收現銀二兩二分五釐。按之原定價值。不甚懸殊。且奏明一律收銀。與州縣私自改章者不同。地丁收錢。不過一時權宜。改收銀一兩五錢。連傾鎔火耗等項在內。除完解正耗銀一兩一錢外。餘為提補捐款公費。並州縣辦公之用。均請准如所奏辦理等因。奉 旨依議欽此。此劉坤一仍照初。定章程丁漕改收現銀之原委也。旋於同治九年。前侍郎胡家玉。奏請飭督撫通飭各屬徵收地丁錢糧。每銀一兩。遵例加收銀一錢。所有另立名目。永遠禁革。以蘇民困等語。欽奉 諭旨。囗劉坤一斟酌情形妥議具奏欽此。又經劉坤一詳敘丁漕改章原案。請將地丁錢糧仍照定章辦理。奏奉 諭旨遵行。復於同治十二年。前左都御史胡家玉。又以江西省額外加徵地丁銀兩奏奉 諭旨裁革。經臣前在藩司任內。會同前糧道王必達悉心查議。地丁每兩。收銀一兩五錢。實屬難以刪減。惟藩司衙門因革除辦差供應。增添一分公費。當於無可裁減之中。擬將藩司一分公費刪除。以後地丁每兩祗徵銀一兩四錢九分。此外徵收漕糧加價。均勢難更張。詳經前撫臣劉坤一縷晰覆陳。欽奉 硃批。覽奏已悉即囗照所議辦理仍隨時認真稽察儻有浮收即行從嚴參辦該部知道欽此。是年九月。前左都御史胡家玉仍以江西違例加徵。奏奉 上諭。囗戶部妥議具奏。即經戶部就江西現在情形。悉心商酌。擬請按照原定每銀一兩。連加一耗羨。折收錢二千四百文之外。再按現在銀價。酌加錢數。由官易銀解庫。所加之數。每兩不得逾二百文以示限制。如此辦理。民間所增之數。乃增於銀價之大。非增於州縣之浮收。州縣辦公之費。仍取於額定之中。無取於民間之加派。一切私立名目。俱不得藉口。其漕折一項。江西省每石解部銀一兩三錢。徵之於民。以一兩九錢為率。核與河南安徽等省折價支解章程。尚屬一律。惟該左都御史慮及徵銀不便。亦請即令該撫查照同治四年原定數目。每石收錢三千文及三千二百文之外。酌量加收錢文。其所加錢文。即視地丁每兩二百文之數核計徵收。不准再有浮溢。先行奏咨任案。俟銀價平減。即照原定錢數折徵。又經劉坤一飭據司道遵照部議核定。地丁每兩。連耗羨火工。除刪減藩司一分公費外。實收錢二千六百八十二文。漕米每石。連留支公用。改收錢三千四百二十文。萬安樂平二縣。各加收錢二百一十六文。均由官收錢易銀上兌。漕米年外完納者。仿照江蘇章程。每石加錢五百文。至銀價低昂無定。如日後銀價大漲大落。隨時確查。專案奏辦。於同治十三年二月奏奉 硃批。戶部知道欽此。欽遵出示曉諭。通飭各屬一體遵辦各在案。此劉坤一遵照部議核定丁漕收錢數目之原委也。

是江西釐定丁漕收數。係屬由多減少。前督臣曾國藩深以捐款煩重。陋規滋多。以致州縣浮收日甚。官民交困。是以奏免攤捐。革除陋規。定以地丁每兩收銀一兩五錢。漕米每石收銀一兩九錢。嗣經改徵錢二千四百文及三千文。均係按照原徵銀數折收。並酌定捐款公費確數。以為正本清源經久無獘之計。迨後因銀價日貴。州縣徵收。不敷報解。前撫臣劉坤一按照曾國藩初定章程。奏准徵銀。而降調左都御史胡家玉屢以為言復遵部議酌定錢數。改收錢文誠如戶部原奏。民間乃增於銀價之大。州縣仍取於額定之中。係屬平允確論。況江西丁漕。合計收數。較之蘇浙楚豫等省。均屬有減無增。迄今年久。官民相安。今御史歐陽雲。奏請仍照曾國藩原定錢數徵收。殊不知曾國藩原定本係徵銀。若仍改徵銀兩。勢必復以為口實。如照孫長紱按同治二三年銀價甚賤時所定丁漕徵錢數目辦理。現在銀兩。依然昂貴。核與同治十二三年相等。自未便遽議減徵。若明使州縣徵錢易銀。僅敷一正耗之銷數。則前督臣曾國藩曾經釐定必不可省之捐款公費。一無所出。州縣廉俸無多。用費本繁。何堪賠累。勢不得不藉丁漕浮收。以應支銷。以十餘年累次奏定官民兩便之舉一旦隳棄。舍明示限制而不遵。必徒博虛名以為快。諸獘從此復起。必至重困閭閻。是恤民轉以害民。不但更改良法深為可惜。而歷年欽奉  諭旨及部議皆成具文。亦於政體有礙。該司道等悉心斟酌。江西丁漕。應請仍照同治十二年遵奉部議奏定章程。地丁每兩。連耗羨火工。共收錢二千六百八十二文。漕米每石。連留支公用。共收錢三千四百二十文。萬安樂平二縣。加收錢二百一十六文。均由州縣收錢易銀上兌。以免不敷而杜流獘。仍俟價銀大漲大落。再行隨時確查。專案詳請奏明遵辦。不准州縣擅自改章。亦不得於定章之外。絲毫多取等情。具詳請奏前來。臣覆加確核。均屬實在情形。合無仰懇  天恩。俯准將江西省地丁漕折。仍照同治十二年奏定錢數徵收。以杜流獘。實為官民兩便。至節壽等項陋規。自同治元年奏明禁革之後。迄今或有依違。臣當隨時誥誡。各守成規。如有私送私受情事。或經徵丁漕。於定章之外浮收絲毫。即行從嚴參辦。不敢稍事徇隱。

條陳丁漕利獘疏光緒十年

翰林院侍讀王邦璽

竊維丁漕乃 國家維正之供。百姓踐土食毛。相安耕鑿。急公納賦。分所宜然。我 朝二百餘年。厚澤深仁。淪浹已久。   皇太后  皇上愛育黎元。超越前古。閭閻感戴。莫不有捐糜頂踵之思。試觀軍興以來。繼以災歉。二三十年之中。籌餉籌賑。無不藉資民力。凡諸紳富商旅。均能踴躍輸將。同殷報囗。矧於丁漕正賦。有不欲及時完納者乎。雖疲戶之玩延。劣衿之刁抗。向亦閒有不免。然此等情形。究屬無多。而徵收所以短絀之故。實不繫乎此。臣嘗竊觀博訪。察目前之情勢。考積欠之來由。而知丁漕一節。蓋有五獘。三難。五宜。三不可。州縣弗囗推求。疆吏未加體究。徒使戶口多無形之消耗。 朝廷有歲入之短虧。治本弗探。而催科是責。詎有當乎。謹為我   皇太后  皇上縷晰陳之。

一利於錢漕之速完者官也。利於錢漕之多欠者差也。一縣之中。承催錢漕之差。名目甚多。有總頭。有總總頭。有都差。有圖差。有保差。有幫辦之差。有墊辦之差。有比較上堂代受枷責之假差。如此等眾。皆指望百姓積欠丁漕以養身者也。圖保差下鄉催徵。輒先飽索賄賂。名曰包兒錢。包兒到手。公項即可央緩。其有豪富驟窮之戶。積欠較多。則總頭親臨催取。華服乘轎。隨從多人。勒索包兒。動至數十千。而公項亦仍可央緩。迨卯限已滿。完納不旺。堂上官照例比較。則以錢雇倩無賴之人。上堂領撲。或枷以警眾。而總頭圖頭等差無恙焉。且更挾枷責以為索詐之具。其獘一。

一開征之初。書差輒擇中上家產能自完納之花戶。代為裁串完糧。然後持票向本戶加倍勒還入己。名曰代票。其稍貧之戶。無費可噬者則不囗代也。地方官明知其為民害。而利其墊解。亦不之禁。其獘二。

一書吏征收錢糧。必先索房費而後開票。如此一圖之房費。未即交清。各甲花戶。有持錢完糧者。概不收納。一稽延間。其錢或因他事用去。不能再行措辦。遂致拖欠。其獘三。

一紳衿恃符抗欠。不過自占便宜。且願他人及早完納。藉以抵塞卯限。其無故挺身為一村包抗者。尚無其事。惟有一種刁橫武斷魚肉鄉里之人。交結衙蠹。包攬丁漕。每向愚懦花戶。騙錢入己。不為完納。而差役仍向本戶追索者。真侵賦害民之猾徒。然非與胥役通同作獘。欺壓誑弄。其勢必不能行。地方官每為所朦蔽。未能詳察而嚴究也。其獘四。

一徵收漕米本色之處及今改折色。前收本色之時無論每石。加耗至一倍有餘之多。更有永遠不遵定章之州縣。每年祗開倉三日。或繼日為止。花戶之強而有力者。爭先交米。往往擁擠。踐踏傷人。過此即行封倉。概收折色。每石定價七八千。有多至十餘千者。而百姓之完納愈難。朘削愈苦矣。此獘之在官。大吏從未有覺察者。其獘五。

一花戶急公。向多立有協圖。又謂之義圖。每年輪一甲充當總催。擇本甲勤幹之人為之。名曰現年。按戶糧多寡。派錢數十百千不等。交給現年。作為辛俸。並打點書差之用。名曰甲費。有現年之圖甲。差役不得上門。祗向現年催取。現年恐所領之錢。不敷差賄。不得不勤加催追。而花戶亦各體貼現年。懼其受累。不得不極力措完。此協圖所以少積欠也。嗣因髮逆踞城。分設偽官。無完糧之事。而總催輪充一定之年分遂紊。如乙年已輪之二甲。今停歇二年。論戊年應輪五甲接充。而五甲以三四等甲。實未輪接。理應補充。彼此推諉。而協圖遂多廢擱不行。其難一。

一承管糧業之家。其地畝多係佃與農人耕種。近因迭遭兵燹水旱瘟疫各大劫。人民損傷無算。更兼生計艱難。丁壯及歲。往往不能婚娶。產生女嬰。率多溺斃。是以閭閻生齒。遠不逮從前之繁庶約計一村之中。向有百人業耕者。今祗得五六十人。而此五六十人中。吸食鴉片。惰於農事者。又約有二三十人。其閒晴雨不時。糞力不足。收成本多歉薄。而世風日降。人心亦未能近古。糧戶收取租穀。甚為不易。即以臣鄉而論。自咸豐以後。所收或七八分。或五六分。或三四分。三十年之中。雖逢稔歲。從未聞有完全租者。瘠薄之田。竟至白送與人承糧而不囗受。此種情形。推之他省。何莫不然。其難二。

一民閒光景。既形蕭索。幸遇豐年。穀石又苦不能得價。如有田百畝。計應收租穀二百五十石。按今土風時值。雖大稔之歲。至多不過收租八分。得穀僅二百石。如逢穀價極賤之時。每石止能糶錢四五百文。除釐金外。得錢不滿百千。完納丁漕。需其大半。所留餘以事父母畜妻子者幾何。不必有胥役之苛索。而急公已覺喫力。其難三。

一乾隆嘉慶以前。民俗直樸。丁漕戶口。均係本身的名。近來率多別撰字樣。一人而有數戶。差役每以無從查傳為詞。若有人充當現年。即能逐戶清追。亦可備官傳問。協圖之所以為良。其無現年者。謂之渙圖。又謂之爛圖。協圖之花戶。有巧取者。往往別立戶名。隱寄於渙圖。以冀拖欠。又協圖輪充現年。必派甲費。其糧少之甲。派費較難。有取巧者。亦往往別立戶名。隱寄於糧多之甲。以圖規避。此則近日民情之譎也。地方官若於協圖一法。廢者能為之興。渙者能為之萃。巧者能為之設法以杜其獘。則於催科之道。思過半矣。其宜一。

一差役得錢包蔽。總以不令欠戶見官為秘術。前上元令袁枚有言。擇民欠糧多者。召花戶而欲見之。未有真花戶到而糧不納者。又前廬陵令楊曉昀署安福篆時。催徵必令花戶親到。比較必令總頭受責。其圖保差下鄉。雖賂以錢而不敢受。一時風動四境。即極疲之戶。亦無不爭先完納。此已著之明驗。其宜二。

一向例徵收。非上忙滿半。下忙全完。概不准納錢給票。小民銖積錙累。未滿一票之數。而催糧之役至。索賂以去。輒耗其所積之半。如此屢積屢耗。賂役之費。往往多於正供數倍。而糧終不能納。聞昔有一令。准其分兩次完錢。完錢先給小票為據。俟屆限完滿。換給串票。民間因大稱便。徵收更有起色。此亦講求催科者。當知所變通也。至一人而分數戶。亦恐糧數過多。一時措錢非易。若准其分票完納。則此獘可除。免至戶口紛繁。茫無稽考。其宜三。

一前有一令。於民間呈遞狀詞。除命盜倫紀重案外。如因口角錢債細故興訟者。先令開明本身花戶錢漕若干。查核按戶清完。方與准理。此與考童互結。聲明並無抗糧。方准與考。同一辦法。一可以清頑戶之欠。一可以遏瀆訟之風。似為一舉而兩善備其宜四。

一收納錢糧。必用官板大錢。市間日用常行之錢。概不准收。花戶率以市錢一千。向鋪商易大錢九百。迨完納後。署中以此錢易銀。每串可加錢色數十文。愚民不無吝嗇。致多延欠。地方官既任聽境內通行市錢。何不可通融收納。以本處之錢。於本官原無所損。似不必拘定大錢。致令徵收減色。其宜五。

一鄉閭之有殷實。官民均可恃以為緩急。宜保護不宜擾害。近來地方官聽信丁役慫囗。輒將本甲或本村積欠。勒令殷實代完。丁役又復從中索詐。富民既苦侵削。頑戶更多拖欠。從此徵收愈不易辦。其不可一。

一州縣以催科為考成。坐署治事之日少。下鄉催糧之日多。所到之處。輒傳喚在庠生員。寫立限狀。責令每卯催完若干。動以詳革恐嚇。不知寒士筆耕為業。家無恆產者。十人而九。本身既不欠糧。又無總催之責。何可強以不應為並不能為之事。且反令欠戶置身事外。更滋玩延。其不可二。

一近來各州縣。更有委派官親家丁。帶領勇役下鄉。分催錢漕。倚勢作威。異常騷擾。牽累架誣。明勒暗索。甚至偪斃人命。捏飾彌縫。本官受其欺蒙。鮮能覺察。其家丁並擅用名片。投謁紳衿。尤為不成事體。其不可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