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张若虚

【作者简介】

张若虚(约660—约720),唐代诗人,扬州人,官至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不详。曾以文词俊秀闻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合称“吴中四士”。《全唐诗》中仅存《春江花月夜》、《代答闺梦还》两首诗歌。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赏析】

《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以动人的情感将春、江、花、月、夜及其各种相关景色融入在月光的笼罩下,并在营造意境的同时,从这令人心驰神往的良辰美景中阐述了深奥的人生哲理,塑造朦胧深邃、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诗人开篇就描绘了一幅温婉动人的春江花月夜景图。浩瀚无垠的江潮,就像大海连在一起,这时候一轮明月随着潮水的涌动渐渐升上天空,无垠的江潮滚滚涌动向前,在月光的照耀下更显得气势宏伟,景象壮观。作者用一个“生”字便把明月、潮水写得灵活生动起来,为广阔的夜景增添了无穷的生命力,也为后面所讲的哲理埋下了伏笔。

皓月当空,照耀千万里,每一处江水都在明月的笼罩之下。江水蜿蜒曲折地向前涌动,绕过花草丛生的芳香原野。撩人的月色倾泻在岸边的花树上,仿佛撒了一层白雪。至此春、江、花、月、夜诗人已经全部点到,妙笔一挥就把江月闪耀下的夜景勾勒出来,紧扣题面。

在月光的洗涤下,人世间的一切景物都随之熠熠生辉,银光薄雾缭绕之下,平凡的景色立刻披上了梦幻的色彩。皎洁的月光下,似乎感觉不到“流霜”飞舞,岸边的白沙也看不见了。

开头八句,作者用细腻的笔法,由远及近,慢慢将目光聚焦到一轮明月上,银白色的月光洒下来,天地宇宙瞬间变成了一个幽静甜美的神话世界。在宁静而纯洁的境界中,诗人自然而然地陷入了沉思,进而俊才飞驰,思考着宇宙的奥妙,发出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疑问。

宇宙是无限的,人生是短暂的,这样的主题难免使人悲伤。但诗人并没有一味沉浸在这种难解的悲情中无法自拔。他从伤感中跳脱出来,写到人类会世世代代无穷尽地发展下去,而汹涌澎湃的江水和当空闪耀的月亮年年岁岁都是相似的,无穷的人类传承将与江潮明月永远共存。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诗人从前面的思考中进一步想到,人生世世代代相继,这江月也是年年相似,一轮明月下,江潮无期无限又无声无息地在此翻涌,是在等待着谁吗?如果在等待却难以遂愿,因为江水总要无可奈何地随着江海大浪向前奔腾而去。

诗人将由景入理,再由理及人,自然、宇宙、人生、情感都融汇在笔下,引出下面要写的人间爱恋、两地相思。“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这四句由春夜的景色写到妇人与游子的相思之情。飘飘远去的白云就像游子一样,远在千里之外,行踪不定,音信杳杳。诗人先用景物比喻、寄托相思之情,完成由景向人的引入,十分巧妙。

“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接下来“可怜”八句回答了上面的设问,写妇人对游子的思念。诗人以月为背景,渲染了思妇的相思离愁,在楼上徘徊的不止是月光,还有月光下的思妇。月光倾泻在孤楼上,晚风吹动着树影,忽明忽灭,妇人一脸愁容,好像倚楼眺望着、等待着离人的身影,直到夜深了还徘徊着久久不忍离去,而月光好像要与她作伴,也一样不忍离去,盈盈月光映照着她的妆镜台。

此景此情,妇人的相思更加浓烈,月光依恋着她,任她卷也卷不去、拂去拂还来。也许她更希望“卷不去”“拂还来”的不是月光,也不是这浓浓的哀愁,而是游子对她的思念。即使爱人也在思念她又能怎样呢?此时两人都在望月相思却无法相见相闻,所以诗人设想妇人的内心活动“愿逐月华流照君”——我希望追逐着这皓月的光华,照在爱人的身上。然而这终究是无法实现的,就像天上的鸿雁飞得再远也飞不出月光的之外,就像水中的鱼儿在跃得再高也跳不出江水,只能激起阵阵涟漪罢了。

最后,诗人用落花流水、海石残月来烘托游子的归思。随着大自然的四季回往变迁,离家的人也已经年华渐逝,他做梦都想回到故乡,却依旧不能回家。梦醒时分,昭昭雾气之中,月亮已渐渐落下,沉沉归藏海平面,碣石潇湘无限路,却没有一条是可以归家的路。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夜中,该有多少人正乘着皎洁的月光走在回家的路上,可是他却只能看着落月的余晖挥洒在江边的树上,风吹着树枝慢慢摇曳。至此春、江、花、月、夜所构成的图景下,景、理、情交融,情韵袅袅,余音不绝。

《春江花月夜》笼罩在迷茫的月色中,却哀而不伤,语言清新,意境开阔,在思想和艺术上也超越了前的山水诗和哲理诗和闺情诗。诗人由景入理,引出对自然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探求,进而写到人,讲到情。其中对自然宇宙的探索、人生哲理的阐述、离愁别绪的渲染引起了千百年来众多读者的共鸣。

【大师导读】

春江花月夜,字字写得有情,有想,有故。……浅浅说去,节节相生,使人伤感。

——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情文相生,各各呈艳,光怪陆离,不可端倪,真奇制也。

——王尧衢《古唐诗合解》

不著粉泽,自有腴姿,而缠绵蕴藏,一意萦纡。调法出没,令人不测,殆化工之笔哉。

——毛先舒《诗辩坻》

以孤篇压倒全唐之作。

——《全唐诗》

在这诗前面,一切的赞叹都是饶舌,几乎是亵渎。这里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闻一多《唐诗杂论》

这首诗的景物描写,采用多变的角度,敷以斑斓的色彩,很有艺术效果。

——袁行霈

其实,这首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一种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所以,尽管悲伤,仍然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

——李泽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