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1号完美主义者(1)
- 九型人格:发现最好的自己
- 王沥川
- 4932字
- 2016-02-26 14:39:09
1号性格是九型人格中的完美主义者,他们眼中的世界总是有太多的不完美,心目中的自己也有很多缺点,他们希望能够去改善这一切。他们对完美的追求甚至达到了苛刻的地步,哪怕已经取得了99%的成绩,他们能看到的也只是那1%的不足,说他们是鸡蛋里挑骨头一点也不为过,他们的人生信条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自测:你是完美主义者吗
请认真阅读下面20个小题,并评估与自身的情况是否一致,如果某一选项和你的情况一致,那么请在该选项上画钩标记:
1.我希望一切事物尽量保持整齐有序。
□我很少这样 □我有时这样 □我常常这样
2.我非常努力改正错误。
□我很少这样 □我有时这样 □我常常这样
3.我发觉我经常为各种事情道歉。
□我很少这样 □我有时这样 □我常常这样
4.别人说我有时吹毛求疪。
□我很少这样 □我有时这样 □我常常这样
5.不公平的事令我愤怒。
□我很少这样 □我有时这样 □我常常这样
6.我不值得别人对我太好,原因是我不够好。
□我很少这样 □我有时这样 □我常常这样
7.放松或找时间轻松对我而言是件不容易的事。
□我很少这样 □我有时这样 □我常常这样
8.内在良知不断地要求我、督促我。
□我很少这样 □我有时这样 □我常常这样
9.我有时会自我改造,是能为理想而努力不懈的人。
□我很少这样 □我有时这样 □我常常这样
10.事情出现瑕疵时,对我而言是无法忍受的。
□我很少这样 □我有时这样 □我常常这样
11.事情在我眼中非黑即白,没有任何灰色地带。
□我很少这样 □我有时这样 □我常常这样
12.很少能有足够时间,允许我完成我必须做的事情。
□我很少这样 □我有时这样 □我常常这样
13.事情出了轨道令我生气。
□我很少这样 □我有时这样 □我常常这样
14.我老是担心,是个爱担心的人。
□我很少这样 □我有时这样 □我常常这样
15.别人没有达到他们的标准,这令我很生气。
□我很少这样 □我有时这样 □我常常这样
16.我不喜欢出错。
□我很少这样 □我有时这样 □我常常这样
17.我会严守纪律。
□我很少这样 □我有时这样 □我常常这样
18.我老是责怪自己不够好。
□我很少这样 □我有时这样 □我常常这样
19.我重视细节。
□我很少这样 □我有时这样 □我常常这样
20.事情出了差错,我要追根究底。
□我很少这样 □我有时这样 □我常常这样
评分标准:
我很少这样——0分;我有时这样——1分;我常常这样——2分。
测试结果:
8分以下:完美型倾向不明显,能理性面对错误。
8~10分:稍有完美型,比较注重细节。
11~12分:比较典型的1号人格,公正、自律,对自己和别人都有比较高的标准。
12分以上:典型的1号人格,严格地追求正确、合理和公正,时常为生活中的错误而纠结不清。
性格初探:追问“完美主义”情结
希望自己比别人优越
人人都有优越感,这是一种人们自以为生理方面如体形、相貌和体力,心理方面如智力、技能和知识或其他方面比别人强的心理状态。优越感本身并不是什么弱点或不健康的心理疾病,它基本上属于一种中性心态,如果运用恰当,可能会成为人们追求进取的动力。但如果过分追求自身的优越感,则会阻碍自身的成长。
九型人格中的1号完美主义者拥有较强的优越感。他们相信自己是芸芸众生中少数的能做正确事情的人,因此他们对人、事、物的标准较高,并不断向自己或他人灌输“事情就应按照我的要求进行,因为这样做的结果最好”这样的理念。也就是说,1号相信,通过成为最“正确”,去修正错误及满足自己“内在标准”的要求,才能生存,才会有价值。
一旦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脱离1号心中的那个标准,1号内心就会产生一股强大的自责力,这种力量将强迫1号自己或他人回到那个所谓的正确轨道上。这种行为可能在其他人眼中看来是一种苛刻、偏执,但1号把这种强大的内在自责力看做更高层的自己,即一种超越日常思想的思想。
我们无法否认1号对自身优越感的强烈追求是促使1号精进做事的动力,但我们也无法回避这种强烈的优越感所带来的隐患:它阻碍了1号全面、深刻地认识自己。生活的现实往往是:不管你在哪方面向别人表现、炫耀、暴露自己的优越感,都会招来他人的反感,他人就会反馈给你错误的评价,这些错误的评价常常使你对自己形成错误的认知。诚如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所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
为了全面地认识自己,1号首先要正确地看待自身追求优越的心理,并学会收敛自身的优越感,即在看到我们自身的优点同时也要看到我自身的缺点,更要看到他人的优点而不要只关注他人的缺点,这样我们才能平和、谦虚地对待自己及世界,而世界自然会给你真实的反馈,这将促使你认识到世界及自我的真相,也就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坚持原则的理想主义者
为了维持自身的优越感,1号性格者不仅在各种事情上建立了较高的标准和原则,并坚持自己的原则,有着坚定的理想并为之而努力,以促使周围的世界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1号的内心有很多原则和标准,他们做任何事情都以符合标准为成功的表现。也就是说,如果一件没有标准的事情常常会让他们无所适从。他们的标准可能是公司制定的作业流程、品质的要求、职位上的责任,也可能是父母的教诲或社会的伦理道德。总之,无论是什么标准,他们会严格遵守它们,并用这些原则和标准去量度每一件事情,只有当这件事情达到他们的原则和标准,他们就会获得“这件事情很完美”的满足感,反之,则会感到失望和痛苦。
一个孩子拒绝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写一篇主题为从狩猎中学会做人的作文。他在作业本上写道:“请老师原谅,这是一篇很无聊的作文,我拒绝完成。
老师看到后,既生气又不解,于是问道:“你为什么觉得这篇作文无聊?”
孩子毫不掩饰地回答:“我们全家都是动物保护者,狩猎是非法的,而这篇作文却要求我们写狩猎。”
老师恍然大悟,但接着又问:“我们是想从作文中学到一些做人的道理,这与动物保护没有多少冲突,你不应该拒绝呀!”
“老师,我反对您的观点,连动物保护都做不到,还谈什么做人的道理呢?”这个孩子非常认真地回答。
老师又说:“这只是一篇哲学小品文,想通过一个故事给人们一点启示罢了,你想得可能有些复杂了。”
“不,我想得并不复杂,其实很简单,这篇文章触犯了我的原则。”孩子坚定地说。
故事中的这个孩子具有典型的1号性格者特征——坚持自己的原则,即保护动物。触犯了他的原则,即便是老师的启发和诱导,也不能改变他。因为在他的眼里,原则高于一切。
1号不仅要求自己坚持原则,还会强迫别人也坚持他们的这些原则,因为他们常常会认为自己是高于他人的,自己的原则也就高于别人。他们希望周围的人能够和他一样,大家共同为实现这一原则而努力。他们看不惯别人糊涂地过日子,看不惯别人面对事业的那种不严谨、不严肃态度,他们认为自己有责任教导他们,让他们能够有所改进。他们虽然不会表现出十分强烈的态度去强迫他人,但他们不能保持沉默,他们看到问题总是忍不住要提出来,他们要让别人知道:他们在偏离原则了。他们觉得在这个世界上自己的提醒是很有必要的。
但1号没有意识到的是,他坚持的这些原则往往是他自己制定的片面、狭隘的原则,带有极强的个人主观性和个人理想主义色彩,它们可能适合1号,能够帮助1号获得更好的发展,但它们不是适合其他人的标准,甚至可能会阻碍他人的发展。而且,事事按照标准和原则行事,会使得1号的处事态度过于僵硬,显得死板,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成了1号前进的障碍。
由此来看,1号需要更全面地审视自己的那些原则和标准,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还要懂得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来灵活行动,充分尊重他人的原则,才能真正趋近完美的境界。
时刻都在忧虑不完美
1号事事要求完美,他们充满对周围世界和自己的评判,他们认为只有完美才能让自己感受到安宁。因此,他们常常担心自己做的事情不完美,担心什么事情做不好会影响自己的形象,尤其担心因为犯了什么错误会让自己今后的发展受影响,这些在他看来是无比恐惧的事情,他们会尽力避免这些事情的出现。
有一个1号性格者曾这样描述自己:
“我常常担心自己犯错,我每一天都是小心翼翼的,似乎我一不小心,就会犯下一个大错,那样我会颜面尽失,我就真的没有任何前途了,我每天都要提醒自己小心谨慎,生怕发生了什么事,别人会认为我没有能力或者批评我,那样我情愿去死!”
1号之所以会获得战战兢兢,原因就在于他们对自身不完美的恐惧心理。这种对于不完美的恐惧感驱使着1号注重细节,并要求自己做事情做到细节完美,不能出现任何差错,他们对自己犯错误充满愤怒。他们四处观察以找出一切不妥的地方——语法错误、没礼貌的行为、混乱、成果不彰等种种在他们看来不符合原则、缺乏价值的现象,这些现象令他们厌恶和恐惧,因为它们可能破坏1号辛辛苦苦维持的完美人生。
此外,他们还严格要求身边的人也做到完美,他们常常主动告诉别人其做事的不完善,并且给其指出正确的方法,他们似乎总是在对别人敲敲打打,他们觉得别人懒惰而缺乏责任心,应该加以改正。当然,更重要的是,他们害怕身边人的不完美会破坏自己的完美。
追求完美固然能促使1号不断向前进步,但对于不完美的过度忧虑也会成为1号前进路上的沉重的包袱,阻碍他们的发展,因为世界本身就是不完美的。也就是说,如果1号固执地追求完美,就只能使1号看到自己对现实的无能为力,从而变得急躁、自卑,甚至急功近利。它不仅使得1号本人觉得痛苦,更糟糕的是这种个性也会影响他们周围的人。比如,他们因为追求完美而讲求细节,事必躬亲,不放心让别人去做,就常常导致自己乃至整个团队都效率低下,影响工作进度;他们因为追求完美而常常批评别人的不完美,这些批评常常引起他人反感,可能引发别人和他们针锋相对的抗争,或许别人赞同他的观点,却无法容忍他苛刻的态度,激发彼此的矛盾和冲突,这常常使得1号人际交往能力较弱。
总之,对于追求完美的1号来说,他们不仅需要认识到完美的利与弊,更要懂得成长的意义——认识到即使现在还不完美,但人是不断成长且不断趋近完美的。只有接受这种具有建设性且宽容的观念,才可以善待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发挥自己的长处,并能够不带任何偏见地与人交往,也就不至于因为追求完美而走极端,才能为自己营造一个平衡发展的人生。
内心充满不满
1号是一个内心充满不满的人,他们经常感觉自己的理想和现实不能够和谐共存。1号性格者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那些应该做和必须做的事情上,这使得他们的大脑中已经没有空间去关注他们自身的需求。也就是说,1号自己的需求很难被满足,因此1号总是不满。而不满实际上代表了长期的恼怒感。从另一方面来看,这种不满,正好说明1号并没有完全满足自己的真正需求,而是在为了满足内在的批评声而强迫自己努力工作。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1号将自己更多地看做世界的“拯救者”,因此他们信奉“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也就是说,只有在生活已经稳妥、任务已经完成、世界变得和谐之后,1号才会考虑到自己作为个体所需要的休息和乐趣,即他们的时间总是被安排得满满当当,而且时间表上的每一项都是为了实现完美而和谐的生活:音乐时间、锻炼时间、学习时间、安慰朋友的时间等等。只有这些项目被完成,他们才能去关注并满足自身的需求。然而,现实却是:这些项目总在接连不断地涌现,它们似乎永远没有被完全完成的时候,也就没有给予1号空闲时间思考自我,他们真正的需求也就无法出现,更无法被满足,这就体现不出1号真正的价值,即1号将永远生活在不满的痛苦之中。
35岁的裴华已经当了10年医生,已获中级职称,工作认真负责,但她心里总有一种抹不去的疲惫感和悲哀感。她一点也不喜欢医院的工作环境和体制,她也明白自己偏爱和语言文字有关的工作,喜欢写些散文随笔类的小文,并在一些报纸杂志上被发表过,如果从事文字方面的工作,或许她能迸发出巨大的工作激情,但迫于家庭的压力及自己害怕失败的顾虑,她一直没能下决心改行。
许多1号都像故事中的裴华一样,即便是明白自己真正的需求,也会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去尝试,任由自己在不满的痛苦中沉沦。
要想摆脱内心中的不满所引发的痛苦,1号迫切需要关注自己的内在需求,不要让内心真正的希望被一系列的“应该”压制和取代了,更不要明明感到烦躁却强作笑脸,或者怒气冲天却故意冷静地说话,否则你将偏离你真正的方向,离你渴望的完美境界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