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清楚自己的工作及其责任吗
工作的过程中,或因心情不好,或因工作不顺,很多员工都容易有抱怨的情绪,抱怨工作太累,抱怨上司不理解,抱怨公司待遇不好等等,总之是抱怨公司为自己做的太少。
“我的工作真是无聊透顶!”
“每天面对重复的工作,我简直要疯了!”
“工作做完就行了,哪还管得了那么多?!”
“整天给我安排那么累的话,还让不让我活啊!”
抱怨工作乏味;抱怨公司的老板;抱怨工作时间过长;抱怨公司管理制度过严……殊不知,这样一时的抱怨还可以,但频繁的抱怨就需要我们警惕和反省了。
当你对工作感到厌倦而提不起精神时,当你对公司的制度产生质疑时,与其抱怨,不如直面现实,正视自己的工作,或者以一种对公司负责的精神质问自己为公司做了什么,或者自己能为公司做些什么。如果你不清楚自己的工作,不知道或完全忘记对公司应负的责任,就不要抱怨公司为当你做得少。
一个人经常抱怨自己的命运,把自己的不幸归咎于他人,这样的人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他只能勉强算是一个上帝希望他成为的人的代用品。每一个公司的员工都要随时随地地抵 制抱怨,拒绝情绪大敌,就像保护自己的家不遭受盗窃一样。当你对工作感到厌倦而提不起精神时,当你对公司的制度产生质疑时,与其抱怨,不如直面现实,正视自己的工作,或者以一种对公司负责的精神质问自己为公司做了什么,或者自己能为公司做些什么。
经常可以听到人们抱怨自己的职位、待遇不如人意,却很少有人从自己入手,分析情况,挖 掘自己内在潜力,让自己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当中去。
露茜在一家报社从事记者工作,一晃十多年过去了,一直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露茜对自己的工作很不满意,甚至都考虑过要辞职。但是,又害怕辞职后一旦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面临失业的问题,犹豫再三后,最终还是自我安慰一番,打消了这个念头,决定就这样混下去。
有一天,她和一个朋友聚会,在餐桌上开始抱怨自己的工作环境。这个朋友一脸严肃地说:“造成目前这种状况,你思考过原因吗?你尝试过了解你的工作,让自己从内心深处对这份工作真正产生兴趣,并喜爱它吗?你是否在工作中真正地把它当成一项伟大的事业而认真努力过?如果你仅仅是因为对目前的工作职位、薪水感到不满而辞去工作,你也就不会有更好的选择。稍微忍耐一下,转变你的态度,试着从现在的工作中去发现价值和乐趣,你将会有意外的收获。如果你真正这样努力尝试过之后,依然没有什么改观,再辞职也不迟。”
这位朋友的一番话对露茜的触动很大,她开始尝试着以积极的态度去处理自己的工作。结果,感觉和效果与以前相比大相径庭,不满情绪也渐渐消失了,对工作也渐渐有了一种让她留恋的感觉。因此,她的工作才能得到极大地展示,也很快得到了上司的提拔和重用。
如果你不清楚自己的工作,不知道或完全忘记自己应负的责任,就不要抱怨老板不给你机会。很难想像,人们为什么如此善于抱怨,能够把工作中的不利因素观察的如此透彻,却无法将工作做好。这的确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如果那些一天到晚想着如何抱怨工作的人,能将这些精力及创意的一半,用到工作上,他们就有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就。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在现实世界中,有太多人虽然受过很好的教育,并且才华横溢,但在公司里却长期得不到提升,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自我反省,总是怀疑环境,对工作抱怨不休。工作中时常表现出这样的情况:一项任务交待下来后,如果上司不追问,结果十有八九会不了了之;有些事情,如果上级不跟踪落实,就很难有令人满意的反愦;还有的人面对布置的工作常常只会睁大眼睛,满脸狐疑地反问上司“怎样做?”“这事我不知道啊?”抱怨的人很少积极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不认为完成工作是自己的责任,却将诉苦和抱怨视为理所当然。
提及抱怨与责任,有位企业领导者一针见血的指出:“抱怨是失败的一个借口,是逃避责任的理由。这样的人没有胸怀,很难担当大任。仔细观察任何一个管理健全的机构,你会发现,没有人会因为喋喋不休的抱怨而获得奖励和提升。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想像一下,船上水手如果总不停地抱怨:这艘船怎么这么破,船上的环境太差了,食物简直难以下咽,以及有一个多么愚蠢的船长。这时,你认为,这名水手的责任心会有多大?对工作会尽职尽责吗?假如你是船长,你是否敢让他做重要的工作?在有些时候,抱怨的确能够赢得一些善良人的宽慰之词,使自己的内心压力暂时得到缓解。
同时,口头的抱怨就其本身而言,不会给公司和个人带来直接经济损失。但是,持续的抱怨会使人的思想摇摆不定,进而在工作上敷衍了事。抱怨使人思想肤浅,心胸狭窄。一个将自己的头脑装满了抱怨的人是无法想象未来的。抱怨只会使他们与公司的理念格格不入,更使自己的发展道路越走越窄,最后一事无成,只好被迫离开。
如果你受雇于某个公司,就发誓对工作竭尽全力、主动负责吧!只要你依然还是整体中的一员,就不要谴责它,不要伤害它,否则你只会诋毁你的公司,同时也断送了自己的前程。如果你对公司、对工作有满腹的牢骚无从渲泻时,做个选择吧。一是选择离开,到公司的门外去渲泻,当你选择留在这里的时候,就应该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全身心地投入到公司的工作上来,为更好地完成工作而努力。
看看我们周围那些只知抱怨而不认真工作的人吧,他们从不懂得珍惜自己的工作机会。他们不懂得,丰厚的物质报酬是建立在认真工作的基础上的;他们更不懂得,即使薪水微薄,也可以充分利用工作的机会来提高自己的技能。他们在日复一日的抱怨中,徒随岁长,而技能没有丝毫长进。最可悲的是,抱怨者始终没有清醒地认识到一个严酷的现实: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工作机会来之不易。不珍惜工作机会,不努力工作而只知抱怨的人,总是排在被解雇者名单的最前面,不管他们的学历有多高,他们的能力是否能够满足基本的工作要求。
你会问自己为公司做了什么吗
“你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应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这是肯尼迪宣誓就任美国总统时说的一句。虽然制度可以不同,文化可以不同,但这句话背后所蕴含的责任精神是一致的。同时,也应当成为我们的职业准则和做事的导向。
加入一家公司,我们也要建立这样的思维方式,“不要问公司为你做了什么,而应问你为公司做了什么。”这也是优秀员工和一般员工在思维上的差异。经常问自己能为公司做些什么的人,在工作中会更有使命感,他们的行动也能够和公司时刻保持一致,当然,他们在公司中的成长也会最快。相反,经常问公司能够为自己做些什么的人,通常会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抱怨,当然,也无法在工作中获得长足的发展。
黄建飞,是江门华尔润玻璃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名员工,曾于2007年获得江门市蓬江区“十佳外来工”称号,于2008年获得省“优秀外来务工人员”、“五一劳动奖章”荣誉。
他每天早上8时正式上班,但是他通常会提前半小时就到岗,然后和副班长交接班,在8时之前检查完车间现场的卫生、操作工人的交接班情况以及到岗情况。然后召开班前会,安排当天的工作,“我们是‘玻璃成型’岗位,最主要的任务是保证产品成型的质量和人员安全。”他认为一线工人其实就是普通的劳动者,最重要的是做好公司需要的事。
要做好公司需要的事,就应当转变思维,以一种奉献者的姿态而非索取者的姿态去做事,多问题自己能为公司做些什么,而不是公司能为我们做些什么。
由于客户的要求,公司生产的玻璃模版要经常改动,有的时候要宽的,有的时候要窄的,每次要改版,黄建飞就要操作很长时间。当了班长以后,他就开始琢磨这个问题,想找一种既简单又省时的方法。他盯着操作台上的显示器,看着玻璃的光边稳定地在显示器上划过,忽然想到,如果在显示器上做个记号,下次改参数的时候不就容易了很多?
这么一个小小的改动,使得每次改版操作比以前节省了20多分钟,换算成金钱大概就是每个月可节省5、6万元钱。班组共有12个人,大家都很年轻,年轻人在一起非常容易碰撞出一些思想的“火花”。“我们12个人吃、住、工作都在一起,上班的时候我们是同事,下了班我们就是哥们儿,我很喜欢他们各有想法,如果我说什么他们都完全同意,我还不高兴呢。”“我们的企业文化中有一句话是‘墨守成规,一事无成;突破传统,才能进步’,可能正是这样的鼓励和企业氛围,使得我们同事在一起经常会碰出一些好点子。”谈到自己的团队,黄建飞自豪地说。
不要问公司为你做了什么,而是要问为公司做了什么。没有监督,没有奖励,黄建飞和他的班组自觉地用行动力行着这一优秀员工的承诺。美国一位著名的员工激励专家写过一篇书信体的文章,叫《企业对员工的终极期望》,文中这样写道:
“亲爱的员工,我们之所以聘用你,是因为你能满足我们一些紧迫的需求。如果没有你也能顺利满足要求,我们就不必费这个劲了。我们深信需要一个拥有你那样的技能和经验的人,并且认为你正是帮助我们实现目标的最佳人选。于是,我们给了你这个职位,而你欣然接受了。谢谢!”
“在你任职期间,你会被要求做许多事情:一般性的职责,特别的任务,团队和个人项目。你会有很多机会超越他人,显示你的优秀,并向我们证明当初聘用你的决定是多么明智。”
“然而,有一项最重要的职责,或许你的上司永远都会对你秘而不宣,但你自己要始终牢牢地记在心里。那就是企业对你的终极期望——永远做非常需要做的事,而不必等待别人要求你去做。”
这里所称为企业终极期望的理念蕴含着这样一个重要的前提:企业中每个人都很重要。作为企业的一分子,你绝对不需要任何人的许可,就可以把工作做得漂亮出色。无论你在哪里工作,无论你的老板是谁,管理阶层都期望你始终运用个人的最佳判断和努力,为了公司的成功而把需要做的事情做好。主动去做公司需要的事,既是公司对我们的终极期望,同时,也是我们对自己的终极期望。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大凡成功者都是奉献者居多,而事业不如意的往往是索取者居多。正是两种不同的态度,造成了人生两种不同的结局。奉献者往往会问自己能够为公司做些什么,而索取者总是问公司能为自己做些什么。
公司是它的每一个员工命运的载体,员工的发展与公司息息相关。公司兴,员工兴;公司衰,员工衰;只有你为公司做得更多,公司才能为你做得更多。如果每一个员工都以这种心态工作,关心公司,效忠公司,把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为一体,个人努力为公司工作,公司也做大了,那么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的同时,员工也就成功了。
你了解公司的发展模式和方向吗
有这样一个故事,读来令人警醒:
天鹅、梭鱼和大虾一同拉一辆车去搬运货物,他们同时套上绳子,“用足狠劲,身上青筋根根暴露”,可是小车还是在原地没有挪动半步。要说拉这么一辆小车,他们的力量本来是绰绰有余,为什么拉不动呢?原因是天鹅拼命往上飞,大虾一个劲儿往后爬,而梭鱼则一心要跳下水——其结果可想而知。
在这个故事中,天鹅当然要往天上飞,梭鱼当然要往水里游,虾当然要爬,每个看似合理的行动却导致了——小车没有挪动半步,这就涉及经济学中的一个经济学概念——理性合成谬误。“理性合成谬误”这个概念,反映了人人都从自己利益出发,遵守个人的理性选择而造成的严重后果。
在公司中,作为一个理性人,大家都有从个人利益出发考虑问题的倾向,这个时候,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方向,就会出现这种“理性合成谬误”的结果。公司中,如果每个人都不了解公司的发展模式和方向,就会像故事中的天鹅、梭鱼和大虾一样,虽然拼命使劲,但也无法发挥自己的作用。因此,一个优秀的员工,应当超越个人利益,将公司的发展方向当做自己的努力方向。
一个公司的发展方向,往往是包含在公司的愿景之中。把一个企业的价值观用图像的形式表示出来,就是一个企业的愿景。愿景就好像是一副心灵地图,它指引着人们前进的方向。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引用罗伯特·弗利慈的一句话:“伟大的愿景一旦出现,大家就会舍弃琐碎的事。”一个人若没有一个伟大的愿景,则整天忙的都是些琐碎之事。一个公司没有一个伟大的愿景,就不可能集中优势资源,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
《华为基本法》第一章是公司宗旨,第一条就规定了公司的发展方向:“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通过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使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这一条决定了华为公司进行战略规划和员工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正因如此,也成就了华为科技公司当今在通信设备中世界领先的地位。同样,诺基亚的成功也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诺基亚最初在芬兰的诺基亚河建厂时,只不过是一家小小的木材加工厂。
诺基亚公司的崛起得益于总裁奥利拉大刀阔斧的改革。1993年,奥利拉下达命令:将移动通信之外的部门通通卖掉!此命令一出,立即遭到强烈反对,尤其是那些老员工,大骂奥利拉是“败家子”。
奥利拉没有为自己辩解,更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决策,他的理由是:卖掉其他部门,以保证移动网络和移动电话业务的持续发展。
每出售一个部门,诺基亚的老员工就会减少。随着部门的出售,诺基亚的队伍也越来越年轻。有一年,某技术学院一个班的毕业学生全都来到了诺基亚。
不久,所有诺基亚员工都认识到了,总裁奥利拉快速而坚定地转向电信业的发展规划,以及出售诺基亚其他部门的行为是极富创意的决策,这一决策使诺基亚步入了快车道。
1998年8月的一天,位于芬兰赫尔辛基西部的诺基亚总部一片欢腾,人们打开一瓶又一瓶香槟,庆贺公司销售网覆盖的国家超过了麦当劳。当时,诺基亚的产品已经销往130个国家,比麦当劳多15个;在10个国家建厂;在45个国家设立销售办事处,拥有48000名员工,年销售额达到1180亿克朗。
诺基亚由最初一个毫不起眼的木材加工厂发展成一个举世瞩目的国际知名企业,靠的就是总裁奥利拉内心坚定不移地要在电信业发展的愿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愿景和发展方向对于一个公司的来说多么重要!
只有正确地认识到公司的发展方向和经营理念,我们才能更好地定位自己,看清自己的价值和使命。因此,加入一家公司,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要认同公司的愿景和核心价值观,要明白公司的发展方向。每个人要充分贡献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让公司因自己而不同,就要时刻问问自己是否和公司走在同一个方向上。
你了解自己的岗位职责和使命吗
有一句话叫,明白责任才能更好地承担责任。岗位职责和使命是我们工作的导向和动力。工作之中,要做好自己的岗位,首先就要对自己的岗位职责和使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只有这样工作起来才有动力,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
小刘是联想公司生产部门的一名作业员,她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将翻倒的零件捡起来以确保生产线不会阻塞。这个工作有点像交通警察,不同的是她得整天盯着生产线看。这原本是件非常枯燥乏味的工作,但是当她真正认识到自己是杰出团队的一分子后,她的工作态度有了极大的转变。
她说:“以前我总是很骄傲地说我是在联想公司工作,当然了,当别人问到我具体负责什么工作时,我就开始转变话题,因为对我来说,要告诉别人我是生产线作业员很难为情。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当有人问起同样的问题时,我会说我是团队的一分子,而我们的责任就是,以最合理的成本为全世界的用户制造出品质最好的产品。”
这两种工作态度之间的差异在于,以前小刘只觉得自己是在单调的工作岗位上埋头苦干,现在她清楚地知道了公司团队的目标,她开始感受到自己工作的责任,能够从整个公司和团队的角度上来看待自己的工作,正因为这样,她才能够以一种全新的态度投入工作。
如果把公司比做是“肌体”的话,那么岗位就是躯干和骨架,是“公司肌体”维持正常运转和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公司中,每一个岗位都有自己的功能,都有一定的职责和要求,员工通过胜任岗位要求,履行岗位职责来推动公司的发展,实现自我的价值。
如果公司的岗位设置是合理的,每个员工都可以胜任自己的岗位,都能够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责任,我们可以说这个“公司肌体”是健康的,也必然可以健康发展。反之,这个“公司肌体”就是不健康的。员工是公司健康的活力细胞,要让“公司肌体”健康发展,就应当了解了自己岗位职责和使命,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和使命。
岗位就意味着责任,员工是岗位责任的承担者。在公司中,没有孤立的责任,只有“连带责任”。牵一发而动全身。公司中一个人犯错,其结果往往是由公司全部人共同承担后果,严重的甚至还会导致公司破产。这就意味着每个人在其位,当谋其政,并且还要有大局意识,明白自己岗位和其他岗位的职责联系。每个人通过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一起来承担起公司发展的共同责任。
公司中没有无责任的岗位,也没有孤立的岗位,作为公司大家庭的一分子,我们应当将自己的岗位职责和公司的发展要求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从发展的角度,从公司需要的角度来看问题,培养起自己的大局观,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你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价值
国内一家知名企业的高管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主人翁是这家公司在美国分公司的一位员工,是一位美国小伙子。
这个小伙子很强壮,也很有责任心。每次工作的时候,他都会在头天晚上他把货装好,第二天早上5点他就开始送货了。有一次,这个小伙子为公司送货,从圣地亚哥到洛杉矶一圈跑下来,一下子跑了将近1000公里,已经人困马乏,这个时候,他临时知道有个地方又要货,他车上正好有货,他就又转弯多跑了200公里,等到他回公司的时候,整个人坐在那里就瘫掉了,这位高管就问他,你这么累干吗呢?你明天送不就行了吗?
这位小伙子的回答让人很感动,他说正好我离的也很近,客人要货也要得急。最后他说了一句口头禅,“It’s good for company!”(只要对公司有好处!)
“It’s good for company!”(只要对公司有好处!)这句话很简单,并不是什么豪言壮语,却代表了一种很可贵的职业精神,即从公司角度而非个人角度来看问题。
“It’s good for company!”应当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准则。公司是大家集体的事业,而非个人的事业,因此,我们在公司做事情就要从公司的需要出发。在公司中,每个人应当以公司为坐标给自己定位,主动去做公司需要的事。只要对公司好,我们就要努力去做。
经常从经营者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工作,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现企业的需要,知道什么是对公司好的事情。国内曾有一家工厂,为了进一步加强工厂的凝聚力,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实行了一项独特的管理制定,即让员工轮流当厂长管理厂务。
工厂每逢星期三就由一名基层员工轮流当一天厂长,负责管理工厂的业务。“一日厂长”上午9点上班,听取各部门主管的简单汇报,对整个工厂的经营情况有个全盘的了解,然后陪同厂长到各部门、车间去巡视工作情况。这样做,不仅让一日厂长熟悉其他部门、车间的业务,还可以开拓他的视野,了解工厂、车间之间相互协调的关系,以便自己更好地加强合作。
一日厂长可以对企业管理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对企业提出批评意见,并详细地记载在工作日记上,让各部门相互传阅,各部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改进工作的部门要在干部会议中提出改进工作的成果报告,只有当干部会议认可后才算结束。
一日厂长有处理公文的权力,对各部门、车间主管送来的公文,他按自己的意见批示后,交送厂长酌定。一日厂长制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该厂的员工有40多人当过厂长,并节省了成本200万元,收到了显著的实效。工厂把这部分钱作为奖金发给全体员工,又一次增强了大家精诚合作的向心力,令同行羡慕不已。
“一日厂长制”提高了人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心。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只有当了厂长,企业兴亡担于一身,才能够从公司发展的角度去审视自己行动的意义,这样才能够定好自己的位,成为公司发展的中坚力量。
如果看问题只懂得从个人利益和职务的角度去看问题,不能从领导者和企业发展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这样就会导致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流行,为公司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隐患。那些在工作中比较崇尚个人主义,过于看重个人和小团体利益的人,实际上是没有认清自己在公司的位置,他们在观念和行动上难免就会错位,无法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你如何理解个人成功和公司成功的关系
优秀的员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公司的栽培和助力。因此,他们会把自己取得的哪怕一点点成绩都归功于公司,时刻秉持一颗感恩之心去善待公司、感谢公司。因为他们明白个人成功和公司成功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个人成功离不开公司成功的推动,而个人的成长又反过来推动公司的发展,这是一种双赢的关系。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员工并不懂得这个道理,有一点点成绩就居功自傲,这样难免惹人嫌弃,最终得不偿失。
老王是一家四星级酒店的厨师长。每月工资10000多元,他嫌少,就向老板要求加薪。老板出于各方面考虑没有答应,于是他就暗中捣鬼,他认为老板不敢把他怎么样,也不能把他怎么样,因为酒店离不开他。
如果老板敢拿他开刀,他就会让这个酒店瘫痪。因为厨房大半的厨师都是他徒弟,他说走大家都会走,他说不干大家都罢工。
有了这样的想法,他就开始向老板和公司暗中使劲。一方面不断地浪费原料,增加饭菜成本。能形成效益的就是不去形成效益;另外,是拖延上菜时间,过去一桌顾客坐下来,5分钟准能上菜,现在,延长到30分钟都不见菜。特忙的时候,坐个40分钟也不见色香味上来,造成顾客不满,吃饭不付钱,还吵架。
此招一出,短短时间内餐饮饭菜和服务质量严重下滑,客户大面积的流失。
老板知道了他的举动,一方面稳住他,暗地里却和人力资源部部长紧锣密鼓,秘密物色人才。最后从周围一个城市招了一批人,那边用人合同签好,就马上向老王宣布要辞退他,而且从他的年薪里把损失全部扣回。
最后,让人感到可笑的是,老王的那帮徒弟不愿跟他走,都愿意继续干下去,他原本以为走的时候可以轰轰烈烈,没想到是狼狈不堪,不但人没有带走,钱也没有拿到。
上面这个故事,是一位企业家讲到的一个真实故事。这种现象在我们的身边并不鲜见。往往地,在公司中,一个人随着地位和能力的提高,自我欲望也越来越膨胀,渐渐地只会从个人利益角度看问题,只看重个人成功,而忘记了自己的成功离不开公司为自己创造的条件。这些员工就像上文中的老王一样,在公司看起来能力很强,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但是一旦离开公司的平台,就无法实战能力,可能连一些简单的事都做不了了。
失败的公司中没有成功者。在公司中,只有共同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我们要明白企业靠员工发展,员工靠企业生存的关系。将追求个人成功与企业成功联系起来。如果像故事中的老王一样,只懂得一味追求个人的成功,处处从个人利益出发考虑问题,那么你就很难有更大的发展。只有将个人成功和公司成功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既不违背自己的职业道德,同时也可以在自己的事业上获得更大的发展。
每个人都可以使公司有所变化
每个人都可以使公司有所变化,如果是一团和气,人云亦云,那么这个公司很快就会倒闭了。对于公司的发展来讲,每个人的意见都是至关重要的,都可能给公司带来积极的改变。因此,既然身为公司一员,就应当发挥自己的作用,履行自己在公司的使命和责任。
在IBM公司,每一个员工都有一种意识:“我就是公司的主人,并且对同事的工作和目标有所了解。”员工主动接触高级管理人员,与上司保持有效沟通,对所从事的工作更是积极主动,并能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
在IBM公司的理念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无论这个人是管理者、普通员工、顾客,还是竞争对手。IBM公司尊重每一个员工的想法。在IBM,每个人都可以使公司有所改变,公司的每一个变化、每一个进步,都与个人密切相关。虽然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企业理念,但是对所有的员工产生了巨大影响。
不仅是IBM,许多著名的公司都认识到了员工发挥自身优势的重要性。
美国惠普公司创建于1939年,该公司不但以其卓越的业绩跨入全球知名的百家大公司行列,更以其对人的重视、尊重与信任的企业精神闻名于世。惠普的创建人比尔·休利特说:“惠普的成功,靠的是‘重视人’的宗旨,就是相信惠普员工都想把工作干好,有所创造。只要给他们提供适当的环境,他们就能做得更好。”
柯达的建议制度举世闻名,这项制度的诞生,源于一位普通员工对玻璃窗的关心。
1880年,乔治·伊斯曼创立了柯达公司。刚开始的时候,公司只是一个拥有几十人的小公司。如何才能把公司做大,这是乔治一直思考的问题。1889年的一天,乔治收到了一个普通工人写给他的建议书。这份建议书的内容不多,字迹也不怎么工整,却让他眼前一亮。这个工人的建议书是这样写的:“建议把生产部门的玻璃擦干净。”
对于这样的问题,很多管理者没有放在眼里,甚至会认为工人小题大做。以前乔治就是这样想的,他会认为擦玻璃完全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
但这次不一样,他看到了其中的意义——这正是员工热爱公司,积极推动公司发展的表现。他马上召开了表彰大会,亲自为这个工人颁发奖金。会后,乔治促成相关部门制定了员工建议制度,这项制度一直沿用至今。在过去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公司员工提出的建议接近200万个,其中被公司采纳的超过60万个,这些建议为公司节约了大量资金。仅仅1983年和1984年两年,柯达公司采纳员工的合理化建议所节约的资金就高达1 850万美元。
在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宣传画册上印着这样醒目的文字:“我们有全美国最出色的驾驶员。”的确是这样,西南航空为他们的驾驶员感到自豪。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为公司节省了大量成本。
西南航空一年内在汽油上的花销大概是35亿美元,管理者想尽办法,都无法使这个成本降低。但是西南航空公司的驾驶员们在不影响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这一成本缩减了10%。因为西南航空的每一位驾驶员都知道在机场内如何走近路,他们十分清楚走哪一条滑行跑道最节省时间。每一个飞行员在飞行时都能有意识地节省时间,而节省一分钟,就意味着节省8美元,这样算下来,这个数字是相当惊人的。
对于公司的发展来讲,每一名员工都是至关重要的,都是公司前进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有些人看不到自己工作的意义,从而淡化了自己的主人翁精神,认为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所以很少去考虑自己在公司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这不仅对公司是一个损失,对其个人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有一位年轻的修女进入修道院后一直从事织挂毯的工作,做了几个星期之后她再也不愿意干这种无聊的工作了。
她感叹道:“给我的指示简直不知所云,我一直在用鲜黄色的丝线编织,却突然又要我打结、把线剪断,这种事完全没有意义,真是在浪费生命。”
身边正在织毯的老修女说:“孩子,你的工作并没有浪费,其实你织出的很小的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老修女带着她走到工作室里摊开的挂毯面前,年轻的修女呆住了。
原来,她们编织的是一幅美丽的《三王来朝图》,黄线织出的那一部分是圣婴头上的光环。她没想到,在她看来没有意义的工作竟是这么伟大。
一个团队犹如一艘巨轮,这艘巨轮的航行要靠每一位船员的共同努力。无论你是大副,还是水手,无论你是机械师,还是船舱底下的司炉工,你都应当把自己当成这艘船的船长,把自己看成船的主人。同样,在公司中,我们都应当树立“我很重要”的意识,充分发扬主人翁精神,将自己的所作所为置于企业的发展之中,把公司的目标作为自己的目标,担负起自己的工作责任,为公司的发展尽心尽力。
与其抱怨公司,不如改变自己
如果你想改变不够理想的现状,获得提升的机会,抱怨是无济无事的。你必须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明确自己在工作中应付的责任,明确自己应该为公司做什么。只有这样,你才能达到改变的目的。有很多本可以很优秀的员工在工作时总是认为是被老板盘剥、替别人卖命、打工,是别人赚钱的工具,因而在思想上产生了严重的抵触情绪,聪明才智没有用来思考如何十全十美做好上级交给的工作,而是整日抱怨。把大好的光阴和大把精力,在跟着蹉跎中白白浪费掉了。
这一现象,在一些刚走出校园进入社会的人身上尤为突出。他们总对自己抱有很高的期望,认为以自己的学识和才干,应该从事些体面的工作,并得重视。但事实上刚刚跨入社会的年轻人,由于缺乏工作经验,无法被委以重任,工作自然也不是他们所想像的那样体面。然而,当老板要求他去做应该负责的工作时,他就开始抱怨起来:“我被雇来不是要做这种活的。”“为什么让我做而不是别人?”对工作就丧失了起码的责任心,不愿意投入全部力量, 敷衍塞责,得过且过,将工作做得粗陋不堪。长此以往,嘲弄,吹毛求疵、抱怨和批评的恶 习,将他们卓越的才华和创造性的智慧悉数吞噬,使之根本无法独立工作,成为没有任何价 值的员工。因此,一个人一旦被抱怨束缚,不尽心尽力,应付工作,在任休单位里都是自毁 前程。
世界第一CEO韦尔奇曾说:“与其抱怨,不如负责来做,所谓负责,更多的是一种工作态度,一种被社会现实打磨出来的直面现实的积极心态。”1961年,韦尔奇已经作为一名出色的工程师在GE工作了一年了,他的年薪是10500美元。这时候,韦尔奇的顶头上司伯特·科普兰给他涨了1000美元,韦尔奇觉得还不错,他以为这是公司对有贡献的人的奖赏,他看到了自身的价值。但他很快发现他的办公室中的4个人的薪水居然完全一样!韦尔奇十分吃谅。
他有无数的理由认为,他应该比其他人挣得多。韦尔奇找到了伯特·科普兰,得到的解释是这是公司预先确定好的标准的工资浮动。韦尔奇简直不敢相信,他认为公司在员工的薪水问题上应该区别对待,公司这种做法是一种官僚作风。韦尔奇一天比一天萎靡不振,终日牢骚满腹,无心工作。一天,科普兰的上司、时任GE新化学开发部年轻的主管鲁本·加托夫将韦尔奇叫到自己的办公室,他告诉韦尔奇自己也对GE的官僚作风不满,并且说公司高层正着手解决这个问题。而后,他语重心长地对韦尔奇说:“你来GE虽然只有一年时间,但我很欣赏你的才华与工作热情。韦尔奇,以后的路还长着呢,对你个人而言,整日抱怨,无心工作,只会浪费了GE这个大舞台,难道你不希望有一天能站到这个大舞台的中央吗?”这次谈话被韦尔奇称为是改变命运的一次谈话,后来当上哪执行总裁后的韦尔奇也一直尊称 加托夫为恩师。韦尔奇此时想要做的就是停止抱怨,争取尽快“脱颖而出”,让自己有一个新的根本性的改变。
一直负责韦尔奇所在的实验项目的聚合物产品生产经理鲍勃·芬霍尔特因成绩突出被提升到总部担任战略策划负责人,这样经理的职位就空缺了下来。我为什么不试试呢?韦尔奇想。韦尔奇不想看着这个可以改变自己的机会从自己眼前溜走,这个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实在是太有诱惑力了。这时的韦尔奇已经不再去评估:在这个有些官僚作风的公司,自己即使做得更多,是否能获得相应的报酬。和加托夫以及其他人吃完晚餐后,韦尔奇跟着加托夫来到停车场,并且坐在加托夫的汽车上。
“为什么不让我试试鲍勃的位置?”韦尔奇开门见山地说。
“你是在开玩笑吗?”加托夫问道,“杰克,你根本不熟悉市场。而这一点对于这种新产品却是至关重要的。”
韦尔奇不肯接受否定的回答。现在轮到他游说加托夫了,他谈到了自己的资历,看市场的眼光,对人和工作的态度。两个人都没有注意到这个夜晚又黑又冷,韦尔奇在加托夫的车上坐了一个多小时,试图说服他。加托夫当晚并没有答复韦尔奇,但当他把车开出停车场的时候,他似乎明白了韦尔奇是多么需要用这份工作来证明自己能为公司做些什么,他对站在街边的韦尔奇大声说道:“你是我认识的下属中,第一个向我要职位的人,我会记住你的。”在接下来的7天时间里,韦尔奇不断给加托夫打电话,列出一些他适合这个职位的其他原因 。一个星期后,加托夫打来电话,告诉他,他已被提升为塑料部门主管聚合物产品生产的经理。
1968年6月初,也就是韦尔奇进入GE的第八年,他被提升为主管2600万美元的塑料业务部的总经理。当时他年仅33岁,是这家大公司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总经理。1972年1月,37岁的韦尔奇又荣升为GE集团副董事长,负责4亿美元的业务。1973年的7月,韦尔奇因业绩出色被提升为GE集团的部门执行官。1981年4月1日,杰克·韦尔奇终于凭借自己对公司的卓越贡献,稳稳地站到了董事长兼最高执行官的位置上,站到了GE这个大舞台的中央。
如果你想改变不够理想的现状,获得提升的机会,抱怨是无济于事的,相反,除非你革除了抱怨这种坏习惯,否则你终其一生都不会真正成功。然而,要摒弃抱怨、不思改善的习惯,却不是件容易的事。你必须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明确自己在工作中应付的责任,明确自己应该为公司做什么,你必须努力。只有这样,你才能达到改变的目的,享受到成功的果实。这就好像你正住在一间简陋的破屋里,心中梦想着宽大而明亮的展堂。要实现这个梦想,你首先应该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它不能应付;你要明白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是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然后要做的就是努力通过实践,将这间小屋变成一个你心目中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