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然后我命在我,空中无升无堕。

出没诸佛土中,不离菩提本坐。

观音三十二应,我亦当从中证。

化现不可思议,尽出逍遥之性。

我是无心禅客,凡事不会拣择。

昔时一个黑牛,今日浑身是白。

有时自歌自笑,旁人道我神少。

争知被褐之形,内怀无价之宝。

更若见我谈空,恰似浑沦吞枣。

此法惟佛能知,凡愚岂解相表。

兼有修禅上人,只学斗口合唇。

夸我问答敏急,却原不识主人。

盖是寻枝摘叶,不解穷究本根。

得根枝叶自茂,无根枝叶难存。

更逞己握灵珠,转於人我难除。

与我灵源妙觉,远隔千里之殊。

此辈可伤可笑,空说积年学道。

心高不肯问人,枉使一生虚老。

乃是愚迷钝根,邪见业重为因。

若向此生不悟,后世争免沉沦。

此歌百余言,只是“如来禅性如水,体净风波自止,兴居湛然常清,不独坐时方是”四句之义。盖如来禅性,其体至净,其清如水,不起风波,不染尘垢,或兴或居,皆是这个,不独坐时方定。苦以坐为禅,不是真禅,乃是寂灭顽空之禅,算不得如来禅性。夫真禅之禅,定慧兼该,妙用无穷,心法两忘,离尽诸相,庄严佛土,平等行慈,和光混俗,在尘出尘,处世离世,不禅而禅,不定而定。彼一切静坐取证,与夫闭口合唇,不识主人之野狐,禅昧了惺,惺使糊涂,岂知有灵源妙觉真禅之性乎?

读雪窦禅师祖英集歌

漕溪一水分千派,照古澄今无滞碍。

近来学者不穷源,妄指蹄洼为大海。

雪窦老师达真趣,大震雷音椎法鼓。

狮王哮吼出窟来,百兽千邪皆恐惧。

或歌诗,或语句,叮咛指引迷人路。

言辞磊落意尚深,撃玉敲金响千古。

争奈迷人逐境留,却作言相寻名数。

真如宝相本无言,无下无高无有边。

非色非空非二体,十方尘刹一轮圆。

正定何曾分语默,取不得兮舍不得。

但於诸相不留心,即是如来真执则。

为除妄想将真对,妄若不生真亦晦。

能知真妄两俱非,方得真心无挂碍。

无挂碍兮能自在,一悟顿消历劫罪。

不施功力证菩提,从此永离生死海。

吾师近而言语畅,留在世间为榜样。

昨宵被我唤将来,把鼻孔穿放杖上。

问他第一义何如,却道有言皆是谤。

此歌虽是赞美祖英集,其实传说真如相。其中所云,“但于诸相不留心,即是如来真执则。”二句已该集中大意。夫不留心即无心,无心则真妄不生。真妄不生则无挂碍,无挂碍则得自在,得自在则真实相常存,永离生死之海矣。“昨宵被我唤将来,把鼻孔穿放杖上”之句,此又仙翁言外之意。学者试思唤将来,唤的何物?穿鼻孔又是何事?所谓唤将来者,即唤真如实相之性也。穿鼻孔者,即穿非色非空之心也。悟的此性,知的此心,拄杖在手,上拄天,下拄地,无背无面,圆陀陀,光灼灼,净倮倮,赤洒洒,即是西来第一义,再说甚的。

戒定慧解

夫戒定慧者,乃法中之妙用也。佛祖虽尝有言,而未达者有所执。今略而言之,庶资开悟。然其心境两忘,一念不动曰戒;觉性圆明,内外茔澈曰定;随缘应物,妙用无穷曰慧。此三者相须而成,互为体用。三者未尝斯须相离也。犹如日假光而能照,光假照以能明。非光则不能照,非照则不能明。原其戒定慧者,本乎一性;光照明者,本乎一日;一尚非一,三复何三?三一俱忘,湛然清净。

仙翁此解已入戒定慧三昧,其言简,其意显。学者若能行持,可以直登彼岸。然仙翁语意虽显,犹恐学人识见不大,力量不及,未能趋行悟元。今再下一注脚,为仙翁接引方来,使其由浅入深,自卑登高,庶乎能之。

夫戒者,对景忘情,诸尘不染之谓也。定者,至诚无妄,不动不移之谓也。慧者,随事变通,不偏不倚之谓也。能戒能定能慧,三者相须,由勉强而归自然,浑然而成一性,归于不识不知清净地位矣。其实到清净时,一性且不是,何有戒定慧之三事?故曰三一俱忘,湛然清净。若来到清净之时,三者之所必用,巳到清净之时,三者亦自浑化。三一不忘,犹不是清净禅定。颂中所云:“心迷须假法照,心悟湛更不要。”本为心法皆忘,故令离尽诸相。即此三一俱忘,法然清净之意欤。

西江月(十二首)

其一

妄相不复强灭,真如何必希求。本源自性佛齐修,迷悟岂拘前后。

悟即刹那成佛,迷兮万劫沦流。若能一念契真修,灭尽恒沙罪垢。

本源自性,即是佛性。佛性,也无妄想,也无真如。只因世人有迷有悟,所以有妄想真如之名。迷自性,即生妄想;悟自性,即归真如。悟真如而刹那成佛,生妄想而万劫沦流。妄想真如,只在迷悟之间。若不悟而强灭,妄想希求真如,如何得见真如?落句曰:“若能一念契真修,灭尽恒沙罪垢”,可以了了。

其二

本是无生无灭,强求生灭区分。只如罪福亦无根,妙体何曾增损?

我有一轮明镜,从来只为蒙昏。今朝磨莹照乾坤,万象昭然难隐。

本来真如佛性,无生无灭,亦无可增,亦无可损。因其诸尘染着,有生有灭,犹如明镜蒙昏耳。若能一朝磨去积垢旧染,仍是圆明无亏之物。以之照乾坤,万象昭然难隐,有何生之灭之乎?

其三

我性入诸佛性,诸方佛性皆然。亭亭寒影照寒泉,一月千潭普现。

小即毫毛莫识,大时遍满三千。高低不约信方圆,说甚长短深浅。

我性佛性,万国九州,诸方人类之性,无有两样,处圣不增,处凡不减,如一轮明月,千潭普现。此性也可小可大,可高可低,可方可圆,可浅可深,可长可短。不落大小高低方圆长短深浅之迹。但百姓日用而不知之耳。

其四

法法法原无法,空空空亦非空。静喧语默本来同,梦里何劳说梦。

有用用中无用,无功功里施功。还如果熟自然红,莫问如何修种。

如来说法,实无法也;如来谈空,实非空也。无法之法,是谓真法;不空之空,是谓真空。真法真空,静喧语默,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而已。有何法可说、何空可谈乎?若强说法,强谈空者,犹如梦里说梦,岂知真法真空之性,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感而遂通,寂然不动,是“有用用中无用,无功功里施功”乎?有用用中无用,法本于空也;无功功里施功,空中有法也。法本空,空有法,不实不虚,不有不无,圆明不昧,久自脱化,如果生枝上,自有成熟之日。即此便是修佛性真种,再不必问如何修种也。

其五

善恶一时忘念,荣枯都不关心。晦明隐显任浮沉,随分饥餐渴饮。

神静湛然常寂,不妨坐卧歌吟。一池秋水碧仍深,风动莫惊尽恁。

词中大意,只是神静湛然常寂,不妨坐卧歌吟,二句可以了了。盖神一静,而善恶荣枯,晦明隐显浮沉,皆不入心。随缘度日,坐卧歌吟,逍遥自在,无思无虑,如一池秋水,碧而且深。虽有风吹,而无波浪,有何烦恐惊恐乎?

其六

对境不须强灭,假名权立菩提。色空明暗本来齐,真妄休分两体。

悟即便明净土,更无天竺漕溪。谁言极乐在天西,了即弥陀出世。

如来本性,原是圆陀陀、光灼灼、净倮倮、赤洒洒的。不色不空,不明不暗,不真不妄。悟之者立地成佛,何须对镜强灭尘情乎?因其人多不悟,诺佛菩萨,假名权立菩提,使人由渐归顿,以证佛果耳。菩提者华言正道,言返邪归正,渐次有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