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之名有二
韩退之有《次石头驿寄江西王十中丞阁老》诗,敬今洪州石头驿,皆以为证。大观三年,汪藻彦章为江西提学,作《石头驿记》云:“自豫章绝江而西,有山屹然,并江而出,曰石头渚,世以为殷洪乔投书之地。《晋史》及《世说》称,洪乔为豫章太守,去都日,得书百余函,次石头,悉投之江中。逮今且千岁,而洪乔之名,与此山俱传。石头于他书无所见,以图志考之,唯唐武德中,尝以豫章之西境为西昌县,俾县令治其地,盖今石头是也。及观韩退之《次石头驿寄江西王中丞诗》,则白晋以来,知其为石头,至退之时,又知其尝为驿也。其大略如此。”后又云:“自洪乔而知有此山,至退之而驿之名始传。”然则石头之名,汪彦章徇流俗之失,竟以为洪乔投书之地,失之矣。予尝考之,盖江南有两石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与夫王敦、苏峻之所据者,此隶乎金陵者也。余孝顷与萧勃即石头作两城,二子各据其一,此豫章之石头也。洪乔为豫章太守,都下人士,因其行,致书百余函,次石头,皆投之。盖金陵晋室所都,都下人士,以羡出守,故因书以附之。投之石头,谓羡去都而投,而非抵豫章而投也。后人以羡尝守豫章,而豫章适有石头,故因石头之名,号投书渚矣。意者将记洪乔之刚介,以增重石头。殊不知豫章之石头,非金陵之石头。按,梁广州刺史萧勃举兵逾岭,声摇江西。新吴洞主余孝顷应之,遣其子守郡城,自出豫章。勃之别将欧阳军苦竹滩,陈武帝遣周文育总师,唾手而禽。勃时尚居南康,麾下闻之,斩其首以献。于是孝顷退走新吴,帝遣文育、黄法讨之。文育率众军入象牙江,舍舟进据三陂,卒为豫章内吏熊昙朗所卖,无成功。南康,今虔州也。新吴,今奉新县也。三陂,今海昏之墟落也。象牙江,今隶南昌。苦竹滩,今隶丰城。江西之江,兆源于庾岭,而豫章承其下流。南康、苦竹滩、象牙江,盖通一贯者也。文育自象牙而趋三陂,以今观之,正得间道。盖是时孝顷居新吴,其于犹据石头之旧栅。法虽受诏见助,而尚驻军新淦。文育若欲徘徊江浒,纵能擒旧栅之竖子,曾未捣新吴之巢穴。且令屯营于三陂,庶几法顺流而应之。则首尾薄战,孝顷父子无遗噍矣。不幸奸人得而卖焉。予家江西,往来洪、抚之间,又以法之为乡人也。因史册所书,考石头之误,俯江山之形胜。想古人之所以倚伏往来者,则石头之险,盖有在矣。而终不得与金陵并驰,岂非所托非人哉。
豫章之名
豫章之名旧矣,在江左者,有其地而非郡。在江南者,建郡而非春秋之时。吴王阉闾六年,鲁定公之二年也。楚囊戍伐吴,师于豫章。吴人见舟于豫章,而潜师于巢。冬十月,克楚,取居巢。又明年,吴将入郢,其谋臣请因唐蔡而西。冬十一月,蔡侯、吴子、唐侯,俱舍舟于淮,自豫章与楚夹汉。囊[1234]汉而陈,自小别而至大别,吴逆击败之,五战而及郢。尝观吴都具区,今平江之吴县也。楚都郢,今富水也。汉水自归、峡接流,而为今汉阳军。盖视吴为东。九江自庾岭兆源,而洪州奠其南,盖视楚为西。居巢,今无为军也。阉闾之六年,吴人见舟于豫章,而潜师于巢。以明豫章濒楚,而巢迩于吴,故得而潜师也。小别、大别,今鄂州之山,汉水视之为东者也。八年,吴人舍淮而即豫章,杜氏以为汉东江北地。囊[1234]方且济汉而陈于小大之别,则春秋之豫章为濒楚,在江、夏之间审矣。或者以六年之师,因豫章以建州,则其地必沿流之所。而洪之为州,盖沿流者也。八年舍舟而即豫章,且坚杜氏之说。囚以汉东之地为平陆,惟有沿流平陆之异。故以见舟者,江南之豫章也。殊不知吴视楚为西,视江夏为小西,而视洪则南矣。见舟,所以张军容也,安能远托大江之南,而不近趋小西之地。然则江南之豫章,决无与乎春秋之时,明矣。
春秋豫章与今不相干
予江西人,尝考今之豫章,非春秋之豫章。然皆未得其定说,已具于前矣。最后予读杜预、孔颖达注疏,而后知予之寡见也。按,《左氏昭公十三年》:“楚师还自徐,吴人败诸豫章,获其五帅。”杜预注曰:“定二年,楚人伐吴,师于豫章。吴人见舟于豫章,而潜师于巢,以军楚师于豫章。又柏举之役,吴人舍舟于淮,而自豫章与楚夹汉。此皆当在江北淮水南,盖后徙在江南豫章。”又《左氏传定公四年》:“蔡侯、吴子、唐侯伐楚,舍舟于淮,自豫章与楚夹汉。”杜预曰:“豫章,汉东、江北地名。”孔颖达曰:“《汉书地理志》‘豫章,郡名,在江南。’此则在北者。《土地名》云:‘定公二年,楚人伐吴,师于豫章。吴人见舟于豫章,而潜师于巢,吴军楚师于豫章。又柏举之役,吴人舍舟于淮,而自豫章与楚师夹汉。此皆在江北、淮南。盖后徙在江南之豫章。’”以上皆经传与注疏所载。予以杜、孔注疏证江南之豫章,无与于春秋之豫章,审矣。《汉志》虽曰高帝置,但年代阔远,文字残阙,无从考见所徙之年月耳。按,宋武帝讨刘毅,遣王镇恶先袭至豫章口。豫章口去江陵城二十里,乃知春秋之豫章,去江陵甚近,与今洪州全不相干。
戏下有两音
王观国《学林新编》云:“戏下有两音。《前汉高祖纪》:‘沛公已定关中。羽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遂至戏下。’又曰:‘诸侯罢戏下,各就国。’师古注曰:‘戏音许宜切,亦读曰麾。’《卫青传》:‘韩说为戏下转战。’《灌夫传》:‘驰入吴军,至戏下。’师古曰:‘戏,大将之旗也。读与麾同。’又引《高祖纪》曰:‘周章西入关,至戏。’师古曰:‘在新丰县东,今有戏水驿。’《后汉郡国志》:‘京兆新丰东有戏亭。’”以上皆王说。余按,左氏《国语》:“里革曰:‘幽灭于戏。’”韦氏注曰:“幽王为西戎所杀。戏山在西周。”孔颖达曰:“戏,骊山之北水名也。王甫谧曰:‘今京兆新丰东二十里戏亭是也。’《汲冢书纪年》云:‘平王奔西申,而立伯盘以为太子。与幽王俱死于戏。’”然则戏之得名,春秋时已著,不始于秦、汉间也。据韦、孔所引,虽山水不同,要之以戏而兼名山水,古来减多有之,不可以一为是也。至观国谓师古不当以旗戏与地名同音,此不足咎。第班固不当称戏而以下继之。
巴字山水
宋之间《送田道士使蜀投龙诗》云:“蜀门风势断,巴字水形连。”又唐人诗云:“杜宇呼名切,巴江学字流。”然则巴州因水得名矣。予按,杜佑《通典》:‘硖州巴山县,古关,楚肃王拒蜀处。今县北有山,曲折似巴宇,因以为名。’此又以山似巴字,何耶?然《三巴记》:“阆水东南流,曲折三回如巴字。”唐人有《巴字江赋》云:“初惊蠹蚀,龙舟鳞次子波中;乍若萤从,渔火星分于渡口。”乃知山形似巴者非。
孟诸
高适《封丘行》云:“我本渔樵孟诸野。”又平台云:“孟诸蒲暮凉风起。”又曰:“朝临孟诸野。”按,《春秋左氏传》:“僖公二十八年,楚子玉梦河神谓己曰:‘畀余,余赐汝孟诸之糜。’”杜预云:“孟诸,宋薮泽。水草之交曰麋。”予按,《释地》云:“十薮:宋有孟诸。”郭璞曰:“今在梁国睢阳县东北。”《周礼职方氏》:“正东曰青州,其泽薮曰望诸。”《禹贡》:“豫州,导菏泽。被孟猪。”孔安国曰:“盂猪,泽名,在菏东北,水流溢覆被之。”宋则今梁国也,睢阳是已。故郑氏注亦云:“望诸,在睢阳。”糜、湄通用。
有二中牟
中牟有二,在河南北之间,不可不辨。《尔雅》曰:“郑有圃田。”郭璞注云:“今荥阳中牟县西圃田泽是也。”《赵世家》曰:“献侯即位,治中牟。”《汉书地理志》曰:“河南郡有中牟县,赵献侯自耿徙。”又曰:“三家分晋,河南之中牟,魏分也。”《通典》曰:“荥阳郡中牟县。”注云:“汉旧县,有圃田泽,荆河州薮也。赵献侯自耿徙此。又赵襄子时,佛以中牟叛,即此也。北十二里有中牟台。”《春秋定公九年左传》曰:“晋车千乘在中牟。”杜预注曰:“今荥阳有中牟县。回远,疑非也。”予按,左氏所谓车在中牟,非荥阳之中牟明甚,杜预疑之甚当。且晋世方分河南分荥阳郡,中牟属之。此地乃在河南,计非晋境所及。及三家分晋,中牟属魏,则非赵所得都。盖赵献侯治中牟,亦非河南之中牟也。考《春秋哀公五年》:“赵鞅伐卫,围中牟”;《论语》:“佛以中牟畔”;与定公九年“晋车在中牟”;或别是一中牟,当在河北耳。臣瓒《汉书音义》曰:“臣瓒按,河南中牟,春秋之时,在郑之疆内。及三卿分晋,则为魏之邦土。赵界自漳水以北,不及此也。《春秋》:“卫侯如晋,过中牟。”案此之中牟,不在赵之东也。案,中牟当在温水之上。”然则臣瓒亦以河南中牟,非此中牟矣。今《汉书地理志》与《通典》,杂举而不辨焉,使后学不能不疑也。
石城
王彦辅《石城辨疑》曰:“左太冲谓‘戎车盈于石城’,即金陵之石头城也。世徒知于此,而不知郢州之得名亦同也。故郦善长曰:‘沔水南迳石城西城,因山以为固者’,是也。盖晋羊叔子镇荆州日所立。惠帝元康九年,分江夏西部,就置竟陵郡。至唐武德四年,置郢州于长寿县。是则今之郢州,昔之竟陵郡也。”以上皆王说。予按,唐杜佑《通典》云:“郢州,今治长寿县。历代所属,与竟陵郡同。二汉属江夏郡。晋、宋以来,竟陵郡地,梁南司北新二州之境。西魏分属安州。后周分置石城郡,后于石城置郢州。隋炀帝初,州废,置竟陵、安陆二郡。唐并二郡为温州,后为郢州,或为富水郡。”然则彦辅所谓武德四年置郢州于长寿县。是不察杜佑所谓“后周置石城郡,后于石城置郢州”耶?考佑云:“隋初废州置郡,至唐又并为温州,又为郢州。”则彦辅止据后来,不究其本耳。《唐书乐志》曰:“《石城乐》者,宋臧质所作也。石城在竟陵,质尝为竟陵郡,于城上眺瞩,见群少年歌谣通畅,因作此曲。”《古今乐录》曰:“石城乐,旧舞十六人。其曲一云:‘生长石城下,开窗对城楼。城中诸少年,出入见依投。’”盖竟陵之石城,其名甚著。又《通典》云:“《莫愁乐》者,出于《石城乐》。石城女子名莫愁,善歌谣。且石城中有忘愁声。故歌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
辨朐忍
韩退之作《韦处厚盛山十二诗序》曰:“不知其出于巴东,以属朐忍也。”洪庆善辨曰:“《地理志》云:‘山南西道开州盛山郡,本万世郡。义宁二年,析巴东之盛山、新浦,通川郡之万世、西流置。天宝元年,更名朐忍。音润蠢。地下湿,多朐忍虫。’刘禹锡《嘉话》云:‘朐忍,蚯蚓也。常至夜,江畔出其身,半跳于空中而鸣。上音屈,下音忍。’《集韵》云:‘朐忍,在汉中,俗作旬,非是。’”以上皆洪说。予按,《西汉地理志》:“巴郡有朐忍县。”颜师古曰:“朐音劬。”《后汉郡国志》:“巴郡朐忍县。”亦只作此忍字,盖古文借用也。又按,杜佑《通典》:“开州,大唐置。或为盛山郡盛山县。汉朐忍县地。”以三书考之。盖开州在唐为盛山,在汉为朐忍也。《汉书》不著其意。惟刘禹锡以其地出朐忍之虫,因以得名。禹锡之说,亦本许慎。《说文》云:“朐忍,虫名。汉中有朐忍县,地下多此虫,因以为名。从肉句声。”黄朝英云:“考其意,当作润蠢。朐,如顺切。忍,尺允切。”与洪氏、禹锡所音不同。然朝英、禹锡、庆善三人,偶忘考《西汉地理志》耳。盖师古以朐音劬,此不可不辨。
辨豪州字误
洪庆善辨韩退之《徐泗豪三州节度掌书记厅石记》曰:“豪,今认作濠。唐《地理志》云:‘濠,初作豪。元和三年,刺史崔公表请其事,由是改为濠,取水名也。’退之作记,在贞元十五年,尚为豪。诸本作濠,误矣。”以上皆洪说。予按,杜佑《通典》:“濠州,春秋末钟离子之国。至晋,侨置徐州。安帝时,置钟离郡。宋、齐因之,兼置徐州,梁因之。北齐改为西楚州,隋改曰濠州,因濠水为名。濠,音豪。炀帝复置钟离郡。唐武德八年为濠州,或为钟离郡。”然则据佑所言,初不见豪字,兼亦不本于唐。自隋改曰濠州矣。况佑所上《通典》,在贞元十年,及称因濠水为名,濠音豪。其误甚明。以此知韩文作濠为是;而所以致洪之辨者,《地理志》之失耳。
辨焉陵字音
开封府焉陵县,距东京一百六十里。今焉音烟,非是。按,《春秋左氏传襄公二十六年》:“焉陵之役。”陆德明《音义》曰:“鄢,音偃。”然春秋、魏、唐曰鄢,汉曰焉,后汉、晋、隋曰焉。音焉,亦音偃。然则二字通用耳。
蒋庙钟山孙陵曲衍
唐徐坚,其学甚博。所撰《初学记》,载扬雄《九州箴》。内《润州箴》云:“洋洋润州,江山秀远。蒋庙钟山,孙陵曲衍。江宁之邑,楚曰陵。吴齐梁晋,六代都兴。”按,《丹阳记》:“蒋子文为陵尉,破贼,为贼所杀。故吏忽见子文乘白马,如平生,孙权发使,封子文为中都侯。立庙钟山,因改为蒋山。”此箴之所谓蒋庙钟山也。《丹阳记》云:“蒋陵,因山为名,吴大帝陵也。”《舆地志》以为“台当孙陵曲衍之傍,故蒋陵亭亦名孙陵亭。”此箴之所谓孙陵曲衍也。然雄死于西汉之末,去此二百余年矣,何以知之?又况于六代乎?予故以《润州箴》非雄所作,甚明。
镜湖
会稽鉴湖,今避庙讳,本谓镜湖耳。《舆地志》曰:“山阴南湖,萦带郊郭。白水翠岩,互相映发,若镜若图。故王逸少云:‘山阴路上行,如在镜中游。’名始羲之耳。”李太白《登半月台》诗亦云:“水色渌且静,令人思镜湖。终当过江去,爱此暂踟蹰。”则知湖以如镜得名,无可疑者。而梁任《述异记》以为:“镜湖,世传轩辕氏铸镜湖边,因得名。今有轩辕磨镜石尚存。石畔常洁,不生蔓草。”恐不然也。或陆贽《月照鉴湖赋》曰:“光无不临,故丽天并耀;清可以鉴,因取镜表名。”乃知湖以如镜得名,审矣。太白又有《送友人寻越中山水》诗:“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蜀石牛
《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岷、れ既艺,沱、潜既道,蔡、蒙旅平,和夷底绩。”则蜀道与中国通久矣。《蜀主本纪》载:“秦惠王谋伐蜀,刻五石牛,置金其后,绐蜀人云:能粪金。蜀主信之,发卒千人,使五丁力士开道:致牛于成都。秦因遣张仪等随石牛以入,遂夺蜀焉。”此事尤近诬。蜀人吴师盂醇翁《题金牛驿》诗以辨之云:“唱奇腾怪可删修,争奈常情信缪悠。《禹贡》已书开蜀道,秦人安得粪金牛?万重山势随坤顺,一勺天波到海流。自晒据经违世俗,庶几同志未相尤。”醇翁以通议大夫致仕,享年九十。
三曲江
曲江有三。枚乘《七发》云:“观涛乎广陵之曲江”,今苏州也。广东有曲江,今韶州也。司马相如《吊二世赋》云:“临曲江岂州”,即长安也。按,唐刘疏《传记》云:“京师芙蓉园,本名曲江园。随文帝以名不正,改之。”故杜子美诗云:“曲江翠幕排银榜。”又云:“春日潜行曲江曲。”《七发》所谓曲江有“弭节伍子之山”,今胥山,在苏州。
沣水
郦道元《水经》曰:“沣水,迳安南县,又东与赤沙湖会。湖水北通江,南注沣水也。”故杜子美《岳麓山道林二寺行》云:“寺门南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
橘洲
《舆地志》曰:“潭州橘洲,在郡南,对南津。常看如在下。及至夏水,怀山渚洲皆没,橘洲独在。”故杜子美《岳麓山道林二寺行》云:“橘洲田土仍膏腴。”然橘洲有二处,其一在龙阳。子美之诗所本,乃长沙之橘洲,距州十里。
衡山
《东皋杂录》云:“余尝至泰山,见其峰峦,岿然独出。而衡山七十二峰皆平,谓之衡,盖取此。”此说大误。晋《天文志》:“北斗魁四星为璇玑,杓三星为玉衡。”湖南衡山,盖上承玉衡分野,以得名耳。故《荆州记》云:“南岳衡山,朱陵之灵台,太虚之宝洞。上承冥宿,铨德钧物,故名衡山。下据离宫,摄位火乡。赤帝馆其岭,祝融托其阳,故号南岳。”以此推之,南岳当玉衡分野可知矣。亦犹长沙婺女之类。故今山下有铨德观。
羊城
高适《送柴司户之岭外》诗云:“海对羊城阔,山连象郡高。”按,《南部新书》云:“吴修为广州刺史,未至州,有五仙人骑五色羊,负五谷而来。今州厅梁上画五仙人,骑五色羊为瑞,故广南谓之五羊城。”又《广州记》云:“六国时,广州属楚。高固为楚相,五羊衔谷至其庭,以为瑞,因以五羊名其地。”又郑熊撰《番禺杂记》云:“广州昔有五仙,骑羊而至,遂名五羊。”《新书》与熊所记同,惟《广州记》为异,当有辨其非是者。
赤县
《史记》:“邹衍著书曰:‘中国于天下,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叙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有九,乃所谓九州者也。’”《晋书载记赞》曰:“自两京殄覆,九土分崩,赤县成蛇豕之区,紫宸迁娃黾之穴。”唐有赤尉,谓畿县尉也。杜子美《奉先刘少府出水障歌》云:“闻君扫却赤县图,乘兴遣画沧州趣。”《投简成华两县诸子》诗云:“赤县官曹拥材杰。”《桥陵》诗:“居然赤县立,台榭争岩亭。”
洞庭橘
世以韦苏州诗:“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犹待满林霜。”以韦尝守苏,遂谓太湖洞庭山产柑橘。并以唐吴融《序赋》,及王维《送人赴越州》诗“风樵若邪路,霜橘洞庭秋”;苏子美《姑苏》诗“洞庭甘熟客分金”为据,而以洞庭湖为非。其实不然。盖洞庭见于吴、楚,皆产柑橘,第湖山为异耳。观《襄阳记》,李叔平临终,敕其子曰:“龙刚洲里,有千头木奴。及柑橘成,岁得绢数千匹。”审此,则龙阳洲正在洞庭矣。又况晋张华诗云:“橘在湘水侧,菲陋人莫传。”刘瑾《甘赋》云:“寄生于南楚。”谢惠连《甘赋》云:“倾予节兮湖之区。”徐陵《甘诗》云:“江潭间修竹。”由古以来,洞庭湖之有橘旧矣,故柳毅叩橘而书始传。至若洞庭山之有橘,不读唐吴融《序赋》,未必其名显也。
赤甲
杜子美卜居于赤甲,故有《赤甲》诗:“卜居赤甲迁居新”;又《入宅》诗云:“奔峭背赤甲”;又《黄草》诗云:“赤甲山下行人稀”;又《自西移居东屯茅居》诗云:“白盐危峤北,赤甲古城东。”按,《荆州图记》云:“鱼复县西北赤甲城,东连白帝城,西临大江。”然则赤甲盖属鱼复县也。
乌石冈柘冈盐步门
乌石冈,距临川三十里,荆公外家吴氏居其间。故《与外氏饮》诗云:“不知乌石冈边路,到老相逢得几回。”又《游草堂寺》诗云:“乌石冈边缭绕山,紫荆细迳水云间。”又《杂咏》云:“乌石冈头踯躅红,江边柳色涨春风。”吴氏所居,又有柘冈。柘冈故多辛夷,荆公诗云:“柘冈西路花如雪,回首春风最可怜。”又《寄正之》诗云:“试问春风何处好?辛夷如雪柘冈西。”又《赠黄吉父》诗云:“柘冈西路白云深,想子东归得重寻。亦见旧时红踯躅,为言春至每伤心。”又《送吴彦》诗云:“柘冈定有辛夷发,亦见东风使我知。”盐步门,乃抚州郡城之水门,卸盐之地。公旧居在焉,今为祠堂。公有诗云:“曲城丘墓心空折,盐步庭帏眼欲穿。”皆纪实也。故乌石冈、柘冈、盐步门,其名至今犹存。韩子苍《寄居临川,送乡人陈亨仲》诗云:“儿童共戏苦盐岸,老大相逢乌石冈。”
睢阳
应天府南京,睢阳旧地也。近世皆以睢为趄音,非也。按,《左传》:“隐公元年九月,及宋人盟于宿。”注云:“宋梁国睢阳县。”又:“昭公二十一年,齐师、宋师败吴师于鸿口。”注:“梁国睢阳县有鸿口亭。”又:“僖公十九年,宋公使邾文公用鄙子于次睢之社。”注:“睢水受汴,东经陈留、梁、谯、沛、彭城县入泗。”以上三处,陆德明皆音虽。
武林山
李翱《来南录》云:“元和四年二月戊子,至杭州。己丑,如武陵之山,临曲波,观轮舂。”注曰:“即灵隐天竺寺。”予按,杭州无武陵山,陵字当是笔误,恐是林字。《晋书地理志》:“吴郡钱塘县武林山,武林水所出。”当是时,钱塘属吴郡。又见《前汉地理志》,颜师古注。
云梦
沈存中《笔谈》曰:“旧《尚书》曰:‘云梦土作。’本朝太宗时,得古本《尚书》,作‘云土梦作’。诏改《禹贡》从古本。按,孔安国注:‘云梦之泽,在江南。’不然也。据《左传》:‘吴人入郢,楚子涉睢,济江,入于云中。王寝,盗攻之,以戈击王。王奔郧。’楚子自郢西走涉睢,则当出于江南。后涉江入于云中,遂奔郧。郧则今之安陆州。涉江而后至云,入云然后至郧,则云在江北也。《左传》曰:‘郑伯如楚,子产相,楚子享之。既享,子产乃具田,备王以田江南之梦。’杜预注曰:‘楚之云梦,跨江南北。’曰‘江南之梦’,则云在江北明矣。元丰中,有郭思者,能言汉沔间地理,亦谓江南为梦,江北为云。予以《左传》验之,思之说信然。江南则今之公安、石首、建宁等县;江北则玉沙、监利、景陵等县。乃水之所委,其地最下。江南上析,水出稍高,方土而梦已作矣。此古本之为允也。”以上皆《笔谈》所记。予按,《寰宇记》曰:“云梦泽,半在江南,半在江北。其水中平,土丘半出。”《寰宇记》本乐史所撰,史是太宗时人,则沈、郭未尝见《寰宇记》也。然沈辨末得其详。且《周礼荆州》云:“其泽薮曰云梦。”郑康成注云:“云梦在华容。”《禹贡》云中。“云土梦作。”昭三年《左传》:“楚子与郑伯,田于江南之梦。”又定四年:“楚子涉睢,济江,入于云中。”正义云:“南郡枝江县西,有云梦城。江夏安陆县东南,亦有梦城。或曰,南郡华容县东南有邑丘湖,江南之梦也。”云梦一泽,而每处有名者。司马相如《子虚赋》云:“云梦者,方九百里。”则此泽跨江南北,亦可独称云称梦耶?郦道元《水经注》谓:“自江陵东界为云梦,北为云梦之薮。”亦不指一处。不可焉以梦在江南,云在江北。
纪南城
王观国《学林新编》论楚都郢曰:“《史记》:周成王封熊绎于荆蛮,为楚子,居丹阳。楚文王自丹阳徙郢,楚顷襄王自郢徙陈,楚考烈王自陈徙寿春,命曰郢楚。既徙而犹命曰郢,亦犹南朝萧氏出于兰陵,而其后又创南兰陵,各贵其所自出也。今之郢州,乃楚之别邑,号郢亭,非楚都之郢。”以上皆王说。予按,杜佑《通典》云:“寿春郡罗城,即考烈王所筑。秦灭楚,虏王负刍。其地为九江郡。”又云:“江陵,故楚之郢地。秦分郢,置江陵县。今县界有故郢城,有枝回洲,有夏水口。《左传》所云‘沈尹戍奔命于夏’也。有荒谷,即莫敖所缢荒谷。西北有野父城,又有纪南城。楚渚宫、汉津乡故城,在今县东也。”又按,郦道元《水经注》曰:“楚之先,僻处荆山,后迁纪郢,即纪南城也。”《十道志》曰:“昭王十年,吴通漳水,灌纪南城,入赤湖,郢城遂破。”杜预《左传》注曰:“今南郡江陵县北纪南城,故楚国也。”然则王观国虽知今之郢州非楚之郢,而尚未知定处也。今以诸书参考,即江陵之纪南城是也。《笔谈》亦止谓“楚都南郢”。
黄金濑
《艺文类聚》载《幽明录》曰:“巴丘县,自冈以上二十里,名黄金潭,莫测其深。上有濑,亦名黄金濑。古有钓于此潭,获一金锁,引之,遂满一船。有金牛出身奔船,钓人被骇,牛因奋勇,跃而还潭。锁将尽,钓人以刀斫得数尺。潭濑因此取名。”予按,巴丘县以巴山得名,县有巴山故也。巴丘,晋庐陵郡,改置巴山郡。隋以来称崇仁,以乡得名,今抚州崇仁县是也。予世家巴丘。考黄金濑在邑之东二十里,其名迄今尚存。其上有陂,亦谓之黄金陂。然乡人皆莫知得名之始。第金冈止谓之冈头。
开封
京师开封县,其城本郑庄公所筑。昔卫之水有浚,浚之地有仪封人,掌仪地之封疆。郑人得而城焉,以为开封,此其始也。《高帝纪》:“秦二世三年,郦商为将,将陈留兵,与偕攻开封,未拔。”
金堤
金堤在今东京酸枣县。按,汉《沟洫志》:“汉兴三十有九年,孝文时,河决酸枣,东溃金堤,于是东郡大兴卒塞之。”注:“金堤,河堤名也。在东郡白马界。”
陈桥
陈桥距旧城二十里,即古之板桥。太祖北征,次陈桥,军士推戴,即其地也。白居易《板桥路》诗曰:“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长水柳千条。若为此路应重过,十五年前旧板桥。曾共玉颜桥上别,不知消息到今朝。”李义山《板桥晓别》云:“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王荆公《陈桥》诗云:“走马黄昏渡河水,夜争归路春风里。指点韦城太白高,投鞭日午陈桥市。杨柳初回陌上尘,胭脂洗出杏花匀。纷纷塞路堪迫惜,失却新年一半春。”
西塞
张志和歌曰:“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按,《武昌记》曰:“西陵县,对黄公九矶,谓之西塞。”
闽江南台
《闽中记》:“晋郭璞迁城时,言南台沙合,必出宰辅。元和中,闽人潘有实为省郎,自负王佐之才。每遇乡人,必问:“南台江可褰裳过否?”或云未,则色不悦。迨章郇公入枢府之明年,沙始交,遂大拜。寻而吴丞相育、曾侍中公亮、陈丞相升之、吴枢密充,皆相继辅弼。惟曾公,泉人也。他皆建人,吴、章又皆浦城人。其后如章子厚诸公继踵而起,盛哉。”南台今属福州。故宋景文公撰《章郇公墓志》,亦云:“闽江南台,古传沙合者出相。比年遂偾为洲,盖名世赉弼,殆天启然。”或云:“福州无预建州。”殊不知《闽中记》云:“南台者,在闽县南五里。江畔有越王钓龙台,故曰南台。其源出于建溪,东流四百里至台;又东南流三十里,与东西峡江合,流入海。”
北苑茶
丁晋公有《北苑茶录》三卷。世多指建州茶焙为北苑,故姚宽《丛语》谓:“建州龙焙,面北,遂谓之北苑。”此说非也。以予观之,宫苑非人主不可称,何以言之?按,建茶供御,自江南李氏始。故杨文公《谈苑》云:“建州,陆羽《茶经》尚未知之。但言‘福建等十二州未详,往往得之,其味极佳。’江左近日,方有蜡面之号。李氏别令取其乳作片,或号曰京挺、的乳及骨子等,每岁不过五六万斤。迄今岁出三十余万斤。”以文公之言考之,其曰京挺、的乳,则茶以京挺为名。又称北苑,亦以供奉得名,可知矣。李氏都于建业,其苑在北,故得称北苑。水心有清辉殿,张洎为清辉殿学士。别置一殿于内,谓之澄心堂,故李氏有澄心堂纸。其曰“北苑茶”者,是犹“澄心堂纸”耳。李氏集有《翰林学士陈乔作北苑侍宴赋诗序》曰:“北苑,皇居之胜概也。掩映丹阙,萦回绿波。珍禽异兽充其中,修竹茂林森其后。北山苍翠,遥临复道之阴;南内深严,近在帷宫之外。陋周王之平圃,小汉武之上林”云云。而李氏亦有《御制北苑侍宴赋诗序》,其略云:“偷闲养高,亦有其所。城之北有故苑焉,遇林因薮,未愧于离宫;均乐同欢,尚惭于灵沼”云云。以二序观之,因知李氏有北苑。而建州造挺茶又始之,因此取名,无可疑者。
琵琶洲
饶州余干水口有州,其形如琵琶,谓之琵琶洲。有亭在岸,谓之琵琶亭。过客留诗,非一人也。予按《洽闻记》:“吴太平二年,长沙大饥,杀人不可胜数。孙权使赵达占之,云:‘天地川泽相通,如人四体,鼻衄炙脚而愈。今余干水口尝暴起一洲,形如鳖,食彼郡风气。可祠而掘之。’权乃遣人祭以太牢,断其背。故老传云:‘饥遂止。’其洲在饶州余干县。”予乃知洲形如鳖,转以为琵琶。盖肇于吴也。
修水
修水在分宁县北,东南经县治。又经武宁县东北,流六百里至海昏,又东流一百里入彭蠡湖。世传郭璞记曰:“有鱼名修,有水名氵。天下大乱,此地无忧。”言可避乱也。予按,《阴阳书》云:“水宜东流,盖巽居东方。其次则北,北乃艮方”耳。所以分宁虽深僻险绝,然代出伟人。至若赣水,皆西流,所以自南朝以至今日,人物殊少。然则璞记氵字从水,何耶?按,《史记》,徐广以氵音先纠反,或恐通用。
利夔路置帅维蜀之险
熙宁九年,原州临泾县令鲜于师中言:“蜀有剑门栈道之险,瞿唐三峡之隘。今朝廷命帅,举利、益二路以付之。万一中国多事,奸雄恃险,无以分制。乞于利、夔两路置帅,以维西蜀之势。”于是诏自今中书选官知兴元府,枢密院选官知夔州。
慨口
豫章大江之口,距海昏县十三里,地名慨口。今往来者不究其义,以海口称之,如云江海之口也。予按,《豫章记》曰:“海昏侯国,在昌邑《今建昌县》城东十三里。县列江边,名慨口,出豫章大江之口也。昌邑王每乘流东望,辄愤慨而还,故谓之慨口。”
五松山
李太白诗:“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按,五松山在今池州铜陵县,山有宝云寺,旧曰五松院。南唐江延义有记。
阁皂山
《玉堂闲话》云:“南中有阁皂山,山形如阁,山色如皂,故号阁皂山。乃葛仙翁得道之所,七十二福地。”予按,陶弼诗云:“葛仞天然闺阁形,阴阴不似众山青。”洪驹父诗云:“爰有福地直斗牛,厥名阁皂形色收。”盖以《闲话》所谓形色而言也。今属临江军,为福地之一。
天姥山
会稽剡县,自晋、宋以来,人始称传。故沃州天姥,号称山水奇绝处。自吴僧帛道猷来自西天竺,赋诗云:“连峰数十里,修竹带平津。茅茨隐不见,鸡鸣知有人。”其后支道林之徒,相断而居,凡十八僧。而名流如戴逵、王羲之者,又十八人。大概白乐天记之为详。盖《道经》云:“两火一刀可以逃。”以其名山之多,可以避世。故晋、宋之世,隐逸之为多,亦为阳明洞天也。
蓬莱何似水晶宫
东坡谓:“骊山温汤,以妃子之故,后世耻言之。余以是知物之轻重显晦,必以其人也。”李太白以青阳九子山为九华山,以武昌南湖为郎官湖。元微之在越州赋诗云:“我是玉皇香案吏,谪居犹得小蓬莱。”其后州治有阁名蓬莱。杨汉公守湖州,赋诗云:“溪上玉楼楼上月,清光合作水晶宫。”其后遂以湖州为水晶宫。古今皆因之。由是言之,岂不以人哉。范文正守越,滕元发守湖,滕寄诗云:“江山千里接仁风,都在东南秀气中。为问玉皇香案吏,蓬莱何似水晶宫?”
弋阳县山
信州弋阳县,距县三十里有山,亭亭耸立,如几如笏。李翱《来南录》云:“至信州。甲午,望君阳山,怪峰直耸,似华山。”君字误也。按,《通典》:“弋阳县,旧葛溪县。隋改为弋阳。有弋水。”
唐宋三河改隶
三河者,河东、河内、河南也。《货殖传》曰:“唐人都河东,商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李唐以蒲州为河东郡,河东县为理所《汉蒲阪县》;本朝隶陕西路,为河中府河东郡。李唐以怀州为河内郡,河内县为理所《汉野王县》;本朝隶河北西路,为怀州河内郡。李唐以洛州为河南府,河南县为理所《古郏辱阝地》;本朝隶西京,为河南府河南郡。盖本朝建都汴州,所以与唐屏翰不同,故三河亦从而改隶。
梁园
《诗事录》云:“近世武人,如节度使柴宗庆作诗云:‘曾观大海难为水,除去梁园总是村。’梁园,战国时魏惠王徙治大梁,即其地,今京师之东城是也。”余以为非是。汴州与宋州接境,汉梁孝王有兔园、平台、雁鹜池在焉,故梁园之称以此。
白矾楼
京师东华门外景明坊,有酒楼,人谓之矾楼。或者以为楼主之姓,非也。本商贾鬻矾于此,后为酒楼。本名白矾楼。
两兰溪县
兰溪在唐,为两县名。一属蕲州《沛水改为兰溪》,一属婺州。杜牧之诗:“兰溪春尽水泱泱”,盖蕲州之兰溪也。杜守黄州作此诗,黄承兰溪下流故耳。
水中高土名曰洲
或曰:“州,畴也。畴其土而生之也。”余按,《说文》曰:“尧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名曰洲。”所以今之近水之滩岸皆曰洲。
鲁澹台墓
洪州东湖总持院之侧,有一旧坟,极高大,无铭志,无敢樵采者。好事者以巨碑镌径尺字,曰“呜呼!有鲁澹台子羽之墓。”余按,《汴州记》及《九域志》,开封有澹台子羽墓,其庙亦存。以理推之,或可信焉。盖子羽鲁人,去梁、宋不远。若洪州之墓,恐失于稽考也。
烂柯亭
李宗谔云:“达州烂柯亭,在州治之西四里。古有樵者,观仙弈棋不去,至斧柯烂于腰间,即此地也。”乃知观棋烂柯,不止衙州。
姑射山
《新唐书地理志》:“姑射山”。窦苹《音训》云:“一名平山,又名壶口山。射,音亦。”予按《列于》、《庄子》音释,射皆音夜,不音亦。
连州以山名
刘禹锡云:“连之为州,以山得名。”盖未指其所出。按,州西南百五十里有黄连岭,隋文帝取以名州。今连州所纂《湟州集》,不载所始。止云“唐武德四年,平萧铣,置连州。”盖亦不善考者也。
滦河县
窦苹《新唐书音训本纪滦河》云:“滦,力官切。滦水,出奚国都山。诸书《山海经》并无此字,唯见于切韵。”又《忠义列传滦河》云:“音栾。今大辽平州,东临滦河是也。”予按,《北鄙须知》:“大辽有滦州,西至燕京五百里。有滦河县,西至滦州四十里。平州,西至燕京八百里。”以此见滦河县在平州之西;窦以为在东,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