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不分部位小疵(5)

  • 外科大成
  • 祁坤
  • 3630字
  • 2015-12-26 19:06:05

透骨草 天门冬 天灵盖 南星 地骨皮 陈皮(等分) 象皮(切碎倍用)水煎。浸洗日三二次。

琼液膏 夹拶所伤。立能止疼活瘀。

闹羊花 红花 蒲黄 白芷 归尾(各二两) 麻油(一斤)浸药七日。 枯。滤去渣。入黄蜡、白蜡各一两。溶化。稍温。入乳香、没药末各六钱冰片六分和匀收用。

代杖汤 六真膏(俱见杖伤)

无名肿毒

破伤风者。因皮肉破。被风寒外袭。渐传入里。则寒湿交作。口噤切牙。角弓反张。口吐涎沫。入阴则身凉自汗。伤处反为平陷。其毒内攻矣。宜绀珠丹、玉贞散汗之。外仍贴玉真散。得脓为效。如汗后前症不退。

伤处不高。渐醒渐昏。时发时止。口噤不语者。不治。

玉真散 治破伤风牙关紧急。角弓反张。甚则咬缩牙舌。

南星 防风 白芷 天麻 白附子 羌活(等分)上为末。每服二钱。热酒一钟调服。更敷伤处。牙紧反张者。每服三钱。热童便调服。虽内有瘀血者亦愈。至于昏死。心腹尚温者。连进三服。亦可保全。

风犬咬伤。用漱口水洗净搽之。效。

镇风散 破伤风诸药罔效危急者。及一切猪羊等风。

鱼鳔(焙) 杭粉(焙黄) 皂矾(炒红各一两) 朱砂(三钱另研)上为末。每服二钱。无灰酒调服。外灸伤处。知痛为吉。

猪羊等风发时。昏倒不省人事者。每服三钱。服二次。不再发。

臭灵丹 治破伤风。及金疮跌打。

大蒜(一升捣) 黄酒(四升)煮一升。服之须臾。汗出立愈。

杏仁膏 治破伤风发热红肿者。

杏仁(去皮研) 飞罗面(等分)新汲水调敷。

绀珠丹(见首卷) 艾熏法(见金疮门) 截血膏(见跌伤门)

无名肿毒

类破伤风者。由溃疡脓血大泻。阳随阴散。或筋脉拘挛。恶寒惕 。甚者舌强口噤。项背反张。痰壅便闭。

汗出发热。此因虚而传变所致。形类破伤风也。法当大补气血。诸症自退。如果系风症。亦宜大补兼以治风可也。余每见溃疡贴膏剪孔。而患破伤风者。及用敛药生肌。反助余毒致成败症者。多矣。

无名肿毒

发痉者形类破伤风。是以牙紧体强。肢搐背反。有汗曰柔痉。风能散气也。无汗曰刚痉。寒能涩血也。由溃伤亡血过多所致。仲景曰。疮家不可发汗。汗之则痉。乃败症也。若大补气血则生。误作风治则殆。治如四君、六味、八珍、十全、补中、逍遥、圣愈等汤。俱加钩藤、丹皮、栀子、天麻等药。如未应独参汤。手足冷者。

加以桂、附。

四君子汤 六味地黄丸 八珍汤 十全大补汤 圣愈汤 补中益气汤(俱见首卷) 逍遥散(见瘰 门)

无名肿毒

汤泼火伤者。患自外来也。然热甚则火毒攻内。令人烦躁口干。昏愦而闷绝。初伤时用冷烧酒一钟。于无意中望患者胸前一泼。被吃一惊。其气一吸一呵。则内之热毒。随呵而出矣。如仍作烦闷者。取新童便二碗灌之。由烟熏欲死者。捣水萝卜汁灌之。外以烧酒蘸洗汤火伤处。其冷如冰。或以盐末掺之。能护肉不坏。然后敷保肤等膏。二便秘者。四顺清凉饮下之。慎用冷水井泥浸 。致使热毒伏于内。寒滞束于外。因而不救者多。

四顺清凉饮 治汤火伤。热毒入里。或外被寒凉所汲。火毒内攻。致生烦闷内热。口干大便秘实者。

当归 赤芍 羌活 防风 连翘 栀子 甘草(各一钱) 大黄(炒二钱)水二钟。灯心二十根。煎八分服。

保肤膏 治汤泡火烧。及 疮秃疮。

大蜂房(一个) 血余(一元) 香油(半斤) 枯。滤去渣。入黄蜡(二两) 溶化。离火待温。入大黄(末二两) 朝脑(末一两) 二味。研匀和入。任用。

罂粟膏 治汤泼火烧。皮肉损烂。疼苦 热。起泡流水者。

麻油(半斤) 罂粟花(三十朵无花以壳代之)浸油内。煎枯。滤去渣。入白蜡六钱。

熬化。倾碗内。待四边将凝时。下真轻粉细末四钱。搅匀。坐冷水内。用时。挑破水泡。摊薄纸上贴之。

清凉等膏 治汤泼、火烧、火药伤。痛不可忍者。

锻石一升。以水化开。加水二碗。搅混澄清。取清汁半碗。加香油减半。以箸搅打千百下如糊。取面上稠者。用鹅翎蘸扫伤处。

一用鸡子清一钟。香油半钟。箸打千百下扫之。一用锻石末。生桐油调敷。

莱菔膏 治未溃。红肿热痛者。

鲜萝卜英杵烂罨之。肿消痛止。

无名肿毒

冻疮者。由寒极气凝。血滞肌死而成也。甚则手足耳鼻受冷。至不知痛痒者。宜置温处。以绵浓裹之。或用热手熨之。切忌火烘汤泡。犯之则肉死。至春月必落。宜服内托之药。以助阳气。则腐肉自溃。良肉自生。外用莹珠等膏生肌敛口。如骨脱筋连者。急剪去筋。否则浸淫好肉难医。冻耳成疮。生姜自然汁煎膏涂之。冻足疮肿。麦草连根叶煎汤洗之。每逢冬月。原冻处即发者。独胜膏搽之晒之。庶不再发。

独胜膏 遇冬月冻处即发者。

于六月初六、十六、二十六日。用独头蒜杵烂。日中晒热。涂于冻发之处。即于日中晒干。忌见汤水。如式三次。永不再发。

灵异膏 治冻疮、汤火疮、杖疮、多年恶疮。

郁金(三两) 生地(二两) 粉草(一两) 猪脂油(一斤)浸七日。 药枯滤去渣。入黄蜡四两。溶化成膏。浸水内久之。任用。

无名肿毒

哽喉者为误吞针铁诸刺诸骨。哽于咽喉也。微者用薤白煮半熟以线扎之。手执线头。将薤白入口微嚼咽之。度薤过哽处。便牵薤出。而哽亦随薤出矣。或用乱麻筋一团。搓龙眼大。以线穿系。留线头在外。

汤湿急吞下咽。顷刻扯出。其针头必刺入麻中同出。如不中即再吞再扯。以出为度。

乌龙针 治骨哽于咽下。难出者。

用铁线。烧软双头虚。用黄蜡作丸龙眼大。裹铁线头上。外用丝绵裹之。推入喉内哽骨处。其骨自下矣不下再推。

误吞铜物者。多食荸荠。化坚为软。误吞铁骨等物。肠中不能转送觉坠者。多食青菜、猪脂。自然送入大肠。从粪同出。再诸骨哽喉。用玉簪花根八钱。各随所犯之肉为引。煎汤服之。转出乃愈。

无名肿毒

诸刺入肉。外伤之症也。软而浅者。以针头拨出则愈。硬而深者。捣蝼蛄涂之。少时即出。如刺已出而仍痛者。亦以蝼蛄涂之愈。或以蓖麻子仁捣如糊。先以绢衬伤处。次罨之。觉刺出。即去之。一少加新羯羊粪和敷。

桂蜡丸 桂心为末。溶黄蜡为丸。置丸于伤处。搭湿纸三五层。火 药化。刺即出矣。

大牙散 生象牙末。水调敷之。立出。

刺入喉者。水调。徐徐呷之。

无名肿毒

人齿之食物。无不 烂下咽。由炙爆之毒。无不侵袭之也。故受其伤。则肿痛臭烂。异于平常者。感牙之毒也。初咬时用热童便浸伤处。洗去牙黄污血。贴蟾酥饼。以膏盖之。出微脓渐愈。如失治。则烂痛发胖。

仍用小便浸洗。次用油纸捻点火。于伤处熏之。良久。插蟾酥条。膏盖。俟肿消时。用葱白二两。粉草五钱。

水煎日洗一次。换红黑二膏完口。

金箔膏 贴咬伤。

四两猪脂二两占。藤黄半两釜中煎。(占黄蜡也)

无名肿毒

犬之风也。由感肃杀之气而成。如心受之则舌出。肝受之则目 。脾受之则流涎。肺受之则音哑。肾受之则尾拖。此五脏之受毒也。故经其啮。必致伤人。初被咬时。即服救生散。逐血片从小便中出。忌诸口味。麻物赤豆等。百日乃安。迟则毒大而小便难出。必攻脏腑。久则腹胀攻急。人声若犬。

眼神露白者。不治。有愈后复犯前禁。触之仍死。

救生散 治犬伤。

生斑蝥(七个去头翅足) 杭粉(一钱)同研为末。空心温酒调服。一时许。小便行。出血片白脂。乃恶物也。如便痛。煎甘草汤饮之。自利。如毒未尽。次早再一服。以小便清白。方为毒尽。

一法。看其人顶中必有红发一根。急须拔去。以追风散敷之。前救生散服之。

追风如圣散 敷风犬咬处。以拔其毒。

细辛 防风 川乌 薄荷 草乌 川芎 白芷 苍术(各一两) 雄黄(四钱)共为末。温酒调敷伤处。纸盖之扎之。日换二次。

风犬咬伤。用灯心一把。黑豆一合。水煎豆熟。取汤调救生散服。外以炒穿山甲、斑蝥等分。艾和为炷。黄豆大。隔蒜灸之。此一贯子秘法也。灸毕。用漱口水洗净。以玉贞散敷之。不发无脓。(见破伤风)一用番木鳖一个。水磨服之。

风犬咬伤。久而复发者。雄黄(二钱) 麝香(二分)为末。酒调灌之。得睡勿惊。任其自醒。利下恶物。再进一服。验。

无名肿毒

黄石公云。禽之制在气。如人汗粉犀、蟹黄破漆、蛇胆宁蛙、马骨驱虫之类是也。何则。以其所不胜及其所畏者治之耳。如马咬伤。用原打马的皮鞭烧灰敷之。蜈蚣咬伤。以手指蘸鸡口内涎涂之。蝎子螫伤。

取蜗牛一个捣烂涂之。俱能立愈者。以此推之。非寻类而治者乎。

犬咬伤 捣大蒜敷之。

久不收口者。经布烧灰。香油调敷。

蛇咬伤 即饮好醋一二碗。使气不随血走。以绳扎伤处两头。再次用白芷末五钱。水调服。少时咬处出黄水。水尽则肿消口合而愈。

一用雄黄五钱五灵脂一两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服。仍以此药敷患处。或用神灯照捻子熏之。

马咬伤 栗子嚼烂敷之。

毒瓦斯入里者。马齿苋煎汤饮之。

蜈蚣伤 取雄鸡倒控少时。以手蘸鸡口内涎抹伤处。其痛立止。危者生鸡血乘热灌之。

蝎子螫 取蜗牛一个捣烂涂之。立止。

藤黄 青黛 雄黄 蜗牛 蟾酥(等分)上为末。水和成锭。水磨涂伤处。立止。

天蛇毒(即草间花蜘蛛也) 人被其伤则肿痛。有赤丝缠绕。用羊乳饮之。蓝汁和麝香、雄黄末涂之。

若为灵水所濡。则生疮似癞非癞。煮秦皮汁饮之。

射工伤(即树间杂色毛虫也) 人触着则能放毛射人。初痒次痛。久则外痒内痛。骨肉皆烂。诸药罔效。

用豆豉加清油捣敷痒处。少时则毛出可见。去豉用白芷煎汤洗之。如肉已烂。用海螵蛸末掺之。

蚯蚓伤(误受其毒) 则眉髯皆落。状如大风。但夜如蚓鸣于身为异耳。用盐汤洗之。

蚕咬 捣苎根汁涂之。

苎近蚕种。则蚕不生。取其畏也。

六畜损伤。夏月臭不可近者。

蛇蜕(一两烧存性) 蝉蜕(五钱) 青黛(五钱) 细辛(二钱五分)上为末。每服三钱。黄酒调服。则疮内蛆化为水。蝇不敢落。外以寒水石末掺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