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分治部上(痈疽)(11)

  • 外科大成
  • 祁坤
  • 3356字
  • 2015-12-26 19:06:05

雄黑豆炒爆研破。入酒瓶内。与血余相间铺之七八分满。以铁丝罩口。或槐、柳枝塞之。次将方砖一个。中凿一孔。以瓶口倒合于砖。口内泥封密。再次挖地一井。井内安碗一个。将砖盖井上。以瓶口对碗为要。砖四围封密。勿令通风。次以干马粪堆砖上。以埋过瓶底为度。尖上燃火焚之。过宿俟灰冷。

取出碗内油。以鹅翎蘸扫患处。

顽 蒸法 取豆腐切指浓片。随疮大小贴之。腐上铺艾灸之。灸完加艾。以腐水干。换腐再灸如前。腐以三换。艾以斤许为度。则顽腐皆化。次敷他药。方能获效。

一用面作井。圈围疮口。井内安蜡饼一铜钱浓。蜡上铺艾灸之。其蜡则化入疮内。俟火尽去艾灰。其疮之腐肉。及四边锁口。尽行挑去。换生肌药收口。

胫部

卫生散 补中益气汤 十全大补汤 肾气丸 八珍汤 离宫锭子 绀珠丹(俱见首卷) 荣卫返魂汤(见肿毒门) 八味逍遥散(见瘰 门) 拔疔散(见疔疮门)五香流气饮(见流注门)

足部

经络 足趺属肝胆胃三经。足大指属肝脾二经。次指中指俱属胃经。四指属胆经。小指属膀胱经。

足跗发 一名足发背。属肝胃二经之会。由湿热乘虚下注也。初宜卫生散。加木瓜、槟榔、紫苏之类为引。壮实者由风痰热积而成。宜牛黄金虎丹。继以十全大补汤。托里温中汤。阳疽发足趺。脓稠可治。

脓清难治。紫陷黑血者不治。

足心痈 一名涌泉疽。初起涌泉穴。发热乃其兆也。由肾阴虚损所致。宜隔蒜灸之。服活命饮。送六味地黄丸。有表里症者。量为汗下。已成者十全大补汤、八味地黄丸。大剂饵之。取多年羊角灯烧烟熏之。若黑陷不肿。不溃脓秽。烦渴呕逆。小便淋涩。疼痛彻骨。脉微代者。为三阴败症也。不治。

脱疽 生于足大指。亦生手大指。初起黄泡。次如煮熟红枣。久则黑气浸漫。相传五指。由膏粱之变及丹石热药之所致。此毒积于骨髓。不紫黑者生。未过节者可治。若黑漫五指。上传足趺。形枯筋练。疼痛气秽者死。是症也。在肉则割之。在指则截之。欲其筋随骨出。以泄其毒。亦无痛苦。若待毒筋内断。

骨虽去而仍溃者。亦不治也。有为遗体不忍伤之而至夭者。则尤伤矣。然又不可一己医治。必与众议。更听患者情意方可。盖为首尾变驳不定也。

截法 于未延散时。用头发十余根。缠患指本节尽处。扎十余转。渐渐紧之。随用蟾酥饼放原起米粒头上。加艾灸至肉枯疮死为度。次日。本指尽黑。方用利刀。寻至本节缝中。将患指徐顺取下。如血流。以金刀散止之。余肿以离宫锭子涂之。次日。倘有黑气未尽。单用蟾酥饼研末掺之。膏盖之。黑气自退。其脓自生。用红黑二膏。照常法生肌收口。内服滋肾健脾安神补气养血等药。须内无变症。外无混杂。十中可治三四。若割取之后。黑气仍漫。痛肿尤甚。气秽无脓。口干舌硬。神昏不食者。死。一灸有关穴。有因修甲受伤。咬伤冻伤。女因扎伤所致者。宜各详其因。分而治之。此为形似而来。非穴真而受异也。

敦疽 惟大指为脱疽。其余足指患之则为敦疽。一名足指发。肿痛赤色。自溃者由元气虚而湿毒壅盛也。宜隔蒜灸之。或阳燧锭子灸之。离宫锭子涂之。服无忧散、托里散。已溃者十全大补汤、加减八味丸。灸踝骨尖数壮。若先渴而后患者。或先患而后渴者。色黑而不溃不痛者。此由高粱伤脾。

房劳伤肾。精气已竭也。不治。或治如前法。亦有得生者。

甲疽 因剪甲伤肌。或甲长侵肉。致使气血沮遏而不通。久之腐溃而生疮泡。或 肉裹上。指甲肿痛者。此肌肉之病。不循经络。亦不形于诊也。大抵甲疽。惟宜剔甲。则不药可愈。先用陈皮煎汤浸洗。次用木绵旋折。塞入甲内。渐渐添之。 甲起以刀剪去之。搽乌倍散。

足跟疽 生于足跟骨下。一名兔啮。若兔之啮也。此处乃督脉发源之所。肾经所过之地。若疮口不合。

则跷气不能发生。肾气由此而泄。惟宜大补。否为终身之疾。如漫肿寒热。体倦食少者。脾虚下陷也。

补中益气汤。晡热作痛。头目不清者。脾虚阴火也。补中并六味地黄丸。痰涎上升。口舌生疮。肾水干涸也。补中并加减地黄丸。皆以滋其化源也。外以盐汤洗之。白术为末掺之。二日一换。

厉痈 生于小指。延于足傍。其状不大。

四淫 生于足上下。其状大痈。

二症辨形如脱疽。用药如敦疽。再足指缝肿痒出水者。脚心发热作痒肌羸作渴吐痰者。俱用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以滋化源。肿硬色白不溃者。由阴虚为外寒所袭也。大防风汤。若专攻其毒。

未见其有生也。足指缝烂至足底。大块浓皮脱去。外若浅而内深。痛难行步者。取东行桑树根白皮四两捣烂。同生白酒入瓶内。重汤煮数十滚取服。再饮以醉为度。

臭田螺 生足指丫。起白斑作烂。痒痛流水。甚则寒热。足面俱肿。由胃经湿热下注。用甘草汤洗之。嚼细茶涂之。或用鹅掌皮烧存性敷之。或生桐油调敷。甚者蟾酥饼搽之。三日后易珍珠散。肿处敷金黄散。

牛程蹇 足根肿胀。皮肉顽硬。由热脚下水见风。致令气滞血枯所致。初起用盆一个。内安砖。砖上安鸽粪。粪上合罩篱。以脚踏罩篱上。次以滚水从旁冲入。蒸之浸之。冷则易之。或用新砖烧红。用韭菜汁和醋泼之。以脚踏之熏之。内脓攻注者针之。硬皮敲裂者剪之。破流脓水者牛角散。肉不生者绛珠膏。皮不生者珍珠散。

土栗 生足跟之旁。黄肿如琉璃。无脓。由行路崎岖。肭伤筋骨所致。宜活命饮。脓熟针之。

冷疔 生于足跟。初起紫白泡。疼痛彻骨。渐至腐烂紫黑。深孔出血水。气秽。经久不瘥。宜神灯照照之。

铁粉散敷之。

香港脚疮 足膝间生疮。由肾虚风湿相搏所致。久则渐增肿痛。出黄水。身热。经久不瘥。宜服犀角散。洗漏芦汤。敷龙骨散。

田螺泡 生于足间。忽如火燃。随生紫白黄泡。胀痛。由脾经风热所致。服解毒泻脾汤。外则挑破贴膏。

肉刺 俗名鸡眼。用针拨破。以蟾酥五分汤化。调铅粉一钱。涂之裹之。一以刀修净浓皮。取河豚鱼胆涂纸上贴之。二三次。不发。或以胆。阴干收用。

足部

牛黄金虎丹 治足面生疮。下连大指。上连 骨。每岁数发。痒痛不常。血出如涌。服此丹。良久大痛。下硬物数十粒如铁。则痛痒顿除。数日结痂而愈。此方原载风门。治中风痰涎壅塞。今以之治脏腑久积热毒。如神。

牛黄(五分) 冰片(一钱) 腻粉(五钱) 雄黄(飞三两) 白矾(枯五钱) 金箔(为衣) 天雄(炮去皮脐,二钱五分) 胆南星(五钱或酒蒸,蒸七日夜) 天竺黄(五钱)上为末。炼蜜为丸。重钱半。金箔为衣。每服一丸。新汲水化下。孕妇勿服。

百草霜 脚面生疮。浸淫不已。不问痒痛。新旧悉效。

羊粪置瓦上。四畔炭火烧。盏覆。存性为末。麻油调敷。痒加轻粉。痛入麝香。

乌倍散 治嵌甲。

草乌(五钱) 白丑(一两) 龙骨(二钱五分) 文蛤(全者四两)先将三味捶碎。入文蛤同炒。至焦黑色。只用五倍子为末。麻油敷。湿则干掺。

牛角散 治牛程蹇。破流脓水。

牛角尖(烧灰) 水龙骨 松香 轻粉(等分)上为末。用牛骨髓调搽。

铁粉散 治冷疔。

生铁粉(即针砂如无用黑铅四两铁杓化倾水中再化倾以铅尽为度去水取末用三钱) 加松脂飞丹 轻粉(各一钱) 麝香(一分)上各为末。和匀。先用葱汤洗净。以麻油调搽。油纸盖之扎之。

加味神灯照 治脱疽敦疽。

根据原方加蜈蚣三条。番木鳖一个。

上为末。和匀作捻。熏照如常。(见首卷)立应神灯照 治漏蹄风。足跟疽。及杨梅结毒。

根据原方。(见首卷) 加银朱二钱。水银一钱。黑铅七分。和匀。熏照如法。

一方。朱砂、雄黄、银朱各三钱。黑铅一钱。化入。水银一钱五分。

上为末。用红枣肉二十个。杵如泥。分十丸。每日用一丸。放小口罐内。对患处烧熏。勿令泄气。三日三丸。即愈。

犀角丸 治香港脚肿痛。风毒生疮。心神烦躁。

犀角尖 天麻 羌活 枳壳(麸炒) 白蒺藜 防风 黄 白藓皮 黄芩(各七分) 槟榔(一钱)甘草(炙五分) 乌梢蛇(二钱酒浸)用水钟半。生姜五片。煎一钟服。

漏芦汤 洗风毒肿痛。湿疮香港脚。

漏芦 白蔹 槐白皮 五加皮 甘草(各一两五钱) 白蒺藜(四两)上 咀。每用五两。水一斗。煮六升。去渣淋洗。

龙骨散 治脚疽。并久远恶疮。

白龙骨 轻粉(各二钱五分) 猪粪(新瓦焙干烧存性五钱)共为末。先以口噙齑水或盐汤洗疮净。见红肉。次以香油调敷。

足部

卫生散 十全大补汤 托里温中汤 六味地黄丸 阳燧锭子 离宫锭子 加减八味丸 补中益气汤(俱见首卷) 大防风汤(见股部) 蟾酥饼(见疔疮门)

足部

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溪谷之会。以行荣卫。以会大气。邪溢气壅。血热肉败。荣卫不行。必将为脓。内消骨髓。外破大 。(言热也热则筋弛) 积气留舍。荣卫不养。肉缩筋挛。肘不得伸。(言寒也寒则筋挛) 内为骨痹。外为不仁。命曰大寒留于溪谷也。(谷者臀也。溪者二肘二膝四腕也。)五脏有邪。留于四肢节。经曰。心肺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股。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

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膝。又曰。脾病在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