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公好士,为天下第一。士有一言中于道,不远千里而求之,甚于士之求公。以故,尽致天下豪俊自庸,众人以显于世固多矣。
阅军募士
【通鉴纲目】
周世宗显德元年,周简阅诸军,募壮士以补宿卫。初,宿卫之士累朝相承,务为姑息,不欲简阅,恐伤人情。由是羸老居多。但骄蹇不用命,实不可用。每遇大敌,不走即降。其所以失国,亦多由此。世宗因高平之战,始知其弊,谓侍臣曰:“凡兵务精不务多,今以农夫百,未能养甲士一,奈何浚民之膏泽,养此无用之物乎?且健懦不分,众何所劝?”乃命大简诸军,精锐者升之上军,羸者斥去之。又以骁勇之士,多为诸道所蓄,诏募天下壮士,咸遣诣阅,命我太祖皇帝选其尤者,为殿前诸班;其骑步诸军,各命将帅选之。由是士卒精强,所向克捷。胡氏曰:五代之主,多刻于民而纾于军。世宗则严于军而宽于民。既得柄制轻重之权,且其言曰:“兵务精不务多,奈何浚民膏血,食此无用之物?”圣人复起,不能易矣!
潜募剑士
【旧唐书】
《庶人传》:舅尚乘直长阴弘智谓曰:“王兄弟既多,即上百年之后,须得武士自助。”乃引其妻兄燕弘信谒。接之甚厚,多赐金帛,令潜募剑士。
持戟之士
【孟子】
《公孙丑下》: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则去之否乎?”曰:“不待三。”注:戟,有枝兵也;士,戟士也。
江淮弩士
【新唐书】
《王栖曜传》:栖曜为金吾大将军,时李希烈陷汴州,乘胜东略,次宁陵,将袭宋州。浙西节度使韩氵晃使栖曜以强弩三千,涉水夜入宁陵,希烈不之知。晨朝,矢集帐前,惊曰:“江淮弩士入矣。”遂不敢东。
请为猛士
【旧唐书】
《娄师德传》:上元初,娄师德累补监察御史。属吐蕃犯塞,募猛士以讨之。帅德抗表,请为猛士。高宗大悦,特假朝散大夫,从军西讨,频有战功。
壶餐得士
【类说】
中山君飨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子期怒,走楚,说楚伐中山。中山君亡,有二人挈戈而随后。君顾曰:“奚为者?”曰:“臣父尝饿且死,君下壶餐饵。臣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故来死君也!”君叹曰:“与不期众少,期于当厄;怨不期深浅,期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畋兽得士
【金楼子】
《杂记下》:赵简子出畋,命郑龙射野人,使无惊吾乌。龙曰:“吾先君晋文公伐卫,不一人。今君一畋而欲杀良民,是虎狼也。”简子曰:“人畋得兽,我畋得士,故缘木愈高者愈惧,人爵愈贵者愈危。可不慎乎!”
大畋教士
【新唐书】
《曹王明传》:贞元初,吴少诚擅蔡,故徙皋镇山南东道,割隋汝以益军,练兵峙粮,市回鹘马以益战骑。岁时大畋以教士,少诚畏之。
田猎求士
【通鉴外纪】
周楚庄王好田猎,大夫谏曰:“王无乃耽于乐乎?”王曰:“吾猎以求士也。榛丛刺虎豹者,吾知其勇也;攫犀搏兕者,吾知其劲有力也;罢田而分,吾知其仁也。”因是道也,而得三士焉,楚国以安。
射以论士
【宋苏东坡集】
《南安军学记》:射所以致众而论士也,众一而后论定。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使弟子扬觯而叙点者三,则仅有存者。由此观之,以射致众集而后论士,盖所从来远矣。
瑞人神士
【元王恽秋涧集】
《真人尹公道行碑》:师仪观秀伟,风度凝重,如瑞人神士,不可梯接。然即之,春风和气,津溢眉宇间。
神化方士
【广州府南海志】
清远县东三十里有廷祚寺,梁武帝末,有二神人化为游方士来寺,叩正俊禅师曰:“峡山据清远上流,建一道场,足立胜概。师居之乎?”俊然之。俄中夜风雨暴作,迟明启户,宝像俨设。旧云黄帝二庶子善音律,南采昆仑竹为黄钟之管,与帝左右二臣同隐此山,化为游方士。囗囗者非二庶子,即二臣也。有祠在寺东偏,灵应显著,山与寺多异迹。
千里一士
【数类】
《吕氏春秋》曰:天下虽大,有道之士国犹少。千里而有一士,比肩也。累世而有一圣人,继踵也。士与圣人之所自来,若此其难也。而治必待之,治奚由至?虽幸而有,未必知也;不知则与无贤同。此治世所以短,乱世所以长也。
不戮一士
【五代薛史】
《王晏球传》:晏球能与将士同其甘苦,所得禄赐私财尽以飨士。日具饮馔与将校筵宴,待军士有礼,军中无不敬伏。其年冬平贼,自初至于城拔,不戮一士,上下欢心,物议以为有将帅之略。
不战一士
【史记】
《娄敬传》:敬见沛公曰:“周之盛时,天下和洽,四夷乡风,慕义怀德,附离而并事天子,不屯一卒,不战一士,八夷大国之民莫不宾服,效其贡职。”
未宿一士
【宋曾巩元丰类稿】
传天下之日,不陈一兵,未宿一士,以戒非常,而上下晏然。
少卿诟士
【王明清挥麈录】
詹大和坚老来京师省试罢,坐微累,下大理。时李传正端初为少卿,初入之时,坚老哀鸣曰:“某远方举人,不幸抵此,祈公怜之。”端初怒,操俚谈诟曰:“子觜尖如此,诚奸人也。”因困辱之。已而榜出奏名,所犯轻,在法应释,得以无事,自此各不相闻。后十馀年,端初为淮南路转运副使,既及瓜,坚老自郎官出为代。端初固忘之,而坚老心未能平也。相见各叙昧生平而已。既再见,端初颇省其面目,犹不记前事。因曰:“郎中若有素者,岂尝邂逅朝路中邪?风采堂堂,非曩日比也。”坚老答曰:“风采堂堂,固非某所自见。但不知比往时觜不尖否?”端初愧怍而悟。
素不喜士
【东南记闻】
刘龙洲过,太和人,嘉定间客京师,有竞到府,赵尹师择素不喜士,将杖之。其侪辈扣橐使王方岩王居安,不得已折简于赵云:“刘过平生违越事不止此,要当使俗子治之,勿出吾曹手也。赵忻然,即释其罪。
重鸟轻士
【晏子新书】
《外篇》: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深忌杀士
【张横浦心传录】
或问:“曹操不忍杀祢衡,而杀荀文若,何也?”曰:“自古英雄将以大有为者,深忌杀士。曹操奸凶有馀,虽为祢衡慢侮,终畏杀士之名,而送之他人,以嫁其祸,其言‘孤杀之,如一狐鼠耳。然此人浪得其名,恐天下以为吾不能容。’此非其真情也。至其杀荀文若而卒见讥于世,何见于彼而不见于此耶?如衡之轻狂固无足道,虽杀之,议者必亦无议,而操犹畏之。至若文若之贤乃其所深忌,则其杀之也出于其本心,此又其自欺之奸,姑以欺人耳。人其可欺哉?”
二桃杀三士
【西溪丛语】
引《艺文类聚》吟门云:《蜀志》诸葛亮《梁父吟》云:“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冢,田强古治氏。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李白《梁甫吟》云:“力排南山三庄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程门二士
【宋名臣言行录】
尹火享与张绎同时师事伊川,张绎以高识,公以笃行,俱为所称。伊川尝言:晚得二士。
淮有三士
【荃翁贵耳集】
章冠之名甫,号易足居士,有文集十卷。多从于湖交游,豪放飘荡,不受拘羁。淳熙间淮有三士,舒之张用晦,和之张进卿,真之冠之也。寄荆南诗:馀生自判一虚舟,未审寻诗慰客愁。梅欲飘零犹酝藉,柳才依约已风流。关心弟妹无黄犬,入梦江湖有白鸥。别后故人相念否,东风应倚仲宣楼。
日见七士
【战国策】
淳于髡一日而见七人于齐宣王,王曰:“子来,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也。今子一朝而见七士,则士不亦众乎?”淳于髡曰:“不然。夫鸟同翼者而聚居,兽同足者而俱行,夫物各有畴。今髡,贤者之畴也。王求士于髡,若挹水于河而取火于燧也。髡将复见之,岂特七士也!”
何颜见士
【仪真志】
晋方为诸胡扰乱,又陈敏割据江东,晋望臣顾荣等伪从其用,华潭遗荣书曰:“一旦皇舆东轩,行即紫馆,发荆州武旅,顺流东下,徐州锐锋,南据堂邑,征东警卒,耀威历阳。飞桥越横江之津,泛舟涉瓜步之渚,威震丹杨,擒寇建邺,而诸贤何颜见中州之士耶?”于是顾荣等斩敏,江东平。
都下人士
【南史】
《刘绘传》:永明末,都下人士盛为文章谈义,皆凑竟陵西邸。绘为后进领袖。时张融以言辞辩捷,周弥为清绮,而绘音采不瞻,丽雅有风则,时人为之语曰:“三人共宅夹清漳,张南周北刘中央。”言其处二人间也。
富贵多士
【史记】
《孟尝君传》:冯曰: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
擢用群士
【东汉书】
《董卓传》:时卓为相国,素闻天下同疾阉官诛杀忠良,及其在事,虽行无道,而犹忍性矫情,擢用群士。卓所亲爱,并不处显职,但将校而已
。保有厥士
【诗】
《周颂·桓篇》:桓桓武王,保有厥士。注:保有其士,而用之于四方也。
绥多女士
【大戴礼】
《夏·小正》:绥多女士。绥,安也。冠子取妇之时也。
厘尔女士
【诗】
《大雅·既醉篇》:厘尔女士。注:女士,女之有士行者,谓生淑媛使为之妃也。
有依其士
【诗】
《周颂·载芟篇》:有依其士。注:依,爱士夫也。
作率庆士
【礼记】
《祭统》:乃考文叔,兴旧嗜欲,作率庆士,躬恤卫国。注:作,起也。率,循也。庆,善也。士之言事也。言文叔能兴行先祖之旧德,起而循其善事。
先王置士
【冠子】
《道端篇》:先王之置士也,举贤用能,仁人居左,忠臣居前,义臣居右,圣人居后。左法仁,则春生殖;前法忠,则夏功立;右法义,则秋成熟;后法圣,则冬闭藏。
战国说士
【识遗】
叶水心曰:周之盛时,京师有学,比闾族党乡遂皆有学。三岁宾兴诸侯贡士,士进得仕季,退得臣诸候。故其时有秀士、进士、俊士、造士等目。厉王无道,周法浸坏,宣王之复,未几又乱。以幽王驯至平王东迁,京师之学先,诸侯贡士之典亦阙。士绝望于王都,下者为商贾负贩,高者亻免首为陪臣,然尚用于诸侯也。其后诸侯亦不取士,士之无归者,降为大夫家臣。孔门弟子皆为之,独颜闵以不仕见推。至战国,诸侯互相吞灭,日寻干戈。士遭离乱,为家臣既无主,退又无以自业,于是放荡四出,仗口舌以要时君。虽孟子大贤,亦千里见梁,且语勾践以游。《孟经》曰:平原辈资士以重其国,几数千人,士之变诈纵横者,至以口舌重轻人国,列国之王为之拥先驱,侧行衤敝席,时可知矣。至秦,此习未改。于是坑焚之祸起焉,其实皆因于士之无归也。
释不如士
【宋杨诚斋集】
《兴崇院经藏记》:子曰:彼于师之经所谓五千四十八卷者匦之矣。能如士之于书皆诵之否?能诵之矣,抑能如士之于书皆通之否?世通曰释之不如士,固也。
不敢齿士
【宋陈后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