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又云∶风疹痛不可忍者, 疸也。 疽,发五脏俞,节解相应通洞, 疽也。诸是 疽皆死。又齿间臭热,血不止, 疽也,七日死。治所不瘥,以灰掩覆其血,不尔着人。

又云∶诸是 疽皆死,唯痛取利,十有一活耳。此皆寒毒之气客于经络,气血痞涩,毒变所生。

《短剧方》云∶瘭疽者,肉中忽生一 子如豆粒,小者如米粒粟,剧者如梅李大,或赤或黑,或青或白,其黯状实核,核有根而不浮肿也,痛 应心,其根极深达肉肌也。小久不治,便四面悉肿,疮黯 (丁甚反)紫黑色,能烂坏筋骨也,毒流散,逐脉走入脏腑,则杀人。南方人名为 ,着毒得着浓肉处皆即割去之,亦烧铁令赤,烁 上令焦如炭,亦灸黯疮上百壮为佳。单舂酸摹(和名之)叶薄其四面,以防其长也。饮葵根汁、蓝青汁、犀角汁、升麻汁、竹沥汁、黄龙汤诸单方,治能折其热耳,内外治法依治丹毒方也。

瘭疽着指头者,其先作黯疽,然后肿赤黑黯,(丁甚反), 痛入心是也。代指者,其先肿欣欣热痛,色不黯 也。(以上《千金方》同之。)《千金方》云∶瘰疽秘方世所不传,神良无比方∶夜干(二两) 甘草(二两) 大黄(十分) 麝香(二分) 干地黄(二两) 枳实(二两) 犀角(六分) 前胡(三分)八味,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服,瘥止,不限剂。

治瘭疽着手足、肩背,累累(良伪反)如米起色白,刮之汁出,愈复发方∶黄 (六分) 款冬花(二分) 升麻(四分) 赤小豆(一分) 附子(一分) 苦参(一分)六味,下筛,酒服半钱匕,渐渐增至一钱,日三。

又方∶熬芜菁子,熟捣,帛裹,辗转其上勿止。

又方∶熬麻子,末,摩上,日五。

又方∶鲫鱼(三寸长者),乱发如鸡子大,猪脂二升,煎涂。

《病源论》云∶凡疽发诸节解及腑脏之俞,则猝急也;其久疽者,发身体闲处,故经久积年,致脓汁不尽,则疮内生虫,而变成 。

《范汪方》治久疽众医所不能治方∶沸饴灌疮中,三灌即愈。《葛氏方》同之。

治久疽恶疮连年不瘥方∶黄连(二分) 赤小豆(二分) 附子(半分,炮)凡三物,各捣为屑,合药之,若疮有汁,以屑敷之;无汁皆以猪膏和屑,铜器中火上使一沸,以敷之。

《录验方》治 疽方∶烧铁令赤烁之。

又方∶蛭 尤佳。

又方∶饮葵根汁。

又方∶饮蓝青汁。

又方∶饮犀角汁。

又方∶饮黄龙汤。

《龙门方》治瘭疽彻骨痛方∶取狗粪,当户根前烧作灰,涂之。烧时勿令患人知,验。

治久疽方第九

《千金方》治久疽方∶取鲫鱼,破其腹,勿损肠脬,纳上白盐末,以针缝合,于铜器中火煎令干,末,着疮中,无脓者以猪脂和敷,小疼痛,勿怪也。

《令李方》治久痈疽漏夕药散方∶夕药(三分) 大黄(三分) 白蔹(三分) 莽草(二分)凡四物,冶合下筛,和调之,以酒服半钱匕,日二。不知可稍增至方寸匕。

治缓疽

《病源论》云∶缓疽者,由寒气客于经络,致营卫凝涩,气血壅结所成。其寒气盛者,则肿结痛深,而回回无头尾,大者如拳,小者如桃李,冰冰与皮肉相亲着。热气少,其肿与肉色相似,不甚赤,积日不溃,久乃变紫黯色,皮肉俱烂,如牛领疮,渐至通体青黯,不作头,而穿溃脓出是也。以其结肿积久,而其肉腐坏迟,故名缓疽;亦名肉色疽也。

《短剧方》治缓疽方∶初作宜服五香连翘汤, 去血,以小豆薄涂之,其间数以 针去血。又敷之取消良也,不消色未变青 者,以练石薄敷之。若失时,不得消已烂者,犹服五香连翘汤及漏芦汤下之,随热多少投方也。外以升麻汤 洗之,敷升麻膏。若生臭恶肉者,可以单行一物白茹散敷之,青黑肉尽便敷也。好肉熟生但敷升麻膏良,肉不生敷单行一物黄 散也。若敷白茹散,积日青黑恶肉不尽者,可以柒头赤皮 茹散。取半钱匕和杂三大钱匕白 茹散中合,冶之,稍以敷之。恶肉去尽还淳用白 茹散也,视好肉欲生可敷黄 散也。

白 茹散、柒头 茹散、黄 散。

上三方并一物单行,随多少舂下筛用耳。

治甲疽

《病源论》云∶甲疽之状,疮皮浓,甲错剥起是也。其疮亦痒,恒欲搔抓之,汁出。其初皆是风邪折血所生,而疮里亦有虫也。

《医门方》疗甲疽,其候甲际生 肉,痛不得着靴鞋(户皆反),脓血不止方∶上取石胆火上烧令烟尽,研末敷疮上,消痛,不过三五度必瘥。极效,宜保爱之。

《随时方》治甲疽方,因割甲伤肌作疮痒,浸淫相染,脓血如火烧,疮日夜渐引,名医不能疗者,此方必瘥如神。

绿矾状似朴硝,绿色,炭烧沸尽候看色赤,停冷,简取好者捣筛为散,粗石不堪弃之勿用。上若患前件疮者,先以盐汤净洗,以绿矾散浓敷之。用帛缠裹经一日 脓水即干。

若觉疮干急痛,即涂酥取润,每一两日一洗,浓敷之。病初患疮尚小脓小,未多之时,只取少许散药,和苏如软面敷一两日,即瘥。(《极要方》同之。)

治肠痈

《病源论》云∶肠痈者,寒温不适,喜怒无度所致,使邪气与营卫相干,在肠内,遇热加之,血气蕴积,结聚成痈。热积不散,血肉腐坏,化而为脓。其病之状,少腹微强,小便似淋,恶寒,身皮甲错,腹皮急,如肿状。甚者腹胀大,转侧闻水声,或绕脐生疮,而穿脓出;或脓自脐中出;或大便去脓血。惟宜急治之。又大便脓血,似赤白下,而实非者,是肠痈。猝得肠痈而不晓,治之错者则杀人。

《千金方》肠痈之为病,小腹重,而抑强之则痛,小便数似淋,时时汗出,复恶寒。其身皮甲错,腹皮急如肿状。

又云∶绕脐有疮如粟,皮热便脓血,似赤白下,必死,治之方∶屈两肘,正灸肘头锐骨各百壮,则下脓血即愈。

又方∶大黄(四两) 牡丹皮(三两) 桃仁(五十枚) 冬瓜仁(一升) 芒硝(二两)五味,水六升,煮取一升,尽服,当下脓血。

《集验方》治肠痈汤方∶薏苡仁(一升) 牡丹皮(三两) 桃仁(三两) 冬瓜仁(一升)凡四物,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范汪方》治肠痈方∶大黄(一斤,金色者) 大枣(十六枚)凡二物,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宿勿食。能一服,须臾攻痛如火烧之,痈坏血即随大便出。

《医门方》疗肠痈方∶甘瓜子(一升,碎) 牡丹皮 大黄(别浸) 芒硝(各三两) 桃仁(去尖) 甘草(炙,各二两)水七升,煮取二升半,下大黄,更煮二三沸,绞去滓,纳芒硝,分温三服,当下脓血。

治肺痈

《病源论》云∶肺痈者,由风寒伤于肺,其气结聚所成也。肺痈之状,其人咳,胸内满,隐隐痛而战寒。

又肺痈有脓而呕者,不须治其呕也,脓止自愈。

又云∶咽干,口内燥而不渴,时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粳米粥,难治。

又云∶痈脓吐如粥,始萌可救,脓成则死。

又云∶肺痈者在胸间,咳有血也。

《千金方》云∶咳,胸中满而偏振寒,脉数咽干而不渴,时时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粳米粥,是为肺痈。桔梗汤主之∶桔梗(三枚) 甘草(一两)凡二物,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绞去滓。适寒温,分为再服。朝饮暮吐脓血即愈。

(《葛氏方》同之。)《范汪方》治肺痈方∶用薏苡一升, 咀,淳苦酒三升,煮得一升,适寒温一服,有脓血当吐之。(《葛氏方》同之。)《百济新集方》治肺痈方∶黄 一两,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二服。(《葛氏方》同之。)《僧深方》治肺痈经时不瘥,桔梗汤主之方∶桔梗(三两) 甘草 薏苡仁 败酱 干地黄 术(各二两) 当归(一两) 桑根皮(一升)凡八物,切,以水一斗五升煮大豆四升,取七升汁,去豆纳清酒三升,合药煮三升半,去滓,服七合,日三夜再。禁生菜。

《医门方》疗肺痈喘气急,卧不得安者方∶葶苈子(三两,熬,捣如泥) 大枣(三十枚,破。)水二升,煮枣二沸,去滓,纳葶苈脂一两,煎取一升,又以布滤,顿服之。忌猪肉酸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