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註讀周易參同契

推明火候之大本。

大丹妙用法乾坤,

大者,極致之謂。丹者,至圓之謂。大顛云:還識這箇囗麼,天地不能喻其大,日月不能喻其圓。聖師云:本來真性號金丹,四假為爐鍊作團。是知大丹者,真性之謂也。法乾坤者,即效天法地也。

乾坤運兮五行分。

乾坤即身心也。五行即精、神、魂、魄、意也。乾坤運行而生五行,即身心運動五炁具也。

五行順兮,常道有生有滅。

祖師云:五行順行,法界火坑。所謂五行運動而生萬物,五常之道也。五常之道屬生滅法也。

五行逆兮,丹體長靈長存。

祖師云:五行顛倒,大地七寶。所謂逆行者,攢簇五行,真常之道也。真常之道常存而不壞也。

一自虛无兆質,

老子云:道生一。虛无自然之謂者,道自虛元生一炁,即人之虛化神也。

兩儀因一開根。

老子云:一生二。一炁判而兩儀立焉,即人之立性、立命故也。

四象不離二體,

邵子云:二分為四。《易》云:兩儀生四象。即人之性立命故也。

八卦互為祖孫。

《易》云:四象生八卦。所謂祖孫者,乾坤生六子,六子生六十四卦。乾坤,祖也。諸卦,孫也。達者返窮諸己,自得之也。

萬象生乎變動,

八卦變動,六十四卦生焉。即人之一動,諸緣萬慮生也。

吉凶悔吝玆紛。

周子云:吉凶悔吝生乎動者也。噫,吉一而已,可不慎乎。故知吉凶悔吝,由變動而生也。

百姓不知日用,

百姓日用,无非此理。百姓日用而不知者,為情識之所蔽也。故君子之道鮮矣。

聖人能究本源。

聖人仰觀俯察,究本推源,體天立極,設象垂辭,《易》之書自此作矣。

顧易道妙盡〔造〕化之體用,

《易》之為書,盡造化之體用也。通天下之變,定天下之事,極廣大,盡精微,故曰《周易》。

遂托象於斯文。

《易》之道廣大悉備,以之學佛則佛,以之學仙則仙,以之修齊治平則修齊治平。故魏伯陽托象於丹道《參同契》也。

否泰交,則陰陽或升或降;

否泰二卦,陰陽交際之要津也。泰卦三陽升,當此之時宜防危。否卦三陰降,當此之時宜固守。

屯蒙作,則動靜在朝在昏。

屯蒙乃下手之初也。以年言之,冬至後六日為屯,六日為蒙;以月言之,初一日子至巳為屯,午至亥為蒙;以身言之,天癸纔生曰屯,山下出泉曰蒙。

坎離為男女水火,

坎為中男,離為中女。坎離交,則水火既濟也。平叔云:取將坎位中心實,點化離宮腹裹陰。

震兌乃龍虎魄魂。

震為龍為魂,兌為虎為魄。總而言之,性情也。祖師云:金來歸性初,乃得稱還丹。此之謂也。

守中則黃裳元吉,

守中則無過、不及也。退符之時,至坤六五守中行下,則无過、不及之患,故曰黃裳元吉。

遇亢則无位而尊。

亢謂乾上九,亢龍有悔也。進火至上九,要識持盈,不識持盈,前功俱廢。

既、未慎萬物之終始,

既、未,火候周也。周而復始,故曰慎萬物之終始。

復媾昭二炁之歸奔。

乾坤為八卦之門,復、媾為六十四卦之二炁。往來无窮无息,造化成焉。

月虧盈,應精神之衰盛;

月盈虧,表抽添加减之則。

日出沒,合榮衛之寒溫。

日出沒,表運養調燮之法。

本立言以明蒙,

立言明蒙者,鼎用乾坤,藥須烏兔之類是也。

既得象以忘言,

金丹之道,種種異名,皆是比喻。欲知其要,當咀言玩味,既得其要,忘其言可也。

猶設象以指意,

既得其象,猶當求其意。

悟其言則象須捐。

過河須用筏,到岸不須船。

達者惟簡惟易,

乾生物之道易,坤成物之道簡,達者推而行之,易簡之理得矣。

迷者愈煩愈難。

苟或執象安爐,按圖索駿,愈煩愈難,終身無成矣。

故知修真志士,讀《參同契》不在乎泥象執文。

修真高士讀《參同契》者,當咀味求玄,必得之也。執文泥象,奚益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