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五弊。督撫信任不專。未免始終為難。弊一。鎮將執拗不和。未免掣肘生患。弊二。屬員賢愚不齊。未免有乖呼應。弊三。經費縮瑟不多。未免怯費貽誤。弊四。輿論同異不定。未免先自疑沮。弊五。然不恤輿論。疑沮可轉銳斷也。多籌經費。貽誤可為預防也。妙選屬員。呼應可期指臂也。婉商鎮將。掣肘可成和衷也。惟督撫之信任不專。則屬無可如何。上策以去就期之。下策以權術致之。二者而已。無中策也。上策略剛毅者優為之。下策稍自好者不為也。然古人有慮撓事而內結中涓。欲靖寇而屈事奸相者。雖非正道。難律官箴。乃其人皆勳爛當時。聲施後世。迄今而功名之士猶有取焉。初不譏其枉尺直尋也。夫能去此五弊。始可行彼四宜。四者行。而臺灣乃久安長治。永靖不亂矣。東聞惟非常之人。而後能為非常之事。建非常之功。拓闢全臺。非常之事也。措全臺於久安長治。非常之功也。夫世有此非常之事。而吾適與之值。亦可謂千載一時。非常之遇矣。其宜如何之殫精自樹。方為不負此遇。是固愚者所忽。而賢者所恥也。碌碌之徒所恬然自安。而豪傑之士所奮難自已也。伏惟憲臺抱邁世絕俗之姿。負嶽峙淵渟之量。蘊百家無窮之學。號一時有為之才。囗歷中外。洞究理亂。可謂豪傑之士。非常之人矣。夫以非常之人。值非常之事。以有為之才。際得為之日。萬無恬然自安。計必奮難自已。上酬 聖主眷囗之隆。下慰蒼生徯蘇之望。從知非常之功。蓋將剋時而建。東濫囗屬吏。謬承青睞。竊不勝其圖效翹望之私。輒敢妄擬牧之罪言。設為四宜五弊之說。以干冒尊威。明知溝澮無裨於溟渤。邱垤鮮益於嵩華。惟溟渤嵩華為能容之而不拒。故高者愈以成其高。深者愈以成其深。度憲臺當亦不拒。而適以自成其高且深者已耳。
議復水師李提督臺灣治略
周懋琦
一擬改府治以執中央等因。懋琦復查。臺灣府城。偏陷於南。實不足控制北路。自應照李軍門所擬。將鎮道兩衙門移駐於彰化水沙連之閒。水沙連尚未開墾。彰化城池偪近八卦山。登山俯瞰。城內虛實畢現。有事萬不能守。如將八卦山包裹入城。亦無水道。均屬絕地。自戴逆擾亂以後。縣署監獄倉庫一切廢為平地。懋琦以為彰化縣應於囗東等保擇地改建。該處周圍七八十里。生聚二百餘莊。物產殷繁。山川環抱。但風氣強悍。有良有司就近教化撫字。必能易暴為良。並請鎮統千人。道統五百人。中營統五百人。共二千人分為四營。扼要駐囗。訓練彈壓。互為聲援。每月由鎮調外營二百五十人。閱看技擊。不但南北兩路。可以居中調度。而且可以兼顧內山。籌畫一切。至臺灣府治。毋庸改建。請升淡水同知為臺北府知府。並劃淡水艋舺之地。改為兩縣。臺鳳嘉澎湖一廳三縣。隸於臺灣府轄。彰化淡水艋舺鹿港噶瑪蘭二廳三縣。隸於臺北府轄。其考試分為兩棚。道南巡則考臺灣府屬生童。道北巡則考臺北府屬生童。除每月調外營二百五十人赴閱換防外。鎮南巡則合操臺南各營。鎮北巡則合操臺北各營。就地正法之案。由府勘送鎮道復訊辦理外。秋審奏銷糧餉。臺南北分歸各府訊解支給。知府原不必與鎮道同城。興泉永等處。是其明證。惟一切建置。需費太煩。竊謂衙署但先起蓋銃樓住房。其餘囗植竹圍。將來陸續增置。則費不煩而事易集。
一擬移營伍以實空虛等因。懋琦復查。現在臺灣兵額。除水師及各營字識不計外。陸路兵丁尚有五千人。前條議請鎮道中營改駐彰化之囗東境內。統帶二千人。分立四營。訓練彈壓。其餘臺鳳嘉淡艋舺噶瑪蘭六廳縣。每廳縣各囗一營。每營千把外額統算共成五百人。分為兩旂。每五日以一旂守城。守城之日。即操練之日。以一旂出哨。出哨之日。不能一日即回。應分按地方四至所及。盡界而止。若逢鎮臺弔操之時。則由鎮軍先於所統二千人內。撥一旂到地以實之。從來兵法聚則勢盛。練則藝精。勞則體堅。若照常制零星分防。即再添五千人。總是空虛也。書生談兵。不能中囗。但我 朝兵制之壞。實由於分派塘汛割裂零畸。先今巨公論之詳矣。此專指陸路而言。若水師則非輪船不可。南之瑯。北之蘇澳。空虛之極。不堪設想也。
一擬法屯田以減兵額等因。懋琦復查。臺灣屯田。乃福公中堂犒養番丁而設。即古劬勞屯田遺意也。與兵屯迥異。今若驅班兵而給田使墾。必多扞格。漳泉延建等處之民。素習懶惰。且優養已慣。使之荷鋤種地。雖立厲禁而有所不行。宋陳恕有言曰。兵丁平時鞭撻民夫。供其役使。一旦使之秋執干戈。春服耒耜。其能安乎。兵不能屯。自古皆然。況班兵之驕悍。不服地方官約束。臺灣較各省尤甚。若趙充國諸葛武侯所行。乃軍前節制之師。未可同日論也。然臺中實有可興屯之地。請挑募興化福甯兩府山民之健者。並本地內山番丁粵莊鄉民。官為鑿池開圳。督令開墾內山曠地。內山未經開墾之區。土氣甚厚。今年開墾。明年收穫。所穫稻穀。除歸補牛種工資課賦外。餘則勻給墾丁口糧。暇時教以技藝。一旦有變。家自為守。人自為戰。比之班兵。強逾數倍。無屯田之名。有屯田之實。無養兵之費。可助兵之力。不數十年。後山奇來秀姑鸞各處。皆成膏壤。不獨水沙連六社而已也。
一擬請丈量以升丁課等因。懋琦復查。此議斷不可行。臺灣沙地。每夏秋大雨。山水奔瀉。田園衝為囗壑。流沙壅積。熟田變荒。若非以多報少。何以補苴。臺地依山臨海。所有田園。並無堤岸。海風稍大。鹹水湧入。田園滷浸。必俟數年。方能復種。若非以多報少。何以抵納官糧。以上兩層。前御史尹泰已奏陳有案。且一辦丈量。貪官污吏。藉端需索。弊竇叢生。明激事端。暗傷陰囗。惟淡水一帶。必須設法清理。專案奏明。前項田地。有番之名。實民之產。但令大戶升科納糧。每年即可增租賦十餘萬石。不必瑣丈量。擾民滋事。況後山奇來秀姑鸞等處。曠地千里。儻將臺灣分為兩府。懋琦任北路之事。稍假便宜。量行墾政。十年後可增租賦二十萬石。練壯丁二萬餘人。不動帑項也。
一擬嚴保甲以絕逋逃等因。懋琦復查。臺中逋逃淵藪。乃在內山保甲之所不及。如欲驅逐匪類。惟清莊一法。可以得力。然清莊能除外來之匪。而本地各莊。自有匪人。族大則匪愈橫。應由縣官刻刻以緝匪為心。懸重賞以購巨犯。或十得五六。一面慎選總理。而臺中小姓。即極公正。亦不能辦事。此事暫無良法。
一擬齊賢才以清積弊等因。懋琦復查。臺灣積習相沿。公行賄賂。然百姓實愛清官。果有廉明之吏。與民相信。必不致有變亂。應請商明省憲。萬勿以臺灣為調劑之區。使身負重累。人員來署廳縣。則地方幸甚。懋琦在省。已向省憲切實言之。全臺祗鹿港同知一缺。用度減省。每年尚可餘剩七八千元。其餘各缺。皆無餘剩。臺彰則尤苦累矣。
一擬禁陋規以厚津貼等因。懋琦復查。臺道之腦。臺府之鹽。現均提歸公家。各予津貼。以外毫無陋規。至臺防鹿港淡水口費。專為配運而設。鹿港尚有贏餘。淡水臺防。則用猶不足也。至佐雜極苦之缺。現擬稟請津貼。
一擬綜出產以充國帑等因。懋琦復查。臺中物產。甲於通省。而釐金最輕。較之內地止十分之一二。但奉行既久。萬難加增。惟煤洞磺礦。有禁之名。無禁之實。似應妥議章程。設法開採。然開採以後游民日聚。易於滋事。彈壓稽查。大費籌畫。未可輕率立議。利本無多。而害不能枚舉故也。
全臺圖說
周懋琦
府治。東抵羅漢門。六十五里曰中路。西抵澎湖。三百二十里南抵沙馬磯。四百六十里曰南路。北抵雞籠山。六百三十四里曰北路。東西廣闊四五百里。南北袤延千二三百里。按里數。校內地弓步計里者加長。
臺灣縣。東至老農莊。一百二十里西至赤嵌城西大港口。十里南至二層行溪。鳳山界。一十三里北至曾文溪。嘉義界。三十里廣闊百三十里。袤延四十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