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工政三河防二(2)

湖隄石工議築碎石坦坡通籌利弊疏

嚴烺

奏為黃河底墊日增。漕船未能徑達。洪湖石工不固。清水蓄足無期。別無良法可籌。不得不議築碎石坦坡。以期蓄清濟運。遵旨通籌全局。臚陳利弊情形。並酌議分年辦理章程。恭摺奏祈聖鑒事。竊臣等勘明灌河內外。海口不能改移。清口減黃無術。不如洪湖隄外。拋砌碎石坦坡。尚可得益。奏奉 諭旨。碎石坦坡如果於湖隄石工實有裨益而又能經久無弊朕原不惜帑金興辦但此項工程有謂護隄於河工有益者亦有議及將來塌卸恐有流弊者究竟可辦與否該督等再行詳加查勘通籌河湖全局計出萬全總期有裨河務不可輕率定議致滋流弊是為至要等因欽此。仰見我  皇上慎重要工。訓示明切。跪讀之下。欽感同深。伏念治湖即所以治河。亦即所以治漕。三者皆目前要圖。而漕務尤難緩待。當此黃河底墊已高。若僅於兩岸隄埽。增卑培薄。未始非慎守河防之法。但不將底墊刷滌深通。則雖軌順瀾安。而淤將日益。水且日高。禦黃壩終難啟放。是湖水一日不能蓄足。河底一日不能刷滌。即漕船一日不能通行。而欲籌蓄水之方。必先求石工之固。溯查洪湖隄外斜築坦坡。其議昉於前河臣靳輔。而改土為碎石。則嘉慶年間歷有成議。總以工費繁鉅。不果舉行。茲臣等覆查堰盱兩廳湖隄。共長一萬六千八百餘丈。臨湖斜砌坦坡。除淺水避風之處暫從緩辦外。約需碎石一百五十餘萬方。設法從省。約需銀五百六十萬兩。無論經費有常。一時斷難籌撥。即夫匠船隻。亦不能於一二年內。採運如許之多。從速趕辦。計非五年不能完工。查此項坦坡。本以保護石工。今按五年辦完。則未完之年。不能無掣搨之工。即不能省補修之費。又坦坡護隄。係為收蓄清水。今工必五年而後辦完。則水亦必五年而後可以蓄足。此五年中黃水如不落低。清水總難外出。現在已交冬至。黃水尚高清水五尺。以此計算。來年漕船回空時。河底即有跌深。黃水斷難大落。恐禦黃壩仍不能啟。各幫歸次為難。且坦坡砌成後。遇有風暴。石隄可以不塌。坦坡不能不卸。雖湖寬四百餘里。僅此底寬十丈之碎石。斷不致墊高湖心。而每有掣卸。必須加拋。較之補修石工。錢糧或可稍省。而歲修碎石之費。仍屬難以全裁。是就碎石坦坡而論。既難奏急效於目前。又難裁修費於日後。臣等何敢以為一勞永逸之計。決意興修。第以石工形如壁立。向來風浪撞掣。動輒傾頹。今則新砌各工。外面雖尚粗光。內多欹斜空隙。僅藉灰漿灌刡。鉗鋦束持。豈足以資抵禦。而舊工之草率。較新工為尤甚。歷年既久。復又樁朽根鬆。所有加砌之新工。舊底率難擎載。或此修而彼塌。或方砌而旋坍。既不能徹底拆修。又不能坐視不顧。工費固無已時。土隄並虞塌透。前車之鑒。惴惴堪虞。惟斜砌坦坡以為外護。庶根腳護堅。新舊石工俱可一律穩固。浪至無激撞之力。浪去無抽掣之虞。是不僅為蓄水要圖。亦實保護石工之急策。

況從前河底深通。湖水未嘗多蓄。而風掣石工。尚為歲所常有。今黃水高於湖水。動至五六尺之多。非將湖水蓄至二丈。不能外出刷黃。石工高止二丈。蓄水與之相平。如不護以坦坡。勢必在在掣塌。全湖一瀉無餘。此坦坡不砌。湖水斷不能蓄者一也。淮揚郡縣。皆在洪湖下游。全賴湖隄為之保障。湖寬隄窄。本屬可危。今以根底虛鬆之工。收拍岸平隄之水。如不護以坦坡。則一線單隄。憑何捍禦。上年堰盱失事。猶值高寶一帶。冬令水枯。上無來源。下有去路。而淮揚告災。已屬不勝其困。設當汛水方長。潰而東趨。億萬生靈。更復何堪涉想。即或慮及隄工喫重。將山盱兩壩三河啟放分洩。而下河各州縣。業已無不被淹。此坦坡不砌。淮揚兩郡坐當水底。難保一日安全者二也。今黃河中段淤高。湖水不能外出。以致漲水難消。漕行阻滯。是河漕之受病。皆由河底之積淤。查黃河去淤之法。除束水攻沙而外。惟蓄清刷黃。自昔及今。著有成效。但無護隄之坦坡。雖清水旺發。非潰隄而東趨。即起壩以減洩。河口積淤。難資刷滌。黃河之病。究不可得而除。或值淮源不旺。減黃助清。而隄工不堅。亦復何能收蓄。是水大不能刷黃而河病。水小不能增瀦而湖病。甚至湖水洩枯。黃流倒灌。而運河亦病。此坦坡不砌。河湖全局因而不治者三也。臣等通盤籌計。此項碎石坦坡。雖未能救患於目前。而尚可收功於久遠。即難裁歲修之經費。尚可免意外之大工。所謂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苟為不蓄。終身不得。於補偏救弊之術。舍此實無可籌維。臣等與在工道將廳營再三計議。皆以為勢處萬難。不得不如此辦理。臣等欽承  聖訓。通籌全局。計出萬全。此項坦坡。將來已成之後。或可為經久之良規。而興辦之時。實無補目前之速效。如另有法可籌。自不應專主是議。況黃淮二瀆相為表裏。誠能使黃河之底。一律深通。黃流迅駛歸海。則淮水不蓄而自高。湖隄保固而不潰。黃治而淮無不治。自為治河之上策。無如現在黃河敝壞。全在中段淤高。淤非一時所積存。斷非一時所能去。前者擬改海口。正欲避去積淤。掣深清口。較之修砌坦坡。收效自速。乃前人屢改不成。臣等履勘情形。亦實毫無把握。其事斷不敢行。而接築長隄。取直挑河。雖於黃河下游設法疏通。而二百里以上清口之積淤。斷難期其一時跌透。則彼此皆無急效。治黃必得治淮。淮足刷黃去淤。惟當求其不潰。則舍碎石坦坡。更無保囗石工之他法矣。查淮水之濟運。每慮洩枯。有坦坡以護湖隄。則濟運有資。不復借黃貽害。於目前大計。亦非盡屬無裨。茲臣等委員會同沿湖州縣。查得運石船隻。每年約可裝運二十餘萬方。仍飭高寶一帶再為查雇。期以每年運石三十餘萬方。不囗五年完工之用。並行據道將會議章程。臣等逐加酌核。謹繕清單。恭呈 御覽。事關重大。臣等愚昧所及。是否有當。應請 飭下廷臣公同籌議。以期集思廣益。斟酌舉行。除製造坦坡盪樣。咨送軍機處備查外。謹合詞恭摺具奏。伏乞  皇上聖鑒訓示。

熟籌河工久遠大局疏道光五年

張井

竊維黃河自豫省滎澤縣出山以後。地勢平衍。土性沙鬆。溜極猛迅。又復挾帶泥沙。屢治屢壞。原乏久長之策。然臣考之載籍。驗以現在情形。竊以河之敝壞。與防河之費用繁多。未有如此時之甚者也。臣歷次周履各工。見隄外河灘。高出隄內平地至三四丈之多。詢之年老弁兵。僉云嘉慶十年以前。內外高下不過丈許。聞自江南海口不暢。節年盛漲。逐漸淤高。又經二十四年。非常異漲。水高於隄。潰決多處。遂致兩岸隄身。幾成平陸。現在修守之隄。皆道光元二三四等年。續經培築。其舊隄早已淤與灘平。甚或埋入灘底。至臨黃埽壩工程。臣檢查嘉慶初年底案。每年報銷。不過三四十萬。自十一年以後。漸增至一百餘萬。近年以來。時有增減。而增多減少。繁費將無已時。蓋由河底日高。則流行不暢。縈迴紆曲。到處皆成險工。且昔年多有挑順蓋戧等壩名目。不惟捍囗隄身。兼可少鑲埽段。多年以來。淤墊塌卸。半已無存。所有頂衝迎溜之工。大半順隄做埽。上提下坐。補舊鑲新。埽段愈長。為費益鉅。此二十年來豫東兩省河勢日壞費用日多之實在情形也。臣愚以為事理宜探本原。圖功當計久遠。不得以目前苟安之局。即守為治河不易之經。即如地方民氣凋敝者。當治以寬仁。習俗獷頑者。當治以威猛。未有不力求治理而能自然不變者。亦未有力求治理而無成效可者。獨至今日之黃河。則有防無治。而以防為治。即治之而終不效。歷年以來。當伏秋大汛。司河各官。率皆倉皇奔走。搶救不遑。其竭蹶情形。真有惟日不足之勢。及至水落霜清。則以現在可保無虞。而不復再求疏刷河身之策。漸致河底墊高。清水不能暢出。並誤漕運。又增盤壩起剝。及海運等費。皆數十年來僅斤斤於築隄鑲埽以防為治。而未深求治之之要有以致之也。夫水性就下。本屬自然。孟子之疏瀹排決。注江注海。又曰水由地中行。在宋則有疏濬黃河司官。明天順閒。令河道三年一挑濬。嘉靖中。凡臨河州縣各造上中下三等船。並置鐵扒尖鉏疏濬淤淺。隆慶萬歷年閒。河臣潘季馴專主以隄束水之說。至我 朝康熙年閒。河道敝壞。   聖祖仁皇帝南巡。指授方略。首疏海口以導黃。次闢清口以助刷。伏讀   聖諭云。若黃河刷深一尺則各河水少一尺深一丈則各河水淺一丈如此刷去則水由地中行各壩亦可不用等因欽此。仰見   聖謨廣運。為萬世不易之規。維時河臣靳輔仰承   廟訓。次第經理。並於海口增設濬船。往來疏濬。百十年來。均資利賴。然彼時黃河雖云敝壞。尚不至如此時之甚。即如靳輔增築隄工。有遙隄縷隄及魚鱗隄等名目。其言曰。縷隄失守。則退守遙隄。再失。則尚有魚鱗隄。臣揣度形勢。必因內外灘地。高下無多。是以層層可恃。至現在兩岸。則惟賴一囗單隄。高下過於懸殊。一經潰決。建瓴之勢。斷難回下就高。雖有數重退守之隄。亦必逐層遞潰。

是此時全河受病情形。較康熙年閒。不啻十倍。然而民無昏墊。歲有豐收者。何也。蓋我 國家深仁厚澤。不惜帑金。積年例外之增。無不上邀 俞允。即偶有大工。一切民夫民料。悉行革除。如乾隆二十六年閒。堵築楊橋漫口。僅用銀三十餘萬兩。近則概由官辦。每堵漫口。用至一千數百萬。至少亦需五六百萬。從未絲毫累及閭閻。凡此培養民力。洵足感召休嘉。是以河伯效靈。黔黎蒙福。而非司河諸臣。區區一手一足之力。所能倖而致也。顧水勢難定。而患宜豫防。見在河高隄險。處處可虞。無論一有漫溢。堵合為難。即使歲慶安瀾。而此常年修守之貲。東南兩河。動以數百萬計。經費有常。似亦未可以各省之正供。備一河之支用。且河底遞年墊高。隄身遞年請增。城郭居民。盡在河底之下。惟仗歲請無數金錢。將黃河囗於至高之處。今每年以淤高一二尺為率。計至數十年百餘年之後。其高下情形。殆不可以設想。而仍止鑲埽築隄等奉行故事。則一廳員營弁。皆足辦此。以臣自視。殆同具官。靦受 恩榮。實堪愧恥。而為我 國家億萬斯年計。尤未可止顧目前。而不計及將來之大局也。夫當此河底未能刷深之時。除培隄鑲埽而外。原無別策。然治法無定。全在因地因時。如潘季馴以隄束水以水攻沙而河治。靳輔於築隄塞決而外又增海口濬船而河亦治。其治河方略有曰。數年之後。河底刷深。兩岸隄防。皆可棄而不守。今以隄束水。仍守舊規。而水已不能攻沙。反且日形淤墊。則議者隆隄於天之說。似亦未可謂之過計。議者又謂南河閘壩分洩太多。以致河身日墊。此說誠然。然當伏秋盛漲。拍岸盈隄。若無分洩之區。必有潰決之患。其勢又不能以兩全。臣在河工日淺。且自江境以至海口。未經親歷。更不敢以臆度之詞。遙為懸揣。躊躇顧慮。徒切焦思。每念防河重寄。全在權變機宜。必須閱歷既深。方可語此。至於規自然之形勢。察屬吏之勤惰。稽覈土料。慎重錢糧。臣即至愚。均可勉強學習。惟海口如何方得大暢。河身如何方可刷深。則竭盡血忱。竟無一得。即與年老官弁。熟諳幕僚。反復講求。咸無良法。每一念及。輒為徬徨悚懼。寢食不安。又念此等情形。各前河臣豈不深知。祗以籌策維艱。不欲以無補空言。徒勞  聖廑。或又以創為議論。必冒糜帑生事之嫌。是以未敢輕於具奏。而臣則以為奉職之道。主於勿欺。既為計慮所及。但以一己之聰明材力。無可措施。遂并其受病之處。亦隱忍而不言。則貽誤將來。臣罪滋大。是以再四思維。惟有據實瀝陳。仰懇  皇上飭令中外臣工。凡有講求河工心知其意者。但能使河底有可以刷深之法。或應逢灣取直。或應設法疏濬。或應復靳輔成法。仍設濬船。或應築做對頭壩工。束逼溜勢。或於此外別有良規。據實敷陳。奏請 欽定。由下而上。節節試辦。如行之有效。即通飭遵行。要之就現在海口河身受淤情形而論。必得有刷深之方。始可遂就下之性。不必謀自臣出。而  聖世永慶平成。臣亦與有榮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