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市糴攷
黃式三
糴糶。古法也。北宋王氏青苗法。行之而大獘。南宋朱子乃議社倉。李公穆堂為之議曰。奉行得人。青苗亦社倉也。奉行非人。社倉即青苗也。式三韙其言而惜其未盡。朱子之議立社倉也。不願置立之處。官司不得抑勒。置立之處。人戶不願請貸。不得抑勒。其給之也。以穀不以金。其行之也。必以慘怛忠利之心。不用聚斂亟疾之謀。議固甚囗。然熙甯囗立青苗之法。亦已言及此矣。卒至抑勒也。給以金也。聚斂亟疾也。法立而獘生。獘漸流而漸大。法之所不能盡絕。使人主舉社倉之法。(弓)力天下以通行之。其獘亦然。朱子社倉之法云。職以鄉人。不以官吏。而觀其集中所載社倉事目。每年五月下旬十月上旬。自縣申府。差官一員。與鄉官支貸收納。則謂社倉之事。不職於官吏者。其未必然邪。產錢六百支以上。衣食不闕者。不請貸。則請貸者皆極貧下戶。而收納之時。不鞭扑而能得之邪。十人結為一保。逃亡物故。同保均備納足。如貸者皆貧戶。其何以堪之邪。如謂同保中有富者。則十人中貧富相間矣。令富者貸粟而出二分之息。又令其償逃亡物故之穀。非抑勒之而富者甘為之邪。朱子之友魏元履。於建甯府建陽縣長灘立社倉。歲荒發以濟民。而不收息。朱子憂元履之粟。將久儲速腐。惠既狹而事亦不久。然元履亦病朱子祖王氏聚斂之餘謀。朱子作長灘社倉記。自言之。然則社倉之立。或收息。或不收息。皆不能無獘者邪。朱子又謂社倉收息。乃一時苟以便事之說。魏元履不收息之言雖疏。而藹然有三代王政之餘風。請數年後免其息。然息果能免也邪。試以崇安社倉言之。米六百石。每石收息米二斗。行之十四年。得息米三千石。擬此後每石祗收息米三升。此朱子擬而未行之策耳。儻依此行之。貸三千石之米祗得息米九十石。其中每歲有定之費。如官吏費用米六十石四斗。蓋牆買薦米九石。通計米六十九石四斗。而未定諸費。如鼠食雀耗風乾雨溼銷縮損腐之米。徒役奔走出納之工。不在此數。九十石之息米。能給之邪。如盡捐息米。此費復何所出邪。然則朱子行之崇安。而人以為德。何也。曰。是猶王氏行之鄞縣而無大獘者也。李公所謂崇安任事之人。皆其門生故舊學道君子也。朱子集中所載社倉記建昌軍南城縣之社倉。吳伸吳倫發私穀四千斛為之。婺州金華縣之社倉。潘叔度出穀五百斛為之。是倉主之富而好義者。意在濟人。不求肥己。無各戶之勒貸。無逃亡物故之索償。少倉穀出入之費。省官吏監察之資。事之所益者大。而行之可久。此朱子所以尤樂為之稱道也。不能出此。而以官吏強力行之。則獘百出矣。
或曰。熙甯行青苗之法。駮議者。但言古今異宜而已。意者國服為息。固本周公之典歟。曰。賒貸之法。見於春秋傳。宋网干氏齊陳氏猶能行之。豈必不取息乎。但泉府所言。祗因祭祀喪紀之乏。權以賒之。以役事償之。而又曰凡國事之財用取具焉。謂貸入於泉府。用之者取於泉府。非謂取於所賒之息也。周官本經。其義甚憭。熙甯貸收之法。行之通國。貧富等戶。歲有常例。此謀利之術耳。安得援周公以自解也。或曰。泉府斂市貨之不售者。以待不時而買。管仲李悝亦有斂散糴糶之術。古皆行之。後世或不行。或行之而致獘。何也。曰。無仁民之心。而懷利以相接。法無不獘。泉府之法。幸不行耳。不然。泉府言貨滯則買之。後世必非滯而買之矣。泉府言待不時之買。後世必定之以時。抑勒分配矣。管仲李悝之法。糴糶斂散。祗行於穀甚賤傷農穀甚貴傷民之時。觀時獘而行。非常法也。法有可暫行者。不宜執為一定而概以施之。後世行此術者。定為歲例。糴不於賤之時。糶不於貴之時。糴則抑價。糶則昂價。存商賈之意。居官吏之尊。以官吏之尊。奪商賈之業。民畏商賈之貪刻。則遠之而已。於官吏不能遠也。則坐而待斃。
積儲
劉樹堂
事有行之久遠。而實惠均沾者。惟積儲而已。積儲者。欲歲之豐歉有備。而遠近攸同也。顧常平儲之在官。窮黎尚未沾恩。奸商先得射利。更無論胥吏之侵漁。社倉儲之在民。惰農樂於久借。富室苦於屢捐。且不免豪強之自利。民蠲而官儲。是義倉之設。為足濟二者之窮。北地平原曠野。無山川以出霖雨。大都豐歲少。歉歲多。尤宜於三者斟酌盡善。預為積儲。補救於未然。我 朝常平社義諸法。行有成效。久已垂為定例矣。今胡考之冊籍。稽之官司。或穀空而倉存。或倉圮而地在。凋殘之邑如是。完善之區亦如是。鮮不曰有治法無治人。然則法卒不可行矣乎。試即古今而熟籌之。有相似而不盡同者。有已行毋庸變更者。有彼此異勢不妨稍為參酌者。常平之在官也。同一減價而糶。祗准售與貧民。買者限以升斗。而市場之價任其增。則四方之粟有以致。同一增價而糴。即在四鄉採辦。必須實米入倉。斯行戶不得專其利。而胥吏何得行其私。相似而不盡同者如此。社倉之在民也。擇殷實老成者為之長。以保正甲長為之副。春借之時。量其人丁。查其田產以與之。無業游民。不得徇情包庇。秋還之際。每穀一石。加息一斗以收之。歉收免息。并應酌緩限期。年底詳造清冊以稟官。分其所餘以為賑。所動者息米。不必歲歲勸捐。所設者社倉。自應村村聯絡。以一鄉之財。為一鄉之備。出者毋吝。勸者毋勒。核其輸納。酌與獎勵。已行而毋庸變更者如此。義倉者。民蠲之而官代儲之者也。方敏恪公總制畿輔時。計直隸百四十四州縣。共村莊三萬五千二百一十。為倉一千有五。立法最為周詳。按其圖而次第復之。不妨稍為參酌。責令紳士司其事。而以州縣考其成。每遇豐年。分給印簿。取錙銖於狼戾。求水火於至足。捐穀者有所褒嘉。司事者給以薪水。積穀既饒。添設子倉。不必推陳出新以求滋長。亦不必春借秋還以權利息。樂歲實有所儲。凶年實有所濟。出納委諸紳。而實數必使官知。賞罰出於官。而用人必由紳舉。官紳相制。而利乃可久。彼此異勢稍為參酌者又如此。今天下戶口日繁。則穀價日昂。不必嗇於歲也。風俗日靡。則費用日多。不能盡有餘也。是又宜公督私藏。飭令富民蓄積而自藏於家。地方官隨時查驗。此晁錯實粟塞下之法。而賈誼驅民歸農之意。亦默寓其中。諸法既行。窮陬僻壤。已有恃而無恐。至繁勝之區。萬商雲集。民鮮務農。如天津者。又宜師義倉之法。勸設商倉。令各行量力捐輸。擇聚族於斯者董其事。賑借並用。奸宄不生。使知所以濟貧者。即所以保富。上行實政。下沾實惠。自可歷久而不敝。正人心。厚風俗。廣任囗。胥於是道得之矣。豈不諒哉。
擬籌京師積儲疏
管同
臣聞京師者。天下之大本。積儲者。 國家之大務。今海內飛芻輓粟。歲至京師。意京倉所積穀。多備數十年。少亦宜支數歲。而以臣所聞。不過僅支一歲而止。臣甚駭之。記曰。國無六年之蓄曰不足。無三年之蓄曰急。以 國家之全盛積儲止此。設不幸東南有水旱。漕不克繼。或淮徐囗濟之閒。有大盜如王倫者。阻於途俾不得達。或畿輔倉卒有事。用穀倍常時。三者有一焉。雖有研桑。不知計所從出矣。且夫一州一縣之大。倉庫空虛。則事至而無以辦。況於煌煌 帝都。 宗廟乘輿之所在者乎。以 國家之威。 皇上之仁聖。曩所云三患。固萬萬不當有。然而思患豫防。勢之所及也。患既至而後為之所。勢之所不及也。此臣之所以大憂也。臣竊惟 國家富強。本踰前代。當乾隆中歲。京倉之粟。陳陳相因。以數計之。蓋可支二十餘歲。乾隆之去今。時既未遠。加以數十年內。未闕一州。未損一縣。未加一官。未增一卒。何以曩者備二十歲而有餘。今則僅支一年而不足。論者皆謂邇年以來。苗賊迭起。水旱閒作。 高宗皇帝屢施豁免之恩。 皇上數沛停徵之惠。坐是積儲虧缺。不能復舊。臣以為是固然矣。而抑猶未盡。伏查京倉所放米。曰官俸。曰兵糧。二者去通漕不過十分之六。其一養工匠歲賜之粟。名曰匠米。匠米在當時去京倉百分之一。今則人數百倍於前。而米去京倉十分之一矣。其一 國家定鼎。宗臣封親王者六。曰豫囗禮鄭肅莊。封郡王者二。曰順承克勤。 世宗皇帝之弟。封親王者一。曰怡。此九王者。皆世襲罔替。七親王之世子。世封親王。其他子。則封鎮國將軍。二郡王之世子。世封郡王。其他子亦封鎮國將軍。凡鎮國將軍之子。封輔國將軍。輔國將軍之子。封奉國將軍。奉國將軍之子。封奉恩將軍。凡俸。親王萬斛。郡王五千。公一千。以次降。合而名曰恩米。夫九王之初封其子孫不過數人。後則愈衍愈眾。至於今枝繁葉盛。蓋其人已數倍於前矣。而 國家封爵賜米。必一一如其人數。是以 國初恩米去京倉不過百分之一。今則不啻十之三四矣。以通漕十分。官俸兵糧去其六。匠米去其一。恩米去其三四。是故一歲之漕。僅敷一歲之用。漕一不足。則必抽舊積。舊者日絀。而新者無贏。然則京倉之粟。日減日虛。二十年而大變於前者。無足怪也。
夫 國家之大。所賴以辦事者官。所賴以捍患者兵。官俸兵糧。勢不可減。而我 朝於滿兵盡人而養之。自乾隆時。論者已憂其無善計矣。至於工匠。則事不同矣。經曰。既廩稱事。又曰。考其弓弩以上下其食。然則古之工匠。食稱其事。初無虛養之時。今之匠役。無事而食者過眾。為今日計。莫若裁汰散遣。僅留其魁若干人。俟有興造。然後及時召募。計其工而賜之食。如此。則下無游食之民。上無虛糜之賜。而所謂匠米者。可以復減如前矣。九王之子孫。爵祿豐厚。此自 國家追念前勳。恩德至渥。然臣聞之。親親有殺。尊賢有等。以人臣之嗣世。同 皇昆弟 皇子之封。其酬勳已至極。而其他子孫。又人人食王公之祿。則待之毋乃過優乎。 國家享祚億萬年。諸王子孫日眾。海內物力。必有不給之時。人臣與國同休戚。 主上匱乏。而私室豐盈。諸王之靈。抑恐未安於地下也。為今日計。爵則仍之。祿則減之。彼其人果才賢。自可為國當官。別受在官之俸。而愚不肖者。不得濫叨厚賜。如此。則宗室皆知奮勵。而所謂恩米者。可以復減如前矣。夫匠米恩米。復減如前。則京倉所積。歲已有餘。以數計之。蓋三年則可餘一年之食。九年則可餘三年之食。然則不出十年。而京倉之積儲已多矣。論者或謂匠米可減也。減恩米恐非 聖世所宜行。臣請有以折之。昔周之初。大封同姓。而武王昆弟。五叔乃無官。矧其子孫。豈容不辨別賢否。而概以王公之祿予之。宋相王安石議減宗室恩例。宗室伺其出。囗譁馬首。安石厲聲斥曰。祖宗親盡則祧。何況賢輩。諸人遂無辭而退。至哉言乎。不可以人廢也。臣愚以為此事也行。有五利焉。京師積儲有餘。一利也。匠民散於民閒。畿輔穀賤。二利也。諸王子孫不驕惰。三利也。積穀有餘。則徑可停運一二年。而用其閒以大治河工。四利也。旗丁但予坐糧。則所云幫費者省。而州縣之虧空可彌矣。五利也。變一事而興五利。補救之謀。無加於此。若夫興水利。議屯田。裁減滿兵糧額。事體重大。非旦夕所可行。臣今未敢議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