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附郭之县二:城内坊巷,东南属闽县;西北属侯官。而鼓楼当三山之中,自鼓楼而南曰宣政街,至于还珠门。自还珠门至南门,皆曰南门大街。其东,闽县治之;其西,侯官治之;是为合治之街。其外属闽县者为坊四:曰左一坊、左二坊、左三坊、南津坊,统铺八十有奇。属侯官者亦坊四:曰左一坊、左二坊、右一坊、右三坊,统铺八十有奇。其中街巷大小,经纬纵横,今昔殊称。而俗又以里社别之,曰某境、某社焉。今自其中旁及四隅,凡衙署、学校、坛庙、寺观,及古迹之已废者,皆系于其地。序其次如下:
鼓 楼 《闽都记》作:全闽第一楼,即威武军门也。《三山志》:本唐元和十年,观察使元锡所建州府也。乾宁三年,州升为威武军,遂为威武军门。宋嘉祐八年,给事元绛更为双门,上建楼九间。熙宁二年,始创滴漏,有鼓角更点。下为亭以翼之,左宣诏,右班春。《万历府志》嘉祐间,火,安抚使杨长孺重建。元泰定四年又火,重建,石柱四十四,长各二十八尺,广二尺八寸;楼高九十八尺,深十一尺,广二百八十尺。《闽都记》:元至正二十三年,陈有定平章事,鼓楼鸱尾,吐气如雾。明宣德二年,为大风所圯,御史方端命僧了心募缘重建,深广如旧,高减二尺,复置铜壶滴漏。嘉靖四十三年,布政使陈大宾改建,南额曰:“海国先声”;北额曰:“拱辰”。万历三十九年,左布政丁继嗣、右布政袁一骥重修,颜曰:“第一楼”。南额曰:“海天鳌柱”;北仍旧。以门直方山五虎,因杜中门,从左门出。《通志》国朝顺治十八年,火,石柱俱坏。康熙十一年,布政使何中魁重修,规制卑狭,非复前日之旧。按:道光甲辰火,总督刘韵珂改用砖甃,如还珠门之制,按:《旧志》:建炎二年,江待制常申明约束,守漏四人,分两番值日。贮漏水奁具中,候鱼珠落铜盘,乃移秤刻,即告户外报时者。诸衙报牌九人,以鼓角匠轮差于外,只应告报。直漏五人,分直五更,并以挝鼓人轮差。奁具等物,五十日一涤。昏时鼓角,八人各二十六声,为三叠。挝鼓八人,角声止,乃各挝鼓为三通。凡三角、三鼓而华。四更三点及申刻,各吹角三声为小引,更以鼓点以钲。铜钲款识云:“梁开平五年,岁次辛未,七月壬午朔,十三日甲午造,重者二十斤。”世传闽王点,即此也。据此,则宋时铜钲尚存,其失不知何时。宣德间复置滴漏,亦不知即旧物否耶?程师孟《滴漏新成》诗:“台门新漏一声闻,从此朝昏百刻分。他日郡人思太守,也须谈及蔡参军。”“风雨虽昏漏不移,百年应未失毫厘。须知万户千门里,正得人间凶吉时。”又《晓登威武军鼓角楼》诗:“百尺谯门戍万兵,黄昏初动画龙声。铜钲犹是闽王点,银秤才悬汉守更。四面僧夸金作界,半年人看玉为城。官程稍近千余里,不可侬家向此行。”
布政使司署 当三山之中,后枕越山,前案方山。晋太守严高初建为郡衙。唐为都督府,又为观察使衙,为威武军节度使衙。五代梁为大都督府。闽王审知建牙于此。其后改作逾制,有文德殿、长春宫等诸名。及钱氏纳土,悉废撤,独明威殿仅存,守臣避不敢居,以为设厅,即其旁建大厅视事。天圣中,郡守章频创都厅,郡守郑载重建大厅。景祐四年,范亢于都厅创后堂,更名清和。端宗即位于闽,以设厅为垂拱殿。元为行中书省,又为宣慰使署,更置不常。《闽都记》:至元十九年火,右丞蒙古歹建省厅,于设厅旧址置左右司,创诚心堂、立仅门,列东西吏舍库庑。明洪武初,改为福建承宣布政司,堂曰政本。初名宣政复改为紫微堂。左右布政宅,在堂西。万历二十九年,左布政丁继嗣、右布政袁一骥重修,国朝因之。康熙二十年,布政使佟康年重建。雍正十年,内署火,布政潘启丰建。道光间内署火,又重建。按《闽都记》:仅门前即古东康门,西即古西园门。后堂北有小阜,乔木数株,即严高卜迁处。考古都事厅署迤东一带,即古东康门地也。督粮道署及经历署,皆古西园门地也。
附旧迹:案王氏有闽,多所创建。《明一统志》所载:王氏旧宫有长春、宝皇、大明、紫薇、东华、跃龙诸宫;又有文德、文明、大酺、明威等殿,及紫宸、启圣、应天等门。钱氏纳土后,悉行毁废,惟明威殿独存。宋端宗改为垂拱殿,今称紫薇堂是也。然亦非旧制。宋元以来,守臣多所创造,今亦渐即圯废。郡志所录旧迹颇多,然其址率多湮没,不可考。兹仍寻其略,俾览古者考焉。
大都督府门 《三山志》:唐上元二年创。钱氏归宋,凡伪世门额悉废,惟威武军门、大都督门仍旧。庆历间,成戬修旧额,蔡襄书,后张致远重书,列戟十有四,谓之仪门,亦曰衙门。按即今藩署头门。
设 厅 在衙内,旧有之。庆历六年,蔡襄重建,自书梁。宣和五年,俞向复修,通判黄琚记。详见前。
大 厅 在设厅西,旧有之。天圣九年,郑载重建。
都 厅 在大厅东,一名签厅。天圣五年,章频建。
小 厅 在大厅西。景祐四年,范亢建。熙宁中,更名清和堂。靖康时塑三清像,更名三清堂。旁有观音堂。
修令堂 在都厅前。乾道二年,王之望立额。
自公堂 在修令堂后。王之望诗:“丛石当轩峙,横池傍砌深。还将修竹绕,半入古松阴。昼赏风澜皱,宵怜月影侵。聊舒沧海志,寄此小山林。”
九仙楼 在小厅西楼下,东衣锦阁,西五云阁。旧有清风楼、爽心阁。蔡襄《登清风楼》诗:“郭外青溪溪外山,溪云飞上破山颜。晴明天气琉璃色,何处峰头带雨还?”
燕 堂 在大厅北。嘉祐四年,燕度建安民堂;熙宁间,又创谈笑轩于安民堂北,后皆名燕堂。堂之西庑有舫斋。绍兴十三年,叶梦得以校理黄伯思摹索靖《急就章》一千四百五十字,刻于堂壁。宋林积诗:“济川须用楫,网水或行舟。四海风波路,安眠是胜游。”
眉寿堂 在燕堂西。安抚使张浚为其母秦国夫人建。
雅歌堂 在眉寿堂北。乾道间,王之望建。
和乐堂 雅歌堂北,淳熙间创。
信美堂 嘉祐间,元绛建。
筼筜轩 嘉祐间建。
爱山堂 绍熙间建。
万象亭 在燕堂北。绍兴间叶梦得建,薛弼修。宋富直柔诗:“堂后山川面面通,向来奇观有蒿蓬。元戎小试经纶手,万象都归指顾中。雨罢卷帘凭爽气,酒酣极目送飞鸿。明年凤阁鸾台上,好赋新诗下北风。”李弥逊《留题万象亭》:“断取方壶壮郡濠,钩连野色上亭皋。星移日转天容丽,江静山明地轴高。下榻延宾供啸咏,凝香罢寝动风骚。使君八九吞云梦,小展风烟遗我曹。”
止戈堂 在燕堂东,安抚厅后,架阁库北。元丰四年,刘瑾建。旧为甲仗库。建炎四年,建寇范汝为猖獗,程迈乞师于朝,韩少师世忠讨平之,饮至于此,遂以名堂。李纲《瓯粤铭》:“相彼瓯粤,民俗剽悍。负气尚勇,轻生喜乱。巨盗挺之,蜂附蚁从。曾未期年,同恶内讧。王师之来,如雷如霆。讨叛舍服,千里震鸣。锋蝟斧螳,犹敢强拒,转战逐北,婴城自固。怒其鷇麛,以抗裔狱;翘其萌芽,以激霜雹。肥牛偾豚,一举碎之。宥彼胁从,戳其鲵鲸。凶徒逆俦,尸相枕籍,天威所临。敢有违者,君臣之义,父子之恩。克笃父子,乃明君臣,咨尔瓯民。自今以往,爱育子孙,尊君亲上。焚尔甲胄,折尔瓯兵;服勤耒耜,以保尔生。孝慈以忠,砥砺名节。勒铭山阿,敬告耆耋。”朱松《题止戈堂》诗:“高堂岩岩面势尊,洞见万井开重门。元戎务简玉帐静,缓带酌客娱朝昏。忆初饿隶起篁竹,一啸千里来黥髡。将军揽镜媚巾帼,何异搏虎驱狐豚。只今休父八州牧,身佩重寄忧元元。惊尘错莫羽书密,虽有美酒谁同樽?沈机且复长辔御,沥沥何啻血肉论。楼船一夕飞渡海,汉家上将来天阍。狂童束手赴烈火,雕戈不污妖血痕。坐礁饮至凯歌入,船粟往哺遗民存。五岳包裹高阁束,止戈新榜真成言。便当频与方外吏,徒倚风月星河翻。几年牡籥飞不守,河济逆气腥乾坤。知公快挽天河手,坐视黠虏方游魂。权舆闽越聊小试,宁复久此淹遐藩。农桑万里望公等,愿见四海无营屯。”
凝翠堂 在止戈堂东。
逍遥堂 在甘棠院东。大观中,罗崎修,徐竞篆。
流觞亭 在逍遥堂西。宋元绛诗:“春风流水出岩扉,载酒轻舟扬彩旗。把得玉杯还自笑,老翁真个似童儿。”
佚老庵 在逍遥堂西北。宋元绛建;后改为隐几,又改为净名。元绛诗:“分得藩符近海滨,溪山深处养天真。幅巾隐几春庵静,直是羲皇以上人。”
会稽亭 在佚老庵西南,元绛建,以元公开国会稽名。公出守,庞籍、王珪、范镇、王安石、司马光五十三人,赋诗五十七章,以宠其行,刻其显示者于壁。
熙熙亭 在逍遥堂前。亭畔有池。政和元年黄裳更名得象,自为记。
偃盖亭 绍兴十年,张浚理梦蝶亭故址,新之。二十二年,张宗元改为秀野亭。
清风亭 在秀野亭南。张宗元建。
双松亭 在秀野亭东北。蔡襄建,并隶书额。
坐啸台 在逍遥堂北,旧为养和亭。熙宁二年,程师孟建,初名玩月。宣和五年,俞向以得象亭材创,更名月榭。
怡山阁 在坐啸台东,旧荔枝楼、望云楼、闻射堂之地。元祐五年,柯述建。
怀隐庵 在和乐堂后。绍兴十四年,叶梦得建。两旁有亭,东曰归意,西曰柏悦。梦得自题《怀隐庵》诗:“春风的的为谁来,绕舍闲花亦漫栽。庵内不知庵外事,夜来微雨小桃开。”
清閟亭 在九仙楼下。绍兴十六年,薛弼建。又建亭于春,曰兴春。
日新堂 在设厅北,蔡襄建。
春野亭 在日新堂东南。庆历六年,蔡襄建。襄有《新作春野亭》诗。附明范汭《闽宫词》:“露华如水蘸宫墙,红豆花开荔子香。多少蛾眉闲待月,九龙帐底貯归郎。”“四条弦上按新声,半是先皇手教成。旧事内人谁敢泄,春来燕子不呼名。”
督粮道署 在布政司仪门右,原清军驿传道署。国朝雍正四年,驿传并归盐运司,改为监粮道署。后仍兼驿务。今为督粮兼分巡福州、福宁海防兵备道署。其前巷内为布政司经历署,俗称粮道。后有里社,祀闽王。
自鼓楼迤南,至于狮子楼,曰宣政街。俗称鼓楼大街。内旧为元肃正廉访司署,故亦称肃政铺。内有七星井六,详见《古迹总略》。到任桥、狮子楼,并详见上卷。其东属闽县者,有:
东衙巷 旧为闽时官廨所。有东总门,一名大东衙。今皆为民居。巷之半有横巷,南通庙巷,北达按司前。
庙 巷 旧名万岁巷,以古有万岁寺也。又有陈古灵祠,今祠、寺俱废。有横巷达于东河沿,其东口达于开元寺街。
沿河东巷 今名玄坛河沿,以内有玄坛庙也。北通庙巷,南有巷达东街。河折而北,达于三牧坊卫前街及开元寺街。有桥二:曰通阛,曰勾栏。详见《河道》。玄坛庙对岸有山陕会馆。
大龙湫巷 古称左院巷。宋时司理列署于此,今俗名龙湫巷。巷折而北达玄坛河沿。
自狮子楼直南,至于安泰桥,皆称南大街。东为东街。详见后。
连桂坊巷 今名厂巷,旧名梳行。以宋给舍黄唐佐居之,刘延康以其兄弟登科建坊,名连桂坊。有横巷,北达东街,南通石井巷。巷口有注水石斛一。
花 巷 《闽都记》:名使旌坊巷,以宋李任漳郡守,乡人荣之,故名。俗呼梅枝巷,今名花巷,以通百花务也。南通石井。
通贤境巷 内有通贤里社,故名;今但称境巷。有庙祀赵真君。南折通织缎巷,而达于南营。
织缎巷 名未详何取,旧嘉荣坊地也。内有苏公井一,在张氏祠前。南折通于南营,亦通境巷。
馆前街 今称军门前街。闽时内有五州诸侯馆也。宋屯田郎中湛俞隐居于此,三召不起,名旌隐坊。元宣慰使魏天祐寓坊内,亦名福星坊。中有桥委平陆中,名钓鲈,亦曰铫炉。相传其下有支河,此或罗城水门之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