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热而喘,乃阳热内乘,阴寒外闭,故刺足少阴,所以调其阴阳水火,而内外安和也。太阳阳明厥阴少阳少阴,未知所刺之处,故申明刺 中出血,言刺太阳,则如上文之刺 中出血。则知阳明之刺,在 前。厥阴之刺在 踵,少阳之刺在成骨,少阴之刺在内踝。此举一以例其余,上文言穴气而不及太阴,故此亦不言太阴也。
腰痛上寒不可以顾,刺足阳明,上热刺足太阴。中热而喘,刺足少阴。大便难,刺足少阴。少腹满,刺足厥阴,如折不可以俯仰,不可举,刺足太阳;引脊内廉,刺足少阴。衍文。旧本注云,古本并无,王氏所添也。
腰痛引少腹,控 ,不可以仰,刺腰尻交者,两髁胂上,以月生死为 数,发针,立已,左取右,右取左。髁,窠同,音科,余篇仿此。此举太阴腰痛,为缪刺之法,言太阴之脉,行于腹中,而其孙络,亦在于外也。本经缪刺论云,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令人腰痛,引少腹,控 ,不可以仰息。今腰痛引少腹,控 ,不可以仰,是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也。又云∶刺腰尻之解,两胂之上,是腰俞,以月生死为数,发针在已,左刺右,右刺左。今刺腰尻交者,两髁胂上,以月生死为 数,发针立已,左取右,右取左,是亦缪刺之法,不同于上文诸经之刺也。盖缪刺者,有痛而经不病者也,病在孙络之间,毫毛之气,不相通贯,故以毫针通其孙络,左取右,右取左,刺数宜多,不循俞穴,故但以月生死为 数。一日一 ,二日二 ,渐多之十五日,十五 ,十六日十四 ,渐少之,与解脉腰痛,刺太阳之 中者,又不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