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中国武术里有一招叫“借力使力”,就是借助他人的力量迎击对自己构成威胁的势力。人在商场,单枪匹马寸步难行,孤军奋战更难有所收获。要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借助别人的力量是走向成功的妙招。催款活动充满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必然要求债权人(或催款人员)能够审时度势、善于借他人力量营造各种情势或氛围,逼迫债务人就范,最终收回欠款。
借力使力这一兵法的古文解语是:“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意思是说:在敌方的情况已经明朗,而盟友的态度还不稳定时,要诱导盟友去消灭敌人,以保存自己的实力。这一兵法是按照《易经》损卦中关于“损上益下”的道理推演出来的。用在军事上,主要体现在善于利用第三者的力量,或者善于利用或者制造敌人内部的矛盾,达到取胜的目的。
案例一某公司主管财务的王副经理素有“俱内”的名声。虽然许多人想通过这条通道实现自己的目的,但是求她吹“枕边风”的人无不碰壁而回,因为这位夫人事业有成、为人正直、不贪不占。后来有一位欲通过她向王副经理公司讨债的朱某却如愿以偿了。说来十分简单,朱某并没有运用名烟、洋酒、人民币等“常规武器”狂轰滥炸,也没有施放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催泪瓦斯”,只是借助一个有利时机向她通报了其夫所在公司搞不正当经营竞争、故意拖欠货款,致人陷于困境的点滴“内幕”。她在向丈夫核实后,勃然大怒,“勒令限期整改”。那位催款人自是欢天喜地,第二天就达到了目的,乘兴凯旋了。
在催债活动中,各种利益交织,需要催款人员巧妙处理各种复杂关系。因此把握“借力使力”的精髓,能够帮助我们权衡债权人与债务人、其他利益群体之间的利害关系,必要时刻相互利用达到催款的目标;同时了解这一权术、学会识别这一计谋,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商场斗争能力和对周围环境的判断力,防止被对方利用上当吃亏。
借力使力催款计的关键在于一个“借”字,也就是说要善于利用第三者的力量。一个“借”字,在谋略家手里,成了呼风唤雨的宝贝。古代兵书上说,诱使敌人,使其疲劳,是借敌力;使敌人部属之间产生误解,自相残杀,是借敌刃;取之于敌,用之于敌,是借敌财物;离间敌人将领中的矛盾,令其自斗,以借敌将;知其计,而将计就计,是借敌谋等。可见,“借”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借力使力这一兵法应用于催款活动中,关键也在借助及利用第三者的力量,顺利讨到应得款项。催款人员一旦掌握了“借力使力”的精要,当会变化无穷,奇招迭出,以“四两”的微力收回“千斤”的难讨之债。
借力使力催款计中借力也是多方面的,可借政策、借形势、借上级支持、借舆论宣传、借人情、借信誉等等。可借范围之大,足可为实施本兵法提供广阔的用武之地。
一、借助“人情”催款
借“人情”在催款活动中是极为广泛运用的一种“借力”。
利用人们社会交往中的情感因素,调动债务人的积极性,使之自愿履行债务的方式,可称为“人情催款”。
人是结成社会生存的智慧生物,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中相互之间形成的一定情感联系常常是支配人们行为的重要因素。与债的关系相联系的情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双方当事人之间直接的情感关系,另一种是通过第三者使双方当事人连结起来的间接情感关系,我们这里所讨论的是后一种。
从债权人(讨债人)的立场看,借助与对方当事人有情感联系的第三人以达到讨债目的,不是正面攻打“堡垒”而是迂回包抄,攻打外围,走外围路线。
孙子曰:“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意思是,军事斗争最难处理的是把迂回的弯路当作直路,把灾祸危患变为对己有利的条件。因此,在进攻时为了迂回绕路前进,就要用小利诱骗敌人,这样就可以在比敌人出发晚的情况下,先于敌人到达所要抢占的要地。
迂与直这对关系是矛盾关系。就某一进攻目标而言,最近的路是直路,迂回盘绕的路是弯路。然而,“直路”上常有敌人设卡阻拦,久攻难克,而绕道前进虽有艰难险阻,但无敌人阻拦,此时,自然界的弯路就变成了实际上的直路。
这样的迂回路线(只要我们肯留意的话)是很多很多的。它不是每一条都能走得通,并非一眼看去就像一条平坦大道。甚至可以说大多数的路都亮着红灯呢。但是要那么多走得通的路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对催款人而言,只要有一条走得通,那就足够了。下面,我们对几条常见的“人情”催款路线稍作讨论。
1.夫人(或丈夫)路线
对钟爱家庭的人而言,自己的妻子(或丈夫)是日常生活中关系最为亲密的伴侣,因此也是人们常常着意“攻打”的主要外围阵地。这条路线能否通畅,取决于两个因素:首先,“枕边风”的风力应有足够的强度,对当事人具备很强的影响能力,或者经常吹、反复吹能够到达一定的强度;其次,风源(当事人的妻子或丈夫)在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存在意志薄弱,如爱占小便宜、有特殊爱好、心胸较为狭窄、富有同情心、爱慕虚荣等等。应该注意这是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案例一中的王副经理有“俱内”的“名声”,各路催款人都想通过夫人路线迂回攻占高筑的债台,但大多纷纷落马,无功而返,但朱某却如愿以偿,原因就在于大多数人闯了“红灯”,走入了“此路不通”的死胡同,他们拿他们过去惯用的手段,如金钱、礼品等,以为这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光明大道,结果是刻舟求剑,沮丧而还。殊不知有人爱金钱,你可以送之钞票;有人爱古玩,你可捧出一大堆古董字画望之笑纳;有人爱美女,你可想法满足其色欲,令其行尽颠鸾倒凤之能事。可偏偏有那么一些人,金珠宝贝与美女都不爱,却格外重视自己的人格名誉。王副经理的夫人正属于这类人物,她为人正直,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且极富同情心,愿意对陷入困境的人施以援手,当她得知丈夫在商战中的诸般“恶行”之后,遂“勒令”其夫限期改过。催款人朱某了解人性、体会借力使力兵法之深竟至于斯,又怎能不满载而归呢?
2.情人路线
一些成功人士开始寻求家庭外感情寄托,“情人现象”已成为当今我国社会中的一大“景象”。走“情人路线”类似于走夫人路线,但在两条路都存在的情况下,后一路线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具体运用时,催款人员要三思而后行,需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当事人的隐私,不至于引起对方的芥蒂和反感,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使债务情况变的更糟。
3.好友路线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结识知己密友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正常现象。借助对方当事人的知己好友达到催款目的,也是催款人可以利用的一个有效武器。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我们建议催款人注意建立自己的人脉基础,这既符合我国传统人际智慧与原则,也是与现代商业合作现实相一致的。无论是催款还是进行其他商业活动,人们通常都要借助自己的关系网获取信息、建议、突破困境。
采用借力使力催款计,必须注意到我们借助的对象是否能够打开局面,推动催款活动进行下去。也就是说,第三人对债务当事人要具有足够的影响力,才能使我们的设计和努力产生可以预计的结果。
4.亲属路线
血缘关系依然是当今社会最基础的关系,它维系着我们大部分情感寄托。所以,能对对方当事人产生影响作用的亲属,除了对方的夫人(情人)外,还有父母、兄弟姐妹、儿女及其他与对方关系密切的亲属。这一路线成立的基础在于亲属与当事人之间的血缘关系或类似血缘关系,以及传统观念、宗法关系(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一种家庭成员关系,已经超越了“人情”的范畴),等等。只要催款人员能够深刻把握债务人与借助目标之间的利害关系,采取正确的行动策略,就容易获得“借力使力”的实际功效。
5.客户路线
债务人与自己的客户(尤其是长期的客户)不一定有血缘的关系,也不一定有人际友谊,但存在利益依存关系。事实上,这种利益关系是现代商务活动的基础,债务人对自己的客户群体都是奉为上帝的,能够巧妙利用这一点,是运用“借力”策略的重要选择途径之一。需要指出的是,催款人要注意到债务人客户的利益点,因为对方毕竟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在此基础上,借助债务人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客户施加影响,才能收到奇效。
6.下属路线
对方债务人若是一个经济组织,那么一般情况下,决策人的“外围”结构中还包括该经济组织内部的职员、干部、工人等,我们可以统称为“下属”。这些下属与决策人之间不管是公有制基础上的平等关系还是私有制基础上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客观上都存在利益关系,而且负责人的意图必须经下属的努力得到贯彻实施。因此,如果处理得当,下属可以为催款人的目的实现起重要作用。
社会是由不同群体和组织构成的,而不同的个体成为组织内部的单个分子。催款人员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要善于利用个体之间的关系施加影响。利用人情实施催款,关键之点是“创建”一个债务人“抹不下情面”的局面、营造一种债务人不得不为之的氛围。它可以因肌肤之亲、血缘之亲、类血缘之亲、超血缘之亲、利益之“亲”等众多因素而产生。善于发现、善于发掘并善于利用种种关系,使其成为催款手中的一大法宝。
二、借助“权力”催款
“狼津”即政治权力,自古以来就代表了社会组织内部的权力运行规则,成为约束组织成员最有力的武器。历史上虽然因为“权力”而导致杀身之祸的事件层出不穷,但是许多人还是“飞蛾扑火”一般趋之若鹜,就说明了“权力”本身的吸引力极其强大。当自己尚未具备这种力量时,就要学会借助外在的“权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案例二2004年初,D市一家骨干企业欠本省某公司约30万元的债务,因经营决策失误等方面的原因,已经无力偿还。不久,本省某地方法院的工作人员手持法院“裁定书”到D市企业局讨要债务。局负责人反复向他们解释:“企业欠债应由企业的自有资产偿还,与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无关”、“讨要债务应找欠债企业。”但来人根本不加理会。
工作人员见对方屡屡推脱,于是亮出尚方宝剑——该省新出台的“企业结构调整规划”和省长关于企业欠债的批示精神文件(副本)。在强有力的政策法规面前,D市企业局的领导不得不三思而后行。经过反复权衡利弊、并仔细考察欠债企业资产情况,市企业局决定该企业宣布破产,并将资产拍卖用来清偿债务。
在案例二中,作为债权人的某公司没有露面,但他们抓住该省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政策,并派出适合的代表组织实施讨债工作,从而追回了大部分欠款。这就是合理借助权力讨债的典型案例。
权力,在社会生活中是一个包含范围十分广泛的概念。公民有法律所赋予的公民权,法人拥有受法律保障的法人权,国家拥有以维护法律为职责的公共权。我们这里所讨论的主要有:国家赋予各级政府的行政管辖权,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的经济管理权,以及生产要素占有、经营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企业行为权、产品处置权等等。
债权人借助自己手中的或第三人手中的权力对债务人实施强制或变相强制,通常是实现债权的有效方式。例如,债权人利用对方上级主管机关、单位的行政权力对下属单位和职工讨要债务;企业以扣发职工工资和福利的办法强行向职工索讨债务;供电公司、自来水公司、天然气公司以停电、停水、停气的方式要挟债务人,以讨要债务;银行以强行划拨的方式对债务人强行讨要债务等等。
无论是国家权力、还是资本意志,都构成了现代社会的权力基础,保证政治与经济组织有序运行。权力是组织力量的最高形式,是一种“公共”的力量,但是其实施却有赖于特定的个体。这就需要债权人或催款人员能够深刻洞悉组织权力运作规律、组织目标制定与政策倾向,从而为我所用,成功实施借力使力催款。
需要指出的是,在现代法制经济中债权人能否借助“权力”对债务人实施讨债,关键在于其实施行为是否具有法律的依据,是否合法。非法的讨债行为不仅得不到法律的保护,而且由此给债务人造成损害的,行为实施人还须负赔偿的责任。所以,在现代法律的基础上大胆行动,才容易借助“权力”纵横捭阖,追回欠款。
三、借助新闻媒介催款
网络信息技术的革命提升了现代媒体的力量,使社会舆论的话语权成为一种庞大的影响力。无论是个体或组织,都不能忽视外界媒体对公众意识的操控能力,进而影响到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状况。
催款人员应该学习媒体操控的艺术,为我所用,善于假借舆论的外力为自己服务,从而实现催要欠款的目标。
案例三为了建立社会诚信机制,保证社会组织和成员能够依法履行欠债合同,某市法院在有影响的报纸媒体上曝光了当地法定欠债大户。原来,该市对2002年以来由于当事人负债处逃、下落不明等原因致使执行不了的债务案件,将债务人的姓名、地址、欠债数额公告于颇具影响的主流报纸上,并限期履行,逾期将追究法律责任,收到较好效果。报纸刊登后不久,法院执行庭门庭若市,有自己赶来还债的,有亲属以及单位要求代还的,有积极订出还款计划的,仅半个多月,高达近千万元的债务“死”案结案数已经过半,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秩序的好转。
媒体的力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工具,报纸等媒介扮演着重要的舆论监督角色。在新闻媒介上对逃债、赖债者予以曝光,限期履行,是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采用的有效的催款方法。
债务人拒绝履行债的义务,一拖二逃的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所不容许的。正因为如此,债权人必要时可诉诸法律程序,请求强制执行。同时,大量的逃债行为也是不道德的行为,违背了勤劳、正直、友爱、互助、公平等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商品经济要求的道德准则,使社会面临着严重的诚信危机。
逃债常常引发严重的社会后果,败坏社会风气,危害债权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危害社会稳定。因此,对那些情节严重,后果极坏的逃债行为,充分利用舆论监督力量,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予以揭露和批评是无可非议的。这种批评不仅具有警醒世人、维护社会安定的作用,而且舆论的力量作为一种外在的压力还常使债务人不得不履行债务。
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在《劝学》中有这样几句警句:“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最后一句,点出了善于借助外力,借助客观条件的重要性。荀子揭示的正是“借力使力”这一方法的精要。“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生活中要善于借助各种力量,在经济生活,在催款活动中更应妙用此法。但是催款人员需要注意的是,催款讨债工作是巧妙利用对方的联系和内在矛盾,实现自己的利益。所以在具体实践中,要把握好火候,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