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快乐——人生的主题(3)

心理医生为我们提供了几种找乐的方法,我们不妨参考一下:

(1)读书为乐。读书可使人聪明,明白事理;读书让人年轻,富有活力;读书可调节人的情绪;读书能帮助人保持观察事物的敏锐能力,不断地更新和丰富知识。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今人也慨叹:“读一本好书胜似交一个益友。”可见,读书好处极多。

(2)书画为乐。有人研究发现,人在写字时,心跳有规律、呼吸深而长,出现增强思维和创造的脑电波。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用自己的体会告诉我们:“书画益身心,有乐无烦恼。”

(3)助人为乐。乐于助人的人,容易结交朋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与朋友共享喜悦,欢乐倍增;可以向朋友宣泄内心痛苦,扫除忧伤,则痛苦与忧伤减半。有了知心朋友,就似有了心理保健医生。

(4)知足常乐。这是我国民间长期流传的一句成语,是古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的宝贵教益。知足使人变得实际,感到幸福,知足就没有抱怨,凡事满足,这样才能无忧无怨地快乐地过日子。

古人云:“不知名位为乐,不知无名无位之乐为最真;人知饥寒为忧,不知不饥不寒之忧更为甚。”

一般人的观念里,获得名誉、地位,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殊不知在这世界上,那些无名无位的人,才能体会真正的快乐;普通人都以饥寒而忧,却不知那些不愁衣食的人,担忧的程度更深。可见不求名利,才可以享受真正的快乐。

开心是人的财富,开心是健康长寿之本。我们应该以饱满的热情去面对生活的压力和困苦,静静地用心去体会生活中的美。人贵有自知之明,喜悦源于满足,私心常添忧愁,生活的格调靠自己把握。拥有欢乐,它能使我们正确地面对生活,更能使我们健康长寿。

感受生活之美,就会快乐不已

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过生活。生活就是选择,即使我们一无所有,我们也可以快乐地生活。你快不快乐,全由自己做主。天下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如何活着,这对古人今人大概都不例外。生命是一个过程,如何活着则是一种态度。佛陀说:生命只在呼吸间。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的菩提身,思索活着的意义。

快乐和痛苦,都是一种选择。在佛教看来,人的痛苦都是自造的。痛苦是人最不希望得到的,也是人必须品尝的,痛苦大多是人们自酿自斟自饮。不知道人的一生为什么能够为最后的幻灭积聚如此多的情感,随着生命无法承受之轻无声无息地飘向远方。

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过生活。生活就是选择,即使我们一无所有,我们也可以快乐地生活。你快不快乐,全由自己做主。

法喜充满是学佛人至高的享受,就好像人有什么喜事特别高兴的样子。只不过世间的欢喜是虚假的,是人的妄心支配的,而法喜是清静的,是人的自性中流露出来的真实的佛性显现。这种感觉充满你的整个内心,让你获得智慧之光的遍照。

金牛和尚常常亲自做饭侍奉众僧。到开饭的时候,他就抬着饭桶来到当堂,跳着舞,呵呵大笑,叫道:菩萨子,吃饭来!金牛和尚快乐无忧,不把做饭送饭当作苦差,手足舞之,呵呵大笑,视众僧为“菩萨子”,真正是一位彻底摆脱了烦恼的觉者。

人生最难得的是快乐,而笑能消散人们的烦闷,让人得到安慰的乐境。绝思绝虑,任心自在,无忧无愁,坦坦荡荡,坐卧随缘,就是佛的妙用。诸佛菩萨的能量充实广大,永远不衰不竭,都是从欢喜心生的。我们世间人讲欢喜,哪个人能比得上佛菩萨那种欢喜?

佛家说:心魔即魔,心佛即佛。具有魔的心灵你就将成为魔,拥有佛的心灵你就会成为佛。生活中是否幸福、快乐、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你的心灵决定的,是由你心灵的修炼程度决定的。

快乐是一种心境,快乐是一种觉悟。很多人感到苦恼,是因为没有明彻快乐的真谛。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有一分禅心来解救。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一颗禅心。

一个年轻人觉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见法师寻求解脱之法。法师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肩上,指着一条沙砾路说:“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年轻人照法师说的去做了,法师便到道路的另一头儿等他。

过了一会儿,年轻人走到了头,法师问他有什么感觉。年轻人说:越来越觉得沉重。法师说:这也就是你为什么感觉生活越来越沉重的原因。当我们每走一步,都要从这世界上捡一样东西放进我们生活的篓子里,所以才有了越走越累的感觉。

年轻人问: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减轻这沉重吗?法师问他:那么你愿意把工作、爱情、家庭、友谊哪一样拿出来呢?年轻人不语。

法师说:我们每个人的篓子里装的不仅仅是精心从这个世界上寻找来的东西,还有责任。当你感到沉重时,也许你应该庆幸自己不是国家主席,因为他的篓子比你的大多了,也沉多了。

生活就是这样,每个人注定都要背着一个篓子,在你拥有欢乐的时候,你也一定要背负沉重。那就请你不要怨天尤人,既然不愿割舍,那就把沉重变成生活给你的财富,轻松地度过每一天。

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选择痛苦,也可以选择快乐。如果你哭,你真的会伤心起来,好像你的一切都是一场悲剧。总怀抱怨之心,何处不是阴云淫雨,烦恼不尽?以感恩之心来感受生活之美,就会快乐不已。我们为什么不对自己微笑呢?

只要你想,你就能快乐

不管你拥有些什么,你是谁,你在什么地方,从事什么工作……只要你想快乐,你就能快乐。莎士比亚曾这样说过:“好与坏无从区别,那是由于每个人的想法使然。”林肯有一次也这样说过:“大多数人所获得的快乐,跟他意念所想到的相差不多。”

常听人说“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实际情况却常常相反:“心想难以事成”,“不如意之事常有八九”。喜怒哀乐本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不加以调节,让不良情绪长期左右自己,就会有损于健康,甚至使人失去生活的信心。

现代心理医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和人体的生理功能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生理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引发各种疾病。俗话说:“吃饭欢乐,胜似吃药。”说的就是良好的情绪能促进食欲,有利于消化。心不爽,则气不顺;气不顺,则病易生。难怪有的生理学家把情绪称为“生命的指挥棒”、“健康的寒暑表”。

许多医学专家认为,良好的情绪本身就是良医,人体85%的疾病可以自我控制,只要心情愉快,神经松弛,余下的15%也不全靠医生,病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是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故而,每个人都应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培养自己愉快的心情,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保持一颗平常心,做到仁爱、平静、理智、乐观、豁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想得开,想得宽,想得远,对名利得失之类,完全采取超然物外的态度,一切顺其自然,处之泰然。把什么风风雨雨、飞短流长,统统置之脑后。对那些不愉快的事情,要拨开迷雾,化忧为喜。因为不管你遇到什么不顺心、不如意的事,如果整日愁眉不展,不但于事无补,反而有损于身心健康。

法国作家大仲马说:“人生是一串用无数小烦恼组成的念珠,乐观的人是笑着数完这串念珠的。”一个人如果能乐观地对待不如意的事,自然会烦恼自消,愁肠自解。

常怀一颗欢喜心,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使好的心情与自己结伴而行,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因为情绪是主观对客观的一种感受和体验,是可以自己支配的。人到晚年,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进入洒脱通达的境界,就掌握了生命的主动权,就能感受和体会到生命和生活中的无穷乐趣。做到这一点,生命之花一定会大放光彩。

所以,不管你拥有些什么,你是谁,你在什么地方,从事什么工作……只要你想快乐,你就能快乐。眼前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两个人,他们有同样的地位,做同样的事,收入也一样,可是其中一个轻松愉快,另外那个却是整天愁眉苦脸。这是什么原因?答案很简单,他们两个所怀的心情不一样。

强迫你自己微笑,如果你单独一人的时候,吹吹口哨,唱唱歌,尽量让自己高兴起来,就好像你真的很快乐一样,那你就能真的快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