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上卷言御政共计五章乃上篇之上也>;

此卷专言御政而养性伏食已寓其中。葢所谓御政者,陈乾坤坎离之法象,隐然具君臣上下之规模。君主无为臣主有为即养性伏食两道之所取则也,故末篇又称大易情性。

乾坤门户章第一

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廓,运毂正轴。牝牡四卦,以为橐龠。覆冒阴阳之道,犹工御者,准绳墨,执衔辔。正规矩,随轨辙。处中以制外,数在律厯纪。月节有五六,经纬奉日使。兼并为六十,刚柔有表里。朔旦屯直事,至暮蒙当受。昼夜各一卦,用之依次序。既未至晦爽,终则复更始。日月为期度,动静有早晚。春夏据内体,从子到辰巳。秋冬当外用,自午讫戍亥。赏罚应春秋,昏明顺寒暑。爻辞有仁义,随时发喜怒。如是应四时,五行得其理。

此章首揭乾坤门户包括万化,乃全书之纲领也。

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廓,运毂正轴。

此节言一阴一阳之道不出乾坤范围也。葢天地间只此一阴一阳之本体则谓之道,其化机则谓之易,其神用则谓之丹。易道之阴阳不外乾坤,丹道之阴阳不出性命。乾坤即性命也。然必穷取未生以前消息,方知天地于此造端,人生于此托始。丹道即于此立基。原夫鸿蒙之先,一炁未兆,不可道亦不可名。廓然太虚无方无体,是谓真空。空中不空,是谓妙有。惟即有而空,故无始之始强名曰天地之始。惟即空而有,故有始之始强名曰万物之母。即有而空便是太极本无极。即空而有便是无极而太极。太极之体本来无动无静。动而无动,干之所以为天也,而轻清者有其根矣。静而无静,坤之所以为地也,而坚凝者有其基矣。一动一静之间,人之所以为天地心也。而易之生生不息者在其中矣。胚胎虽具,混沌未分,故曰太极函三。迨其静极而动,干之一阳直彻于九地之下,而坤承之,阴中包阳,实而成坎,是谓天一生水。在地中为水,在天上为月。及其动极复静,坤之一阴直达于九天之上,而干统之。阳中含阴,破而成离,是为地二生火。在世间为火,在天上为日。此由太极而生两仪,由两仪而生四象也。天地非日月不显,乾坤非坎离不运。故在易道,必以乾坤为体,坎离为用。何以言之?干之为物,静专而动直。六十四卦之阳皆出入于干户,究竟只是最初一阳。坤之为物静翕而动辟,六十四卦之阴皆合辟于坤门。究竟只是最初一阴。一阴一阳是谓真易。干知大始实为众阳之父,故干道成男,曰震曰坎曰艮。坤作成物实为众阴之母,故坤道成女,曰巽曰离曰兑。从此交易变易生生不穷,重之为六十四卦,衍之为四仟九十六卦。岂非“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乎。六子皆出于乾坤而独用坎离者,何也?葢震巽艮兑各得乾坤之偏体,坎离独得乾坤之正体。先天定位,本干南坤北,惟以中爻相易而成坎离。

后天飜卦遂转作离南坎北,其实乾坤包罗在外,天地之匡廓依然不动,而坎离之一日一月自然运旋其中。小之为昼夜晦朔,大之为春秋寒暑,又大之为元会运世。譬若御车然,中心虚者为毂,两头转动者为轴。车本不能自运,惟赖两头之轴,两头之轴又赖中心之毂以运之。车待轴而转动,轴又待毂而运旋,其用方全。坎离之于乾坤亦然。岂非“坎离匡廓,运毂正轴。”乎?老子云:“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此之谓也。此章为全书纲领,此节又是通章纲领。乾坤门户在丹道为炉鼎,坎离匡廓在丹道为药物,火候出其中矣。

牝牡四卦,以为橐龠。覆冒阴阳之道,犹工御者,准绳墨,执衔辔,正规矩,随轨辙。处中以制外,数在律厯纪。

此节言乾坤化出坎离,能覆冒阴阳之道也,干本老阳,牡也。迨中爻变出离之少阴,则牡转为牝矣。坤本老阴,牝也。迨中爻变出坎之少阳,则牝转为牡矣。坤转为坎,九地之下,渊乎莫测,气机动而愈出,是为无底之橐。干转为离,九天之上,一线潜通,本体虚而不屈,是为有孔之钥。老子云:“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指此而言。故曰:“牝牡四卦,以为橐龠。”坎离二气一往一来,出入于天地之间,而昼夜晦朔春秋寒暑丝毫不爽。名曰四卦,其实只是一坎一离。名曰两卦,其实只是坎离,中间一阴一阳。乃六十四卦之全体,三百六十爻之全用,无不覆冒其中。岂不犹善御者之准绳墨以执衔辔,正规矩以随轨辙乎?夫马之有衔辔,车之有轨辙。法则现前,一一可以遵守。外也准而执之,正而随之,其间必有御车之人,处中以制之。即上文所谓运毂而正轴者也。制之之法,不疾不徐,随方合节。有数存乎其间。即下文火候之节度也。律有十二管,历有十二辰。无非六阴六阳,循环运转,一刻不差。而火候之调御得其准矣,此便是周天之纲纪。故曰:“处中以制外,数在律厯纪”。

月节有五六,经纬奉日使。兼并为六十,刚柔有表里。朔旦屯直事,至暮蒙当受。昼夜各一卦,用之依次序。既未至晦爽,终则复更始。

此节言弦望晦朔,数准一月。小周天之火候也。易有六十四卦,除却乾坤坎离四卦应炉鼎药物,余六十卦三百六十爻正应周天度数。坎离中爻一日一月,把握乾坤,出入于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之中。周天纲纪总不出其范围。日为太阳,月为太阴。阳数以五为中,阴数以六为中。两其六为十二律历之所取则也。以五乘六共得三十,是为一月之数。日月自相经纬,遂成弦望晦朔。月之消息盈虚每随日转,有禀命于日之象。故曰:“月节有五六,经纬奉日使。”。日月经纬而分昼夜,即此三十日中,兼并为六十卦,自屯蒙讫既济未济,卦象全具,其中卦之内外两体无不反对。反体如屯蒙X 需讼X之类,对体如中孚X小过X之类。或表刚而里柔,或表柔而里刚。即屯蒙二卦可以例举。如屯之一阳动于下,有朝之象。蒙之一阳止于上,有暮之象。昼夜反复,两卦只是一卦。朔旦从屯蒙起,直至晦日恰好轮到既济未济。六十卦周而一月之候始完。完则终而复始,循环无端矣。

日月为期度,动静有早晚。春夏据内体,从子到辰巳。秋冬当外用,自午讫戍亥。赏罚应春秋,昏明顺寒暑。爻辞有仁义,随时发喜怒。如是应四时,五行得其理。

此节言二至二分,数准一年。大周天之火候也。“日月为期度”者,日主乎昼,位当正午。自一阳动处以至六阳,即属日之气候。月主乎夜,位当正子。自一阴静处以至六阴,即属月之火候。“动静有早晚”者,一阳动而进火,应屯卦而为早。一阴静而退火,应蒙卦而为晚。要知一日之期度,即一月之期度,一月之期度,即一年之期度。又要知一年之动静,不出一月之动静,一月之动静,不出一日之动静。此两句承上起下,为通节纲领。下文遂推详一年之候。卦之内外二体,包举四时。假如屯卦,自初爻进火为子时一阳初动。直到上爻便是纯阳之已。从内体达外用,故应乎春夏。蒙卦,自上爻退火为午时一阴初静。直到初爻便是纯阴之亥。从外用返内体,故应乎秋冬。此言冬夏二至,交媾之候也。太阳在卯,应在春分。德中有刑罚之象也。太阴在酉,应在秋分。刑中有德赏之象也。故曰:“赏罚应春秋”。日出乎寅没乎申,火生在寅,暑之象也。月出乎申没乎寅,水生在申,寒之象也。故曰:“昏明顺寒暑”。仁主发,义主收,爻辞所陈,各有所主。仍是顺寒暑之象。喜近赏,怒近罚。随时而发,不过其节。仍是应春秋之象。此言春秋二分沐浴之候也。如是而水火木金各秉一时气候,其中有真土调爕(xie)。全备造化冲和之气结而成丹。故曰:“如是应四时,五行得其理”。上节言小周天火候应乎一月,此节言大周天火候应乎一年。须知此中作用俱是攒簇之法,簇年归月,簇月归日,簇日归时。止在一刻中分动静。其中消息全赖坎离橐钥所谓“覆冒阴阳之道”者也。

此章皆以造化法象明乾坤坎离之功用。人身具一小天地,其法象亦然。干为首父天之象也,坤为腹母地之象也。震为足,巽为股。近乎地分长男长女之象也。艮为手,兑为口,近乎天分少男少女之象也。坎为耳,离为目,运乎天地之中,独当人位,中男中女之象也。其余四肢百骸,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仟毛孔,即众卦众爻之散布也。然此有形有名者,人皆知之。孰知其无形无名者乎?父母未生以前,圆成周徧廓彻,灵通本无污染。不假修证,空中不空,为虚空之真宰。所谓统体一太极也。既而一点灵光从太虚中来,倏然感附,直入中宫神室,作一身主人。所谓各具一太极也。主人既居神室,上通天毂,下通炁海,性命未分,尚是囫囫囵囵本来面目。迨中宫消息略萌,摄召太虚之气从两孔而入,直贯天毂而下达于炁海。干下交坤,坤中一爻遂实而成坎,是为命蒂。坤既成坎,其中一阴即随天气而上达于天毂,坤上交干,干中一爻遂破而成离,是为性根。于是 (he)的一声,脐蒂剪断,而性命遂分上下两弦矣。吕祖所云:“穷取生身受气初,莫怪天机都泄尽”者,此也。从此,后天用事,有门有户,不出乾坤,橐钥运用全在坎离。坎沉炁海,元精深藏太渊,九地之下莫测其底。橐之用也。离升天毂,灵光洞彻太虚,九天之上直贯其巓。钥之用也。出日入月,呼吸往来,正当天地八万四千里之中。一合一辟,而分昼夜。一消一息,而定晦朔。一惨一舒,而别寒暑。一喜一怒,而应春秋。四时五行,无不毕具。而造化在吾一身矣。故学道之士,茍能启吾之门户,而乾坤炉鼎可得而识矣。能运吾之毂轴,而坎离药物可得而采矣。能鼓吾之橐钥,而六十卦之阳火阴符可得而行持矣。所谓:顺之生人者,逆之则成丹也。

陈希夷曰:日为天炁自西而下以交于地,月为地炁自东而上以交于天。男女媾精之象也。天地不能寒暑也,以日月远近而为寒暑。天地不能四时也,以日月南北而为四时。天地不能昼夜也,以日月出没而为昼夜。天地不能晦朔也,以日月交会而为晦朔。阴阳虽妙,不外乎日月。造化虽大,不外乎坎离。故众卦之变虽不齐,而不出乎坎离之中爻。犹车之三十辐而共一毂者也。

坎离二用章第二

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天地者,乾坤之象。设位者,列阴阳配合之位。易谓坎离。坎离者,乾坤二用,二用无爻位,周流行六虚,往来既不定,上下亦无常。幽潜沦匿,变化于中。包囊万物,为道纪纲。以无制有,器用者空。故推消息,坎离没亡。言不茍造,论不虚生。引验见效,校度神明。推类结字,原理为征。坎戊月精,离己日光。日月为易,刚柔相当。土王四季,罗络始终。青赤白黑,各居一方。皆秉中宫,戊己之功。

此章揭言坎离二用不出一中。了首章运毂正轴之旨也。

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天地者,乾坤之象。设位者,列阴阳配合之位。易谓坎离。坎离者,乾坤二用,二用无爻位,周流行六虚,往来既不定,上下亦无常。幽潜沦匿,变化于中。包囊万物,为道纪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