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其政悶悶章第五十八

疏:前章明以政之君失無為之自化。此章明以政必敗,示禍福之所由。初標二政寬急不同。次明禍福二門,倚伏無準。人之迷下致眾生之迷執。是以聖人下舉聖德以勸修爾。○義曰:前明以政以奇用兵理國,法令伎巧,率下化人,既非無為,是皆資亂。此又明悶悶之政為是,察察之政為非,執於善則善反為妖、執於政則政反為譎,所尚者在於無滯無執,不有不為,不割不穢,不肆不耀,而能祛久迷之俗也。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

注:政教悶悶,無為而寬大,人則應之,淳淳而質朴矣。

疏:悶悶,無心寬裕也。淳淳,質朴敦厚也。言無為之君政教寬大,任物自成,既無苛暴,故其俗淳淳而質朴矣。

義曰:政簡則人淳,人淳則務省,務省則刑罰不用,賞勸不勞。君拱默而任賢臣,因循而順物國泰。無為之理,漸於玆乎。苛者法細而急也,暴者不令而刑也。夫先令而後刑,民知教矣。法簡而事緩,民知禁矣。苟犯其禁而後加刑,則刑一人而千萬人懼矣。朝令夕刑,民未知法,得非暴乎?況不令而刑,害人甚矣。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注:政教察察,有為苛急,人則應之,缺缺然而凋弊矣。

疏:察察,有為嚴急也。缺缺,凋弊離散也。有為之君,其政峽急,以法繩人,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人則凋弊而離散矣。

義曰:政刑則民亂,民亂則國殘。凋散之事,漸於玆矣。《素書》曰:國將衰者,人先弊。根枯則枝朽,人困則國殘。固當寬政養人,而康其國也。察察者,伺人之過,強明而急也。缺缺,凋敗不全,傷和害物也。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孰知其極?

注:倚,因也。伏,藏也。上言其政悶悶,俗則以為無政理之體,人乃淳淳然而質朴。此則禍為福之所因也。其政察察,俗則以為有政理之術,人乃缺缺然而凋弊。此則福為禍之所藏矣。

疏:禍兮福所倚者,前言悶悶之政,俗以為惡,而人反淳淳。質朴敦厚,豈非福因倚禍中而生也?福兮禍所伏者,伏,藏也。察察之政,俗以為善,物卻缺缺而凋弊,豈非禍伏藏福中而發也?孰知其極者,夫失道喪德,習偽尚華,故禍福循環,倚伏無準,誰有知其窮極者。

義曰:天地有休否,日月有虧盈,此倚伏之數也。禍藏福中,福極則禍至;福隱禍內,禍盡則福來。拘彼俗,纏此為常矣。惟有道之士,上德之君,抱道體和,陰陽不能制;全真反俗,善惡不能移。故禍不能加,福不能利,超然出得喪榮衰之外矣。夫以國言之,亦賢哲不能料,倚伏不可窮。齊有仲孫之難,而桓公興,遂霸其國。晋有里克之難,而文公起,乃統諸侯。是二國因禍而昌也。衛方寧靜,狄人滅之;邢方晏安,衛人滅之。是二國無禍而喪也。故伏藏因倚,莫知其極,故《春秋》云:有禍而啟其疆土,無禍而喪其守。守不可知也。

其無正耶?

疏:此言禍福之極,豈無正定耶?但由於人不能體道無為,妄生迷執,失其正爾。

義曰:常俗之人惑於禍福,寵至則喜,辱至則驚,愈失其正,致為妖祥矣。豈知側身修德,雊雉不足以貽灾;垣慮忘懷,失馬未必以為禍。悔吝無準,召之由人爾。

正復為奇,善復為妖。

注:禍福之極,豈無正耶?但眾生迷執,正者復以為奇詐,善者復以為妖祥。故禍福倚伏,若無正爾。

疏:此釋迷正所由也。言眾生迷於禍福,正處於正不明,以正者為奇詐,於善不了,以善者為妖祥,故若無正爾。

義曰:修道之要,在乎應變無心,方圓任器。不滯於禍福,不惑於正邪。滯於福則善復為妖矣,惑於正則正復為奇矣。帝王乘時任人,隨才適用。求正過切,矯正者必來;求善過切,矯善者必至。若虛心無滯,推公任賢,奇詐妖祥,幾乎息矣。

民之迷,其日固久。

注:以正為奇,以善為妖,如此迷倒,其為日也固已久矣。

疏:此歎眾生迷於正善,反以為奇為妖,其所由來尚矣。故曰其日固久矣。

義曰:俗之迷妄,積習生常,為日且久,終不開悟。老君歎彼群迷,丁寧垂訓,將以祛其迷也。迷謂失方也。夫不為禍福所惑,不為邪正所拘,曠蕩乎襟靈,均齊乎得喪,則何正善之能迷其方哉?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

疏:方,由正也。此舉聖德以勸修。聖人弘道濟代,萬物向方,身行正方,物則應之以自正,非立言教,裁割於物使從己也。

義曰:聖人正方以約己,人自正方以從化。夫人既失其正,所以迷方,由邪正不分,禍福所撓爾。聖人於禍無辱,於福無榮,不矯正以飾其心,不徇邪而溺其志。卓立物表,允執大中,則人皆向方,從其正也。

廉而不穢。

疏:廉,清廉也。穢,濁也。聖人率性清廉,自然化下,非穢彼之濁以揚其清。有本為劌,劌,傷也。聖人廉以成行,不傷於物。

義曰:聖人清廉以澡身,人自廉潔以順教,豈復滓穢乎?世人行教令也,制之以法,威之以刑,勸之以利,誘之以賞,而人順其教者十無二三矣。今聖人不以賞刑,不以法制,但清其己,廉其行,人自化之。豈俟宰割正方,而後知勸也。

直而不肆,

疏:肆,申也。聖人之行不邪,彼自從而正直,非為彼之不正,而申直以正曲。

義曰:聖人自然正直,故非申而正之。以正直率人,人自清正,所以上下俱正,而天下正矣。若上行回邪下為諛誷,何因正哉?《尚書?冏命》曰:僕臣正,其后克正。僕臣諛,其后自聖。此由臣之不正,以佞於上也。《春秋》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此申上化下,以成其邪正也。

光而不耀。

注:聖人善化,不割彼以為方,不穢彼以為廉,不申彼而為直,不耀彼而為光。修之身,而天下自化矣。

疏:光者,謂明智也。聖人雖有明智而韜晦之,不以炫耀。故云光而不耀。聖德如此,自然百姓淳淳而從化也。

義曰:聖智光明,非強炫耀也。此四者,皆聖人之行,借以開喻於人。以此而王天下,乃可稱其聖德。然大旨在乎知吉凶倚伏,祆奇不常,韞廉方而內明。含光直而內照,棄嚴暴之事,澄寬裕之懷。既除迷固之由,自吁希夷之妙也。

衛人使石宰醜據《左傳》,『石』當作『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