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大道汎兮章第三十四

疏:前章明賓服有道之君,由能自知自勝。此章明能成光大之業,皆為法道忘功。首標大道汎兮,示左右略無封畛。次云功成不有,明小大難與為名。是以聖人下舉聖人不貴其身,以成光大之業。○義曰:既明有道之君得自知自勝之用,能致壽而不亡。今舉君之德行如大道之無滯,不有其功,不恃其物,不為其大,故能成其大業。汎兮之道言可左可右,不拘一方也。封,疆也。畛,田中道也。物生物成,不辭不有,非大非小,聖行圓通,不貴大其身,故成其尊大也。

大道汎兮,其可左右。

注:大道汎兮,無繫而能應物,左右無所偏名。

疏:汎兮者,無繫之貌也。言道之為物,非陰非陽,非柔非剛,汎然無繫,能應眾象,可左可右,無所偏名。故莊子曰:夫道未始有封。

義曰:大道之體也,凝而為真,一融而為萬化,汎然不繫。諭彼虛舟,無塊然之質,不昧然而昏者,非陰也;無赫然之象,不皎然而明者,非陽也。懸天載地,乾健而龍行,非柔也;委和順物,細入毫芒,非剛也。能顯能晦,能微能章,汎汎然無所繫著也。刻彫類狀,無所不為,能應眾象也。旁通萬境,不局一方,可左可右也。一以貫之,為天下式,無所偏名也。未始有封,無涯無略,渙而散也。無所不無,寂而歸也。無所復有,生化萬殊也。《莊子?齊物篇》曰:古之真人,其知有所至矣。惡乎至?有以為未始有物者,至矣,盡矣,不可以加矣。未始有物。其次,以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此言天地初分,人生其內,品物咸遂,性識真淳,心跡無為,故無封執。其次,以為未始有是非,是非既彰,道所以虧也。道即虧也,則有偏名矣。修身之士,當體道虛心,無所執著,以臻其妙。理國當坦然無為,以合於道,通乎大方,歸於至理也。

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

疏:言天地萬物皆恃賴大道通生之功,以全其生理。而大道生化,妙本無心,雖則物恃以生,而道不辭以為勞倦。又解云:物不辭謝於道爾。

義曰:天之高也,道氣蓋之。地之厚也,道氣載之。萬物之繁也,道氣褊之。非大道運氣,孰能致其高廣、厚大、繁多之功哉?由道之所化,各得其生,生生成成,全備之理矣。道之生物也,無為而物自生。道之化物也,無為而物自化。雖因道而生化,而大道不以生化辭勞,物亦不以生化之恩歸功於大道。亦如雨露之施也,物自潤澤於下,物既不辭謝雨露之德,雨露亦不以灑潤稱功。所以聖主臨人,達賢利物,如大道生成,雨露膏潤爾。聖人忘功於上,民忘帝力於下,則合乎至化矣。

功成而不名有。

注:言萬物恃賴冲用而生化,而道不辭以為勞。功用備成,不名己有。

疏:功者,生成之功也。言大道生物之功備成,而不以其物為己之有。又解:道之生物,雖則功成,其功雖成曾不名有,言忘功也。

義曰:言於有也,則萬物之形各稟道氣,物得成就,皆道之功。非夫道氣稟之,則生成之功廢矣。而道之妙本無有無名,道之妙用無窮無已。物成而道不恃其力,物生而道不有其功。既不恃物為我功,亦不執物為我有,有無皆泯,功用都忘,不獨忘生物之功,亦乃忘萬物之有也。

愛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於小。

注:愛養群材而不為主宰。於物無欲,可則名於小,言不可名小也。

疏:此聲解義也。云可名於小者,不可名小爾。夫道生萬物,愛養熟成而不為主宰。於彼萬物常無欲心,豈是道之狹小耶?故云可名於小者,言不可名於小耳。

義曰:聲解義者,如修詞之人云其可得乎,是不可得也。以是詳之,則經所云可名於小,是不可名於小也。道之生化萬億之類,和氣周徧,巨細無遺,畜之養之,成之長之,愛護之功至矣,茂養之恩普矣。不為主宰,各遂生成,無心於物,含育之恩大矣。此聖旨所解也。今釋云:有情有形,飛沉動植,纖芥之小,丘山之大,道氣覆育,力無不周,仁愛畜養而不為主,物賴於道不以為功。雖鵬餛大軀,固乘道而變化,焦螟細品,亦資道以裁成。故秋毫之小也,道氣存則溫柔潤澤,道氣去則枯瘁凋零。秋毫不棄,可謂之小;充塞天下,可謂之大;不為主宰,可謂忘功。斯則道之用也。能小能大,而非小非大,無所不小,無所不大也。

萬物歸之而不為主,可名於大。

注:愛養之,故萬物歸之。有萬不同而不為主,可則名為大。言不可名大,非小非大,故以難名矣。

疏:萬物歸之者,歸道生成之功也。言萬物歸道,道不為主,而有此萬物。棄而不收,豈是道不廣大?故云可名於大爾。既云可左可右,所以非小非大。非小非大,固難與為名。注云有萬不同者,《莊子》文也。義曰:道生成於萬物,物稟生成之功,各歸功於道,而道不為主。任物自遂,非道之大,故聲解云可名於大乎,所以可名於小,是非小也,可名於大,亦非大也。非大非小,難可定名,是難與為名也。有萬不同者,《莊子?天地篇》孔子曰:夫道覆載萬物,洋洋乎大哉。君子不可不刳心焉,無為之謂也。無為為之之謂天,無為言之之謂德。愛人利物之謂仁,不同同之之謂大,行不崖異之謂寬,有萬不同之謂富。此言有萬物之不同,我獨同之,可謂富有天下也。道無有二物則萬形,於物則有萬不同,於道則統之惟一,此聖旨所解也。今釋云:大道匿德藏名,怕然無象,是可名於小也。萬物生者自生,化者自化,使各遂性,不為之主,是可名於大也。亦猶帝王以道育物,以德御民,考六氣之和,順四時之令,恩以篤之,義以正之,仁以愛之,禮以齊之,信以教之,賞以勸之,殺一草伐一木,叉以其時,孜孜焉,煦煦焉,恐其失所也,可名於小矣。及夫物遂其性,民得其宜,上下交歡,天地和泰,謙恭端穆,讓德於天,不為己有,不為其主,可名於大矣。

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注:是以聖人法道忘功,不自為光大,故能成其光大之業。

疏:言理天下之聖人,布德施惠,淳風偃化,物遂生成,法道忘功,不自為尊大,故能成其光大之業爾。

義曰:聖人之理天下也,愛民恤物,巨細申恩,若可名於小矣。任物遂性,歸功於天,又可名於大矣。法道施化,布德及人,鼓以淳和之風,被以清靜之政,忘功不有,不自尊高,故其盛業可大,聖德可大,以其不為大,故能此尊大。理身之士,汎然無著,若雲之無心,水之任器,可左可右,隨方隨圓,不滯於常,物來斯鑒。物雖廣不拘應用之心,利物雖多不矜利濟之德,仁逮蠢動,未始為私,眾善歸宗,不為之主。是能彰非小非大之德,無自尊自伐之稱,可以契全真之大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