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孔德之容章第二十一

疏:前章明畏絕俗學,若昏故獨異於人。此章明從順至道甚真,則能閱眾甫。首標孔德兩句,明德人之順道。次道之為物下十句,暢妙本之精真。自古下五句辨應用之名,結生成之德。○義曰:前以俗學為滯對持,示棄絕之門。此明至道非常恍惚,表棲真之所窮,眾甫之本始,惟至道之可依爾。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注:孔,甚也。從,順也。設問甚有德之人容狀如何,言此德人所行,唯虛極之道是順也。

疏:孔,甚也。從,順也。容,狀也。欲明行人所以順合至道,故云甚有德之人容狀若何。言甚有德之人容狀,唯虛極之道是順也。

義曰:道無名也,唯德是顯之德無本也。自道而成之,至人能順於道,德乃彰矣。故云甚有德之人,唯能順於道。夫帝王君臨天下,資順道以居尊,統御域中,必抱道而立極。故《尚書?堯典》、《舜典》皆云曰若稽古者,言順考古道也。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注:此明孔德所從之道,不有不無,冲用難名,故云恍惚。

疏:此明虛極妙本為物形狀,即孔德所從之道也。虛極妙本,強名曰道。道之為物,其運動形狀若何,言此妙本不有不無,難為名稱。欲謂之有則寂然無象,欲謂之無則湛似或存。無有難名,故謂之為恍惚爾。

義曰:恍惚者,不無不有,非有非無。謂之有焉,乃隨迎不得;謂之無也,乃應變多方。

義曰:道者,虛無之稱也。以虛無而能開通於物,故稱曰道,無不通也,無不由也。若處於有,則為物滯礙,不可常通。道既虛無為體,無則不為滯礙,言萬物皆由之而通,亦况道路以為稱也。寂然無體也,而天覆地載,日照月臨,冬寒夏暑,春生秋殺,萬象運動,皆由道而然,不可謂之無也。及乎窮其動用,考彼生成,豈見其所營為,豈知其所運化?不可謂之有也。乃是無中之有,有中之無,不得指而定名,故謂之為恍惚爾。

惚兮恍,其中有象。

注:惚,無也。恍,有也。兆見曰象,自無而降有,其中兆見一切物象。

疏:此明降生本迹也。惚,無也。恍,有也。兆見曰象,妙本無物,故謂之惚。生化有形,故謂之恍。斯則自無而降有,其中兆見一切物象,從本而降迹也。

義曰:自上而下謂之降,妙本之道出乎虛無。虛無之體清浮在上,欲生化品物,運道神功,於妙無之中而生妙有。妙有融化,自上而下降於人間,兆見物象,妙無為本,妙有為迹,本則澹然常存,迹乃資生運用。由是言之,一切物象皆由道生,一切形類皆道之子矣。

恍兮惚,其中有物。

注:物者,即上道之為物也。自有而歸無,還復至道,故云其中有物。

疏:物者,即上道之為物,謂妙本也。妙本降生,兆見物象,修性返德,則復歸無物。無物即道也。

義曰:物是妙無之本象,為妙有之迹。既從本而降迹,則是道生萬法。循迹歸本,則萬法復宗於道。言自妙有卻歸妙無,無始無終。常生常化矣。

疏:言人修性返德,不離妙本,自有歸無,還冥至道,故云其中有物。言有妙物也,此攝迹以歸本也。

義曰:自道所稟謂之性,性之所遷謂之情。人能攝情斷念,返性歸元,即為至德之士矣。至德之本,即妙道也。故言修性返德,自有歸無。情之所遷者有也,攝情歸本者無也。既能斷彼妄情,返於正性,正性全德,德為道階。此乃還冥至道也。冥者,契合也。妙物為道,故云攝迹歸本。此乃攝有甩之迹,歸無為之本也。

杳兮冥兮,其中有精。

注:恍惚有無,杳冥深昧也。虛極降生,修性返德。攝迹歸本,妙物存無。杳冥深昧,不可量測。含孕變化,中有至精。故云其中有精者也。

義曰:初則妙本降生,自無而顯有。次復攝迹還本,自有而歸無。明此二句強為終始,恐世人迷惑,言道不復存,執有則必無,執無則必有,兩邊為滯,不悟中道之門。故示之曰其中有精,甚真甚信。則明妙道常在不始不終。了悟玄言,即契中道矣。又就生成門解之,則恍惚之象者,清虛之氣也。在上為天。恍惚之物者,厚濁之氣也。居下為地。杳冥之精者,冲和之氣也。此三氣交感,而為人焉。人者,三才之中最靈之智,用天法地,無所不能,亦自妙本分氣而生。若失性任情,則離本而湮滅;若修性返德,則得道而超騰。其冲和之氣稟於身中,修之則存,甚真甚信也。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注:杳冥之精,本無假雜,物感則應,應用不差。故云有信。

疏:至道妙物,既本非假雜,變化至精,故其精甚真。生成之功,遍被羣有,物感必應,曾不差違,故云其中有信。

義曰:被,及也。差,爽也。違,失也。道之至也,微妙玄通,不可以有推,不可以無喻。去此之外不名為道,豈有諸法可假雜乎?可謂真矣。垂變化之功,功無不在,彰感應之,用用不可窮。故為至精至信也。《尚書》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是也。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

注:言道自古及今,生成萬物,物得道用,因用立名。生成之用,既今古是同,應用之名,故古今不去。

以閱眾甫。

注:閱,度閱也。甫,本始也。言至道應用,度閱眾物本始,各遂生成之用。

疏:閱,度閱也。甫,本始也。言道德生成之功本冥真精之信,始終無極,今古不渝。

義曰:渝,變也。杳冥真道,化育羣情,物有始終,道無今古。常為物本,而道本無為也。

疏:故物得道用之名,天清地寧之類,自古至今,常不去也。故注云生成之用。既今古是同,應用之名,故古今不去也。以此真精之信,度閱萬物本始,令各遂生成之用也。

義曰:前解云天覆地載,日照月臨,皆道與之用也。天清地寧,谷盈物生,皆道與之名也。此名此用,則今古不移,至信至精,則古今常在。不稱功於萬有,各被其生成,但著用於羣情,羣情豈睹其終始。為化之主,玄哉妙哉。

吾何以知眾甫之然哉?以此。

注:以此令萬物皆稟道妙用生成故耳。

疏:又詳質云,吾何以知萬物本始皆資稟於道,道又度閱之,令遂其生成之用而然哉。答云:以此。以此者,以此甚真甚信。凡今萬物,皆稟妙用生成,故知之爾。

義曰:道之生育萬殊,度閱眾類,為物之本,為化之先,天以之清,地以之寧,萬物以之生,日月以之明。其既然矣,何以知其然哉?以其甚精甚信,今古不移,物稟道生,道為物本故也。然則甚大之德者,天地也;至明之象者,日月也;用道法天者,帝王也。帝王富有天下,尊居域中,子育萬靈,首出庶物,安靜以象地,被裒以象天,職官以象四時,明賞罰以象秋夏,而能體道清净,法道無為,撫之以至仁,示之以至信,使眾生知道為本始,各捨末而歸元,知道為祖宗,慕還淳而復樸,洪圖克固,玄化克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