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译者说明
- 国共内战与中美关系:马歇尔使华秘密报告
- (美)马歇尔
- 1416字
- 2019-04-03 09:38:19
本书是马歇尔使华期间向美国国务院的报告书,于1976年在美国出版。在此以前,美国没有出版过关于马歇尔使华的完整记录,只是在美国国务院于1949年发表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中,有一章(第五章)叙述马歇尔使华的经过,但第五章在该书中仅占一百二十三页的篇幅,叙述是比较简略的。由于本书的出版,马歇尔使华的记载就更趋完整了。
这个报告书的大部分是马歇尔在中国时由美国驻华大使馆的人员编写的,在编写过程中,各部分完成后即分批寄送美国国务院,至1946年年底,已寄送了六批,共三十一章。最后三章和补遗《中国共产党对美国的态度》是马歇尔回到华盛顿以后,在1947年2月前后完成的。
原书分一、二两卷。第一卷是报告书的正文,第二卷是附件。报告书是以第一人称,即以马歇尔本人的语气写成的。在形式上,报告书对马歇尔的出使任务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从1945年12月出使中国开始,至1947年1月使团被召回美国为止。应该说,报告书的叙述是详尽的,对于每一次的会谈,会谈者的对话,国共双方的建议和反建议,每一事件的经过,等等,都有详细的记载。第二卷所收的附件,共有一百一十五个文件。
1946年是中国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力量之间的斗争开始大规模展开,中国两种命运开始进行决战的关键时刻。这时,美国政府派遣马歇尔这样一位重要人物作为总统特使来华“调解国共军事冲突”,绝不是偶然的。对此,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美国政府的政策是在借所谓‘调解’作掩护,以便从各方面加强蒋介石,并经过蒋介石的屠杀政策,压迫中国民主力量,使中国在实际上变为美国的殖民地。”[2] 事情的本质就是这样。1946年7月30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给杜鲁门总统的信中承认:二次大战后,美国虽然也曾设想过采取直接派兵帮助国民党向中国人民进攻的政策,但鉴于国际国内形势,慑于国内外舆论的压力,未能这样做,而是采取了这样的途径:“一方面援助国民党尽可能广大地在中国确立其权力,一方面鼓励双方从事协商,尽力避免内战的发生。”马歇尔在华期间所执行的,就是这种政策。他一方面在国共双方之间充当调解人,另一方面(也是本质的方面)又竭力以各种方式援助国民党。这种政策只能助长国民党企图以武力“击毁共产党”的嚣张气焰,丝毫无助于“避免内战的发生”。事实上,美国在经济上、军事上对国民党的大规模援助,从1945年到1949年一直都在大力推行,然而由于国民党腐败透顶,民心丧尽,这一切自然都归于失败了。马歇尔使华报告就是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失败的记录的一部分。这件事已过去三十多年了,今天的中美关系也已得到改善,但中美关系中的这件大事,作为历史,仍然值得我们加以仔细研究。本书虽然只对事件的演变和进程作了“客观”的叙述,很少涉及事情的本质和内幕,但它对马歇尔使华的经过作了完整的详细的记录,不少地方仍能流露出当时美国的真实意图,作为美国方面的一种官方材料,还是颇具参考价值的。
中译本将本书第一卷完全译出,未作删节。至于第二卷所载的文件,经过仔细查对,认为与马歇尔使华有关的比较重要的文件,在《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的附件中,均已列入,已有中译文,故未译出。
本书是由几位同志集体翻译的,具体分工如下:林海,绪言、第一至十八章;吕浦,第十九至二十四章;毛正坎,第二十五、二十六章(林海校);曾学白,第二十七章(吕浦校);黄光域,第二十八、二十九章(吕浦校);江枫,第三十至三十四章及《中国共产党对美国的态度》(林海校)。吕浦、林海并对全部译文作了校订。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