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辛勤努力

勤劳是指无论做什么事都非常专心。在当今社会,勤劳是一种值得高度赞扬和推崇的美德。

勤劳总体上是由长度、宽度和厚度这三个特性构成,其中前两个特性表示外延,第三个特性表示内涵。长度指的是辛勤劳动所持续的时间,宽度指的是辛勤劳动者的人数,厚度指的是做事时的专注度。

只有把这三个特性进行综合考虑,才能衡量一个人是不是勤劳。一个偶尔到中国旅行的人对中国居民的印象,肯定不同于一个久居中国的侨民。不过,他们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认为中国人很勤劳。一个初到中国的人,会认为中国人就像英国著名的基督教牧师约翰·卫斯理所说的那样“尽心竭力,持之以恒”。在中国,很少能见到闲人,好像每个人都很忙。当然了,也有许多富人即便不做事也能过得很富裕。不过,这些富人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很小,而且他们的生活也并不像外国人所认为的那样平庸。他们并非什么事也不做,而是非常关注自己的事业,就像他们当初白手起家时一样。

中国人分为以下几个阶层: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等。这些阶层都辛勤地劳作在自己的岗位上,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具体的情况。

中国的教育模式存在许多严重的弊端,所以很难被西方人接受。

不过,其中有一点却非常引人注目,那就是中国人认为“勤劳才有收获”。没错,中国存在用钱买官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读书人的热情,但这并不是卖官鬻爵最主要的结果。各省都在抱怨有待填补的空缺太少,而且远远少于合格的候选者。各级考场都挤满了人,经常是一个职位就有上万名考生来竞争。即便如此,中国人依然费尽心力想要进入考场,可见中国人有多勤劳。中国有一本书叫《三字经》,其中提到许多勤奋读书的事例。比如,借萤火虫的光亮读书,还有把书固定在耕牛角上,一边耕地一边读书的故事。时至今日,这类故事还是许多中国人努力学习的对象。一般来说,许多人在小有所成之后都会有所懈怠,不再像以前一样勤奋学习。这样的人,在中国根本算不上读书人。只有那些敢于劈荆斩棘、坚持不懈、最终功成名就的人,才配得上“读书人”这个代表着荣誉的称呼。除此之外,祖父、儿子和孙子还有可能出现在同一个考场,只为了争取同一个头衔。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这种情况,只有在中国才可能出现。

1889年春,《京报》上登载了几份奏折,其中谈及了老年考生参加省试的情况。据福州一位官员反映,在福州的秋试中,年过八十的考生有九个,年过九十的考生有两个。这些老年考生都通过了考试,因为他们的应试文章结构严谨、用词精确、论述有力。这位官员还说,这些老年考生是年过六旬才中的秀才,为了晋级,他们参加了三次会试。如果第四次晋级失败,朝廷就要授予他们名誉头衔。河南有一位官员也反映了同一种情况。他说,在河南的秋试中,年过八十的考生有十三位,年过九十的考生有一位,他们也同样因文章写得精练而通过了考试。要知道,这类考试为期九天,可是在此期间,他们却丝毫没有表现得像个老人。最令人吃惊的是安徽的情况,在安徽的秋试中,年过八十的考生有三十五位,年过九十的考生多达十八位!这种情况在其他国家根本不可能出现。

中国的读书人过的是持续勤劳的生活,中国的农民更是如此。中国农民的工作就像家务活一样永远也干不完。就拿中国北方来说吧,各省农民只有在寒冬时期才能得到短暂的休息,其他时间都有许多活儿要干,根本闲不下来。当然了,其他国家的农民也很有可能面临同样的情况。但是,相比之下,还是中国农民最勤劳。

工人的情况还不如农民。工人们长期过着极度贫穷的日子,对他们来说,生活太艰辛了。农民种下白菜并细心地清除害虫。工人一样尽心做事,只是为了能够养活一家人。在有些地方,即便能够雇上马车,一些外出办事的人也不会坐马车,而是习惯了半夜就动身,一步步走到目的地。无论什么时候,都能看到一些身形矮小的农民在忙碌着。

他们手拿粪叉,身背粪筐,四处寻找着粪便。如果没有其他事可做,他们就去拾粪。时至今日,这件事已经成了一种习俗,而且好像永远也做不完。

有些人为了养活一家人,经常被迫做两份工作。比如天津的船工,他们在河流封冻时无法继续行船,于是他们就想起了拉冰橇,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快速又低价的运输方式。有些农村的情况也是如此。为了能够多赚一些钱,农民们会忙里偷闲地做帽子或搓草绳,然后拿出去卖。农村妇女几乎没有不纳鞋底的。她们即便是在村口聊天,双手也在忙活着。她们还会搓棉花来纺纱……反正她们不会闲着。

最勤劳的是商人及其伙计。当然了,西方国家的伙计也很忙碌。

可是,相比之下,还是中国的伙计最忙,他们手上的活儿好像永远也干不完。他们的活儿很重,而且几乎没有节假日,只有在忙得有些晕头转向时才能休息一会儿。

中国的店铺总是早早地就开门了,却迟迟不关门。记账采用的是既细致又繁琐的复式记账法,账房先生总要忙到深夜才能记录好销售额和收入情况。伙计们呢,没事做时也不能下班,只好从收到的钱币中挑选出值钱的铜板来解闷。

中国最辛苦的阶层是官员,这真是出人意料。与此同时,这个阶层也最令人嫉妒。任何一个有抱负的中国人都乐意当官。作为中国官员,无论你级别是高是低,都必须忙于公务对其负责到底。公务很繁杂,这也出人意料。一位驻华大使曾经采访过中国的一位重要政治人物,下面就是他的采访报告:“有一次,我听中国的一位内阁大臣抱怨他们整天疲于应付日常工作。他说,每天凌晨两点,他都要离开家到皇宫里值班,直到早上六点才开始以内阁大臣的身份处理公务;九点至十一点,他得以兵部官员的身份掌管兵部;中午十二点至下午两点,他得在刑部办公;下午两点至六点,他要待在衙门里,因为他是总理各国事务的高级官员。这样的日子一天天重复着。除此之外,他还不得不抽空出席各种特别会议,除非他忙得实在脱不开身。他每天晚上回到家,几乎都已经过了七八点钟了。”据说,大约半年之后,这位官员就因劳累过度去世了。我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丝毫没有感到意外。

的确,中国有许多官员都对政府做出了很大贡献,可是他们最终却累死在仕途上。

我们之前已经说过,勤劳的外延既包括辛勤劳动所持续的时间,又包括辛勤劳动者的人数。在这两个方面,中国人做得都非常好,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每天天刚亮,中国人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事实上,中国的新一天经常是过完午夜就开始了。中国皇帝上早朝时,欧洲各国的皇帝还没有从沉睡中醒来。中国皇帝这么早上早朝,在中国人看来是非常自然的,可是西方人却无法理解。在中国,许多民众都会效仿皇帝的言行。无论是广州铜匠、福州锡匠、宁波木匠、上海磨工,还是北方各省的纺织工,都是起早贪黑的。天还没有亮,菜农就出现在集市上了,他们是从数里之外的家里赶来的,只等天亮了好卖菜。西方人吃早饭的时间与中国集市结束的时间差不多。夏日的上海,如果你在早晨五点半以后去主要街道上散步,就能明显地发现东西方国家的强烈反差。欧洲人在黄浦江边建了一些高楼,然后在里面做买卖。每天早上,在欧洲人还没有动静时,亚洲人就已经出现在街上了,而且已经活动了很长时间。几个小时之后,中国人已经把半天的活儿都忙完了。直到这时,西方人才慢腾腾地来到市场上,与西方人抢生意。

关于中国人的勤劳,英国驻华公使约翰·戴维斯曾经做过正确的评价。在他看来,中国人如此勤劳,表明中国政府成功地令人民自给自足了。勤劳是中国人的特性之一,应该受到重视,并将其长期保持下去。

下面再谈一谈勤劳的内涵。身为亚洲人的中国人,在工作时也体现了这一点。中国人充满了活力,如果我们试图按照自己的模式去改变他们,肯定是白费力气。另外,我们无论对什么事都充满了热情,并且非常崇尚这种热情,可是中国人却不一样。我们身为盎格鲁—撒克逊人,即便没有《圣经》的暗示,也知道用心工作很重要。而中国人呢,他们即便有成熟的宗教和哲学的共同影响,也仍然没什么变化,因为他们更看重流传了几千年的经验,做什么事时都是一副泰然自若的样子。

有人禁不住要问:假如有那么一天,白种人和黄种人不可避免地展开了一场激战,以勤劳和热情的角度,失败的会是哪一方?答案不言而喻。

古代以色列王国的第三任国王所罗门认为勤能致富。如果这一观点是正确的,那么中国无疑应该是地球上最兴旺的国家。可惜的是,中国人明显缺乏一些美德,所以他们才无法做到这一点。如果中国人能平衡发展各种美德,那么中国完全有可能兴旺起来。中国人所缺乏的美德,主要是诚信。如果中国人能够想尽办法恢复这一美德,那么用不了多长时间,他们的勤劳就能为他们带来巨大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