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哀公卷第二十(起元年尽十四年)(1)

哀公元年

(公元前四九四年)

经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译文】

元年,春天,周历正月,哀公即位。

经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

【译文】

楚王、陈侯、随侯和许君领兵围攻蔡国。

经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夏,四月,辛巳,郊。

【译文】

鼷鼠咬伤了郊祭选用的牛的角,占卜改用别的牛。夏季,四月辛巳日,举行郊祭。

传此该之变而道之也。于变之中,又有言焉。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志不敬也。郊牛日展斛角而知伤,展道尽矣。郊自正用至于三月,郊之时也。夏四月郊,不时也。五月郊,不时也。夏之始可以承春,以秋之末承春始,盖不可矣。九月用郊,用者,不宜用者也。郊三卜,礼也。四卜,非礼也。五卜,强也。卜免牲者,吉则免之,不吉则否。牛伤,不言伤之者,伤自牛作也,故其辞缓。全曰牲,伤曰牛,未牲曰牛。其牛一也,其所以为牛者异。有变而不郊,故卜免牛也。已牛也,其尚卜免之何也?礼,与其亡也,宁有,尝置之上帝矣,故卜而后免之,不敢专也。卜之不吉,则如之何?不免。安置之?系而待。六月上甲,始庀牲,然后左右之。予之所言者,牲之变也,而曰我一该郊之变而道之何也?我以六月上甲始先庀牲,十月上甲始系牲,十一月,十二月,牲虽有变,不道也。待正月,然后言牲之变,此乃所以该郊。郊,享道也,贵其时,大其礼,其养牲虽小,不备可也。子不志三月卜郊何也?自正月至于三月,郊之时也。我以十二月下辛,卜正月上辛,如不从,则以正月下辛,卜二月上辛。如不从,则以二月下辛卜三月上辛。如不从,则不郊矣。

【译文】

这里全面说说郊祭的变通情况,在变通之中,有值得重点说的。选作郊祭用的牛被小鼠咬伤了,就要占卜,改用别的牛。记载它,是为表明君王不敬天。郊牛的角每天都要看,全面地看。郊祭是从正月到三月举行。四用就不合乎季节了,五月也不合时宜。(不过)夏季的开始(四、五月)接着春末,(还不算太过时)。如果用秋末接着春天的开头,大概不可以。九月举行郊祭不可以。用,是不该用的意思。郊祭要占卜三次,这合于礼。四次,不合于礼。卜五次,就更勉强了。如果祭祀用的牲受了伤,要占卜可不可以免掉用牲。占卜吉利就免,不吉利就不能免。有时,郊牛受伤了,经文不记(如宣公三年经文),那因为是牛自己弄伤的,所以经文措辞也和缓。郊祭用的牛没有受伤时称牲,受了伤称牛,没有选为郊祭用的也称牛。一样的牛,用以称呼它的名称不一样。有了变化不能郊祭,就得占卜是否不用牛做祭祀的牺牲。牛已有伤不能用了,为什么还占卜是否不用牛呢?占卜,合于礼。与其不占卜,宁可占一下好,放到上天那儿决定吧。所以应占卜而后决定是否不用牛,不能擅自决定。如果占卜不吉利,就不能免掉用牲。怎么安置受伤的牛呢?把它拴起来等候处置。六月上旬的甲日,才备选出新牛做祭祀用的牲,然后再处置受伤的牛。我以上所说的,是牲牛的变通情况。而前面,我说过要全面说郊祭的变通情况,是什么呢?在六月上旬的甲日准备好祭祀用的牲,十月上旬的甲日把选好的牲牛拴上,好好饲养。十一月,十二月,牲如有变化,当然要卜选更换,自不待说。等到正月,才着重说说牲牛有变故的情况,这就是全面说了郊祭。郊祭,是献上牺牲让天神享用。季节很重要,礼仪要盛大。至于养的牲,即使小点也可以。你不知道三月占卜郊祭是什么意思吧?从正月到三月是郊祭的季节。在十二月下旬的辛日占卜正月上旬的辛日。如果不吉利,再在一月下旬的辛日占卜二月上旬的辛日。如果不吉利,就在二月下旬的辛日占卜三月上旬的辛日。如果还不吉利,就不举行郊祭了。

经秋,齐侯,卫侯伐晋。

【译文】

秋季,齐侯和卫侯领兵攻伐晋国。

经冬,仲孙何忌帅师伐邾。

【译文】

冬天,鲁卿仲孙何忌领兵攻伐邾国。

哀公二年

(公元前四百九十三年)

经二年,春,王二月,季孙斯、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伐邾,取漷东田及沂西田。癸巳,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及邾子盟于句绎。

【译文】

二年春,周历二月,季孙斯、叔孙州仇和仲孙何忌领兵攻打邾国,得到漷水以东和沂水以西的土地。癸巳日,在句绎签盟。

传漷东,未尽也。沂西,未尽也。三人伐而二人盟何也?各盟其得也。

【译文】

经文记“漷东”,表明漷水附近的土地没有全部得到。记“沂西”,表明沂水附近的土地没有全部得到。三个人领兵攻伐,却两个人签盟,是为什么呢?说是各自为自己所得签盟。

经夏,四月,丙子,卫侯元卒。

【译文】

夏天,四月丙子日,卫灵公去世。

经滕子来朝。

【译文】

滕国国君来鲁朝见。

经晋赵鞅帅师纳卫世子蒯聩于戚。

【译文】

晋国赵鞅领兵让卫国太子进入戚邑。

传纳者,内弗受也。帅师而后纳者,有伐也。何用弗受也,以辄不受也。以辄不受父之命,受之王父也。信父而辞王父,则是不尊王父也。其弗受,以尊王父也。

【译文】

用纳字,表明卫国不接受他。领兵送他回国,说明是经过攻打才进入。卫国由于什么不让蒯聩回国?因为辄不接受他。辄不听父命,而听祖父之命。如果辄信任父亲不听祖父的话,这就是不尊敬祖父。辄不让父回国,是尊敬祖父。

经秋,八月,甲戌,晋赵鞅帅师及郑罕达战于铁,郑师败绩。

【译文】

秋季,八月甲戌日,晋卿赵鞅领兵跟郑国的罕达在铁地作战,郑军大败。

经冬,十月,葬卫灵公。

【译文】

冬季,十月,安葬卫灵公。

经十有一月,蔡迁于州来,蔡杀其大夫公子驷。

【译文】

十一月,蔡国迁移到州来。蔡国杀了自己的大夫公子驷。

哀公三年

(公元前四百九十二年)

经三年,春,齐国夏、卫石曼姑帅师围戚。

【译文】

三年春,齐国的国夏和卫国石曼姑领兵包围戚邑。

传此卫事也,其先国夏何也?子不围父也。不系戚于卫者,子不有父也。

【译文】

这是卫国的事,为什么先记国夏?因为儿子不能围攻父亲。不把戚地跟卫国联系上,是表示儿子不愿有这么个父亲。

经夏,四月,甲午,地震。

【译文】

夏季,四月甲午日,发生地震。

经五月,辛卯,桓宫、僖宫灾。

【译文】

五月辛卯日,桓公的庙和僖公的庙着火。

传言及,则祖有尊卑。由我言之,则一也。

【译文】

如果用了“及”字,就表明祖宗有尊卑之别了。从我的角度说,祖宗的地位是一样的。

经季孙斯、叔孙州仇帅师城启阳。

【译文】

季孙斯和叔孙州仇领兵在启阳修筑城墙。

经宋乐髡帅师伐曹。

【译文】

宋国的乐髡领兵伐曹国。

经秋,七月,丙子,季孙斯卒。

【译文】

秋季,七月丙子日,鲁卿季孙斯去世。

经蔡人放其大夫公孙猎于吴。

【译文】

蔡国把它的大夫公孙猎放逐到吴国。

经冬,十月,癸卯,秦伯卒。

【译文】

冬天,十月癸卯日,秦惠公去世。

经叔孙州九,仲孙何忌帅师围邾。

【译文】

叔孙州仇和仲孙何忌领兵围攻邾国。

哀公四年

(公元前四百九十一年)

经四年,春,王二月,庚戌,盗弑蔡侯申。

【译文】

四年春,周历二月,庚戌日,强盗杀死了蔡侯。

传称盗以弑君,不以上下道道也。内其君而外弑者,不以弑道道也。春秋有三盗,微杀大夫谓之盗,非所取而取之谓之盗,辟中国之正道以袭利谓之盗。

【译文】

说盗贼杀了国君,这不是用上君下臣的关系记述的,是用外杀内的关系记述的,不用下杀上的关系记的。春秋经记有三种盗,小民杀大夫叫盗;不该取得的硬要取得叫盗;用夷狄人的手段偷得名利的叫盗。

经蔡公孙辰出奔吴。

【译文】

蔡国的公孙辰逃到吴国。

经葬秦惠公。

【译文】

安葬秦惠公。

经宋人执小邾子。

【译文】

宋国捉住了小邾国的国君。

经夏,蔡杀其大夫公孙姓、公孙霍。

【译文】

夏天,蔡国杀了自己的大夫公孙姓和公孙霍。

经晋人执戎蛮子赤归于楚。

【译文】

晋国抓住戎蛮的头领赤,把他送给楚国。

经城西郛。

【译文】

鲁国在西部修筑外城。

经六月,辛丑,亳社灾。

【译文】

六月,辛丑日,毫城的土地庙闹火灾。

传亳社者,亳之社也。亳,亡国也。亡国之社以为庙,屏戒也。其屋亡国之社,不得上达也。

【译文】

亳社,就是亳城的土神庙。“亳”是已经灭亡了殷商的国都。亳社要立在别的庙之外,以为屏蔽。亳社上顶有覆盖,不能通上天。

经秋,八月,甲寅,滕子结卒。

【译文】

秋天,八月甲寅日,滕顷公去世。

经冬,十有二月,葬蔡昭公。

【译文】

冬季,十二月,安葬蔡昭公。

经葬滕顷公。

【译文】

安葬滕顷公。

哀公五年

(公元前四百九十年)

经五年,春,城毗。

【译文】

五年,春天,鲁国在毗地修城墙。

经夏,齐侯伐宋。

【译文】

夏天,齐国攻伐宋国。

经晋赵鞅帅师伐卫。

【译文】

晋卿赵鞅领兵攻伐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