僖公元年
(公元前六百五十九年)
经元年,春,王正月。
【译文】
僖公元年,春天,周历正月。
传继弑君不言即位,正也。
【译文】
继承被杀的国君的君位,不记载即位,是对的。
经齐师、宋师、曹师次于聂北,救邢。
【译文】
齐军、宋军、曹军驻扎在聂北,救助邢国。
传救不言次,言次,非救也。非救而曰救何也?遂齐侯之意也。是齐侯与?齐侯也。何用见其是齐侯也?曹无师,曹师者,曹伯也。其不言曹伯何也?以其不言齐侯,不可言曹伯也。其不言齐侯何也?以其不足乎扬,不言齐侯也。
【译文】
说救就不能说次,说次,就不是救。不是救为什么说救?是顺应齐侯的意思。这次是齐侯率军吗?是齐侯。根据什么看出是齐侯?曹国没来军队,曹师是指曹伯。为什么不称曹伯?因为没称齐侯,就不能称曹伯。为什么不称齐侯?因为他不值得称赞宣扬,所以不称齐侯。
经夏,六月,刑迁于夷仪。
【译文】
夏季,六月,邢国迁到夷仪。
传迁者,犹得其国家以往者也。其地,邢复见也。
【译文】
迁,好像是得到了国家往那去的意思。提出迁往的地方,表示邢国又出现了。
经齐师、宋师、曹师城邢。
【译文】
齐军、宋军、曹军帮助邢国筑城。
传是向之师也。使之如改事然,美齐侯之功也。
【译文】
这些就是先前驻扎在聂北的三国军队,让他们改做筑城的事。(记载下来)是赞美齐侯的功劳。
经秋,七月,戊辰,夫人姜氏薨于夷,齐人以归。
【译文】
秋季,七月戊辰日,夫人姜氏死在夷地,齐国把它带回国。
传夫人薨不地。地,故也。不言以丧归,非以丧归也,加丧焉。讳以夫人归也,其以归,薨之也。
【译文】
诸侯夫人死不记载地点,这次记夷地是有缘故的。不说把尸体送回国,因为没把尸体送回国,是接哀姜回齐国,然后杀死的。忌讳齐人把夫人带回国。回国后杀死的。
经楚人伐郑。
【译文】
楚国攻伐郑国。
经八月,公会齐侯、宋公、郑伯、邾人于柽。
【译文】
八月,僖公和齐侯、宋公、郑伯、邾人在柽地会盟。
经九月,公败邾师于偃。
【译文】
九月,僖公在偃地打败邾国军队。
传不日,疑战也。疑战而曰败,胜内也。
【译文】
不记载日期,因为是没有确定日期的作战。疑战而说败,是鲁国胜了。
经十月,壬午,公子友帅师败莒师于丽,获莒挐。
【译文】
十月壬午日,公子友领兵在丽地打败莒国军队,俘获了莒挐。
传莒无大夫,其曰莒挐何也?以吾获之目之也。内不言获,此其言获何也?恶公子之绐。绐者奈何?公子友谓莒挐曰:“吾二人不相说,士卒何罪?”屏左右而相搏。公子友处下,左右曰:“孟劳”。孟劳者,鲁之宝刀也。公子友以杀之。然则何以恶乎绐也?曰弃师之道也。
【译文】
莒国没有大夫。为什么称他莒挐?是从我们鲁国俘获他的角度来看他。鲁国征战不记俘获,这次为什么记?是憎恨公子友的欺骗行为。怎么欺骗?公子友对莒挐说:“我二人打仗,士卒有什么罪?”就叫士卒退下。二人搏斗,公子友处于劣势。身边的人说:“孟劳”。孟劳是鲁国的宝刀。公子友用刀杀死莒挐。如此,那么为什么憎恨欺骗呢?说是违背了打仗的道德。
经十有二月,丁巳,夫人氏之丧至自齐。
【译文】
十二月丁巳日,夫人姜氏的尸体运回齐国。
传其不言姜,以其杀二子,贬之也。或曰:“为齐桓讳杀同姓也”。
【译文】
不用姜字,是因为夫人杀了两个儿子,(不称她的姓)为贬斥她。有的人说,是避讳说齐桓公杀了同姓姊妹。
僖公二年
(公元前六百五十八年)
经二年,春,王正月,城楚丘。
【译文】
僖公二年,春天,周历正月,在楚丘修筑城墙。
传楚丘者何?卫邑也。国而曰城,此邑也,其曰城何也?封卫也。则其不言城卫何也?卫未迁也。其不言卫之迁焉何也?不与齐侯专封也。其言城之者,专辞也。故非天子不得专封诸侯,诸侯不得专封诸侯。虽通其仁,以义而不与也。故曰,仁不胜道。
【译文】
楚丘是什么?是卫国的城邑。对国家来说是修城,这是小邑,怎么说修城呢?是把卫国封在那里。那为啥不说在卫修城?卫国没有迁移。为什么不说卫国迁移?不赞同齐桓公擅自封诸侯。说修城,是擅自的意思。不是天子不能擅自分封诸侯,诸侯不能擅自封诸侯。(齐桓公)即使行仁,根据义就不赞同他的做法。所以说,行仁不能背义。
经夏,五月,辛巳,葬我小君哀姜。
【译文】
夏季,五月辛巳日,安葬君夫人哀姜。
经虞师、晋师灭夏阳。
【译文】
虞军和晋军灭了夏阳。
传非国而曰灭,重夏阳也。虞无师,其曰师何也?以其先晋,不可以不言师也。其先者何也?为主乎灭夏阳也。夏阳者,虞虢之塞邑也,灭夏阳而虞虢举矣。虞之为主乎灭夏阳何也?晋献公欲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乎?”公曰:“此晋国之宝也。如受吾币而不借吾道,则如之何?”荀息曰:“以小国之所以事大国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币。如受吾币而借吾道,则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厩而置之外厩也。”公曰:“宫之奇存焉,必不使受之也。”荀息曰:“宫之奇之为人也,达心而懦,又少长于君。达心则其言略,懦则不能强谏,少长于君,则君轻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此中知以上乃能虑之。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公遂借道而伐虢。宫之奇谏曰:“晋国之使者,其辞卑而币重,必不便于虞。”虞公弗听,遂受其币而借之道。宫之奇谏曰:“语曰‘唇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与。”挈其妻子以奔曹。献公亡虢,五年而后举虞。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译文】
不是国家而称灭,是认为夏阳重要。虞国没有军队(攻打夏阳),为什么称虞师?因为它排在晋师之先,所以不能不称虞师。为什么排在晋师前边?因为它是灭夏阳的主要因素。夏阳,是虞虢交界处的一座城。夏阳被灭后,虞虢二国也就被攻克了。为什么说虞是灭夏阳的主要因素?晋献公要攻打虢国。荀息说:“为什么不用屈地的马和垂棘的玉向虞国借道?”献公说:“这些是我们晋国的宝贝。如果虞接受了礼物,却不借给我们道,那怎么办?”荀息说:“这有个小国尊奉大国的道理。它不借给我们道,肯定不敢接受我们的礼物。如果接受了我们的礼物,借给我们道,这就像我们从国内的府库取出璧玉,放到国外的府库,从国内马棚牵出马,放到国外马棚一样。”公说:“宫之奇在虞国。”荀息说:“宫之奇这个人,心性明达,可是懦弱,又和国君从小在一起,一块长大。心性明达说话就简约;性格懦弱就不能坚决进谏;从小和君王一起长大,君王就会轻视他。再说好东西就放在眼前,祸患是以后的事,这种情况,中等智慧以上的人才能考虑周全。我估计虞君是中等智慧以下的人。”献公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劝谏虞公说:“晋国派来的使臣,言语卑微,可带的礼物丰厚,这肯定对虞国不利。”虞公不听,接受了礼物,借路给晋国。宫之奇又劝谏说:“俗话说‘唇亡齿寒’,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呵。”他带着妻儿逃到曹国避难。晋献公灭了虢国,五年后占领了虞国。荀息牵着马,拿着璧玉走到献公面前说:“璧玉还是这样子,马的年龄增长了。”
经秋,九月,齐侯、宋公、江人、黄人盟于贯。
【译文】
秋天,九月,齐侯和宋公、江、黄二国国君在贯地会盟。
传贯之盟,不期而至者江人黄人也。江人黄人者,远国之辞也。中国称齐宋,远国称江黄,以为诸侯皆来至也。
【译文】
贯地的盟会,没约请就来的是江人黄人。记下江黄,表示远方国家参加了。中原一带的诸侯只举齐宋,边远的举出江黄二国,以此表示诸侯都到了。
经冬,十月,不雨。
【译文】
冬季,十月,没下雨。
传不雨者,勤雨也。
【译文】
记“不雨”,是殷切盼望下雨的意思。
经楚人侵郑。
【译文】
楚国侵略郑国。
僖公三年
(公元前六百五十七年)
经三年,春,王正月,不雨。
【译文】
僖公三年,春天,周历正月,没下雨。
传不雨者,勤雨也。
【译文】
记“不雨”,是殷切盼望下雨的意思。
经夏,四月,不雨。
【译文】
夏季四月,没下雨。
传一时言不雨者,闵雨也。闵雨者,有志乎民者也。
【译文】
记载一季不下雨,这是为缺雨而忧心哪。为缺雨而忧心,是为民着想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