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出曰治兵,习战也。入曰振旅,习战也。治兵而陈蔡不至矣。兵事以严终,故曰善陈者不战,此之谓也。善为国者不师,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死,善死者不亡。
【译文】
出到郊野叫练兵,是为演习作战。进入国都叫整军,也是演习作战。练兵,陈蔡就不来了。军队阵列始终严整,所以说会练兵列阵的不用作战,就指的是这种情况。善于治国的不要军队,善于用兵的不必演习阵列,善于列阵的不用作战,善于作战的极少伤亡,善于死的不做无谓的牺牲。
经夏,师及齐师围郕,郕降于齐师。
【译文】
夏天,鲁国军队和齐国军队包围郕城,郕城百姓投降齐军。
传其曰降于齐师何?不使齐师加威于郕也。
【译文】
为什么说投降齐军呢?不让齐军对郕国施加武力。
经秋,师还。
【译文】
秋季,鲁军回国。
传还者,事未毕也,遁也。
【译文】
鲁军回国,战事没完,(鲁)回避了。
经冬,十有一月,癸未,齐无知弑其君诸儿。
【译文】
冬季,十一月,癸未日,齐国公孙无知,弑齐襄公。
传大夫弑其君,以国氏者,嫌也,弑而代之也。
【译文】
大夫杀国君,记载时名前冠以国名,表示有嫌疑,疑他弑君将以己代之。
庄公九年
(公元前六百八十五年)
经九年,春,齐人杀无知。
【译文】
鲁庄公九年春天,齐国杀死公孙无知。
传无知之挈,失嫌也。称人以杀大夫,杀有罪也。
【译文】
提无知的名,表明他没当上国君。经文记某人杀大夫,表示被杀的人有罪。
经公及齐大夫盟于暨。
【译文】
庄公和齐国大夫在暨地会盟。
传公不及大夫。大夫不名,无君也。盟纳子纠也。不日,其盟渝也。当齐无君,制在公矣。当可纳而不纳,故恶内也。
【译文】
鲁公不能同别国大夫签盟。签盟的大夫不提名,因为齐国没有国君。约定送子纠回国,不记日期,因为盟约变了。在齐国没有国君时,决定权就在鲁公了。可以送子纠回国,却没送回去,所以认为是鲁国的耻辱。
经夏,公伐齐,纳纠。齐小白入于齐。
【译文】
夏天,庄公攻打齐国,送公子纠回国。齐公子小白先回到齐国。
传当可纳而不纳。齐变而后伐。故乾时之战,不讳败,恶内也。大夫出奔反,以好曰归,以恶曰入。齐公孙无知弑襄公,公子纠、公子小白不能存,出亡。齐人杀无知,而迎公子纠于鲁。公子小白不让公子纠先入,又杀之于鲁,故曰齐小白入于齐,恶之也。
【译文】
可以送纠回国却没送成。齐国改变盟约后,就讨伐它。所以乾时一战,不避讳鲁国失败,认为是鲁的耻辱。大夫出国避难,后来返回国,如果认为他好就记“归”,认为他坏就记“入”。齐国的公孙无知杀了襄公,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不能呆在齐国,出逃国外。齐国杀了无知后,到鲁国迎公子纠。公子小白不让公子纠先回国,又在鲁国杀了纠。所以经文记“齐小白入于齐”,是对他表示憎恨。
经秋,七月,丁酉,葬齐襄公。
【译文】
秋季,七月丁酉日,安葬齐襄公。
经八月,庚申,及齐师战于乾时,我师败绩。
【译文】
八月庚申日,鲁国跟齐军在乾时作战,鲁军大败。
经九月,齐人取子纠杀之。
【译文】
九月,齐国杀死公子纠。
传外不言取,言取,病内也。取,易辞也。犹曰取其子纠而杀之云尔。十室之邑可以逃难,百室之邑可以隐死,以千乘之鲁,不能存子纠,以公为病矣。
【译文】
鲁以外的国家不能说取,经文用“取”字,是责备鲁国。取,表示容易得到的意思,就像说拿来那子纠就杀了。十户人家的小城就可以避难,百户人家的小城就可以隐藏不死,凭着拥有千辆兵车的鲁国,却不能保住公子纠,因此鲁公要被责备呵。
经冬,浚洙。
【译文】
冬天,疏浚洙河。
传浚洙者,深洙也,著力不足也。
【译文】
疏浚洙河,就是深挖洙河河道,显出力量不足。
庄公十年
(公元前六百八十四年)
经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
【译文】
十年,春季,周历正月,庄公在长勺打败齐军。
传不日,疑战也。疑战而曰败,胜内也。
【译文】
没记载日子,因为没约定作战日期。没约定作战而记失败,是鲁国打胜了。
经二月,公侵宋。
【译文】
二月,庄公领兵侵略宋国。
传侵时,此其月何也?乃深其怨于齐,又退侵宋以众其敌,恶之,故谨而月之。
【译文】
凡是侵略记下季节。这次为什么记月份?已经跟齐结下深仇,又退兵侵略宋国,到处树敌。为责备庄公,所以慎重地记下月份。
经三月,宋人迁宿。
【译文】
三月,宋国人迁到宿国。
传迁,亡辞也。其不地,宿不复见也。迁者,犹未失其国家以往者也。
【译文】
迁走是灭亡的意思。不记载迁的地方,是因为再也见不到宿国了。用“迁”字,就好像没有失掉国家而迁往别处了。
经夏,六月,齐师、宋师次于郎,公败宋师于乘丘。
【译文】
夏季六月齐军、宋军驻扎郎地,庄公在乘丘打败宋公。
传次,止也,畏我也。不日,疑战也。疑战而曰败,胜内也。
【译文】
次是驻留不前的意思,是因为怕我们鲁国。没记作战日期,因为不是约定日期的作战。记(齐宋)败了,是鲁国胜了。
经秋,九月,荆败蔡师于莘,以蔡侯献舞归。
【译文】
秋天,九月,楚国在莘地打败蔡军,把蔡侯抓回楚国。
传荆者,楚也。何为谓之荆?狄之也。何为狄之?圣人立,必后至。天子弱,必先叛,故曰荆,狄之也。蔡侯何以名也?绝之也。何为绝之?获也。中国不言败,此其言败何也?中国不言败,蔡侯见其获乎?其言败何也?释蔡侯之获也。以归,犹愈乎执也。
【译文】
荆是指楚国。为什么称它荆?是把它视为夷狄。为什么视楚为夷狄?(因为)天子即位,楚国迟迟不朝拜;天子如果软弱,楚肯定先反叛。所以称它荆,把它视为夷狄。为什么称蔡侯的名?因为他绝了君位。为什么绝了君位?他被楚俘获了。对中原各诸侯国不说败,这里为什么说败?不说败能表明蔡侯被俘获吗?为什么说败,为解释蔡侯被俘获。把蔡侯带回国,比捉住还严重。
经冬,十月,齐师灭谭,谭子奔莒。
【译文】
冬季,十月,齐军灭了谭国,谭子跑到莒国。
庄公十一年
(公元前六百八十三年)
经十有一年,春,王正月。
【译文】
十一年,春,周历正月。
经夏,五月,戊寅,公败宋师于鄑。
【译文】
夏季,五月戊寅日,庄公在鄑地打败宋军。
传内事不言战,举其大者。其日,成败之也。宋万之获也。
【译文】
春秋经对鲁国作战一般不记载,只记大的战役。记下日子,是因为完成了打败宋国的任务,俘获了宋万。
经秋,宋大水。
【译文】
秋天,宋国发大水。
传外灾不书,此何以书?王者之后。高下有水灾曰大水。
【译文】
外国闹灾不记,这次为什么记?因为宋是商王的后代。高处低处都有水灾称大水。
经冬,王姬归于齐。
【译文】
冬季,王姬嫁到齐国。
传其志,过我也。
【译文】
记下这件事,是因为路过鲁国。
庄公十二年
(公元前六百八十二年)
经十有二年,春,王三月,纪叔姬归于酅。
【译文】
十二年,春,周历三月,叔姬回到酅城。
传国而曰归,此邑也,其曰归何也?吾女也。失国喜得其所,故言归焉尔。
【译文】
对一国而言才说归,这是一座城,为什么说归呢?因为叔姬是鲁公女儿,高兴她失去国家又得到处所,所以称归。经夏,四月。
【译文】
夏季,四月。
经秋,八月,甲午,宋万弑其君捷,及其大夫仇牧。
【译文】
秋季,八月甲午日,宋万杀了自己的国君和仇牧大夫。
传宋万,宋之卑者也,卑者以国氏。以尊及卑也。仇牧,闲也。
【译文】
宋万是个下臣,却用国名当氏。(宋万杀人)是由地位高的到地位低的。仇牧被杀,是因为他抵制宋万弑君。
经冬,十月,宋万出奔陈。
【译文】
冬季,十月,宋万逃到陈国避难。
庄公十三年
(公元前六百八十一年)
经十有三年,春,齐人、宋人、陈人、蔡人、邾人会于北杏。
【译文】
十三年春天,齐国、宋国、陈国、蔡国和邾国在北杏会盟。
传是齐侯宋公也。其曰人何也?始疑之。何疑焉?桓非受命之伯也。将以事授之者也,曰可矣乎?未乎?举人众之辞也。
【译文】
这是齐桓公、宋桓公呵。为什么称齐人?开始时还有疑虑。疑虑什么?齐桓公还不是天子任命加封的霸主,将要把事委任于他,可以呢?不可以呢?称人表示众多的意思。
经夏,六月,齐人灭遂。
【译文】
夏季六月,齐国灭了遂国。
传遂,国也。其不日,微国也。
【译文】
遂是国名。不记灭它的日期,因为是小国。
经秋,七月。
【译文】
秋季,七月。
经冬,公会齐侯,盟于柯。
【译文】
冬季,庄公会见齐侯,在柯地结盟。
传曹刿之盟也,信齐侯也。桓盟虽内与,不日,信也。
【译文】
是曹刿去结的盟,因为信任齐桓公。桓公这次虽然是跟鲁国会盟(也该记日期),不记,是因为讲诚信。
庄公十四年
(公元前六百八十年)
经十有四年,春,齐人、陈人、曹人伐宋。
【译文】
十四年,春,齐国、陈国、曹国一起攻伐宋国。
经夏,单伯会伐宋。
【译文】
夏天,单伯来会见,议定攻打宋国。
传会,事之成也。
【译文】
用会字,表示攻宋之事已经完了。
经秋,七月,荆入蔡。
【译文】
秋季七月,楚攻入蔡国。
传荆者,楚也。其曰荆何也?州举之也。州不如国,国不如名,名不如字。
【译文】
荆就是楚国。为什么称荆呢?是称州名。称州不如称国,称国不如称名,称名不如称字。
经冬,单伯会齐侯、宋公、卫侯、郑伯于鄄。
【译文】
冬季,单伯在鄄地会见齐侯、宋公、卫侯和郑伯。
传复同会也。
【译文】
又一次共同会盟。
庄公十五年
(公元前六百七十九年)
经十有五年,春,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会于鄄。
【译文】
十五年春,齐侯、宋公、陈侯、卫侯和郑伯又一次在鄄地会盟。
传复同会也。
【译文】
又一次共同会盟。
经夏,夫人姜氏如齐。
【译文】
夫人姜氏到齐国。
传妇人既嫁不逾竟,逾竟非礼也。
【译文】
女人已经出嫁就不能越过国境,越境是非礼的。
经秋,宋人、齐人、邾人伐郳。
【译文】
秋季,宋国、齐国和邾国一起攻伐郳国。
经郑人侵宋。
【译文】
郑国侵略宋国。
经冬,十月。
【译文】
冬季,十月。
庄公十六年
(公元前六百七十八年)
经十有六年,春,王正月。
【译文】
十六年,春季,周历正月。
经夏,宋人、齐人、卫人伐郑。
【译文】
夏季,宋国、齐国和卫国一起攻伐郑国。
经秋,荆伐郑。
【译文】
秋季,楚国攻伐郑国。
经冬,十有二月,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滑伯、滕子同盟于幽。
【译文】
冬天,十二月,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滑伯、滕子九国君在幽地会盟。
传同者,有同也,同尊周也。不言公,外内寮一,疑之也。
【译文】
经文用同字,表明各诸侯有共同之处,共同尊奉周天子。不提庄公,是因为内外诸侯一致疑心庄公会不会尊齐桓公为霸主。
经邾子克卒。
【译文】
邾国君故去。
传其曰子,进之也。
【译文】
称邾君为子,因为进封了爵位。
庄公十七年
(公元前六百七十七年)
经十有七年,春,齐人执郑詹。
【译文】
十七年春,齐国捉住郑詹。
传人者,众辞也。以人执,与之辞也。郑詹,郑之卑者也。卑者不志,此其志何也?以其逃来志之也。逃来则何志焉?将有其末,不得不录其本也。郑詹,郑之佞人也。
【译文】
经文称齐人,表示众人的意思。因为众人逮住詹,就用了这个词。郑詹,是郑国的下臣,地位低不予记载。这次为什么记呢?因为他逃来我们鲁国。逃到鲁国为什么记呢?要记末尾,不能不记它的开头。郑詹,是郑国有才能的人。
经夏,齐人歼于遂。
【译文】
夏天,齐国灭掉遂国。
传歼者,尽也。然则何为不言遂人尽齐人也?无遂之辞也。无遂则何为言遂?其犹存遂也。存遂奈何?曰齐人灭遂,使人戍之,遂之因氏饮戍者酒而杀之,齐人歼焉。此谓狎敌也。
【译文】
歼是杀尽的意思。如此,那么为啥不说遂人杀光了齐人呢?遂国没有了。没有遂国为什么还说遂国?就如同遂国还存在。怎么遂国还存在呢?齐人灭了遂,派人戍守遂。遂国的因氏家用酒食款待戍守的人,灌醉了后杀死他们,遂地的齐人全被杀尽。这就是所说的轻敌。
经秋,郑詹自齐逃来。
【译文】
秋天,郑詹从齐国逃到鲁国。
传逃义曰逃。
【译文】
逃避正义叫逃。
经冬,多麋。
【译文】
冬季,麋鹿很多。
庄公十八年
(公元前六百七十六年)
经十有八年,春,王三月,日有食之。
【译文】
十八年春天,周历三月,出现日蚀。
传不言日,不言朔,夜食也。何以知其夜食也?曰,王者朝日,故虽为天子,必有尊也。贵为诸侯,必有长也。故天子朝日,诸侯朝朔。
【译文】
不记日子,不记朔,因日蚀发生在夜里。怎么知道发生在夜里?天子有朝日之礼(天子朝日时见日亏缺,故知夜裹发生日蚀)。所以,即使是天子,也肯定有比他尊贵的。即使是有地位的诸侯,也肯定有比他还大的。故而天子有朝日之礼,诸侯有朝朔之礼。
经夏,公追戎于济西。
【译文】
夏天,庄公追逐戎人到济水以西。
传其不言戎之伐我何也?以公之追之,不使戎迩于我也。于济西者,大之也。何大焉?为公之追之也。
【译文】
为什么不说戎人攻伐鲁国呢?因为庄公领兵追逐戎人,不让戎人靠近鲁国。在济水以西,是强调地方大。为什么强调其大呢?因为庄公在那追戎人。
经秋,有蜮。
【译文】
秋天,发现了蜮。
传一有一亡曰有。蜮,射人者也。
【译文】
时有时无叫有。蜮是一种能射人的动物。
经冬,十月。
【译文】
冬季,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