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借口,是拖延症开始的标志(2)

“穷忙族”,属于“舶来品”,英文名为“working poor”,亦即正在工作的穷人,说白点儿,穷忙族,那就是现代版的杨白劳。每天看起来忙忙碌碌,到手的钱却惨不忍睹。他们的工资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工作时间和工作量却高于社会平均水平,收获和付出不能成正比,终日奔忙却不知道在为谁忙,不知道希望在何方,道路在何处。

调查显示,有接近四分之三的上班族都属于“穷忙族”,这样的比例真是让人触目惊心。固然,穷且忙是每一个职场人似乎都逃不过的“试炼场”,但穷忙的人是否真的太多了呢?

是真的忙碌还是在拖延?

职场是一个小世界,微缩着人生百态,金字塔顶端,自有枭雄笑傲,金字塔底层,平凡的你我却依旧挣扎在“且穷且忙着”的怪圈中。

扪心自问,我们真的很忙吗?我们真的有自己表现出来的那么忙吗?

终日里马不停蹄、气喘吁吁的忙碌,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这样的忙碌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在北京,有一家不起眼的出版公司叫白土地,在白土地,有一个不起眼的员工叫东雪。28岁的东雪并不漂亮,供职于编辑部的她业绩也并不优秀。要是说起收入,她应该属于最底层的一员,可是要说起繁忙程度,恐怕连老板都要对她甘拜下风。

火急火燎、争分夺秒,同事们常用这两个词来形容东雪的工作状态。东雪刚刚入职的时候,看着忙得翻天覆地的东雪,凌总编还会点点头表示赞赏:这样勤恳努力的员工可不好找!但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长了,了解了东雪的“斤两”的总编大人却只剩下叹气了。

原因无他,东雪是很忙,但她却是在穷忙!在瞎忙!她的忙碌没有任何的意义,或者说根本就是多此一举。比如说,上个月,编辑部将撰写一本名人传记的任务交给了东雪,东雪“理所当然”的就开始忙碌了。

可是,她都在忙些什么呢?她并没有从这个名人入手,开始搜索资料,而是在认认真真地阅读《马铃薯种植指南》、《马铃薯食用大全》、《马铃薯的妙用》。好吧,如果她要写的是《马铃薯传记》,这无可厚非,然而,她要写的却是名人传记,主人公是一位历史名人!

同事小赵也曾好奇地问过她,为什么要看那么多关于马铃薯的书,东雪的回答却让人啼笑皆非:“因为我要写的历史名人喜欢吃马铃薯,所以我要多了解一下马铃薯,这样,传记写出来就更有‘深度’!”

就这样,东雪依旧继续着自己“忙碌”的工作,单单深入了解马铃薯就花去了她半个月的时间,半个月时间其实也不长,但要知道这本传记的写作时间总共才20天而已。

在最后的5天里,东雪加班加点、点灯熬油,忙的一塌糊涂,终于在规定时间内写完了传记,只不过,她写的传记同样一塌糊涂,并且,根本没有提到马铃薯!

看到东雪交上来的作业,主编大发雷霆,把她狠狠地骂了一顿,东雪委屈地哭了。小赵来安慰她时,她吐出了心声:“我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我想把传记写好,可是我没有头绪,我怕自己写不好!”

“没有头绪”、“怕写不好”,东雪的话,道出了“穷忙”的真谛。东雪为什么在穷忙,为什么揪着“马铃薯”不放?很简单,她觉得这本传记不好写,所以她潜意识里想要拖延,而“马铃薯”就是她拖延的手段!

事实上,我们很多人都有和东雪一样的毛病。当觉得工作棘手的时候,总会想方设法地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找一件或几件相关的事情来做。如此一来,看上去我们的确是在忙碌,我们的工作也似乎有进展,但实际上,只有我们自己清楚,我们什么都没有做!我们只是在拖延!

拒绝穷忙,拖延请走开!

其实,从本质上来讲,穷忙就是一种变相的拖延,是一种潜意识的“掩耳盗铃”。穷忙的人其实没有什么事情可忙,他们只是在用“忙”在粉饰自己的“穷”、粉饰自己的失败、粉饰自己的业绩不佳,粉饰……当然,我们不可否认,“忙”的粉饰效果也的确很好,最起码,“穷忙”从来都不是一个贬义词。

当然了,真正穷且忙的人也有很多,但刻意穷忙的人却更多。或许,连我们自己都不曾发现,自己的忙只不过是被掩盖的拖延,我们的忙有的时候真的没有必要。

没有哪一个穷忙族不为自己的穷忙而忧虑,但是,日子一天一天过去,穷忙却依旧在继续。为什么?回过头来,好好的审视一下自己,你的忙有成绩吗?有效率吗?它给你带来过什么回报吗?

其实我们大部分人的感受是,忙了半天,最后才发现其实自己什么事情都没有做,这不是一件相当可笑的事情吗?

所以,拒绝穷忙,让拖延离开我们吧!我们可以忙,但要忙得有效率,有成果,穷忙,就不必了!

给自己列个工作清单吧,实实在在的将自己这一天都干了什么记录下来,入睡前,拿出来看看,是不是穷忙、瞎忙也就一目了然了。

为工作而忙碌这没有错,但为忙碌而工作就不对了。

毫无疑问,穷忙就是一种拖延,而拖延,就仿佛是那剪不断、理还乱的荨麻草,一旦滋生,便会疯狂的蔓延。所以,拒绝拖延,拒绝穷忙吧,因为穷忙的外衣下,包裹的其实是一粒蠢蠢欲动的“荨麻籽”。

第4堂课拖延症的最爱——怕犯错的人

心理诊断书:

李杰暗恋同班的娜娜已经很久了,却一直都没有勇气去吐露自己的心声。眼看毕业在即,如果再不表白,可能这辈子都没有机会了,于是他决定给娜娜打个电话告白。李杰拿着电话,在客厅里走来走去,犹疑着,焦虑着,思考着电话打过去之后可能发生的情况:娜娜不在,她爸爸接的电话?她也正想给自己打电话?她家里来了客人,没时间和自己聊天?……一上午的时间过去了,李杰终于做好了准备,颤抖着拨出了那个烂熟于心的号码,结果——娜娜关机了,李杰如释重负地笑了。

约瑟夫·R·法拉利教授认为,慢性拖延症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激进型”,另一种是“逃避型”。激进型的拖延者追求压力下的刺激,逃避型的拖延者则在逃避失败。从李杰的表现来看,他无疑属于后者。他害怕自己的表白失败,害怕被拒绝,所以他宁可无限的拖延下去,所以娜娜的关机让他如释重负——我已经努力过了,是你恰好关机的。

拖延是失败最好的遮羞布,害怕失败的人也始终将拖延当作最后最好的救命稻草,这种心态就仿佛是鸦片,让人明明知道不对,却心甘情愿永远的迷醉与沉沦。

许多拖延者,之所以选择拖延,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也不是因为他们缺乏潜力,而是因为他们害怕犯错误,害怕被评判,害怕不完美,害怕最终的结果达不到自己的预期。在这种恐惧与患得患失之中,他们本能地想要进行自我保护,而拖延则是最好的“保护色”。

“不是我不想做好这件事,只是我没有足够的时间”,“要不是做某件事耽搁了,我肯定能做的更好”,“如果能早点儿动手,结果肯定不会这样糟糕”……诸如此类的抱怨,或者说是借口,在我们生活中的“出镜率”很高。有时候,甚至我们自己也会经常说。我们认为这些理由非常的“正当”,既可以将所有的罪责都推到时间不够而不是自己的能力不足上,也对这种拖延式的假设表示认可。

正是因为这种认可,拖延者们习惯了掩耳盗铃,习惯了自欺欺人,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对世人宣告自己的“不够成功”,可以昂首挺胸地继续自己虚伪的“完美”,乐此不疲,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

害怕失败的完美主义者

每一个害怕失败、害怕犯错误的人,骨子里其实都或多或少的有着一部分完美主义的思维倾向。他们追求完美,追求最好,不能容忍自己的身上存在任何的瑕疵,这种“洁癖”让他们患得患失,让他们害怕面对最后的结果,让他们对不完美充满了恐惧。若是努力之后的“最佳”表现得不到期待中的认同,对他们来说简直比天崩地裂还要可怕。

对他们来说,与其接受这样的不完美,还不如永远都不做到“最佳”:

乔治·弗朗索瓦是一位非常有天赋的编剧。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世界名校,在校期间便才华横溢,耀眼夺目,他驾驭文字与情节的能力曾经让无数业界人士感到由衷的敬佩与赞叹。毕业之后,乔治头上的光芒并没有褪色,反而更加的耀眼。他进入了一家全球知名的影视公司工作,他写的东西被老板格外的看重。

乔治,永远都是那么的优秀,优秀的让他无法容忍一丝一毫的不完美,但这种“苛求”,却给他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困扰。慢慢的他开始越来越注重剧本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他希望自己的剧本是出色的,是无可挑剔的。为了做到这一点,他每天都在加班,每天都殚精竭虑,熬夜是一定的,通宵是经常的。然而,这样辛苦的付出,却没有给乔治带来他想要的结果。为了剧本忙得昏天暗地的他,其实每天真正写出的东西非常的少,少的令他自己都感到羞愧。

忙着忙着忙着,乔治虽然每天都在忙这个剧本,可是进展却十分缓慢,因为他每写出一点,都不是很满意,都要撕掉重写。等到公司要求他交剧本的时候,他手中有的却是一叠叠空白的稿纸。即便不是,也是一叠叠潦草的、敷衍的“著作”。一次两次还可以,次数多了,公司再也无法容忍乔治的“不负责任”,果断地将他开除了。

乔治是不负责任吗?不,相反,他是“太负责任”了!他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誉,渴望将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别人,他害怕犯错误,害怕别人说他平庸,害怕别人否定他的优秀,因为害怕,所以他选择了拖延,这无疑是最好的借口。

失败等同于无能?

许多害怕犯错误的拖延者都存在这样一种奇怪的认知:优秀的人就应该永远都是出色的,永远都能够将所有事情都处理好,如果处理不好或者表现得不够出色,那就是无能。

这种认知无疑是有失偏颇的,但在完美主义者眼中却是理所当然的。表现,便是他们评判自身价值与能力的唯一方式。表现的好,能力就强,自我价值就高,相反,表现的不好,犯了错误,能力就不强,自我价值也就不高。

乔治实际上便是这样一个人,他害怕犯错误,是因为害怕别人因此看轻他的能力,害怕别人因此认为他是无能的。正是出于这种害怕,他宁可选择被误解,选择拖沓,甚至选择面对自己无法承受的灾难性后果,这一点,委实令人扼腕。

“要么拥有全部,要么什么都没有”,这就是拖延完美主义者内心最真实的写照,不完美、犯错误对他们来说就等同于自我毁灭,所以为了“活的更好”,他们宁可欢欢乐乐的用拖延筑起一道高高的围墙,将自己圈禁在其中,永远都不出来。

爱“美”之心,每个人都有,追求完美也并不是一种错误,然而,当这种追求变的畸形,变的偏颇,变的伤人,变的让人恐惧与害怕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能“完美”的将之放弃呢?自欺欺人总是一种虚妄,拖延给我们带来的“完美”实际上却是一种更深刻的“不完美”,是一种病,我们必须警惕。

第5堂课当任何事都成为拖延的借口

心理诊断书:

又迟到了!辛林内心哀叹了一声,看着脸沉的仿佛能滴出水来的张总,她赶紧解释:“张总,我不是故意的,路上堵车堵得太厉害了,我……”话没说完,张总就挥手打断了他:“行了,这个月你已经堵了六次车,停了三回表了,我不想听这个。现在,你给我解释解释,你为什么没去超越集团?你知不知道这次合作对公司非常的重要?!”糟了!经理的咆哮让辛林心里一激灵,这才想起昨天张总交代自己送一份企划案到超越集团,自己给忘了。“张总,我……我……昨天我奶奶出车祸了,我……”辛林顺嘴就给自己找了个理由。“你有几个奶奶?上周你不是请假去给你奶奶奔丧了吗?”张总脸色铁青,辛林哑口无言……

现实生活中,辛林从来都不是个例,像辛林一样的人还有着千千万万。上班迟到了?不怕!堵车了,表停了,扶老奶奶过马路了!投资失败?这能怪我吗?要怪只能怪我的对手太聪明!什么?企划案做的一塌糊涂?没办法,团队中的其他人太不给力了……“栉风沐雨”多年,我们找借口的技术已经练的炉火纯青,无论任何时候,无论犯了什么样的错误,我们总能给自己找一个正当的不能再正当的理由,遮掩过去。好吧,即便我们找不到理由,但百度一下,无数的借口就会乖乖的站出来,供你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