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创业初期,黎明前的摸索与前行(4)
- 马云传(传记袖珍馆4)
- 刘淑霞
- 4994字
- 2015-12-16 11:12:58
然而,好事多磨。正当马云准备注册阿里巴巴的域名时,却发现“阿里巴巴”已经被一个加拿大人抢先注册了。这个发现让马云很失望,但他并不想放弃。经过一番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阿里巴巴是最合适不过的名字。于是,马云决定和对方谈判,并不惜一切代价买回这个域名。然而,对方一开口便要价一万美元,马云和那个加拿大人周旋了很久也没有达成一致。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吴炯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
吴炯是著名的网络专家,也是雅虎搜索引擎的专利发明人。早在1997年,马云就认识了吴炯。虽然马云最终没有去雅虎任职,但他和杨致远及吴炯已经成了很好的朋友。马云常常和吴炯探讨互联网的发展问题,吴炯也经常为马云出谋划策。对于这次买域名的事情,马云也专门征询了吴炯的意见。可以想象一下马云当时的处境——他们只有50万元的创业资金,对马云来说,确实很难狠下心来花一万美元买一个域名。最终,在吴炯的建议下,马云还是花一万美元买下了阿里巴巴的域名。
有了阿里巴巴这个名字,但对于将来要做什么,大家还是有些迷茫。而在马云的脑海中,已经有了一个未来的阿里巴巴公司的雏形。在马云看来,电子商务的最大需求者来自于中小企业。通过互联网将中小企业联系在一起,组成一个独立、虚拟的网络商品城,就是他要做的网站。
1999年2月,在新加坡的“亚洲电子商务”大会上,马云的想法就已经开始展露了。当时,马云因为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等项目,在中国已经小有名气,所以被邀请代表中国出席会议。虽然是亚洲的电子商务大会,但80%的与会者都来自欧美国家,亚洲人却寥寥无几。会议上,西方人高谈eBay、AOL、亚马逊以及雅虎的模式。此时,来自亚洲的中国小个子马云,却用一口纯正流利的英语叫嚣:亚洲一定要有自己的模式!
马云认为,亚洲80%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美国的模式并不适合亚洲,他要推出一种新的电子商务模式,即B2B。不久之后,马云就在西子湖畔召开了一次动员大会。
在马云接近200平方米的房子里,阿里巴巴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第一次全体员工会议拉开了帷幕。参加会议的,正是阿里巴巴的创业元老——“十八罗汉”。会议上,马云依旧是慷慨激昂的演讲者。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次员工动员大会的气氛非常凝重。尽管马云慷慨陈词,但是大家依然感到迷茫,有着疑虑。在这次会议上,马云宣布了未来公司的蓝图:他们要创办一家为中小企业服务并且能够生存80年的电子商务公司,最终将其打造成为世界十大电子商务公司之一。马云在描绘阿里巴巴的宏伟蓝图时,也没有忘记给员工们打气:在未来三到五年里,阿里巴巴会上市,到那时,每个股东都会有意想不到的回报。就这样,在马云接近200平方米的房子里,孕育了阿里巴巴最原始的激情和梦想!
创业初期,阿里巴巴的资金极其有限,办公环境也十分简陋,马云他们不得不艰苦奋斗,同时也不得不面对公司人才招聘困难的局面。正在这个时候,Tonny加入了阿里巴巴,并很快成为马云最得力的干将。
Tonny来自香港,他的父亲与马云是朋友。当时只有20岁的Tonny特别迷恋网络和IT技术,并且具有很高的天赋。在父亲的介绍下,Tonny从香港来到了杭州。一见面,马云就告诉Tonny,阿里巴巴每个月的工资只有500元,这让Tonny打起了退堂鼓。他离开了阿里巴巴,另外找了几家网络公司,但是都没有自己喜欢的。最后,年轻的Tonny还是回到了阿里巴巴,因为相对金钱而言,他更看重一个公司的工作氛围。
阿里巴巴的工作极其辛苦,不但工资低,而且工作量很大。马云他们经常加班,有时候一天甚至要工作十几个小时。于是,一间比较宽敞的会议室就成了员工们的卧室——当工作到很晚的时候,他们经常倒头就睡,然后第二天接着工作。就这样,在马云和他的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得到了令人欣慰的成果——1999年3月,阿里巴巴网站正式上线。
6.阿里巴巴的一举成名之路
阿里巴巴正式上线的时候,正处于中国互联网造势的时期,整个互联网界充斥着喧嚣与躁动。当时,各大互联网企业纷纷在报纸、电视等媒体广告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另外,像新浪、网易、搜狐等大型门户网站,也竞相利用户外媒体提高自己的曝光率。就在各大网站广告做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一贯擅长与媒体打交道的马云却按兵不动——他坚持不做广告,不造势宣传。这样的举动让很多人难以理解。
从1999年3月到9月,阿里巴巴在这六个月的时间里,几乎没做过任何广告,坚持不主动对外宣传。难道马云不重视广告的作用?当然不是。只不过马云那时候看来,只有踏踏实实地创业和经营,才能打造一个成功的企业。也就是说,在其他人用大量的广告吸引大众眼球的时候,自己先把企业做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样才有足够的实力超越竞争对手。
阿里巴巴初期的启动异常艰难。一开始,阿里巴巴推出的中英文两个网站,无论哪个网站信息都是零。后来,每天有10多条的信息,再后来变成20多条,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网站的信息量才突破100条。几个月后的某一天,阿里巴巴的网站一天之内出现了几百条的信息。员工们对每一条信息都进行仔细审核之后才发布到网上,他们忙得不亦乐乎。渐渐地,信息越来越多,他们就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分类。那时,全世界的商人都可以在阿里巴巴的网站上免费查询和发布信息。
后来,阿里巴巴实行会员制,但会员的增长非常缓慢。然而,伴随着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会员的加入,阿里巴巴迎来了会员高速增长的时期。两个月后,阿里巴巴的会员就突破了两万人。在阿里巴巴的网站上,马云开辟了一个名叫“以商会友”的论坛,一个真正的BBS诞生了。1999年5月,阿里巴巴从一个零信息、零会员的网站,成长为一个注册会员总数超过两万人的网站。
事实上,马云和阿里巴巴的蓄势不发已经引起了媒体的好奇与关注。1999年5月,杭州一家媒体刊载了一篇标题为《想做全球贸易,阿里巴巴拒访》的短篇报道。马云反其道而为之的做法激起了媒体和新闻记者的窥视欲望,人们不禁猜想,或许马云采取的是欲擒故纵的经营策略?
不久,海外媒体也开始关注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美国人最先发现了阿里巴巴网站,美国著名的《商业周刊》前来采访马云——这是第一家来到杭州的海外媒体。1999年8月,《商业周刊》的记者要采访马云和阿里巴巴,却遭到了马云的拒绝。后来,在各方的协调下,通过多层关系,才说服马云接受采访。这是自阿里巴巴成立后,第一次接受正式采访。但是,马云接受采访的前提是文章不能公开发表。《商业周刊》的记者们终于在一个居民区的住宅里,找到了神秘的阿里巴巴。一进门,他们就被当时的场景所震惊:面积不大的房间里挤着20多个人,地上到处都是床单。记者们一时间不知所措,难道这就是神秘的阿里巴巴?《商业周刊》的记者们按照约定,没有把采访的文章发布出去。直到几个月后,这篇报道才被公布于众。
而阿里巴巴与《商业周刊》的不解之缘并没有因此而结束。此后他们还对阿里巴巴进行过报道,为打响阿里巴巴的知名度提供了不小的帮助。
《商业周刊》深度而免费的报道,让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很快名震海内外。海外媒体对阿里巴巴关注度的提高,使得阿里巴巴在国外的点击率急剧增长。当然,国内的媒体也纷纷报道了阿里巴巴。尤其是1999年9月之后,《经济报道》、《中国经营报》等媒体先后报道了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甚至中央电视台也对阿里巴巴进行了两次深度报道。
就这样,马云没有花一分钱,就让阿里巴巴一举成名了!
7.坚冰融化:阿里巴巴与“天使基金”
1999年,在全球互联网投资最疯狂的时候,阿里巴巴一度被《福布斯》等国际权威媒体报道,阿里巴巴开始进入国际风险投资商的视线。而伴随着阿里巴巴的成长,公司已经处于弹尽粮绝的境地。无数风险投资商闻风而至,马云也因此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1999年7月,马云在办公室里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汇亚基金公司上海分支的投资商想跟马云合作,投资阿里巴巴。在此之前,投资方已经对阿里巴巴进行了全面的考察。
马云并没有惊动大家,只带着彭蕾前往世贸饭店拜访他们。一番寒暄之后,双方的谈判很快进入实质性阶段。对方提出可投资上百万美元,并开出相应条件,马云没有立即答应他们,以需要商量为由,带着彭蕾走出了世贸饭店。就在阿里巴巴弹尽粮绝的时刻,马云作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他回到公司后拒绝了对方的条件,原因是他不能接受对方要求的股份比例。而对方则告诉马云,他错过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实际上,从接触第一家风险投资商开始,马云先后错过了30多次机会。也许,马云的挑剔是为了等待一个更好的机会!
1999年5月,蔡崇信走进了阿里巴巴的大门,成为马云的一员良将,正是由于他,才使得阿里巴巴走出了弹尽粮绝的困境。蔡崇信生于台湾,13岁的时候到美国留学。在美国留学期间,蔡崇信先后取得了耶鲁大学经济学东亚研究学士学位、哈佛大学MBA、耶鲁大学法学院博士学位。早在瑞典InvestAB投资公司的香港公司任职期间,蔡崇信就经常听人说起马云和阿里巴巴,他自己对于中国这个新兴的市场也很感兴趣。作为一名投资行业的从业者,蔡崇信一直想认识马云。1999年5月初,蔡崇信代表瑞典公司到中国杭州寻找投资项目,也因此见到了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
一见面,蔡崇信就被马云富有感染力的讲话所震撼。随后,马云带着他参观了阿里巴巴。和之前的美国记者们一样,一进门,蔡崇信也惊呆了。这一次谈判之后,蔡崇信回到香港,随即便萌生了一个大胆而疯狂的想法。半个月后,蔡崇信再次来到杭州,他向马云提出了加盟阿里巴巴的想法,而马云也同意了他的请求。随后,蔡崇信火速赶往香港辞掉了当时的工作,正式加盟阿里巴巴。就这样,蔡崇信放弃了数十万的年薪,于1999年5月进入了月薪只有500元的阿里巴巴。
1999年6月,正式加盟阿里巴巴后,蔡崇信就担任CFO(财务总监),挑起了公司的大梁。既懂法律又懂财务的蔡崇信,让阿里巴巴的制度建设实现了与国际的接轨。阿里巴巴历史上的第一份英文参股合同就是蔡崇信做的——这不仅使阿里巴巴的十八个创始人明确了各自的股权和义务,同时也意味着他们的股东地位已经有了法律效力。
1999年7月,在蔡崇信的支持下,马云成立了阿里巴巴香港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由蔡崇信负责国际市场的业务拓展、推广以及公司的财务运作。当时,阿里巴巴的资金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蔡崇信身上担负的使命很重大。那一年8月,蔡崇信正在酒店里与一家投资商谈判,在中间休息的时候,他在大厅里遇见了一位老朋友,那便是当时高盛公司的香港区投资经理。老朋友告诉他,高盛开始关注互联网行业,有意向进行一次尝试性的投资。听了这个消息之后,蔡崇信立刻意识到,这对阿里巴巴来说是一个好机会。随即,两人达成了口头协议。不久之后,老朋友便派人去杭州作了一次调研,而高盛的高层很快对阿里巴巴产生了兴趣。
经过全面考察,高盛给马云发了一份传真。当时,马云和蔡崇信正在与深圳一家很有名气的投资商谈判。收到传真后,他们喜出望外。虽然高盛开出的500万美元在马云所接触的投资商中并不是最多的,然而,高盛是一家国际著名的投资公司,它的投资对将来阿里巴巴拓展海外市场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相比国内的投资者,考虑到高盛的国际背景以及它在投资界的地位,马云最终决定同对方合作。
1999年10月,在高盛的牵头下,富达投资、InvestAB等联合向阿里巴巴注入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至此,阿里巴巴获得了其历史上的第一笔“天使基金”!
8.国际化之路:阿里巴巴联手软银
1999年10月底,高盛天使基金正式到位后不久,马云便接到了北京的一个朋友古塔的电话。古塔告诉马云,有一个重要人物到了北京,这个人对阿里巴巴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他还建议马云亲自来北京一趟。
起初,马云并没有太在意。没过几天,古塔又打电话催促马云。当时,高盛的天使基金刚刚到位,马云和他的团队正忙着扩充人员,寻找新的作战营地,所以马云几乎抽不出时间去做别的事情。然而,古塔却一再强调,这个人来自日本,他对阿里巴巴未来的发展极其重要,机会不容错过!马云最终被古塔说服,几天后,在安排好公司的工作后,马云就单枪匹马地飞往了北京,他想要看看这个来自日本的神秘人物对阿里巴巴的发展到底有多重要!
对马云而言,北京有着一种特殊的意义。五年前的他,来时壮志凌云,别时黯然神伤;两年前的他,来时志气高昂,别时踌躇满志。一到北京,古塔便不再卖关子了,他告诉马云,这个来自日本的神秘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孙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