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自序:换种方式,一样爱你

不知从何时开始,进入诊室的孩子大多是自己熟悉的,甚至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有什么特征,我都了然于心,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熟悉亲切。我喜欢这样,除了那份医者的责任感,更多了一份如亲情般的情感。

我从公立医院辞职加入卓正医疗已经快三年了。从辞职前的踌躇满志,到加入卓正初期的忐忑不安,再到现在的淡然、满足和自信,全新的职业体验让我对儿科医生这个职业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这三年带给我整个人的改变更是一笔让我受用终身的财富。

如今,我已经习惯了每晚打开预约信息看看我第二天的预约,习惯了每天早上收拾得干净整洁、精神饱满地去上班,习惯了看诊时和孩子的家长聊病情、拉家常,最近也习惯了坐在诊室不穿白大褂……当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我,越来越多的家长认可我的时候,那种满足和欣慰带来的幸福感真心无法言说。

曾经的我在三家公立医院担任过儿科医生,将近十年的时间里,我接诊过近十万个孩子,同时也接触到了近十万个家庭,其中约80%的孩子都是因儿科常见病来就诊。有的家长会因轻微的感冒、咳嗽而给孩子挂急诊,有的家长大半夜还会抱着感冒发热的孩子奔波于几家医院,有的家长一心想让孩子快点好,甚至强烈要求我给孩子多开药、打吊瓶……

有句古希腊谚语是这么说的:“最伟大的医师就是自然、时间与耐心,最好的药物就是不吃药。”从科学性来说,这句话的确不是万全的,但是对于儿科常见病来说,其中的理念充满智慧。

我们每个人生来就具有一定的免疫力、自我修复能力,加上很多儿科常见病本身具有自愈性,只要家长能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护理孩子,就能帮助孩子痊愈。要知道,过度治疗在一定程度上会透支孩子的身体,盲目用药最终损伤的是孩子的健康。

但是,由于我国儿科医疗资源匮乏,公立医院儿科的工作量很大,每个医生几乎每天要看数十上百个孩子,平均下来每个孩子只有3~5分钟的看诊时间。于是,曾经的我没有时间去说服每一个家长发热时孩子要少穿少包,没有时间跟每一个家长去解释为什么不要滥用输液,为什么发热并不会烧傻孩子……这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力感让我很煎熬,我希望每一个孩子的身体都能被好好保护,我希望能有一个高质量的诊疗平台,环境舒适,沟通无阻,让家长和儿科医生在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之下,共同制订出对孩子最好的治疗方案。

庆幸的是,我最终找到了这样一个平台,并勇敢地冲破体制,放弃了稳定的生活,为自己的人生搏了一把。欣慰的是,卓正医疗的几家门诊部,自开业以来,没有过一例儿童静脉输液,我们一直在合理用药与疗效间寻找最好的平衡。我们收治过的数例肺炎宝宝,在与家长充分沟通后,都是采取口服药物、雾化治疗、吸痰护理同样将宝宝们治愈。

我常常对家长说:如果是我自己的孩子,我也会这样处理。面对每一个孩子,我知道生病的他很难受,我也能体会陪伴左右的家长有多焦虑多难熬,所以我会权衡再三,甚至连夜查阅国际最新的治疗依据,和家长一起讨论出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有时候,必不可少地需要承担一些压力,但压力总会转化为动力,只要最终能收获家长们满满的信任,一切就值得。

近一年多来,我在临床工作之余,坚持认真写作,把从医十余年来在临床中碰到的一些经典案例用故事的形式写出来,并融合了普通家长所需要的、能够掌握的疾病观察护理知识。另外,考虑到大部分家长可能不具备专业医学知识,我在写作时按常见症状来划分章节,每一章都讲了与某一常见症状相关的若干疾病,并按常见到不常见的逻辑来排列,希望能让家长们由浅入深地理解掌握这些知识,更希望家长们阅读过后能够通过症状了解疾病,了解孩子的身体,当孩子生病时,不再手忙脚乱,不再病急乱投医,让孩子少受苦。

回看我十余年的从医经历,不管是在曾经的公立医院还是在如今的卓正,无论是线上科普还是纸书科普,对我来说,我只是在不断寻找一种对孩子健康更有利,能把更多关爱带给孩子的方式。

最后我想感谢我的导师曹励之教授,是她教会我如何做好一名儿科医生,教会我儿科疾病的诊治思路,曹老师对我的工作和生活都给予了非常多的帮助。

感谢我的父母,生我养我教育我,我的妈妈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勤劳宽容,给予我最无私的爱。感谢婆婆、先生对我的爱与包容,尤其要感谢我的儿子乐乐,也许他还不能理解,但是他的到来让我更懂得不忍和大爱。

感谢卓正医疗CEO王志远,对于我工作之余写作本书的支持理解和帮助。

感谢我的好朋友们对此书的认真审阅与修改。他们分别是:新锐儿科医生欧茜(新浪微博:@医生妈妈欧茜)、科普育儿达人朱剑笛(新浪微博:@火爸朱剑笛)、科普育儿达人黄树毅(新浪微博:@二喵居士)、疫苗科普达人陶黎纳(新浪微博:@疫苗与科学),还有我在卓正医疗的同事,循证医学坚定的支持者李陶医生(新浪微博:@卓正内科李陶)。

陈英

201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