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杨震

杨震(?~124年),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他博学多才,对《四书》、《五经》造诣尤深,被人誉为“关西孔子”。他曾开坛讲学20多年,直到50岁时才接受大将军邓骘的征辟而出仕为官。历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涿郡太守、司徒,直至宰相。史书上说他“怀王臣之节,识所任之本”,在当时极有名望。

一、清廉自持

杨震为官,一向秉公立正,清廉自持,从不接受私人馈赠,更不干任何损公肥私的事。

早在杨震担任荆州刺史时,他曾发现当地一位名叫王密的茂才人才难得,便举荐他当了官。后来,王密担任了昌邑(今山东巨野东南)县县令。这时,杨震正好改任东莱太守。当他赴任路经昌邑时,王密极为热情,不但亲赴郊外迎接这位老恩师,还精心为他安排膳宿,并到他下榻的驿馆去请安、叙旧。时至夜深人静,王密见四周无人,突然取出十斤黄金,毕恭毕敬地说:“恩师难得光临,特备小礼相赠,以报栽培之恩!”杨震见状,连连摆手拒绝,并严肃地表示:“以前,是因为我了解你的才干才荐你担当重任的,而你这么办,倒是太不了解我了!”王密顿感尴尬,但仍力争,还小声地说:“反正是黑天,又无外人知道。”杨震听罢,大为恼火,遂训斥道:“你送金子给我,外人怎能不知?即使无人知道,也是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不知?以为无人知道,就宽容自己,这是万万要不得的!”王密一听,羞愧难言,只好挟起金子,谢罪而去。

数年后,杨震转任涿州太守。当时,社会上流传着这样的话:“以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于是,不少亲朋故旧都劝他利用当官的机会设法办些私人企业,以便牟取利润,惠及子孙。而杨震却始终没同意。他说:“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意思是:不给子孙购置家产,而给他们留下一个清官后代的好名声,不也是十分丰厚的吗!

二、严以教子

杨震有三子,他疼爱他们,但对他们从不娇宠。当他在乡下教书期间,除严格要求他们刻苦学习之外,还总是在空闲时带他们到田间参加体力劳动。不仅让他们认识各种各样的农作物,还使他们切身体会到耕作的艰辛,从而培养他们的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当时,杨震家的经济状况并不差,但他在生活上却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对于子女们的吃、穿、用也都管得很严,不许他们乱花一文钱。

杨震进京做官后,他家离皇宫较远,而他却一直坚持步行上朝。后来,朝廷根据他的实际情况,专门为他配备了一辆马车。有一天,他在太学读书的三子杨秉趁他休假,便乘坐那辆马车去上学。他发现后,当即喝令停车,并严肃地批评说:“这车是朝廷为我上下朝而专门恩赐的,你怎能坐它上学呢?你这么年轻就懒得走路,将来怎么能竭诚为国效劳!”杨秉听罢父亲的话,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过错,从此,无论遇到什么特殊情况,再也没坐过父亲的专车。而且举一反三,从多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杨震的几个儿子长大成人后,也都清廉自守,刚正无私,并由此而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尤其是三子杨秉,曾历任豫、荆、徐、兖四州刺史,在延熹五年(162年),还迁升为宰相。据史载,杨秉一向严于律己,忠君爱民,堪与其父相媲美。他的“三不惑”,即不嗜酒、不好色、不贪财,更为朝野所敬服。

三、勇斗权奸

杨震所生活的东汉中期,宦官、外戚专擅国柄,私第定官,贿赂公行,政治极端腐败,杨震却“身出污泥而不染”。他不但洁身自好,还敢于同各种腐败现象做斗争。

汉安帝刘祜在位时,杨震官拜太尉,宦官李闰当权。李闰很想给他的哥哥谋一官职,但惟恐杨震反对,所以始终不敢在他面前吐露一个字。为达到目的,李闰拜托安帝的舅父耿宝从中周旋。耿宝当即给杨震写了一封信,要他予以关照。杨震看罢,很生气,遂压了下来,没再理睬。耿宝见他不给面子,一怒之下找上门来。杨震仍不屈从,并明确表示:“李常侍的兄长无才无德,又无尺寸之功,怎能随意封赐?”耿宝威胁道:“李常侍乃朝廷重臣,谁不畏服?”接着,又打着皇上的旗号,恐吓道:“我是来传达皇上旨意的。你敢违背圣意!”杨震毫不畏缩,理直气壮地回答:“你既然是传达皇上旨意的,那么,就请你拿出敕书来!”耿宝原本没有什么敕书,又见杨震如此较劲,也只好支支吾吾,“大恨而去”。

安帝的乳母王圣,多年来自恃有功而胡作非为。在她的庇护和怂恿下,其女儿伯荣竞在宫中恣意骄淫,大肆受贿。杨震怒不可遏,专此上疏安帝,奏请“速出阿母,令居外舍,断绝伯荣,莫使往来”。然而,安帝却没有准奏。不久,伯荣又与朝阳侯刘护的堂兄刘珪私通。待刘珪娶她为妻,竟得以袭承刘护之职,接着又被封侯,杨震忍无可忍,又上书安帝,说刘珪拜官封侯“不合经义”。可惜,安帝也当成了耳旁风。更不应该的是,安帝还耗资巨亿为王圣大修宅第,致使不少人纷纷效仿,令百姓怨声载道。为此,河间赵腾上书指责朝廷过失。安帝大发雷霆,将他定为死罪。杨震这时又挺身而出,冒死直谏。他引经据典,慷慨陈词,请求“减轻赵腾之罪,饶他不死”。结果,赵腾仍被推上了断头台。

四、流芳千古

杨震的浩然正气,终使权奸所不容。在他们狼狈为奸、共同诬陷下,昏君刘祜竟免去了杨震的一切职务,将他遣返老家。当他行至洛阳城西的夕阳亭,抚今追昔,感慨万千,遂仰天长叹:“我为官一生,竟杀不了那些祸国殃民的奸臣,甚至连王圣这样的女人的恶行都不能禁,还有什么脸面再活下去!”说罢,服毒酒而自杀身亡!

杨震临死之前,曾对儿子、学生说:“死,是读书人正常的遭遇。我蒙皇上看重,位居高官,痛恨奸臣误国却不能铲除,痛恨近幸邪恶却不能禁止,有何面目再见日月!我死之后,用下等杂木做棺材,被单能盖住尸体就够了。不要运回祖宗坟墓,不要祭祀!”

一年后,安帝病死,顺帝继位。杨震的学生虞放、陈翼及朝中一些正直之臣,接连上疏陈述杨震冤情。顺帝感念杨震赤诚报国,下诏任命他的两个儿子为郎官,赠钱100万,并用三公的礼仪将他改葬在华阴的潼亭。

据《后汉书》记载,在杨震下葬前的10多天,有一只高达丈余的大鸟飞到他的灵堂前俯身悲鸣,其泪流了一地。顺帝得悉后,特下诏说:“已故太尉杨震,忠心正直,对政治有许多匡正;但由于奸佞作乱,黑白颠倒。近些年灾异屡屡发生,都是上天籍以对朕的警告啊!朕今派太守丞以一羊一猪祭祀,魂而有灵,就好好享用吧!”

另据《后汉书》:杨震下葬时,其亲友门生不论远近,无不前来吊丧,他们鉴于大鸟的悲鸣致哀,特地在杨震墓前立了一尊石鸟像。

在此后的1800多年中,历朝史家无不公认杨震为一代清官。关于他那一系列动人事迹,也一传再传,一直传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