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继往开来 前所未有的全球经济发展战略(7)
- “一带一路”:全球发展的中国逻辑
- 冯并
- 4899字
- 2016-10-16 15:52:59
对于欧亚的自然与人文地理分析,基辛格博士在其新著《世界秩序》里有所涉及,并引起认同者的强烈反响。一位学者阿基莱什·皮拉拉马里发表文章《基辛格是对的:亚洲概念是一种西方结构》,对基辛格提出的这个西方人闻所未闻的观点提出了明确的支持。他说,亚洲仅仅是对欧洲以东的一部分欧亚大陆的统称。从历史角度而言,认为欧洲和亚洲是不同大陆的看法源自于古希腊的观点,即希腊以东的陆地构成了一个单一有机整体,被称为亚洲,而希腊以西的陆地构成了另一个整体,名为欧洲。这种观点最终让现代西方将欧洲和亚洲作为两个独立的大陆来看待。就地理而言,欧洲、亚洲没有特殊的区别,它们都位于同一地质板块的欧亚板块。在文化上,西方已经被界定为源自希腊、罗马文明,经历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但这并不是说与亚洲就没有共同的历史或文化”——且不说欧亚之间的民族迁徙是怎样一种历史状态,又如何在广袤的草原上搬来搬去,如楼兰的“小河公主”、西迁的月氏其实也是白种塞人族群的一支,而今天的东欧有许多国家和民族来自东方,“亚洲拥有众多的区域比如东亚(如日本、朝鲜和韩国等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家)或南亚,每一个区域都像欧洲一样独特。因此,可以将欧洲与亚洲作为一个具有特定分区而内在相连的体系”。皮拉拉马里说:“概括亚洲最简洁的方式是将其定义为一个(包括欧洲在内的)自然大陆,拥有约七大区域。这种方式平衡了地理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且未完全遵循政治界线划分而是包含了几大过渡带:欧洲、中东(包括北非在内)、南亚、中亚、俄罗斯、东亚和东南亚。”文章作者的最后结论是,具有不同区域的“欧亚板块并不会模糊这些地区拥有大量共同文化、历史和发展趋势的事实”。皮拉拉马里的观点不仅有力地支持了基辛格博士关于欧亚的分割特别是亚洲概念是西方虚构出来的论点,也有力地支持了大陆各个次区域文化传统有差异,也有共同关联的事实。皮拉拉马里还阐释了自己更为引人瞩目的观点,即不同文化和历史有一种共同性,也有共同的发展趋势。在更多的人看来,这正是古代丝绸之路已经努力实现并深刻影响欧亚文明进程的既定史实,同时也是现代丝绸之路经济带所要继续实现的发展愿景。
事实上,欧亚大陆历史概念的划分也并没有阻挡贸易与经济技术交流的脚步,相反地,造就了文明发展融合的永久的穿透力。对于欧洲和亚洲的概念的新的诠释,其意义并不是在名称上去作什么修正,或者要重新界定欧洲与亚洲,那其实并没有什么至关重要的意义,最关键的还是抹去历史遗留的文化上时隐时现的隔膜,让丝绸之路经济带再一次把欧洲与亚洲联结得更紧密,让欧亚文明在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再一次放出异彩。
2014年,第十届亚欧首脑会议在意大利米兰举行。亚欧首脑会议从1996年启动至今已经运行18年,中国是创始国。除了亚欧国家,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加入进来。亚欧会议成立以来规模影响不断扩大,由最初的26个国家扩大到51个国家(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和东南欧的克罗地亚是其最新成员),其经济总量占全球55%,贸易总量占全球60%,而中国与亚欧会议其他成员的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近50%,它们对中国的投资也一度占到50%。亚欧会议虽然形式灵活松散,但层次高,已经成为亚欧国家之间对话与合作的平台,对建立平衡的全球政治、经济秩序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在市场、劳动力、资金、技术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因此也是丝绸之路经济的重要作业平台。目前,正在实施的《中欧合作2020年战略规划》将为亚欧合作增添新的发展能量。第十届亚欧首脑会议在意大利米兰举行具有历史象征意义,其首脑会议的主题是“构建负责任的伙伴关系,促进可持续增长与安全”,“一带一路”的优先领域被列为会议的主要议题。亚欧首脑会议体现了亚欧的紧密经济关系,也是弥补亚欧洲际间在历史上人为割裂的一个重要的合作机制。李克强总理出席亚欧首脑会议,提出三点主张:一是共同维护亚欧和平安全和稳定发展;二是共同推进互联互通和贸易投资自由化;三是促进亚欧人文交流和社会发展。亚欧各国要不断培育凝聚亚欧共同体意识。
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相比,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更开阔、更有发散性,但似乎在地缘定位上没有前者那么明确或者确定。其实不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如影随形、相辅相成的海洋形式,同时也有巨大的独立意义和建设走向。世界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就从海上丝绸之路中看到了另一个大趋势,即“一带一路”不仅在“一带”的建设发展中全方位地密切了欧亚合作,也通过“一路”构建形成和推动了“南环经济带”的发展,在他看来,亚洲、非洲与拉美的经济合作已经超越了一般的双边贸易关系,构成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又一翼,即亚洲、非洲、拉美国家已经成为“南环经济带”的重要合作成员。特别是他在金砖国家俄罗斯、中国、南非和巴西之间划出一条弧线,使得“南环经济带”的线条与轮廓非常清晰。
2015年一开年,奈斯比特携新著《大变革》来华,书中强调了中国新的后发优势,认为未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将是高效的投资,如在基础设施、新能源、环保、外贸附加值以及创新研发知识产权保护的领域加大投资,并不断探索未来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让数字化与互联网等新业态成为发展红利。他还进一步提出实质上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联结的“南环经济带”。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不仅改变了全球的投资格局,中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和亚太自贸区取得的实质性进展,将成为新国际经贸格局的缔造者。他说,目前拉美在建的基础设施项目中,中国投资总额已达5000亿美元,自2003年起,中国金融机构为拉美提供贷款860亿美元,超过世界银行和美洲银行贷款总和。同时,中国也是拉美国家的债权国,到2016年,中国很可能超过欧盟成为拉美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10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2013年,中非贸易额达到2100亿美元,在过去12年间增长了20倍。拉美与非洲已经成为中国全球化整合的最大贸易赢家,明显地展示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三大经济板块以中国和金砖国家为纽带,正在联结成一条越来越强大的“南环经济带”。
“南环经济带”其实也是环印度洋、大西洋甚至是环南太平洋经济带。“南环经济带”的提出,客观上揭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结构,也使人们更清晰地看到“一带一路”全面丰富的内涵。同时也说明了一些人对中国进入印度洋的担心是多余的。印度洋和大西洋一样都是公海,也是海上丝路的“高速公路”,是共同发展之路。在奈斯比特看来,世界经济重心不仅在东移,迎来亚洲世纪,也在向南移,在“亚洲世纪”之后也将会继续出现亚非拉世纪。
显然,如果从“一带一路”整体发展应力的角度去看,我们正在着手打造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正在推进的亚太自贸区或者也可以称为全球的“北环经济带”,这条“北环经济带”与“南环经济带”一南一北,正在不断重塑世界经济版图。“南环经济带”的提出,进一步阐述了“一带一路”的整体海陆概念,即一条连接欧洲的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一条连接非洲、拉美的海上经济带,共同构成了“一带一路”所涵盖的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总体框架。
完全可以这样说,“一带一路”既是跨大经济区域合作的半径提升,也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恰当的实现形式和战略载体。
值得再次强调的是,“南环经济带”的基本和主要推动力量是“金砖五国”。习近平主席访问拉美和中国——拉美加勒比共同体论坛、金砖国家发展银行的成功筹办以及中国——拉共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都显示了这一点。过去,人们考察金砖国家,主要着眼于它们的经济高增长,吉姆·奥尼尔发明金砖国家的概念,显然也是从金砖国家对全球经济拉动和影响力出发。在一段时间里,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度调整,金砖国家的发展也出现了调整迹象,一些人也开始像意欲唱衰中国一样开始唱衰金砖国家,吉姆·奥尼尔奋起反驳,认为这是没有根据的。如果他也能从“南环经济带”的形成与发展去考察,反驳将会更有力。“金砖五国”分布在欧亚、东亚、南亚、南非和拉丁美洲构成的一条匀称的弧线上,包括了世界上人口最多和较多,面积最大和较大的国家,各自有各自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尽管目前各自面临的经济课题不尽相同,但资源互补的优势是举世无双的,它们还都带有自身的区域发展能量,是本区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具有各自的区域经济合作影响力。目前,俄罗斯领衔的欧亚经济联盟从2015年1月开始启动,成员将从俄、哈、白三国扩大到吉尔吉斯斯坦等。印度在南亚经济同盟居于核心地位。南非是正在组建的南共体的中坚,巴西则是加勒比——拉美共同体的经济重心。中国则有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正在逐步启动的亚太自贸区路线图。它们与它们的带动力构成了经济发展的巨大潜能,经济发展含金量的提升将是超常规的。而其稀有的市场属性和整合中的乘数效应决定着它的最终价值,显示着经济全球化的光明未来,最终也体现了“一带一路”构想的最高战略价值。
无论是“南环”还是“北环”,都是环球发展,和平发展是世界永恒的主题,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共同发展则是世界的智慧抉择,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景。“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开阔的不仅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的视野,引起亚洲、欧洲和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发展中国家和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人们的兴趣、思考与实践,同时也开辟了通向和平发展共同发展的道路,这是当代地缘学说的最新回归与创新。其认识价值、实践价值以及对中国对世界发展的战略价值,目前只是效果初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怎么估计也不会过高。
2014年7月,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的见证下,金砖国家财长签署成立金砖发展银行协议,这也是推动南环经济带发展的历史性协议。金砖国家横跨亚、欧、非与拉美四个大陆,代表着全球经济体系中的新生力量,各有各的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模式,更有共同发展的强烈愿望。金砖发展银行的目标是服务于金砖国家的经济持续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自然也会直接促进南环经济带的发展。金砖发展银行的股权分配是平均分配,不与各成员国的GDP比重挂钩,是金融治理机制的一种创新。金砖发展银行与有57个创始成员国的亚洲基础设施建设银行的融资业务分别覆盖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以金砖国家为骨干的南环经济带,将与其他国际金融组织相互协调补充,一起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和全球经济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作出努力。
规避和消解“全球风险”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对世界、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既具有长远的意义,也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人们普遍认为,无论是从经济全球化还是经济全面复苏的角度讲,2015年都是关键的一年,尤其是在全球聚焦于经济新常态时,新的经济变量不断发生,利害互见,走势分化,经济复苏方向和全球化发展处在新的盘整阶段,经济动荡因素有所加大,不确定因素增多,更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默契,加强市场良性互动。“一带一路”为各国各地区经济合作开辟了新的路径,努力排除经济下行的预期困扰,增添发展后劲,推动在全球结构调整中走出困境。
习近平主席指出,发展是安全的总钥匙,“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也为规避和消解多种“全球风险”提供了新路径。
2014年是全球经济后危机年,也是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经济结构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出现明显分化的一年,这种分化在2015年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里还会继续。对全球经济的预期,在2014年下半年向好的多,看空的少,但开年伊始,乐观情绪减少,悲观情绪加大。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在2014年年底发表预测报告,指出世界生产总值2015年将会增长3.1%;美国为2.8%,高于2014年的2.3%;欧元区虽然不乐观,也会增长1.3%,比2014年高出0.5个百分点;日本为1.2%;东亚地区仍是增长最快的地区,预计2015年与2016年稳定在6%,居民消费增加,出口有所改善;非洲国家继续增长,为4.6%;南亚地区从4.9%上升至5.4%;拉美地区则由2014年的1.3%上升至2.4%,2016年上升至3.1%;俄罗斯则为0.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更加乐观,曾在2014年10月预测,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3.8%,而且在油价下跌之后一度上调至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