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继往开来 前所未有的全球经济发展战略(9)

总之,对2015年或更长时间的经济走势无论给出怎样的判断,有一个共识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利害相间、因素复杂。在这样的情势下要想规避和消解“全球风险”,最给力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是在“一带一路”中共同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中,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可以独善其身,许多外部因素往往都会成为内部因素,只有“抱团取暖”、强化合作,才能走出各种经济阴影。中国的发展是如此,世界各国的发展也是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化解经济风险的金钥匙。

与这把钥匙相呼应的是2015年年初出现的一个称之为CIA的新创概念。这个CIA不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缩写,而是中、印、美的一个新缩写。有人依据购买力平价计算,说CIA占全球GDP的40%,占全球GDP增长的65%。他们说,领导这个“集团”的是美国,最大的赢家是中国。预计中国又要开始一轮新的增长周期,因为中国将在今后两年里投入1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中国对世界名义GDP的增长贡献最终会超过美国,而印度经济的增速也会加快。CIA“三驾马车”里,中印是金砖国家的重要成员,从这个角度看,或者也可以把这个拉动结构称为“火车头”。大约也是出于同一种分析,联合国拉美——加勒比经济委员会向“中国——拉共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提出报告说,“中国已经成为正确理解全球化进程的关键因素”。

另外,还有四个问题需要持续关注。

第一是油价的持续下行。

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布朗夏尔的话说,油价的下行对石油进口国是好消息,对石油输出国是坏消息;对大宗商品进口国是好消息,对大宗商品出口国是坏消息;对与欧元和日元关系紧密的国家是好消息,对与美元关系紧密的国家是坏消息。一好一坏,也就出现了经济走向的分化。2015年年初,油价已经跌到46美元一桶,是2014年147美元一桶的1/3。四十多年前的最低油价是1.8美元,1973年中东第四次战争时也不过11美元左右,而2000年时的油价是20美元,2014年油价飙升到147美元,后来的飙升显然是不正常的。最近发生的也门战事或因原油航道受阻促使油价上行,但这未必就意味着低油价的结束。

有人讲,是中国的需求影响油价,这是不成立的,一个明显的例证是油价下跌之后,中国必然增加进口加大储备,但对油价并未产生拉升影响,说明中国的需求因素不是价格变化的决定因素。目前的问题是由于石油输出国生产成本所决定的荣枯线大多数在80美元——100美元左右,油价一直下跌或者长期处在低位,对高油价时期拉动的高成本油藏的勘探与开采具有挤出效应,但也会重新分配全球收入,使收入从能源生产国转移到能源消费国,加重经济两极分化,即在助力于部分经济体的同时削弱了另一部分,甚至引起新的混乱和利益冲突。油价暴跌伴随着原材料市场价格的下行,铁矿石的价格在半年里也出现了价格腰斩,甚至被认为是其长达10年的“超级周期”开始结束。

更重要的是走向。石油主要生产国沙特坚持不减产且完全有能力坚持下去,油价持续下行不会短期结束。尽管沙特新国王即位,石油期货一时上涨,加剧油价波动,但石油供应充裕的局面短时间不会改变。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印前匆匆赴利雅得吊唁沙特老国王,并没有影响沙特的石油生产政策,他的外交活动日程表上,油价问题显然排在地缘政治之后。在油价问题上,美国是拿沙特没有办法的。油价低迷日久,最终会消减美国“页岩油革命”的效应。美国页岩油一般生产成本是每桶60美元左右,40美元则是底线。美国页岩气繁荣是建立在三次量化宽松大量低廉贷款之上的,贷款规模约为2000亿美元,尽管目前不良贷款率是8%,但美国已经出现小页岩气企业破产案,生产商股价下跌,融资环境开始恶化,能源业面临重新洗牌,并影响到钢铁、建筑、地产和银行。因此,欧佩克的挤出策略还不能说不奏效。沙特等石油输出国不减产的政策不会半途而废,这场石油价格大战会不会引起美国页岩气企业危机,进而出现如同“两房”破产引起的那种“次贷危机”,也是一个问号。

低油价对美国总体上是有弊有利的。一般的测算,油价降10%,可提升0.15%的GDP,降低0.25%的通胀率,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调美国GDP0.5%,主要也是这个因素。美国经济的确有好看的一面,股市看涨,千禧一代开始进入住宅市场,通胀保持温和,再工业化降低失业率,经济走势有所企稳,但不能说无忧。目前的问题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与美国的页岩气企业,谁能坚持更久。对于前者来讲,石油业是国家命脉,要不惜动用国家财政来捍卫。美国的页岩气企业是得之市场,失之市场,并没有死拼的底气,如果美联储升息或升息幅度大,页岩气繁荣结束得会更快。因此,一度由页岩气繁荣就认定美国经济从此走上康庄大道、唯有美国才是拉动世界经济的“火车头”的说法,目前也还不能说是“铁板上钉钉子”。

低油价对其他石油生产国也各有各的压力,从俄罗斯到拉美的委内瑞拉和非洲的尼日利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低油价对尼日利亚的冲击甚至猛于“埃博拉”,物价飞涨,收支状况恶化,2015年经济增速预期下降2%。对俄罗斯的经济增速预期下降到3%。这些国家或者经济结构单一,或者过多依赖化石能源产业,有一定的脆弱性,但韧性也足够强,因此也有人预言,“最能忍的一方将成为胜利者”。低油价的冲击,迫使加拿大等产油国和大宗商品供应国澳大利亚开始降息,相对来讲,低油价对中国、印度等国家,客观上居于比美国更有利的地位,但不能由此放松能源结构调整。

从长远看油价,有低落也就会有反弹,只是迟早的问题。在能源结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之前,油价变化对世界经济的冲击是不可低估的。油价变化会影响资金投入。石油公司纷纷削减投入,因此国际投行总体看空油价。有关机构研究,2015年初,石油资金余额大约在3万亿美元至5万亿美元之间,其中海湾六国2.7万亿美元。对油价博弈结果也有另一种不同分析,认为此轮博弈虽然使传统产油国守住了市场份额,但从长远看,传统产油国未必能够胜出,油价博弈打压了成本高的原油生产,同时也使一些原油生产国开采锐减。相比之下,北美的页岩油的生产成本一般在30美元至80美元之间,运输条件较好,更具有应变能力。美国页岩油气目前占全球生产5%,俄罗斯、中国、阿根廷、利比亚有巨额储量,但处于起步阶段。页岩油气比中东石油开采成本高,需要高价位支持,因此启动新项目非常困难。这都预示了未来供应的短缺。美国信息服务社资料显示,2014年全球新发现油气储量创20年来新低,相当于160亿桶石油,没有发现一处可采储量为5亿桶的巨型油田。英国石油公司的《能源展望报告》也认为,到2035年,全球经济增长115%,即使在能源效率提高的情况下,能源消耗量仅增长37%,推动对能源的需求的情势是不变的。2013年到2035年间,预计可再生能源增长320%,但其份额只占到6.7%,页岩气与致密油的份额将占10%。因此,在2035年前依然处于“化石燃料时代”。诚然,也不可低估互联网与数字革命推动能源转型的力量。在未来,分散的新能源发电将会日益取代传统大型电厂,德国计划2050年80%的能源来自可再生能源,但这必须通过高效的智能电网和动态调控才能完成。信息技术在能源经济中广泛应用,才能宣告“化石燃料时代”开始走向终结。在此之前,化石燃料依然是重要的。因此,中国必须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继续加快完善能源安全布局,加快新能源技术的开发。2015年年初,石油输出国组织秘书长表示,油价已经触底,似乎有些安慰市场的意思,但他说,三五年内,低油价造成的投资不足将使油价飙升,甚至会突破200美元,这同样是值得注意的。不管怎么说,在一段时间里,低油价是一种新常态,影响到大宗商品价格走向,影响到国际贸易值,更影响到物价的下行和低通胀的物价走势。在低油价下,低通胀也很有可能是经济的一种为时不会短暂的新常态,这倒是应当引起关注和研究的。

第二是世界性“低通胀”和欧元区通缩是否会影响中国。

低通胀问题与石油问题有联系,但要比石油问题更重要。低油价只是加重了物价的下行,而低通胀或通货紧缩是与物价持续下行互为表里的货币现象。在传统分析中,CPI即社会消费指数涨幅同比低于1%,而且持续6个月以上,就预示出现通货紧缩,而通货紧缩将会导致经济持续低迷。从去年以来,中国的CPI曾经有过“1时代”的月份,但全年是2%,因此并没有出现通货紧缩,但“低通胀”与通货紧缩相隔并不遥远,而且因为世界经济的紧密关联,外部的通货紧缩也会输入一国内部,需要努力防止。目前,不仅在一般制造业和房地产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上游的原材料行业更严重。而且,这不是一两个国家的问题,还涉及许多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发展下去会引起全面的企业恐慌。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季度报告里强调,通货紧缩是全球经济最大的威胁,并非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