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学会适应(1)

为人处事,你必须首先学会适应。学会适应,就是要学会按已有的规律、规则去办事。适应的过程其实就是融入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培养自己能力的过程,打基础的过程。不去适应或不善于适应,你就无法踏进环境的门槛,就是踏进了门槛,也会被排挤出局的。适应就意味着放弃自己喜欢的一些东西,也意味着吸纳自己不喜欢的一些东西,尽管违背了自己的意愿,却可以为大众和世俗所接纳,可以不轻易地被某些环境中的规则和条例划到圈子外。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建功立业,你必须首先学会适应。

1

学会适应才能使自己的一生顺风顺水

客观地说,即使是世界上被公认为最伟大的人物他也只能按照客观现实和规律办事,否则他在现实中的伟大形象将是短暂的,因为历史可以打造英雄,英雄却左右不了历史。

按照人们的美好愿望,好人总是一生平安,其实不然,一个人要一生生活得好,需要许多条件因素,如不具备这些条件,好人也未必就有好报。

华佗是位好人,但他不了解人性的变化,更不会适应,所以,他好心好意想救曹操的命,反而被其杀害。

光绪皇帝同样是位好人。他想改革旧制、振兴国家,但是他不知道如何变通才能与时俱进,所以,他虽有一片好心,却未办成好事,不仅害得“六君子”丢了性命,而且自己还被囚禁在中南海瀛台,忧郁成疾,悲愤而死。下面我们要说的苏东坡也是一个好人,是个聪明人,但他又是一个不能适应环境要求的人,因此他的命运也曲折多艰。

苏东坡是一位伟大的天才,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一位巨匠,他的诗词脍炙人口、千古流芳。从文学艺术的角度去看,苏东坡无疑是成功的;但从做人的角度去看,苏东坡似乎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准确地说,也不是力不从心,而是苏东坡“不识时务”。他从来都是凭着性情去做人,从来就不想改变自己,也不愿意改变自己。

苏东坡是一个好人,但从人生的角度看他并没有得到好报,他的一生几乎是在贬谪中度过的。中年时,规贬谪到了湖北黄冈。此时,虽然他内心苦闷,但毕竟贬谪的地方不算太远,而且自己还身强力壮,还能经得起这次打击。对一般人来说,一生有这一次挫折就足够了,但苏东坡的命运要比一般人苦得多、曲折得多。一个人62岁时,应该是考虑安度晚年的时候了,然而,苏东坡却在人生的风烛残年之际又一次遭到了贬谪,而且是越贬越远,被贬到了荒无人烟的海南岛。此时,苦难深重的老人感觉到他再也没有生还的可能了,便把家眷安置在了大陆,只让三子苏过随行。他说他到达海南岛后,首先要做的是棺材,其次要做的是坟墓,死后就葬在海南。

在那一望无际的大海上,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孤独地漂泊着,他从哪里来?他要向哪里去?他的命运似乎从来都由不得自己。他只能悲伤地向大陆望去,向家乡望去。但大海茫茫,他哪里能看见大陆,看见家乡?他看见的只是望不到头的海水。老人痛苦万分:我这一生啊!哪里才是苦难的终结呢?这就是苏东坡,这就是苏东坡苦海无边的人生。然而,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苏东坡的命运如此多艰呢?

有人说,是“因为统治者的黑暗!”也有人说,是“因为小人的陷害!”

然而,人们不禁要问:“如果是统治者的黑暗,别的人为何不像他那样呢?如果是小人的陷害,难道聪明绝顶的苏东坡对付不了几个小人?”细细想来,苏东坡命运多艰的原因正是在于他自己,在于他自己的不合时宜。这一点,苏东坡自己也非常清楚。一次,苏东坡吃完午饭后,捧着肚子,问左右的人说:“你们猜一猜,我这肚中装着什么?”一位女仆颇为机敏地答道:“都是文章!”苏东坡不满意地摇了摇头。另一位女仆说:“满腹都是机关!”苏东坡仍摇了摇头。这时,爱妾王朝云走过来,对苏东坡说:“你呀!一肚皮的不合时宜。”

苏东坡听后,长叹一声:“知我者,朝云也!”

据说,苏东坡出生的时候,天庭饱满,鼻如悬胆,一双眼睛宛如两泓山泉一般。众人皆说这孩子前途无量,而父亲苏洵看了很久才对夫人说:“这孩子性格豪放、锋芒毕露、不通机变,日久必定遭人口舌之诬,一生恐怕多有磨难。”

不管上面这个传说真实不真实,但有一点是完全可信的,这就是父亲苏洵早就对苏东坡的不合时宜有所察觉。

苏东坡的一生确实如此。他的性格直露、毫不掩饰,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坦荡之怀,任天而动”。他不管客观情况怎样,不管对方是王安石、司马光,还是阴险小人。他都一样对待。他认为正确的,他就坚持到底;他认为错误的,他就反对到底。当时的政坛有“新党”和“旧党”两派。“新党”以王安石为首,主张变法;“旧党”以司马光为首,反对变法。苏东坡呢?他与司马光交往很深,关系不错,又与王安石同出一门,也无话不谈。按理说,这两派无论谁掌权,他都能如鱼得水。但苏东坡恰恰相反,他总不合时宜:王安石掌权时,他说司马光的好话,王安石认为他是旧党,要打击他;等到司马光掌权时,他又替王安石说话,司马光又认为他是新党,又打击他。就这样他不合时宜地夹在两党之间,自然命运就变得艰险起来。虽然苏东坡自己问心无愧,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出于一片赤子之心,但客观效果却恰恰相反,他是好心没办成好事,又让自己受尽了折磨。客观地说,即使是世界上被公认为最伟大的人物他也只能按照客观现实和规律办事,否则他在现实中的伟大形象将是短暂的,因为历史可以打造英雄,英雄却左右不了历史。所以,任何人的行为和言论都不可能随心所欲,但苏东坡却偏偏要做一个随心所欲的人。他毫无顾忌,想说就说,谁也劝不住他,谁也没有资格劝他。如果他的这些不善变通的行为仅仅表现在文学艺术的领域,自然无可厚非,也许还被当作是文人的风骨和个性而受人推崇,但在充满复杂斗争的政界,情形就大不一样了,社会就不会容他了。

2

适应能力可以让你在社会上游刃有余

光有出人头地的愿望还远远不够,最重要的则是必须具备出人头地的本事。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对每个渴望有所作为的现代人而言,想尽办法培养和提高各种能力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生活和社会不停地以它们的方式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求人们一一应对、解答。

要爬上世界最高峰,光有体力肯定不行,你还得有登山技能、抗寒能力等;经得起失败打击,你也必须有心理适应能力。

现代社会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各个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这对人们的各个方面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具备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的人,才能在社会上游刃有余,应对自如地发挥自己的才华、展现自己的风采,确立完美的自我形象。这里建议你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

首先是心理适应能力。

增强自信心。充分认识你的长处和优势,相信自己完全能成功地克服各种困难。鼓励自己“别人能做到,我也有能力做到;我做不了的事,别人也难以做到”。

大胆实践,别怕失败。须知“失败乃成功之母”,一次成功往往是在无数次失败的基础上取得的。要努力做一个适应得了、承受得起失败考验的人。

强化意志力。坚强的意志力能使你在任何紧张的情况下都保持镇定自若、一往无前的斗志。

积极地自我暗示。当面临某些特殊情况而感到紧张或困难时,可对自己说:“这没什么大不了,我一定能做得很好。”“我现在的头脑很清醒,感觉很敏锐。”……这样的自我暗示能引起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改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机能,有助于消除或减轻心理紧张状态。

其次是培养和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一个人要想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自我发展是其重要条件。培养和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应当做到——抵制厌倦和惰性。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相同的环境、相同的状况持续的时间长了,就会产生厌倦感。这虽是一种自然现象,却能磨掉许多才华横溢、抱负远大者的棱角和锋芒。同时,由于感到工作、生活单调枯燥或一时看不到希望,因此伴随厌倦感的往往还有惰性。

厌倦和惰性可谓是自我发展的劲敌、顽敌,倘若不加以有效的克服,无论多么优秀的人都将碌碌无为。克服的有效途径,一是不断地激励自己,二是设法保持好奇心和新鲜感。

用心专一,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用意不分,乃凝于神”,自我发展必须精力集中,用心专一,最忌心猿意马。同时,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能力、精神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将面对的每件事情不分轻重、大小、缓急都统统做完,特别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既耗精力时间又于自我发展无益的事。孟子说:“人有不为也,而后者可以有为。”因此,一个有志于自我发展、不负平生的人,置身于纷繁芜杂的世间万象中,就要时时想到自己的大目标,排除其他干扰,专心致志地“有所为”。

第三,妥善地、巧妙地处理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因为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有处理好了才能为你的事业发展和生活创造一个宽广良好的环境。那么,怎样培养和提高处理矛盾的能力呢?

防止认识上的“自我中心”。

顾全大局,既坚持原则,又在小节上作必要的、适当的让步。即使自己的主张和意见确实比对方好,也不必非要对方服从自己、放弃其主张。

最后,培养和提高驾驭时机能力。

是否善于驾驭时机,是人生成败的关键。机会常常对人的发展和命运起着“神秘”的作用。但机会并不是神秘莫测的“运气”,而是可以驾驭的,关键在于你驾驭的能力。所以,培养和提高驾驭时机的能力对你至关重要。

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时机往往不期而至、不告而别、稍纵即逝,如果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就不可能看准时机,当然更抓不住了。

提高预见能力。曾任美国总统的威尔逊说过:“认为只有时机到来时才能作出正确选择的人……是不会取得成就的。”未来将要发生的事,大多数是由已经和正在发生的事决定的。只有综合分析、预见形势发展的趋向,审时度势,才能成功地驾驭时机。

学会寻找时机。不要老是抱怨没有机会,其实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关键在于我们善不善于寻找、发现。寻找时机首先要有冒险的勇气。风险与机会的大小常成正比,因此机会可以说是对风险的一种相应补偿。着重于机会,而不着重于困难与挑战,才能寻找到好的时机。其次,寻找时机要有自知之明,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可能,确定好方向,有的放矢地去寻求时机。否则,“盲人骑瞎马”,不但找不着机会,恐怕反要栽进深渊了。

3

顺人不是痴汉

从黑色过渡到白色,中间存在着难以计数的色谱。因此,固执于非白即黑论者,其心智水平未免显得幼稚和不成熟。

顺应别人并不意味着你要融入别人的个性风格中,也不意味着你要放弃自己的本性或你良好的从业意识。它是指你要调整自己的心胸和视野、你的节奏和价值取向,以便与别人处好人际关系。

顺势应人这种做法也不是千篇一律的,要表现出灵活性,对某些特定的情境下需要调整自己的行为抱积极态度。这是一个人个性成熟的标志。

那些高度灵活、能屈能伸的人大多都是:

机敏过人;

不对与自己意愿相左的观点、行为妄加非议;

心有所仪,表面跟着别人的感觉走;

对人、境遇和生活从来都充满希望;

善解人意,接纳和欣赏别人。

而有些个性刚直的人常常是教条、严肃、锋芒毕露、心怀耿介,难以接近。他们眼中的世界只有黑白和是非两种极端,而没有不白不黑的灰色和不是不非的中庸,即人们所说的“非此即彼”,这种头脑简单的人更善于研究学问,而不善于做一些具体的工作。

“灵活多变”是顺应别人的一种技巧,要注意,这不是态度,而只是技巧,所以需要花上点时间来掌握。要使自己的言行做到:

游刃有余:无论是山穷水尽还是柳暗花明,心境均如沉潭止水,平和宁静。

视野广阔:有预见机遇、创造方法的能力。

见机行事:对别人的感情知根悉底,自己采取的时机把握得恰到好处。

随机应变:在需要做决断、解决问题和控制局面时能够适时“出手”,反应敏捷。

自我修正:有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清醒的评价、善于从错误中汲取教训的能力。

从另一方面讲,有些时候坏脾气会妨碍你成为一个顺应者。有一个能够顺应别人的好脾气不但能加深同事间的理解和沟通,而且在与同事合作时也可以使效率提高,这是一个人获得职业成功必备的一种职业技巧,也是最终展现性格特质的一种方式。

4

面皮不能太嫩

俗话说,脸壮吃得胖。面皮太嫩了,不仅容易耽误事,也容易吃亏。

有个朋友为一件事办个手续,连跑了几个地方,不知为什么,总是解决不了问题。有人说要送礼。他不懂如何送礼也不愿送礼,只有愤愤然骂上两句,以解心中不平。

一位朋友了解此事后,指点他去直接找某主任。到办公室却扑了个空,追到家也没人——还被势利的保姆“赏”了几句窝心话。他顿时火起,却又“好男不跟女斗”,只得裹着满腹懊恼回到家,发誓再也不去找人、求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