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思路越高明,出路越美好(2)

作为现代的有志之士,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用自己的慧眼识君子,也许你的上司正好是可以度你一程的“好风”呢,假如你不能很好地利用这股强势的助己之风,而任之风淡云轻的话,那么你的前途也就在谈笑间灰飞烟灭罢了。因此要利用好优越的资源。学习一下薛姑娘的处世之道,这已成为奋斗者的必备。

不过,要找一棵可以乘凉的大树,并不是几天能做到的,就算你找到靠山,对方不一定愿意提拔你、照顾你,你必须在与他共事往来之间,让他了解你的能力、上进心、人格和忠诚度,你的表现要让他看中,并认可才好,也就是要他能够信赖你,所以你要好好表现。找到的靠山一定是要有家世背景的人,因为要保证他品行、能力过关,要是功成名就,有能力潜力之人,那样才能在有需要的时候助自己一臂之力。

当然追寻成功是要靠自己的努力了,不但要有精明的头脑,勤奋的优点,不怕吃苦的决心,还有就是灵活应变的处事学问。就算你已经找到“依靠”,也只能在有机会的情况下利用一下他提供的条件罢了,不能事事倚仗他人来生活,你还得更加努力!凭借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大干一场!

生活是自己的,事业是自己的,就看你自己怎么创造与把握了!

借巨人的肩膀站起来,借好风好力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样的奋斗思路还是大有出路的!

5.从大处着眼看得失

大智慧处世者的思路高明,就在于他总是立足全局论得失,眼睛看的是未来,心中谋的是长远发展。因而也就不再计较眼前利益的得失,甚至牺牲眼前的利益,以此做奠基石,做桥梁,以更好地实现未来的胜利。这种从大处着眼的高明思路,凭的是智慧,更是凭的胆量与气魄。其思之远,其路之长,非常人所料所想。

历史上国共内战时期,蒋介石的全面进攻战略失败后,不甘心失败,又集中兵力,向我陕甘宁边区和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1947年3月,蒋介石调胡宗南等部队,妄想以绝对优势兵力,消灭西北解放军,夺取延安,摧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枢。

当时,陕甘宁边区只有二万五千部队,敌我力量对比悬殊。面对此种危险情况,该怎么办?此时我党我军的出路在哪里呢?对此毛泽东却独辟蹊径,他根据多年同国民党作战的经验,缜密地分析了蒋介石进攻延安的战略企图,并从全国战局大势出发,大胆作出放弃延安的决策。敌欲取之,必先与之,只有我军暂撤离延安,诱敌深入,让敌人多占一点地方,多背几个包袱,使我们轻装上阵,才能在运动中寻机歼灭敌人。当时,许多干部、战士不理解毛泽东这一战略的深刻含义。毛泽东同志进行了耐心说服工作。他指出,我军兵力少,不能同敌人蛮干,我们要用计谋,保存自己的力量,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不放弃一寸土地”这一口号用在战术上是错误的。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这是显而易见的。蒋介石打仗是为了争地盘,我们打仗是要俘虏他的兵,缴获他的装备,消灭其有生力量,壮大自己的力量,最后消灭他的力量,解放全中国。将来人们会看到,蒋介石占领延安,绝不是他的胜利,而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就要倒霉了。毛泽东还从全国战局的进展和敌我力量对比来看,暂时放弃延安无损于解放战争的整个大局。现在敌人拼命要我们的延安,我们就奉送几眼窑洞,只要我们大量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就会逐步收复失地,夺取新的地方。今天我们放弃延安,是暂时的,这意味着将来我们要解放西安、南京,解放全中国,拿延安换取全中国,合算。

我军按照毛泽东制订的策略,撤离延安,胡宗南占了延安,只获得一座空城。毛泽东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一直坚持在西北同敌人周旋,运用“蘑菇”战术,在运动中歼灭敌人。1948年4月21日,西北人民解放军重新夺回延安。毛泽东的战略眼光和英明的决策,最终得到了历史的见证。

针对整个战略目标,放宽眼界,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这是军事战略家应具备的胸怀,拿延安换全中国,这是更高意识上的思路,是出于战略上的考虑,这是灵活用兵的神奇之笔!正是这种全新的思路把我党、我军引上了一条必胜之路。

6.低头忍让,为生存开路

遇事低头不为过,逞强只会伤自己。有一种为人处世的低调哲学,强调低头的处世智慧,其实也源自思路。这种精明的思路,可以解释为低头做事,抬头看路。

中国古代有一句俗语,叫做“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意思是说人在权势、机会不如别人的时候,不能不低头退让,但对于这种情况,不同的人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态度。有志进取者,将此当作磨炼自己的机会,借此取得休养生息的时间,以图将来东山再起,而绝不一味地消极乃至消沉;那些经不起困难和挫折的人,往往将此看作是人生和事业的尽头,他们畏缩不前,不愿想法克服眼前的困难,只是一味地怨天尤人、听天由命。

所谓的“屋檐”,说明白些,就是指别人的势力范围,换句话说,只要你人在这势力范围之中,那么你就在别人的屋檐下。这屋檐有的很高,任何人都可抬头站着,但这种屋檐并不多,也不是容忍他人高昂作吟,旁若无人的,大部分的屋檐都是非常低的!也就是说,进入别人的势力范围时,你会受到很多有意无意的排斥和限制,不知从何而来的欺压,莫名其妙的指责和讥讽都可能时常发生,在这种情形之下你可以选择离开,但是前路艰难,祸福难料;你也可以选择留下,以低调的姿态慢慢融入这个集体,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接纳。

如果你不想在“檐”下求生存求发展,除非你有自己的一片天空,是个强人,不用靠别人来过日子。可是你能保证你一辈子都可以如此自由自在,不用在人屋檐下避避风雨吗?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答案是否定的。所以,在处世中,不妨把思路放开一些。

在别人屋檐下时,如果你不想碰头,最好的办法便是低头,在生存与尊严的矛盾中,智者会先把面子放在一边,顽强的生存下去才是硬道理,才会有出头之日风光之时。

在矮的屋檐下“一定要低头”有非常多的好处。不会因为抬头而碰破了头,也不致成为明显的目标;不会因为沉不住气而想把“屋檐”拆了。要知道,不管拆得掉拆不掉,你总要受伤的,因为老祖宗早就有“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古训。不会因为脖子太酸,忍受不了而离开能够躲风避雨的“屋檐”。离开不是不可以,但要去哪里?这是必须考虑的。而且离开再想回来,那是很被人理解不了的。

在中国历史上,政治斗争、军事斗争极其复杂,有时更是瞬息万变,忍受暂时的屈辱,先低头磨炼自己的意志,寻找合适的机会,也就成了一个成功者所必不可少的高明思路。所谓“尺蠖之曲,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求存也”,正是这个意思。西汉时期的韩信忍胯下之辱正是这种“一定要低头”的最好体现。因为他不低头就会把自己弄到和地痞无赖同等的地步,奋起还击,闹出人命吃官司不说,很可能赔上自己一条小命。韩信后来的结局也与他的“不低头”有关,可见人的低头能善始善终也是很可贵的。

另一种更高层次上的“一定要低头”,是有意识地主动消隐一个阶段,借这一阶段来了解各方面的情况,消除各方面的隐患,为将来的大举行动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隋末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许多官员也纷纷倒戈,转向农民起义军,因此,隋炀帝的疑心很重,对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时时疑心重重。唐国公李渊曾多次担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处,悉心结纳当地的英雄豪杰,为当地民众造福,因而声望很高,许多人都来归附。这样,大家都替他担心,怕遭到隋炀帝的猜忌。正在这时,隋炀帝下诏让李渊到他的行宫去晋见。

李渊因病未能前往,隋炀帝很不高兴,多少有点猜忌之心。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炀帝的妃子,隋炀帝向她问起李渊未来朝见的原因,王氏回答说是因为病了,隋炀帝居然问道:“会死吗?”

王氏把这消息传给了李渊,李渊更加谨慎起来,他知道迟早为隋炀帝所不容,但过早起事又力量不足,只好缩头隐忍,等待时机。于是,他故意广纳贿赂,败坏自己的名声,整天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而且大肆张扬。隋炀帝听到这些,果然放松了对他的警惕。试想,如果李渊当初不低头,或者头低得稍微有点勉强,很可能就被正猜疑他的隋炀帝杨广置于死地,就不会有后来的太原起兵和大唐帝国的建立。

低头哲学完全适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低头可以安心做事,不必担心遭人嫉妒和排斥,同时,抬头看出路也不会终为人下,这种思路不能不说是一种高明的生存智慧和处世哲学。

7.留余地就是留出路

富有远见,见识高人一等的人,都是思路缜密之人,他们都深谙力求以远见的角度去寻求出路。比如做人做事留有余地,不把事情做绝,即是思路的高明体现。

传说太阳神阿波罗的儿子法厄同驾起装饰豪华的太阳车横冲直撞,肆意驰骋。当来到一处悬崖峭壁上时,恰好与月亮车相遇。月亮车正欲掉头退回时,法厄同依仗车辕粗力大的优势,一直逼到月亮车的尾部,不给对方留下一点回旋的余地。正当法厄同眼看着难于自保的月亮车幸灾乐祸时,自己的太阳车也走到了绝路上,连掉转车头的余地也没有了,前进一步是危险,后退一步是灾难,最后终于万般无奈葬身火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做事都要留有余地,三思而后行,不可把事情做绝。人生一世,万不可使某一事物沿着某一固定方向发展到极端,而应在发展过程中充分认识,冷静判断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情,以便有足够的条件和回旋余地采取灵活的应付措施,这的确需要一种高明的思路来调整和约束我们的行为,借以达到留余地留出路的目的。

留余地,其实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给别人留余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也不置别人于绝路,万不可迫使对方做出极端的反抗,这样一来,事情的结果对双方都没有好处。另一方面,就是给自己留余地,这点是在给别人留余地的基础上而来的。

日本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以其管理方法先进,被商界奉为神明。他就善于给别人留有余地和出路。

后藤清一原是三洋公司的副董事长,后来投奔到松下的公司,担任厂长。他本想大有作为,不料,由于他的失误,一场大火将工厂烧成一片废墟,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后藤清一十分惶恐,认为这样一来不仅厂长的职务保不住,还很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这辈子也就完了。他知道平时松下是不会姑息部下的过错的,有时为了一点小事也会发火。但这一次让后藤清一感到欣慰的是松下连问也不问,只在他的报告后简单地批示了四个字:“好好干吧。”松下的做法深深地感动了后藤清一的心,由于这次火灾发生后没有受到惩罚,他心怀愧疚,对松下更加忠心效命,并以加倍的工作来回报松下。

松下给下属留有了余地,是再三思考权衡的结果,这个结果,不但给了下属出路,也给自己留下了更具凝聚力的发展后劲。

给别人留余地,实际上就是给自己留余地。断尽别人的出路,自己的出路也会渺茫,打碎别人的饭碗,自己的饭碗也无法保证。

亨利·福特就曾犯下了这样意识上的错误。

李·艾柯卡刚进福特公司时只是一名低级推销员,后来他推出新的推销方案“50计划”,使他负责的地区从全公司销售最差一跃成为各区之首,一下子轰动了福特公司总部,他的职位也得到了晋升。经过10多年的奋斗,凭着天才的推销能力和杰出的研发组织能力,艾柯卡步步高升,成为了福特汽车王国的高层管理人员。

艾柯卡的巨大成功招致了公司独裁者福特的嫉妒,使他越来越厌恶艾柯卡。福特对艾柯卡日增的威望深感不安,他不愿意看到在自己的王国里有一个比自己更强的人与自己分庭抗礼,他由此而担心福特公司会被艾柯卡夺走。于是,他毫不留情地解雇了艾柯卡。

艾柯卡在福特公司整整工作了32年,当了8年经理,却被突然解雇。几乎是从巅峰坠入冰谷,这对艾柯卡来说打击是非常大的。昔日的朋友远离了他,妻子被气得心脏病发作,连女儿也抱怨他无能。

他形单影只,成了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但他不是个轻易服输的人,既然福特与他撕破脸皮,他就要把这个对手的角色永远扮演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