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精工集团就组织了精干的力量,为4年后在东京奥运会上取代“欧米茄”而奋斗。他们当时提出的口号是“制造比罗马奥运会更先进的计时装置”。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这样的口号都是极具号召力和挑战性的。对内来说,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完成最高水平的产品,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对外来说,奥运会的官员当然最欢迎最先进的产品进入奥运会。
这是需要胆量的,精工集团具有这样的胆量。不过,“火车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如果拿不出东西来,一切胆量都是于事无补的。过了不久,他们研制出了一款世界级的产品:石英表951二型。这种钟表主要用于马拉松等长跑项目,重量只有3公斤,两个干电池可以使用一年,平均日差只有2秒,裁判可以用一只手轻松地提起来。原来用来进行这一类比赛的钟表都有一部小型卡车那样大,与之相比,的确是鸟枪换炮了。
后来有这样的传说,国际奥委会之所以确定在东京奥运会上用日本生产的计时装置,就是因为石英表951二型给他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1963年1月,精工集团正式向国际奥委会提交了一份文件,希望为东京奥运会提供包表、大钟等精密计时设备。同年5月,国际奥运会正式回答:同意精工集团全面合作。
精工集团取得了具有重更意义的权利。
精工集团挑战世界钟表霸主瑞士的时代已经到来。时任精工集团总裁的服部正次甚至公开宣布:精工表已经超过了瑞士表,我们打破了瑞士表不可战胜的神话。
在后来举办的东京奥运会上,精工表出尽了风头,大受日本人赞赏,成为了日本的骄傲。
(2)参加钟表大赛,力争夺冠
“欧米茄”在东京奥运会的失利,在瑞士引起了一些震动,但是这一点浪花就像日内瓦湖面上荡起的一些涟漪,不久就消失了。在瑞士人的心目中,精工表之所以能够在东京奥运会取得一时的胜利,只不过占了一时的天时、地利而已。钟表王国还是瑞士,谁也动摇不了地位。
可是危机很快就来到了。
事情要从纽沙蒂尔天文台的钟表大赛谈起。
为了提高瑞士的钟表制造水平,提高瑞士钟表在世界上的地位,瑞士的纽沙蒂尔天文台每年举行一次钟表大赛。
1963年底,精工集团终于取得了到瑞士参加钟表大赛的资格。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纽沙蒂尔天文台举行钟表大赛虽然历史悠久,但是都是瑞士钟表互相角逐,外国的钟表向来都是被排除在外的。虽然四年以前瑞士已经向外国产品打开了参加比赛的大门,但是,到那时为止,还没有一种外国的产品参加过这种比赛。日本精工集团能够参加比赛,的确是属于破天荒的事件。
从实力上而言,精工表在日本是处于绝对优势的,参加国内比赛的意义不大,所以他们及时把注意力投向了瑞士,决定到瑞士去拼一拼。
精工表在瑞士的比赛并没有给自己带来什么好消息。在机械表方面,精工表的确是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可是结果还是“败走麦城”,只获得了可怜巴巴的第144名。很多钟表行家都认为,有关发条式的钟表,瑞士的确是不可战胜的。
可是日本人不服气,精工表的制造者们更不服气。他们下定决心,经过三年的准备,一定要雪耻。
1967年,经过精心准备的精工表参加了纽沙蒂尔天文台的钟表大赛。按照惯例,参赛的厂家要按照规定时间将参赛的钟表当面交给这场国际比赛的组织部门,经过评委会45天的检查,就会把参赛厂家钟表的测定结果送给厂家,下一年公布比赛结果。
可是,事事难以捉摸,精工集团左等右等,测定的结果就是没有送来。
一直到了第二年的春天,精工集团才收到一封从瑞士评委会寄来的信,内容极为简单,大意是:本年度的钟表比赛不公布名次,从下一年起,终止这种比赛。
精工集团对此大惑不解。不久,测定的资料送来了,精工集团的情况如下:石英表取得了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第五名;机械表取得了第四名、第五名、第七名、第八名。
很明显,因为精工集团的钟表成绩很突出,瑞士纽沙蒂尔天文台就不公布比赛名次,并且从此取消了这项历史悠久的比赛。
从1860年开始,这项比赛已经进行了一百多年了。为了维护自己的霸主地位,不惜终止这项著名的比赛,可见瑞士方面是何等心虚。
(3)力求大众化、平民化
精工集团看到这种没有竞争意识的保护主义在作怪,就下决心离开这种比赛。日本的钟表之所以发展到今天,这种胆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否则,恐怕我们现在就不会看到日本强大的钟表实力了。
精工集团的决策者们看到,一块石英表价值只有十美元左右,随时都可以丢弃,而每个月的误差都在15秒以内。机械表之王的“劳力士”,价值昂贵,而月误差不会少于150秒。两种表进行比较,毫无疑问,石英表占有绝对的竞争优势。
他们因此认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石英表一定能够在市场上广泛流行。
1969年,精工集团把石英电子表投放到世界市场,一时间名声大振。
紧接着,他们又推出了显示式的电子表。一句话,精工集团不断推出各种款式的钟表,价格也不断下降。手表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
精工表大量畅销海外,瑞士的手表处于被动招架的地位。精工集团因此获得了巨大的利润。
下面是精工集团的一些大事记录:
1974年,服部谦太郎出任精工集团第四任总裁,开始了小批量、多款式的“密集型发展”战略,使不同阶层、不同兴趣和爱好的人都喜欢和戴上了手表。
不久,他又推行“多样化发展”策略,不仅向医学、电脑等方向发展,还向国外输出技术,精工集团正在全面发展。
1980年,精工集团收购了瑞士名列第二的钟表公司,开始了宰割世界钟表帝国的进攻战……
日本就这样靠胆略和战略的两大“手腕”,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富有成效的参与竞争,把瑞士从“钟表之王”的宝座上请了下来,而使自己成了钟表市场的新霸主。
9.征服机运
起初,草原是老虎、狮子等动物群体的天下,但是,经历了漫长的一段时间,是狼最终顺应了草原严酷恶劣的生存环境,成为草原的主宰。狼从不轻易认输或放弃任何机遇。永不服输,是狼主宰草原的生命法宝。同样,人如果有不服输的心性,就会焕发出想要成功的斗志。只要有实力,机遇总有一天会向自己走来。这样想问题,就会保持强烈的自信心,做到目光高远,不弃不馁。
井植熏1911年出生于日本淡路岛,他的哥哥井植岁男是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的内弟。1918年,松下幸之助创办“松下电器制造所”,井植岁男和他的姐姐,也就是松下夫人,成为松下公司的主要成员。在初遇挫折,公司职员几乎全部离职的困难时期,只有井植岁男和松下夫人同松下幸之助咬牙共渡难关。由于哥哥的影响,井植熏在14岁时就进入“松下电器制造所”工作,并且以突出的成绩受到松下幸之助的器重。1947年,井植岁男在松下电器公司大势已成的时候,辞去在松下电器公司的职务,独立创办作为个人企业的“三洋电机制作所”。然而,经营并不理想,一时不能打开局面。井植熏为助哥哥一臂之力,于1949年辞去松下公司的要职,加入“三洋电机”的创业行列,并于1950年创办起作为股份制公司的“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三洋电机最初的产品是自行车车灯,这在战后的日本虽然有一定市场需求,但毕竟利润不大,井植熏为此考虑发展具有发展前途的新产品。
1951年9月,新日本广播电台开始广播,具有忠诚文化传统的日本人纷纷从广播中寻求共识,收音机成为抢手货,井植熏立刻定下生产收音机的主张。
不过,在当时生产收音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井植熏必须面对激烈的竞争。
三洋电机生产收音机,第一个困难是日本的市场现状。在战争期间,日本遭到盟军的轰炸,人们只有靠收音机听空袭警报和政府通知,于是每家人的收音机都保存得很好,让正在创业的人放弃还能用的收音机去购置新收音机,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三洋电机公司另一个困难是它的市场竞争对手,既有如松下电器公司这样的老名牌企业,又有如盛田昭夫领导下的东京电信工程公司,也就是“索尼公司”这样的新兴企业。松下电器有被日本人誉为“经营之神”
的松下幸之助领导,井植熏在松下公司长期工作,更知道松下公司保持长盛不衰的活力所在,尤其了解松下公司创业成功主要依靠制造新型收音机,在NHK评比中夺魁的过程。况且松下公司大势已成,夺取市场控制权顺理成章,井植熏要想和松下幸之助较量,无异于虎口拔牙。盛田昭夫有日本国酒——米酒酿造家庭的财力支持,有收音机短波变频器这样的最有销路的新产品,井植熏要想和盛田昭夫争夺,自然是以弱伐强。
在井植熏看来,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他本人和三洋公司来说都是一种“征服机运”的行为,一切幻想都不存在,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来弥补自己贻误天时的缺憾。他在决定制造收音机时,提出了两条竞争原则:一是“如果价格相同性能就要比别人好一成,性能相同价格就要比别别人便宜一成”;另一是“一个企业要想站住脚跟,就必须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商品来。如果一味跟在别人后面,企业就永不会有起色,也永不会超越别人”。根据这两条原则,井植熏在1951年提出了生产10万台价格低于1万日元的收音机。经过三洋公司有关人员千方百计的努力,1952年3月,首批SS-52型塑料壳收音机问世,零售价为8950日元,这是日本历史上最低价格的收音机。在市场竞争中一下子处于有利地位。1952年,三洋电机公司售出77000台收音机,1953年增至158000台,超过许多前辈公司,在市场占有率上仅次于松下电器公司,在日本同行业中列第二位。
井植熏初战告捷,并不满足。他深知“征服机运”绝非一次胜利就可以成功。为此,在SS-52型收音机市场销售初见成效时,他就考虑起新产品来。他发现日本市场上的洗衣机都是搅拌式的,价格高,对衣服磨损重,于是提出研制价格便宜、性能独特的喷流式洗衣机。这种洗衣机在1953年8月问世,被命名为“SW -53型”洗衣机,具有洗涤时间短,占地少,不向外溅水等优点,而且价格只有搅拌式洗衣机的一半,即每台28500日元。这一来大受用户欢迎。1954年4月,三洋电机公司每月产洗衣机1万台,成为日本洗衣机最大厂商。喷流式洗衣机更使三洋电机公司名声大振,为日本家用电器事业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为此,三洋电机公司规定把SW-53型洗衣机上市的8月26日定为“电气化日”,全公司每年在这一天举行庆祝仪式。
为达到“征服机运”的目的,井植熏不断开拓,1955年,三洋电机公司生产出价格低于10万日元的14英寸电视机,1956年生产出二级压缩机与磁门电冰箱,1962年首先开发出超小型卡盘式录音机,并以年产1900万台而成为日本最大录音机厂商。井植熏在回顾自己所走过的创业道路时说:“我丝毫不认为三洋电机公司所走的路是错误的,并自豪地感到,我们所取得的成绩也绝不逊色于任何历史比我们悠久的公司。”这就是他对“征服机运”智慧意识所作出的结论。
征服机运,其实是一种在市场竞争中不断保持进取心的办法。这对于一切准备投入竞争,或者正在竞争的紧要关头拼搏的企业家来说,实在是一个鼓舞。在竞争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这是取得竞争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