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服饰文化的发展与变迁

一个民族在它的发展进程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创造本民族独有的文化社会,而包括服饰文化在内的一切文化的形成都与该民族所处的地域环境、自然条件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鄂温克人有史以来几乎就一直生活在美丽富饶的寒温带山林里和草原上。那里有种类繁多的飞禽走兽,以及牛羊马骆驼等牲畜,那里是世界上稀有的天然牧场和狩猎场,也是孕育鄂温克人独特、美丽、华贵、鲜艳、质朴的服饰文化和文明的理想乐土。鄂温克人在这绿色无边的春天、万紫千红的夏天、金黄色的秋天、白雪皑皑的冬天,在与蓝天、白云和自然界万物的交流中,他们感悟着美好的一切,并将它无可保留地融入到服饰文化之中。他们就这样用独特的思维方式、宽广的审美视野、不拘一格而超脱一般的创造才能制作出了品种齐全、样式独特,并洋溢着自然、纯朴、豪放风格的服饰文化。作为一个文化载体和文化符号,它承载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他们的服饰文化中尽管增添了不少现代服饰文明的色彩,但在某种程度上还保存着北方古老民族服饰文化的一些弥足珍贵的特征,从而表现出古今双重服饰文化与文明的含义。因此,人们还能够从中读懂传统服饰文化具有的历史性、传承性、适用性、艺术性。与此同时,通过鄂温克族的服饰文化,能够了解到其中包含的自然属性,以及世代相承的服饰工艺技能、服饰文化知识、服饰民俗特征,以及非常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价值。

当然,我们也应该理性地承认,伴随人类文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以及人们不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特别是国家颁布《野生动物保护法》以后,鄂温克族传统的动物毛皮服饰得到空前的冲击。不过,他们没有产生任何的怨言和不满,他们十分理性地接受了面对的客观现实。为了保护一切野生动物,他们放弃了相伴千百年的野生动物毛皮服饰,并很快用牛羊等的毛皮替代了野生动物的毛皮。甚至许多人,用保暖性能很强的羽绒衣、太空棉衣、现代保暖衣等替代毛皮衣裤和长袍。然而,人们也看到,鄂温克族传统的服饰文化,以及独到而别具特色的缝制技巧等开始逐步消失。尤其是,掌握这些缝制工艺的老人们越来越少,使得鄂温克传统服饰文化的保护变得更加紧迫。

鄂温克族现代服饰的种类、款式风格、面料色彩和缝制工艺等均有了很大变化,甚至可以说发展变化得十分快,快得几乎都没有时间琢磨本民族传统服饰文化本应该有的内涵和特征,反而去追随现代服饰文化的潮流。其结果不言而喻,他们的服饰中传统的东西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世界大一统服饰文化背景下千篇一律的产物。另外,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全球气候的变暖,使他们即使在严寒的冬天不用穿毛皮衣物也能够过冬了。所有这些,无论在客观上还是主观上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鄂温克族传统毛皮服饰及皮制衣服的传承与发展。好在生活在深山老林及草原深处的牧养驯鹿或牛马羊的鄂温克族牧人,用执著和虔诚一定程度地保存着传统服饰及其款式风格。有的鄂温克族将本民族的传统服饰叠好保存下来,只在盛大的喜庆佳节的时候才把它拿出来穿在身上。从这个角度上讲,他们的民族服饰几乎成了节日服装,或者成为一种靓丽的演出服装。

说实话,现在的鄂温克族妇女里,只有一些老人仍用传统方式熟制皮毛和缝制衣物。而且,现在所说的毛皮服饰或皮质衣裤等,基本上用牛或羊的毛皮为原料来缝制。尽管如此,牧区或林区的鄂温克族老人,到了严寒的冬季还是比较喜欢穿自己用传统方式鞣制的柔软而舒适的毛皮长袍。在农区,一般是从事农业的同时兼搞牛羊养殖业的鄂温克族老人,在节日或特殊的喜庆之日才穿民族服饰,他们还给地方的文艺演出部门、博物馆、民族展览馆等宣传文化部门亲手缝制毛皮衣物。很可贵的是,近些年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出现了鄂温克服饰表演队、通古斯鄂温克服饰表演队和驯鹿牧养者服饰表演队等业余团队。这些表演队的鄂温克族服饰虽然表现出了本民族的服饰文化特色,但在其中融入了许多新式服饰文化因素,从而有的变得更加富丽堂皇,有的却变得不伦不类。当苏木或嘎查有演出任务时,演员和文艺演出者会开自家车前往。在抢救、保护和发展鄂温克服饰文化方面,内蒙古鄂温克研究会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鄂温克研究会内积聚了一批热爱自己民族以及民族传统文化的有识之士。他们有热情有能力,因此自成立以来,他们不仅在鄂温克服饰文化研究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而且为抢救和保护鄂温克人的传统服饰文化也做了不少工作。比如说,他们在《鄂温克研究》发表了很多有关鄂温克服饰方面的研究论文,还组织鄂温克老人以传统方式给表演队缝制服装等等。他们认为,为了更好地抢救和保护鄂温克族服饰文化,应该在一定专项经费的资助下,组织懂服饰文化,对服饰感兴趣,事业心和责任心强,肯吃苦的人或社会的力量,进行广泛而系统的民间调研,深入细致地搜集整理服饰文化的第一手资料,对于每一件传统服饰的缝制过程做全面录像,与此同时,还要搜集服饰的图片资料。在此基础上,要对录音、录像、图片、实物等资料进行认真而系统的整理和分类,并由专人和专门机构负责保管。另外,还应该抓紧培养制作毛皮衣物及皮制服饰的人才和传承人。

鄂温克族生活的寒温带地区的天然牧场和猎场,以及他们牧养的牛马羊和驯鹿,还有种类繁多的飞禽走兽,都同他们的服饰文化的形成和延续有关。而且,所有这些源源不断地给他们提供着服饰缝制的原始材料,从而自然而然地成为他们传统服饰文化的基因与元素。鄂温克人在美丽富饶的草原与山林间生息繁衍的岁月里,在牧养牛马羊及驯鹿的游牧生产活动,以及从事狩猎生产的实践中,用他们共同的智慧、丰富的想象力、独到的审美观、超群的创造才能,缝制出品种齐全、款式独特、舒适美丽,并洋溢着自然、淳朴、豪放风格的服饰文化。严格地讲,他们的传统服饰是自然界恩赐的产物,也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产生的服饰文化。所以,他们的服饰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其中包含有对于自然界万物的崇拜,以及同自然界万物和谐相处的深刻思想。同时,通过观察他们服饰的款式和相关特征,还能够看出不同姓氏家族、不同阶层、不同生产关系、是否婚嫁等社会、家族、家庭、生产等方面的信息。因此说,他们的传统服饰除了具有地域、历史、民族、习俗研究的物质文化价值之外,还具有与大自然合为一体的艺术、文学、思想、意念、信仰等极其重要的非物质文化价值。

200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强调指出: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多样性的具体表现是构成人类的各群体和各社会所具有的独特性与多元化。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那样必不可少。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予以承认和肯定。因此基于这种文化多样性存在的价值,我们也应对能够反映我国古老的狩猎和游牧文化的鄂温克传统服饰文化进行抢救和保护。它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