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夏中部干旱带农业实践
- 蒋儒龄
- 334字
- 2020-08-26 16:44:55
第三章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第一节 宁夏中部干旱带农业存在的压力
长期以来,宁夏中部干旱带一直是基本上依靠着落后的农业经济维持着人们的生活。过多的人口拥挤在农村,过度利用土地资源,劳动生产力极低,就业极不充分。突出问题是农产品有效需求不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从发展的观点看,农业生产力仍然相当落后;市场化程度还很低,自给半自给经济占相当大的比重;农民人口多,就业压力大,农业科技教育文化发展滞后等。尤其是海原县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水平极低。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国土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即使通过数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近30年的不懈努力,在取得巨大成就的情况下,农业仍然是人们经济活动的主要承载者,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小,质量低,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和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还比较弱。在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出现了农业脆弱,农村贫困,农民困苦的状况长时间难以扭转的问题。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被海原县93%的人们依赖的农业,却被诸多严重问题所困扰。
一、靠天吃饭的局面尚未从根本上扭转
农业成为一个特殊的产业,农民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土地有限,小规模分散经营,因而经济状况不好;靠天吃饭,剩余很少,因而不能抵御自然灾害;价格弹性低,农业生产成本上升,种粮效益下降,严重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因而增产不增收。生态压力很大,生态形势相当严重。特别是土壤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以及水土资源的污染等,对农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农业的丰歉受制于天时的影响极大,自然灾害严重,不确定因素增多,高温干旱、低温冰冻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风调雨顺,农业形势明显好转,一旦受灾,农业生产生活就出现严重困难,返贫现象严重。生产还处于一种很原始的落后状态,生存条件十分艰苦,生活依然困难。说明我们的农业还很落后,我们的农民还很贫穷。
二、经济结构不合理
海原县主要表现为经济结构失调,产业结构失衡。整体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产业比重偏大,农村从业人数达89.5%,二三产业比重偏小,从业人数只占到10.5%,经济增长后劲不足。2006年,全县第一产业比重高达42%,仍然以传统种植业、养殖业为主,效益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尚未正式形成。种植业占农业总产值的2/3以上,林业和草畜业仅占1/3。而种植业内部粮食作物比重高,占到2/3,农业生产中新技术,新模式普及率不高,农业科技含量低,单位产出低。农业和种植业结构失衡,也使有限的农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导致土地的经济要素功能、产业功能弱化,生活保障功能不强。所以,加紧农业结构调整,依靠科技进步,尽快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
三、一家一户为主的小农经济与现代化农业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产业化经营水平低,中介服务组织少,市场体系不健全,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到淡薄,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专业化生产,公司化经营的产业化链条不健全,农业成本高,农产品的商品率低下,农业综合效益低。许多地方还沿袭着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经营方式和生活方式。增产不增收,甚至亏本经营的状况十分突出。即使将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化达到同等工业化国家水平,仍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户经营规模狭小问题,改善农民状况的任务极其艰巨。
四、农村人口增长快、群体大、素质低
严重超量的人口对资源、环境、生态的压力越来越大,相当多的地方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由于人口生长过快,造成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加之农村教育落后,劳动力素质低下,科技普及和运用程度很低,使农业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十分低下,特别是庞大的农村人口将给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由于农民素质低,民间投资行为缺乏理性,盲目跟风严重,大量民间资本停滞在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二三产业重复建设,产业类同,恶化竞争现象突出,社会诚信度差,很多人观念落后,单纯的“靠山吃山”的依靠思想,“以农为本”的僵化思想,只讲困难不讲潜力,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等、靠、要的思想严重。
五、农业基础条件还需继续加强和夯实
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多年来,尽管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很差,农业的基础地位不稳固,土地的产出,产品商品化和劳动生产率都很低,农业生产能力还很弱。如此种种,导致了海原县农村经济发展极为缓慢,农民增收十分困难。